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淺談道德觀

淺談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4-09-05 14:12:09

⑴ 淺談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儒家道德思想發源於先秦時期,又經歷代大儒闡釋,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從啟迪人們自覺立身做人、修身養心,到引導為人父母者積善興家、教子成材;從勸說為政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對廣大民眾「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從對全社會進行積極的道德價值導向,到向人們提出一系列相應的具體行為規范,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民族的精神文明智慧,塑造著我們民族的道德取向,給傳統中國人提供了穩定的價值支撐和理想認同,是我們的精神寶貴財富。

一、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內容

道德的根本宗旨在於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立身做人。儒家道德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在人與自我、社會和自然的關繫上都有一套獨特的倫理規范,體現岀儒家貴和、尚德的人文理想。

1·關於人與自我的道德內容

在處理人與自我的關繫上,儒家提倡要正確看待自我,通過修身養性達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生命、道德與人格的關繫上,儒家德育思想顯然更重視人的道德價值。

儒家人性觀中,不管是孔子的「性相近,習相遠」,還是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都強調人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達到至善的「聖人」境界。因此個體存心養性的修身思想便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礎。

作為儒家經典的精髓《大學》講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便是最好的說明。

在修身的方法上,儒家首先強調正心誠意。

認為一個人,有了自我修養的誠意與要求,才具備人生修養的基礎。其次,「好學」,「好學近乎知」,「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學」是非常重要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很好的修身養性。最後,「踐行」,一個人要真正成為一個有良好品格和道德的人,要做到知行合一。

雖然說儒家這種主體的道德修養,最終是為了使個人服從社會的需要,但儒家這種注重人的自我觀照,自我修養、自我實踐的道德原則,沒准會成為治療現代人精神與道德迷失的一劑良葯。

2·關於個人與社會關系的道德內容

在對個人與社會的思考上,「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是家族社會所孕育出來,並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思想派別。該派思想家們一開始就跳出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對立思考,而把群體的和諧作為他們理論的目標和出發點。他們認為,社會安定有序就是道德價值所在。」「仁」、「義」、「禮」、「智」、「信」等一系列的道德原則都是為了營造社會的安定和諧。例如,儒家強調「禮」,要求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禮。以使各個社會成員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安其分,各奉其事,各得其所,毫不錯亂,這樣社會自然就會秩序井然、和諧穩定。而「仁」作為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范疇,主要體現為侍長以「孝」、侍君以「忠」。孝悌是人與人關系的基礎,「忠」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孝悌」的延伸。作為道德規范的「仁」,還要求人們要以對自己親人的愛推及對他人的愛,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以形成一種和諧的人文氛圍。

不難看出,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儒家是輕自己而重他人,輕個人而重群體, *** 而重和諧的,表現出很明顯的利他性、群體性和和諧型,這種對群體與和諧的強調甚至要求犧牲個人利益,這也是儒家道德思想近代以來屢遭詬病的原因。一些西方自由主義者視其為中國民主建設的最大障礙。

3·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道德內容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和諧」仍舊是儒家強調的核心思想。儒家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大自然息息相通,和諧一致。因此,人必須學會尊重自然,愛惜自然。把人類放在大自然生態環境中加以考慮。在對待自然萬物的態度上,儒家提出「正德、利用、厚生」的原則。「正德」首先是指天地「生生之大德」,即是天地生養萬物之道。這種天地的大德與人的善良的「仁」性是相通的,而人的「仁」性表現於外,就是「親親」、「仁民」、「愛物」。孔教倫理思想的核心即是「仁愛」,以這種仁愛之心去對待萬物,就能涵潤萬物,促進萬物的生長。使萬物各得其所,各得其生,使人民各得其養,這便是儒家「正德」的真實表現。「利用」是在「正德」的基礎上的「利用」,即從仁愛之心出發,對萬物「取之有時,用之有節」,符合道德原則的「利用」,這樣既有利於人類的存續,也有利於自然萬物的生命。

儒家這種從愛人到愛物,天不違人,人不違天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主張,將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珍惜上升到人們道德要求的最高層次,對於現代社會中,改善人和自然的關系有積極的意義。

二、現代社會面臨的道德危機

社會輿論普遍認為今天的中國面臨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危機是道德危機,遑論這種看法夠不夠科學,但至少也道出了當代知識分子對當前中國道德現狀的擔憂。因為我們確實無法忽視這樣一個最直觀的事實: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貪官、假文憑、假冒偽劣商品出產地。每次官民沖突、每座樓房垮塌、每個環境災難背後無不暴露出巨大的道德虧空。而且,整個社會道德赤字與壞賬還在加速積累。最近,各種 *** 的密集爆發,說明中國已經到了要為這種道德虧空付出代價的時期,如果繼續忽視道德問題,整個社會都要為此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

其實,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在正在為道德與信仰的淪喪埋單。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世界性的環境與能源問題、跨境毒品交易、國際恐怖主義、區域性武裝沖突等,都在觀照人類的貪婪與自私,折射人類的文化與信仰危機。西方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價值體系,在市場經濟的初期顯示了極大的優越性,但如今其缺陷越來越不容忽視。

尤其是在中國,權利觀念還沒有深人到人們的潛意識中,但在市場經濟的催化下,人們又急於脫離傳統文化的束縛,盡管短期之內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短短三十年間,中國的道德危機問題就已經積累到了一觸即發的境地。

社會道德體系的崩潰、文化的庸俗化、信仰空虛問題等等,無不促使我們對現代與傳統道德文化的關系進行反思。通過討論西方現代性的框架,一些學者指出:自由、民主、科學等現代觀念,雖說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重要內涵,但也只是現代文明的外殼,是美好生活的外在條件,並非美好生活本身。而要使現代文明成為一個偉大的、普世的、有價值訴求的文明體系,決定美好生活的本質性的東西就需要這些外殼所包裹著的內容,即古代的德行。

三、儒家道德思想對當前我國道德建設的啟發

面對現代性程序中的道德問題,不僅是中國人,一些西方學者也開始重新重視,並積極思考儒家文化的價值。我們已不能再簡單的認為現代性的就是西方的,雖然說儒家道德思想中有些因素障礙了中國的現代化程序,但是,其中有很多優秀的成分是值得我們吸收進現代道德建設之中的,也可以為解決現代性的道德難題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儒家德育思想中有豐富的修身養性內容,如果引入到現代德育思想中,將對在現代性背景下,人的孤獨和無意義感的泛濫起到改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實用價值與生命價值的位置發生了結構性的逆轉,人的價值立足點越來越傾向於追求快樂,躲避痛苦的「自然天性」。沒有了固定、永恆、神聖的東西,剩下的只有眼前、當下、瞬間。人的生命表現出炫麗而孤獨,匆忙而無意義的狀態。儒家德育思想提倡的對超越型人格的追求和修身養性的方法和內容。正好可以促使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之餘審視自我,修養性情,尋求人生真正意義與價值。

其次,儒家倫理思想具有重他人、重群體的特性。若能發揮得當,將可能為糾正極端個人主義的偏頗,成就更為合理的人際關系和人與環境的關系提供有益的借鑒。「個人主義」是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石,也是現代性的重要內容。正如西方後現代主義者在對現代性的反省中所指出的:幾乎所有現代性的解釋者都強調個人主義的中心地位,因為「現代性不是把社會或共同體看成首要的東西,『個人』只是社會的產品,僅僅擁有有限的自主性;而是把社會理解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自願地結合到一起的獨立的個人的聚合體。

當然,現代性也不得不承認個人的一些關系,尤其是與其父母的關系的重要性。但她只把這些關系當作例外看待。作為一種理想,人們一直強調的是個人獨立於他人的重要性。」應當說,個人主義的興起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但是,個人主義的極端化,卻給現代人類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最明顯的就是人們對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不再顧忌社會和他人的利益,不僅導致了人與人關系的緊張,而且也導致了人與環境關系的緊張。而儒家以「仁」為中心,推己及人的道德體系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若能貫徹到現代德育思想中去,則對於彌補個人主義的缺陷即使不是全面的,也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把「仁」、「義」、「禮」、「智」、「信」等儒家基本道德規范引入到當前的德育思想中去。改革開放至今,我們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一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也被我們當做絆腳石丟掉。人們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越來越迷失,越來越重利益而輕價值,重利潤而輕誠信。「毒奶粉」、「假疫苗」、「樓歪歪」,暴力拆遷等,無不折射出人們價值理想的失落和誠信的缺失。

面對這種狀況,積極借鑒儒家優秀的德育成果,培養人們的「仁愛、禮儀、誠信」等良好的道德素養是顯得尤其必要。

四、結論

儒家道德思想對於當前道德建設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貫徹。

在未遭遇現實的情況之下,理論總是完美的。但一些思想觀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再加上現實條件的消極作用,我們很難短期內把人們的功利思想、實用思想等撇清,然後再把「仁」、「義」、「禮」、「智」、「信」等一股腦植入到人的思維中。

所以,我們所能做到的一是教育、宣傳,二是通過體制的完善進行規整。兩者都很重要,都值得有良知、已經醒悟的人們去踐行。

⑵ 淺談道德修養重在實踐

人生境界是一個人進行思想道德修養所達到的實踐水平或程度,它是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對自我生命和社會人生的體驗、認識、調整和控制,從而達到的總體的精神狀態和修養程度。人生境界是思想道德修養的落腳點。

道德境界猶如階梯,有不同的層次和等級。我國傳統文化中就特別強調思想道德修養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其修養的具體要目和實踐操作程序為:「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簡而言之,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1942年出版的《新原人》中,曾把人生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發展學說觀點,認為人的生存、發展和完善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它們分別是自在或自發階段、自覺和自由階段。自在、自覺和自由就是人生發展的三種境界。

其實,人生境界不管怎麼來劃分,它只表明了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逐步發展的動態過程。它表明了自己的道德價值追求與自身道德實際水平之間的差距。只要提升自己人格的動機不消失,這種差距便不會消失。因為我們總會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價值追求,道德應是就會在我們的道德實是之間產生新的差距,我們的道德境界就會在這種動態平衡的實現與打破之間得到不斷的提升,直到永遠!

別林斯基說:「人民是土壤,它包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這土壤的花朵與果實。」道德境界是在實踐中漸漸提升的,社會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當代大學生要積極地投入其中,熱情參與,在實踐中明志,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實踐中學習思考與做人。當代大學生只有積極地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會根深本固,枝繁葉茂,花香果累,才會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⑶ 淺談如何在政治課中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

一、引導學生自覺培養道德觀念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政治教學中,學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解放他們的雙手,達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境界。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增強角色體驗,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後延;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資源,讓樂於自主學習的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新,從而充分展現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主動要求實踐的內驅力。
二、引導學生實踐道德理論
在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踐是升華道德理論的至關重要環節,因而引導學生升華要有實效性。
1、政治課的實踐過程要遵循學生品德形成的基本狀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行為實踐的要求不過高、過多,也不過低、過少。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自己的見聞和經歷出發,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自己以往的道德觀是否應該繼續發展。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識、觀點,正確處理、解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就能較好地掌握實踐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政治課的實踐過程要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品德現狀,在備課時要把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與教材有機結合,上課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如講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我吸取以往自己作為學生時對唱口號式的教學方式的反感情緒,在針對當代學生更有主見和懷疑精神的現象,我主動改變以往政治課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虛而不實、「肉麻」的單純歌頌式教學,採用實例教學法,聯系當前祖國的實際,和大量引用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新穎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分析總結,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從而自己總結出什麼是真正的愛國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認知和愛國情感;繼理論講解以後再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表達愛國情感的具體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幫助失學兒童,如關注希望工程的建設,捐款植樹保護母親河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愛國情操,而更重要的是學生懂得化虛為實,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這比單純的灌輸一些愛國理論應付考試來得更有意義,更真實。
三、引導學生從多渠道踐行道德理論
在當代政治教學中,尤其在實踐途徑上,要一改以往學科「閉關自守」的狀態,為學生編造一個廣闊的導行空間,要主動地與其他學科,班隊活動、家庭教育、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形成實踐途徑的廣泛化,凝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作為支撐點,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培養過程中找到實實在在的立腳點,不再孤立,使道德觀念的培養更具實效。
1、實踐要與集體活動相結合。
學生的生活空間、活動圈子多集中在學校、班級當中,因此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結合班級活動、少先隊活動、團活動,把課內理論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組織班級之間的集體活動等去促進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道德水平,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實踐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道德品質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課內學習,校內培養,還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有計劃、系統地潛移默化地感化、培養、升華。如發現有的學生存在誠信問題,但家長中普遍存在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家裡什麼事也言聽計從,使學生的性格發展走向極端, 於是在政治教學內容中講述誠信的重要性後,聯系這些學生的行為表現,及時與學生談心,與家長聯系,讓家長明確培養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讓家長督促和協助教師幫助學生改變以往形成的一些不良的道德品質,鼓勵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家長在家庭里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家庭環境和家庭鍛煉,促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向更高方向發展。
3、實踐要與社會相結合。
政治課的教學突出課堂明理,課外實踐,讓學生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接觸各種人和事,從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這也是實踐取得實效的重要途徑。
四、實踐方式要多樣化
1、知行合一,理論指導行動
「曉之以理,動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實踐的堅實基礎。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識,形成道德觀念,明確行為方向,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從而利於指導實踐。教師為學生的行為實踐指明了方向,再結合教學要求具體實踐,真正把指導行為實踐落到實處。
2、化大為小,在生活中實踐
以往政治課教學是課堂教學與生活脫離,然而,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了一些社會現象。政治課堂教學一味主張「正確答案」,使他們對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感到無法適從。因而,在實踐教學中尤其不要迴避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種種矛盾,讓實踐內容接近實際,貼近生活,所謂「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陶行知),應該直面生活,正確引導學生。
3、對實踐給予及時評價,評價帶動行動
運用評價進行指導實踐活動,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對錯誤行為的辨別能力。運用評價及時指導行為、校正行為,強化道德行為的形成。同時,要運用肯定評價,使學生知道自己行為中的閃光點,化為自覺行動。

⑷ 談一談大學生在戀愛中的道德底線和原則。包含兩到三個方面。每個方面200字左右。求大神幫忙,,,

1
淺談青年大學生戀愛中的道德觀

摘要:隨著社會越來越發展,思想越來越開放,大學生戀愛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各
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了。大學生戀愛的道德觀包括他們愛情的道德認識、愛情的道德情感、愛情的道
德意志和愛情的道德行為等。
(大學生愛情的道德認識是指他們對愛情的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及處
理這種關系的原則規范的認識並以此進行道德評價。大學生的愛情的道德情感是指他們的道德需要
在愛情生活中所產生的態度體驗。大學生的愛情的道德意志是指他們確立戀愛目標克服困難實現這
一目標的心理過程。大學生的愛情的道德行為是指他們所遵循的以社會道德規范為行為准則的在愛
情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生活方式。
)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淺析及分析大學生戀愛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

戀愛

道德觀

一、大學生戀愛道德觀現狀及分析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已經是很普通的現象了
,
在校大學生的年齡平均在
20
歲左右
,
已經是合
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
.
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趨於成熟的時期,他們渴望愛情
,
而且中國高校的條例
,
條規上明確規定
,
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
.
因此
,
大學生談戀愛本是無庸質疑的
.

戀愛後隨之而來的是思想觀念上的排他、波動
,
使戀人之間無休止的爭吵
,
因情所困
,
放棄學業
,
悔恨終
生,為了愛情大打出手
,
出現校園喋血事件
.
社會現象的影響
,
隨著經濟全球化
,
西方文化思想的傳入
,
大學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時
,
也接受了「性解放」

「性自由」
.
在這樣的思想下
,
出現了戀愛不是為了
婚姻
,
戀愛不是真情的表現,把戀愛當成大學期間排解憂愁的方法,把戀愛當成一種時尚
,
展示自己
魅力的一種方式
.
如今
,
大學生在校戀愛不僅有著環境的寬松和自由
,
更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性。
但是戀愛不僅涉及愛情
,
而且是行為道德活動
.

浙江大學學生對「一個人同時對幾個異性產生好感,
並與其談戀愛
,
您認為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
?

的調查
,
回答
「腳踏兩只船
,
不應該的」
10
年前有
47%

100%
;不過
,l0
年後對於這種「多角戀愛」的近乎離經叛道的認同竟然高達
49.8%
。對於貞操問題
,
如今有
27%
的學生不再視之為婦女之性命及傳統道德對人性的壓抑。舊習俗歷來有偏見
,
認為它只
對婦女而言
.
其實
,
作為堅定
,
有節操的自律性德行
,
它是人內心的一種品質
,
能夠自覺抑制人們的情感
慾望
,
嚴格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
.
熱戀中的男子應當正確認識其意義
:
最直接意義在於幫助人們了解
並把握自己在戀愛過程中的行為的價值

.


,
大學生戀愛中不良傾向帶來的消極影響

1.
破壞了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礎
.
著名作家雨果說
,
人生有兩次出生
,
頭一次是在開始生活的
那一天;
第二次則是在萌發愛情的那一天
.
可見
,
愛情是一種多麼崇高的感情
,
兩情相悅
,
心心相印
,
同甘
共苦
,
相濡以沫
,
美好的愛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義的私念都是對這種美好感情的褻瀆
,

破壞了戀愛者獲得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礎
.
戀愛觀其實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的
折射
,
戀愛中的投機取巧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

2.
經濟壓力沉重
,
違法違紀現象增多。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還是純消費者
,
學雜費
,
日常花銷主要
靠父母
,
家庭供給,但虛榮的「攀比」心理讓很多大學生戀愛者花錢如流水
,
逢年過節禮物不能少還
要上檔次
,
平常聚會吃飯不能寒磣要翻花樣
,
自己的女
(

)
朋友絕對不能比別人寒酸要時尚
,
而這些都
需要「錢」來支撐。戀愛帶來的沉重經濟壓力讓「攀比者」不堪重負
,
有的甚至鋌而走險
,
進行偷竊
和詐騙
.


3.
引發心理問題。
大學生年齡一般在
17

22
歲左右
,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經歷逆境與磨難比較少
,
心理雖然正快速趨於成熟
,
但又尚未完全成熟
,
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
.
戀愛中一旦感情受挫
,
自尊心

2
和自信心將受到沉重打擊
,
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4.
戀愛道德意識和法紀意識淡薄
.
大學生對
"

"
的輕視和錯誤認識
,
損害了愛情的尊嚴和聖潔
,
污染了校園文化環境
,
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們身心健康正常發展
.

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當今大學校園里一個不可能迴避也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
,
而大學生戀愛
中出現的不良傾向及帶來的消極影響更是不容忽視,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
成長,順利成才。

三、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


.
)改變戀愛不良認知

1.
誤把好感當愛情;

2.
慰藉解悶談戀愛;

3.
戀愛婚姻兩回事;

4.
惟愛情至高無上;

5.
別人有我也有;

6.
外表對得起觀眾。

二.
)合理選擇戀愛時機

戀愛需要成熟時機,成長中的大學生應慎重選擇戀愛時機。

第一,等到心理發展相對成熟時。

第二,待到人生觀相對穩定時。

第三,待到社會閱歷相對豐富時。

第四,待到經濟相對獨立時。

三.
)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所謂戀愛觀是人們對戀愛問題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戀愛觀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戀愛觀的准備階段,一般從中學時代開始。

第二階段:戀愛觀的充實發展階段,一般從大學時代開始。青年學生由於對生活、對感情體

驗的
深化,心境開始從浮動的激情向穩定的理性發展,愛情逐漸由朦朧走向真實,表現為擇偶標准系統
化,進入了戀愛對象的理想選擇期,在頭腦勾畫出理想化的異性形象,在心目中形成擇偶標准。第
三階段是戀愛觀的完善成熟階段,此階段戀愛觀基本形成,開始在戀愛觀指導下,由對戀愛問題的
內心探索到戀愛實踐。當在戀愛實踐中發現自己的戀愛觀與現實的差距,就會重新審視原有的戀愛
觀,同時,根據社會現實的問題和要求加以調節修正,不斷完善,形成穩定的戀愛觀。

大學生正處在戀愛觀的充實發展階段,
要理解愛情的含義,
認識愛情的本質,
了解愛情的基礎,
擺正愛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習、戀愛與集體、戀愛與道德等關系。

(一)戀愛與學業的關系。要爭取從學業、事業的成功中獲得愛情。大學生要把學業放在首位,戀
愛服從學業。只有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習的關系,才能使愛情的力量成為促進學習的動力,而學習
的成功又會使愛情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戀愛與集體的關系。戀愛中的男女青年不應把自己禁錮在兩個人的世界中,如果出雙入對,
脫離集體,
就會限制交往的范圍,
妨礙自身的發展進步,
不利於優化個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三)戀愛與道德的關系。愛的情感是與道德責任結合在一起,只有以高尚道德作為基礎,才能
獲得真正的愛情。

四)要使愛情健康地發展下去,必須珍惜戀愛過程中愛情的道德價值,遵循戀愛的道德要求。這體
現在:戀愛的前提是雙方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感情,尊重對方的人格,不一相情願,強加
於人。

選擇戀愛對象時不僅應注重對方的外貌體態更應注意道德品質,注重心靈的純潔和善良、思想
的進步和情感的忠貞,不要以貌取人,以錢取人,以權力地位取人。

⑸ 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觀》論述!要求800-1200字請大家幫忙!

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觀》論述!要求800-1200字請大家幫忙!

在當今社會,道德觀念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人生組成部分。無論你是處在哪個社會角色,道德觀念都是衡量一個人品行的基本准則。我們做這個實踐調查就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程度。並且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當代大學生雖然已經可以說是一名成年人了,但是他們的道德觀念,人生閱歷,實踐經驗都不算太成熟,更需要大家的引導和教育才能養成完善的人格。
在這次的實踐調查中,我們採取了發放問卷的方式。調查范圍為杉達校園內(問卷見附)。問卷共設計10題。本次活動我們共發放了10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97份。其中,對於第一個問題,有46%的人選擇的是說不清;同學都認為道德觀念只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沒有一定的標准,也不應該用很精細的觀念去框定。對於第二個問題,有41%的人選擇了積極參加,42%的人選擇了不牴觸,不自願;通過問題2,3,4,5可見大家的奉獻意識還不是太強烈。沒有主觀的願望,僅僅只是隨大流。而對於第六個問題,智慧和品德的支援率不相上下,分別佔42%和40%。這說明品德高尚還沒有成為理所當然的重中之重。而第七個問題,B選項的人佔了57%。而C選項的人僅僅只有12%。雖然有孝心是很重要的,但是選擇報效祖國的人實在也有點少。同樣的,第八個問題,選擇利於自我發展的人佔了67%,同學們的思想還是很現實的。而第九個問題,大多同學都沒有選擇。因為他們不理解什麼是黨政工作。而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又回到了主題,在道德和誠實之間,同學們很難抉擇。認為誠實和道德是同等的。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中國人注重禮儀是有目共睹,從長尊幼卑到舉手投足都有一定的規矩。在這樣悠長的歷史下中國人也該是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但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當代大學生對於道德觀念的模糊讓人擔憂。
我們總結以後發現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學校教育部門的不完善。在當今社會,學校已經成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到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人,這十幾年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可以說學校的教育已經成為人的啟蒙教育。如果從小學校就把教育的重點就放在道德品行的規范上,那麼一個人從小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自然會有良好的道德標准。而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里的思想道德課已經成為虛設的一門課程,學生在應試的壓力下喘不過氣。而學校也在指標的重壓下減少了道德教育加強題海戰術。學生從小在競爭意識強烈的氛圍只能成長,自然比較現實和功利一些。
二是家長教育的過於溺愛。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形成了4-2-1的家庭結構。老人和家長都把他們捧在手心不捨得讓他們做一點點的小事情。這使得大學生沒有一點社會實踐能力,並且盲目自大。認為別人都該讓著他,沒有一點謙虛的態度,更不要說其他的道德觀念。而家長為了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吃虧更從小教育他們不要謙讓,要去爭取。這些家長不知道有時候吃虧也是一種福氣。如果一個小孩子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他的人生態度會積極並且健康,會懂得追求爭取理想是對的,但不能搶奪他人的物品和成果。懂得要有正義感該幫助他人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懂得不要好高務遠,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虛心求教才能更好的發展。這樣的良好生活態度也能是道德品行的一部分。但家長的教育卻與之有所差異。
三是社會環境的限制。現在是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時代。比起道德人們更注重經濟效益。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放慢腳步去注重身邊的不文明現象,更沒有會去制止它們。而當代大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大多同學會把重點放在專業課教育和創收經濟這兩方面。沒有人願意好好學習一下道德規范中新出來的規定。比如之前的「保先」運動。浩浩盪盪的大家都知道,但真要說起它的主要內容大家有不太清楚。大學生對於道德觀念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這也是大學生需要改正的一個方面。
最後,我們也不能否認大學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問題才使得道德觀念淡薄。當代大學生的人生態度就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大學生人生態度不積極,很多大學生對於考試抱有「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消極態度。更甚者大學生在4,6級考試中作弊找槍手的事件屢見不鮮。這無疑又是抨擊了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底線。而在大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著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大肆鋪張,沒有勤儉節約的意識。這都是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
總結上面說的很多方面,我想道德觀念的培養不是一個部門的職責也不是一個光憑大學生個人的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是一個要方方面面的團結和努力共同完成的百年大計。而針對上述的幾個點,我也做了如下的建議。
思想道德觀念的重要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建設完善的道德體系,從家庭教育開始,就該屏棄功利性的教育,要從小培養小孩子的道德意識,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善惡分明。家長應該讓自己的孩子懂得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不要一味的寵溺自己的小孩,也不要忽視小孩所犯的道德錯誤,要即使的糾正並加以教育。而教育部門也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要讓思想政治這類的課程走出書本走進社會實踐。讓每個同學都覺得這是一門有用的能受益的課程。而應試教育的體制也需要稍稍的放鬆,這樣就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學習社會當中的美改正社會當中的丑。社會也要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法規來強制人們做一個文明的市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對社會道德觀念的強調。使得我們的城市不愧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更是人人羨慕的和諧社會。而作為問題核心的大學生自己,要調整好心態,調整好自己的人生態度。設立好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要短淺的僅僅將目光集中在經濟上,更要集中在將來的個人發展上。畢竟沒有完善的道德觀念是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並在社會中立足的。也許現在需要花些時間來養成自己的良好的道德准則,比起他人慢了一些,但在日後的競爭中道德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人處世的態度決定了成敗。
這一次的社會調查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沒有辦法做到盡善盡美。就像大學生目前的道德狀況也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我希望通過這份問卷和調查激起大學生自省的意識,能了解自身還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努力去改正。這樣,我的目的也就完成了。而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也會有所改善。長遠來說,這更是一個社會新發展的新希望。

簡述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道德准則

*** ,理想,責任

求《淺談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論文

淺談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心態
少年強則國強,此言不虛。因為作為大學生,既承擔著即將踏入社會,接替中年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任,又承擔著作為表率,指引下一代推過前浪的重責。毋庸置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生即是轉承的一代。然而作為戶樞,也就不可避免的也將繼承其脆弱的性質,最容易受到侵蝕,最容易因為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彎折。因此,面對復雜的社會,大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心態接納世界,接納自我,容納他人,就成了一個不容避諱的話題。
也許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小時候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憑欄而倚,意氣風發,勾畫未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對未來不知所措,充滿迷茫,甚至恐懼未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何去何從,不能將自己合理的定位。由此產生了焦慮與失落。更多的人是得過且過,茫然的前進。但是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人,閱歷和經驗不足,因而不能准確的對人生進行定位。誠然,也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若是由此一蹶不振,就會釀成大錯。因此,我們就必須向長輩求助。可能有一些人,認為長輩的觀點過於老舊,不能應用於現實。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觀點。縱然對世界的認知總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但是背後的真理與哲思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一味的只認為長輩的思想是過時的,這只能說明還不具備從普遍的事物中抽象出真理的能力,亦或是不能謙虛的分辨出適時的道理,不能從中總結出有益的,剔除過時的,為自己所用。當然也就會被眾多的表象蒙蔽住雙眼。因此,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對待人生應該是積極的,嚴肅的,求索的,謙虛的。
也有很多人會問人生是什麼,人生漫長,該怎樣度過的問題。有這些疑問的人,都是很正常的。在這星球上的大多數人,在其短暫的一生中,都會有幾個時刻,抬起頭望著天空,追問自己的來源與歸處。因此,對未來感到迷惑的人,大都是思考過未來,思考過歸處的人思考著怎樣生,怎樣活。可以說,人生就是對理想的實踐,實踐的形式就是事業,而事業就是我們花一輩子去做好,做一輩子的事情。因此,選擇做什麼就成了關鍵。有些人目標明確,一往直前。但也有些人,不知所措,身不由己。限於所處的層次,很多事情大學生沒有經歷過,生活的圈子很小,感到選擇的餘地太小是很正常的。因此,作為大學生,選擇什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歷過什麼,體驗過什麼,獲得了什麼。只有多經歷,多開闊視野,才能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確,才有更多的選擇,才更容易選擇。因此,對待我們憧憬的事業,我們應該抱有兼收幷蓄,積極參與的心態。
對於很多人而言,世界是大的;對於一些人而言,世界是小的。是大是小,全在一念之間。是黑是白,全在一念之間。是憂是喜,全在一念之間。我們既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也不可對事情妄下斷語。對世界,對社會,對周圍的人,都應該抱有一種謙虛、冷靜、理性的態度,既不能漠不關心,也不可情緒化。有時候事情全然不會是我們想像的樣子,也許復雜得多,也許簡單得多。事情的發生自有其道理,自有其結果。我們不必深加探索,更不必過分誇大其詞。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生命有限,為什麼不沖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泡一壺熱茶,望一望遠山;哪怕啜一杯涼開水,靜靜地想一想心事,也是一個閑適而愜意的下午啊。對於那些不幸的事,我們應抱有憐憫而博大的心。任何地方都會發生不幸的事情,也同樣有她美麗動人的一面。畢竟,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長大在這片土地,本應抱有感激之情,對於她的不完美,我們既然還沒有能力改變,就應該平靜的接納他,而不能過分品評,放大她的缺點。我們愛這片土地,它既不屬於你我,也不屬於任何事物,我們愛她,只是因為生養的恩情。就像我們熱愛我們的星球,熱愛自己的故鄉,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應抱有愛的心態去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
也許很多人喜歡獨處,也有的人不喜歡交往,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交際與獨處同是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的需求。不論是交往時的歡樂,喧鬧,還是獨處時的寧靜,閑適,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要安排得當,既不能讓自己過分沉溺於人際的周旋,或感到茫然空虛,或不能甄別真情;也不能讓自己過分沉淪於封閉的自我,或感到憂愁苦悶,或感到失意惘然。喜歡交往的人,有時會害怕獨處的寂寞,其實不必,此乃生命的常態,有起有伏;喜歡獨處的人,有時會恐懼交際的喧囂,其實不然,這是生活的佐料,酸甜苦辣。因此,不論是熱鬧還是寧靜,交往還是獨處,我們都應該抱著平靜的心態去接納,去感受,去融入,去擁抱生活的百味,去感動於生命的驚喜。
雖然,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周圍的人也不可能都志同道合,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在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里,分享著你生命的點點滴滴;烘托著歡笑,化解了憂愁,朝夕相伴的陪你度過一千多個走走停停,磕磕絆絆,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覺得喜悅與感動的了呢,簡直是生命的奇跡。特別是在真誠的大學時代,我們更應該感激這生命的禮遇,用寬容與愛,接納你的同伴,接納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在大學的四年裡,很多人將遇到一生的伴侶,也有可能是一生難忘的人。也有很多人,並不相信大學里的愛情是人生最後的醇美干凈的愛戀。對於這樣的人,不可過分指摘。畢竟,有幸能夠體驗這份純凈甜美的人,應該說,是遇到了生命的奇跡。沒能遇到這份幸運的人,也許以後也會遇到,但是既然被幸運女神眷顧,卻不能珍惜這份感情,或玩弄於鼓掌,或放任於功利之心的人,我們為他感到遺憾。畢竟,他錯過了生命給予的莫大的恩惠。
有些人過分擔憂,害怕會輸給時間,會輸給距離,會輸給金錢。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憂慮,產生這些憂慮的人,反而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還有多少愛意留存。愛的最終意味著交融,交融意味著親情。愛人應該就像家人一樣。對父母的感情會輸給距離嗎?對子女的感情會輸給金錢嗎?對家人的感情會輸給時間嗎?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也不可以全然不顧及實際情況。但是,一旦做出了選擇,一段生命的奇遇就開始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無比的珍惜這份禮物,並要將她化為永恆的心意。
很多人的內心存有偏見,不論是從性別上,還是從性格上,還是個人的喜好上。其實,這些都是對自我的不能肯定的表現。一個樂觀自信的人,內心是不會有偏見的。就像身體健康的人不會生病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實,又囿於自己的固執,不肯去了解,因而產生偏見。很多女生覺得男生都不好,其實又有誰是完美無缺的呢?很多男生覺得女生不好,其實也不過是在抒發對自我的審判。對於他人,對於我們的伴侶,我們不應去指責什麼,抱怨什麼,改變什麼,而是學會寬容,學會接納,學會感恩。用愛的心去愛,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彼此理想的物件,只是我們還需要時間去彼此發現而已。
愛是什麼?很多人並不能一下子回答出來。其實,愛就是目光相遇時那一剎的火花,並不明亮,卻足以打動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我們都是追尋著這星星之火,走過短暫的一生的。人類也是藉由這星星之火,一代一代的生存下去;這小小的火花,卻承載著一整段巨集大的歷史,牽動著無數的悲歡離合,怎能不說是生命的奇跡呢。對於她,又怎能不抱著感激和愛去接納呢。我們正是這火花的傳承者,對我們的感情,決不能流於功利與輕薄,否則就是對生命的輕視與踐踏。用愛去愛,用愛充滿愛,用愛感激愛,感激我們的伴侶,感謝他們的陪伴。
也許你會一時失意,沉浸在悲傷悵惘之中;也許你會備受挫折,感到茫然無望。但是,想想五十年後,當我們閑坐家中,與孫子下一盤象棋,給孫女織一件毛衣,偶爾讀一讀報紙的時候,但年的落寞失意,也就不足為道了,又有誰還會記得呢。勇敢的前進,勇敢的追求,勇敢的生活,平和,接納,謙虛;用愛去愛,用愛生活,用愛人生,這也許就是我們最該追求的了吧。

當代大學生應當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

經驗告訴我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誠信!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什麼素質呢?

首先我告訴您一個問題,以後不要叫自己大學生,因為大學生沒有什麼了不起。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增加了4000萬大學生,不算以前的,平均下來,30個人裡面有一個大學生。大學生請叫自己高學歷工作者。
大學時期是你學校的最寶貴的時間
我們需要學會交際;
學會溝通,
學會技能
學會協調
學會修養
學會心靜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

1 基本的道德觀(包括孝,禮,信等等)
成熟的價值觀(不要像一些糞青一樣)
一項過硬的知識(能夠體現出大學生於民工區別的關鍵)
一定的交際能力(以上幾點能夠得到體現的條件)
2 樂觀向上 寬以待人 擺正位置 堅韌不拔 胸懷祖國 從我做起

網路有沒有論文: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

你說是什麼現象呢
是同居生活還是做了越軌的事呢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禮儀素養

禮儀修養讓你氣度不凡
美國非常有名的社會學作家亞當.斯金寫過一本《社會階層與運氣》著作,他講到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如果人生像雪峰,禮儀就是攀登雪峰的雪橇,如果人生是河流,禮儀就是承載你遠航的小船,如果禮儀是厚書,禮儀是記載你成功的密碼」。
一個幸福的女人往往也是一個深諳禮儀之道的女人。二十幾歲女人要想幸福,要想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處理各種事務,如果精通各種禮儀,那麼,就為成功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名重八方的「禮儀之邦」,在各類社會關系中,重禮儀、講道德,崇尚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追求一種個人人格上的精神美,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一個重要方面。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和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准確表述和規定的行為准則,並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范。
對一個女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方式;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形式美,它是人的心靈美的必然的外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物件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禮儀等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國防觀念?

培養當代大學生國防觀念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學生在各種場合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倡導一切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的永恆主題。

三是樹立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問題三種意識。這是關乎國家的全域性性戰略問題,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託。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這三種意識,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任務。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解聘 發布:2024-12-25 01:59:05 瀏覽:794
律師個人法律服務宣傳 發布:2024-12-25 01:59:04 瀏覽:391
2018刑法分則 發布:2024-12-25 01:53:56 瀏覽:148
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法律知識的滲透和教育 發布:2024-12-25 01:23:21 瀏覽:369
馬力律師 發布:2024-12-25 01:11:13 瀏覽:372
美女律師日本電影 發布:2024-12-25 00:23:00 瀏覽:454
201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4-12-24 23:51:17 瀏覽:981
論述合同法的四個風險 發布:2024-12-24 23:34:54 瀏覽:252
政治委員條例 發布:2024-12-24 23:27:41 瀏覽:95
2015經濟法熱點 發布:2024-12-24 23:10:59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