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目前的立法存在的缺陷

我國目前的立法存在的缺陷

發布時間: 2024-09-13 07:21:38

A. 當前我國行政權力行使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個人看法:法律理念從根本上存在嚴重偏差。1,立法缺陷:主要是立法過程中行政執法部門話語權過重;法律相對人發言權嚴重缺失;立法的表決權嚴重虛化;法律本身重授權,對行政行為的規范和監督過弱,行政權力的責任虛化。2,行政權力的行使,自由度過大,行政權力的監督和責任追究缺失。

B. 當代國際私法立法的變革反映在哪些方面

摘要:中國現行的國際私法根植於計劃經濟的土壤,與時代的要求與我國改革開放的要求相距甚遠。在世紀之交及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中國國際私法的變革面臨歷史性機遇。本文著重論述中國國際私法的特點,分析其存在的種種弊端,並就完善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提出具體構想。

關鍵詞:中國國際私法的特點;立法缺陷;立法走向

在當代中國整個法律體系中,實體法、程序法與沖突法三位一體,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整體,但是,三者的發展極不平衡。其中,作為國際私法核心部分的沖突法的立法長期以來一直嚴重滯後於我國司法實踐與改革開放的實踐。然而,在中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國際私法的立法有著燦爛輝煌的昨天。淵源流長的中國國際私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的大唐盛世,唐朝《永徽律》「名例章」中有關「化外人相犯條」的沖突法規定在立法技術上堪稱一流 ,說明中國是國際私法立法最早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唐朝以後的歷代封建王朝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唐朝形成的中國古代國際私法的萌芽未能延續下來,中國的國際私法立法一直沉寂了一千多年,直至1918年北洋政府頒布《法律適用條例》。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國內立法步履蹣跚,國際私法的立法更是裹足不前,成文的國際私法長期闕如,直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第七個年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私法規范才正式登上立法的舞台。

在人類跨入新世紀及中國即將進入WTO的歷史轉折關頭,回顧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曲折歷程,正確評估與分析立法現狀,對於完善我國國際私法的立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協調發展,確保我國依照WTO的規則正確地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代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特點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私法作為一種「舶來品」,屬於國際通用的「游戲規則」,與一般的國內法迥然不同。國外的一些國際私法同行總是用一種懷疑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現行立法,不相信中國也具有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私法規范,除了偏見以外,更多的是缺乏對中國國際私法的了解,國內的有些學者也妄自菲薄,總以為中國的國際私法一無是處。當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現行國際私法落後於國際社會國際私法發展的平均水平,但相當部分的法律規定與其他國家的國際私法相比,各有千秋,有些條文甚至不乏創新之舉,與國際私法立法水平先進的國家相比,毫不遜色。 在短短的十五年中,中國的國際私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歷史性變革,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私法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形成。與其他國家的國際私法相比,中國的國際私法呈現出以下顯著的特點:

第一,立法起步晚,但起點很高,一些國際私法的規定借鑒了現代國際私法立法的先進經驗以及國際私法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

國內學者一般認為,新中國成文的國際私法立法始見於1985年3月、4月我國相繼頒布的《涉外經濟合同法》與《繼承法》,這兩部法律分別規定了涉外合同與涉外繼承的准據法。但從嚴格意義上講,當代中國國際私法成文的法律規定最早出現在國務院1983年發布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中,該條例第15條規定:「合營企業合同的訂立、效力、解釋、執行及其爭議的解決,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雖然這是一條單邊沖突規范,但意義非同尋常,標志著中國告別了缺乏成文的國際私法的時代。盡管中國國際私法的起步較晚,但客觀上為我國立法借鑒、移植國外及國際上國際私法的最新的立法成果創造了條件。如有關涉外合同的准據法制度,採用了最密切聯系原則這一當代國際私法最新的理論,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更是採納了推定最密切聯系點的「特徵性履行說」(Theory of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並對通常情況下如何按最密切聯系原則推定十三種合同的准據法一一作了具體規定,其中有些規定是直接從1985年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通過的《關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公約》中移植過來的。這種區分合同的不同種類,分別確定準據法的方法反映了合同准據法發展的趨勢。再如,《民法通則》第148條將最密切聯系原則適用於扶養關系,並以與被扶養人而非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作為涉外扶養關系的准據法。第146條則將當事人共同的本國法、住所地法作為侵權行為之債法律適用的補充原則。這些規定不僅在立法上頗具新意,同時也體現了當代國際私法立法所創導的保護弱者利益的原則。

C. 我國立法機關的困境與出路

寫我國立法機關的困境及出路,你可以從什麼是立法以及我國的立法機關有那些說起。

廣義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與程序,認可、創制、修改和廢止法律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一項專門性活動;是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把本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而狹義的立法,專指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認可、創制、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活動。

立法在本質上是把一定的統治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在形式上是有權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法規的過程,它具備以下幾個特徵:第一,立法的國家性。第二,立法的法定性。第三,立法的程序性。第四,立法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第五,立法的專門性。

依據不同的方式和標准,可以對立法進行分類:

(一)根據立法的行為方式或表現形式,可以分認可、創制、修改和廢止四種立法形式。

(二)根據國家機關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國家立法機關立法、國家行政機關立法和授權立法。

此外,根據國家政體的不同,立法可以分為君主立法和議會立法;根據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分為民事立法、刑事立法、行政立法、經濟立法等;根據立法機關的地位不同,可以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根據所立之法的效力大小,分為一般立法和特別立法等等。

按照《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立法機關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地方人大、地方人大常委會(這里的地方是指省級人大、省級人大常委會、省級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和常委會)、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國務院各直屬機關等。
談到立法機關,就要得談談立法體制,我國立法機關的劃分是由我國的立法體制決定的。

所謂立法體制,是指有關國家立法機關許可權劃分的制度和結構。

世界各國的立法體制,按照一定標准可以劃分為如下類型:

第一,按照立法權行使是否為同一系統機關,可以分為單一制的立法體制和聯邦制的立法體制。

第二,按照立法機構的設置和立法權的運行是否以民主原則為基礎,可以分為專制型立法型體制和民主型立法體制。

第三,按照中央和地方的立法許可權劃分,可以分為一級立法體制和多級立法體制。

第四,根據立法機關在行使立法權時是否受到其他機關的制約,可以分為獨立型的立法體制和制衡型的立法體制。

第五,根據立法許可權的集中程度,可以分為集權型的立法體制和分權型的立法體制。

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基本上屬於集權為主結合分權的模式,並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即「一元、兩級、多層次」的結構體系。
「一元」是指依據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實行單一制的國家,全國范圍內只存在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的立法體系。「兩級」是指依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立法體制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兩個立法等級。

(一)中央一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2)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

(3)中央軍事委員會及其所屬部門

(二)地方一級

(1)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

(2)地方各級行政機關

在這里,我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我國的立法機關職責繁雜,並沒有單一針對立法而設置的立法機關。也就是說我國的立法機關在行使立法許可權的同時,還要擔負其他職責。例如,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總攬五個方面的權力:一、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國家的基本法律;三、選舉、決定、罷免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四、決定國家的重大事項;五、監督國家機關。總的來說,我國立法機關職權不單一,沒有專門針對立法而設置的立法機關。我國的立法機關不屬於專門性機關。如果要給中國的立法進行分類,根據立法的行為方式或表現形式,我國的立法仍可以分為認可、創制、修改和廢止四種立法形式。但如果根據國家機關的性質不同,很難說我國的立法是屬於國家立法機關立法,還是國家行政機關立法和授權立法,只能說我國的立法是三者的結合體。
此外從上面的劃分來看, 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雖然基本上屬於集權為主結合分權的模式,但帶有鮮明的獨立型的立法體制色彩。這樣的立法體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說我國的立法機關基本上不受任何其它國家機關的制約。正是這樣的立法體制決定了我國立法機關許可權的不可超越性。
按照《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立法機關不僅包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國務院各直屬機關等也包含在內。這樣就就得說到我國中央權力機關與中央行政機關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問題。我國的立法許可權劃分到底明不明確呢?
「立法權就是為立法者所擁有,由特定國家機關所行使的,在國家權力體系中占據特殊地位的,旨在制定、認可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以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綜合性權力體系。」從上面我所做的解釋可以明確以下兩方面:①立法權是國家權力體系中特別重要的權力,是國家權力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立法權簡而言之就是創製法律規則的權力。立法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立法權僅指權力機關制定和修改憲法、法律的活動,通常稱之為國家立法權;而廣義的立法權,既包括權力機關的立法權,也包括行政機關制定和修改法規、規章的行政立法權。我國在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上並沒有做嚴格的說明。從我國先行的立法體制看,我國實行的是中央行政立法與中央權力機關立法相結合的體制。
古往今來,無論是在神權盛行的夏商周時期,還是在王權霸道的時期;抑或法制民主的今天,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一直為人們所考量,甚至質疑行政立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誰也不敢保證行政權是否會恣意與擴張以及是否會造成對公民權的破壞與侵害等等。
②我國的立法體系還尚未成熟。然而就當今我國的立法體系來看,我國已經把行政機關的立法權納入我國立法體系。這樣即產生了一個如何在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分配立法權的問題,即立法許可權的問題。所謂立法許可權,就是立法主體行使立法權的界限,「主要是指能在多大范圍內行使立法權,應在多大范圍內行使立法權,事實上在多大的范圍內行使立法權的問題。我國立法許可權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指立法權可以和應達到何種界限,一指立法權不能超越何種界限。」在這方面,我從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並未看到明確劃分。從遵從公序良俗的角度出發,我國立法仍有值得考慮的問題:合理劃分立法許可權對於一國建立完整的立法體系至關重要,如果立法許可權劃分不當,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1、可能出現重復立法,不僅浪費立法成本和資源,而且造成法律體系的混亂和矛盾。2、可能出現權力的不平衡或過度傾斜,導致某些國家機關因有職無權而虛設。3、可能出現一些立法空白領域。4、可能因立法許可權劃分混亂,而造成政治體制結構的實質上或形式上的不合理,一致成為社會進步的障礙。立法許可權劃分包括中央與地方的立法許可權劃分,中央權力機關與中央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劃分,以及地方權力機關與地方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劃分。我國關於各立法主體之間的立法許可權劃分長期以來都存在爭論,立法許可權的尚未得以明確劃分。
另外,我國地方立法也存在不小問題。立法權源與層級的不對等造就立法的無序、上級機關審批程序的失范、部門利益、地方利益抬頭,造就地方立法實踐中的種種非法治化傾向.扶持優化地方立法機制要劃定許可權、明確職責、強化監督、同時也要尊重國情地情,有序地推進.
再者,我國立法機關的立法技術還需完善。
立法技術,是指立法機關在立法過程中所應用的有關立法的知識、經驗、方法、技巧和規則的總稱。是人們在長期的立法實踐活動中逐漸摸索和總結出來的立法方法和技能,它與立法的質量密切相關。

立法技術從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分類。1)依立法活動的進程或前後順序,可以講立法技術分為立法預測技術,立法規劃技術,立法表達技術;2)根據立法所用技術的綜合程度,可分為綜合技術和單一技術;3)根據立法技術的具體程度可分為宏觀立法技術和微觀立法技術;4)根據法系和立法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大陸法系的立法技術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技術。

我國的立法預測技術、立法規劃技術 、立法表達技術尚需改進與完善。

立法預測是指立法機關根據對將來社會關系的科學預見和判斷,來把握和籌劃立法的時機和立法內容的方法和技術。

立法規劃,又稱立法計劃,是指立法機關對需要完成的立法項目所進行的部署和安排。

立法表達技術,是指以法律文件、法律規范和法律語言為工具,准確、完整地表述立法意志、立法政策,進而有效地傳播和落實立法意志、立法政策的技能和方法。

綜上所述,我國立法機關的困境重重,我翹首以盼國家立法機關完善立法體制,進一步加強我國立法體系建設。

註:參考書目《法理學》(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D. 立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我國行政立法現存的問題
(一)行政立法緩慢,嚴重滯後,不能適應行政管理的需要。
盡管建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規、規章,但由於現代社會行政管理事務的日益繁雜,且變化迅速,我國的行政立法遠遠跟不上實際需要,在許多領域還存在法律空白,給依法行政帶來困難,同時也給違法者以可乘之機。例如,由於我國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有些法規、規章中又沒有最起碼的程序和時效要求,造成行政機關依任意程序行使權力,或非法設置重重程序壁壘,故意刁難相對人,甚至玩弄程序為己斂財聚資,嚴重阻礙著依法行政的實現。由於經濟體制的轉型,在某些經濟管理領域還存在以政策代法律的情況,這種狀況在短時期內是在所難免的,但必須盡快改善,以適應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行政立法體制不健全,缺乏法制必須統一的觀念。
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規章的行為是根據權力機關的授權而進行的,屬從屬性立法,必須以憲法、法律為依據,不能與之相抵觸,否則無效。同時上下級規范性文件之間也應和諧一致,級別低的行政機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能同級別高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正如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1]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規章,[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3]
現行中國立法體制關於行政立法權的歸屬,已形成基本完善的制度,但是,關於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尚無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各立法主體間立法許可權劃分不明確,政府各部門都認為自己享有立法權,都自作主張地制定規范性文件,由此帶來一系列的法律沖突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部委規章與地方性法規沖突,甚至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的規定不一致,使國家的法制統一遭到了破壞。
(三)行政立法程序缺乏民主性。
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行政程序法,關於行政立法程序,所有的只是國務院1987年頒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和一些省市自行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規則。據此,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大體是:規劃、起草、協商和協調、審查、通過、審批和備案、公布等。從總體上說,這些程序基本屬於內部程序,它的公開程度遠未達到現代行政法制的要求。從內容上看,它主要涉及行政機關內部在立法工作上的協調,基本上是協調行政機關內部在立法上的相互關系,與行政機關外部無多大關系,沒有公告於民眾,更沒有徵求利害相關人意見的程序要求。因此說,規范性文件多是行政機關單方面作出的決定,缺乏民主性。
(四)缺乏對行政立法的有效監督。
行政立法權的行使非常重要,但對這種權力的行使有一個完備監督程序更為重要。我國在監督行政立法方面並無有效程序,可以說,我國行政立法存在的種種問題都與此有關。在監督程序方面,我們同樣偏重於內部監督,如審查、通過、批准和備案,這些都屬於行政機關系統內部的自我評價。嚴格地說,行政機關的立法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取得普遍約束力,不能只由行政機關系統內部評價,它需要行政機關外部有關的第三者實施客觀的審查和監督。我國憲法賦予權力機關撤銷行政機關違法和不正當的法規、規章的權力,但這種監督並沒有完整的程序予以保障,有名無實,難以落實。我國目前的法律只賦予人民法院對行政立法一定的審查權,但無撤銷權。由此可見,行政立法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有效性,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制度需要完善。

E. 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立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下:

1.總體投資嚴重不足,投資結構不合理。據統計,我國健康投資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7%,遠低於美國的13.7%,德國的10.5%,印度的5.2%。佔全國人口不到15.0%的城市人口享受2/3的醫療保障服務,而農村人口只能享受1/3的醫療保障服務。投資結構嚴重不合理。應急物資儲備和快速配送保障能力不足,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管理芹睜系統尚未建立,現有應急物資缺乏統籌管理,物資儲備更新、輪換和補償機制不完善。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2003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畢首掘應急條例》,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納入法制化管理。地方政府,甚至一些企事業單位當時也制定了自己的應急預案。但這些條例和規章制度基本上是從行政角度規定各部門之間如何協調和落實具體工作。行政法規是綱領性文件,不能等同於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

3.人才培養和儲備人才不足。醫學生應該充分考慮在校學習。預防醫學生和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課程設計上要充分互補,預防醫學生要開設一些必要的臨床醫學課程,以補充未來工作中知識的不足。臨床生還要學習預防醫學相關課程,畢業後分配到醫院感染科。他們可以參與醫院感染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防止醫院內的交叉感染。就SARS的傳播而言,醫務人員的感染率相對較高。雖然至今關於SARS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它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傳統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完全可以預防其感染,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了這一點。這充分說明,SARS在一些醫院的傳播與臨床醫生普遍缺乏預防醫學知識、自我保護意識差、防護措施不到位密切相關。上述情況充分反映了疾病預防控制系統人員知識結構的不合理性。

4.急救葯品和物品的生產能力和儲備不足。根據對個別省市急救葯品配置和儲備情況的調查,認為儲備的急救葯品種類較多,儲備葯品品種和數量不足,針對性不強。醫葯企業科研力量薄弱,沒有應急開發能力;葯品生產不均衡,葯品生產盲目,不能根據疾病種類和人群數量的變化及時調整葯品品種結構;我國手核雖有中央和省級葯品儲備體系,但相互之間缺乏信息溝通,難以形成聯動。資金不到位,承儲企業虧損大,加劇了葯品儲備不足。

5.應急醫療救援基地網路和應急實驗室檢測網路尚未有效建立。全國尚未建立起統一規劃、布局合理、功能明確、裝備齊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醫療救援基地網路,特別是缺乏能夠承擔大災等大規模人員傷亡醫療救援任務的區域性緊急醫療救援中心,難以滿足各類突發事件中傷病員的緊急醫療救治需求。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應急檢測功能不到位,盟市級實驗室不完全具備「終判」檢測能力,縣級實驗室應急檢測能力不能滿足早期鑒定和初步鑒定的需要。

6.衛生應急信息管理亟待加強。信息第一信息管理是應急工作的生命線。目前,各地衛生應急信息報送工作很不平衡,信息報送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敏感性有待提高。部分地區不能按相關要求報送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援工作信息,存在此類信息不及時上報甚至不上報的現象。各類信息的分析利用和事件趨勢的研究相對薄弱,工作意識、專家隊伍和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

熱點內容
201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4-12-24 23:51:17 瀏覽:981
論述合同法的四個風險 發布:2024-12-24 23:34:54 瀏覽:252
政治委員條例 發布:2024-12-24 23:27:41 瀏覽:95
2015經濟法熱點 發布:2024-12-24 23:10:59 瀏覽:405
五四青年節法院座談 發布:2024-12-24 23:09:22 瀏覽:344
勞動法對乙肝工作人員的規定 發布:2024-12-24 22:40:36 瀏覽:444
學院蓋章的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4 21:52:50 瀏覽:939
王輝司法所 發布:2024-12-24 21:52:48 瀏覽:908
勞務派遣公司常見法律風險 發布:2024-12-24 21:50:39 瀏覽:107
發展推動法治 發布:2024-12-24 21:39:53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