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法治惠州建設徵文
A. 以「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為題目的徵文。。。3000字
核心觀點
「國家憲法日」不等同於「憲法宣傳日」,設定這一特殊日子並不僅僅具有儀式性、象徵性的意義,而是高揚依憲治國的旗幟,弘揚憲法精神,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效化制度和基礎性工作
今天我們迎來了首個「國家憲法日」。
「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是我們建設法治國家勢在必行的一個重要舉措。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近日作出決定:將現行《憲法》公布施行的日期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國家憲法日」不等同於「憲法宣傳日」,設定這一特殊日子並不僅僅具有儀式性、象徵性的意義,而是高揚依憲治國的旗幟,弘揚憲法精神,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效化制度和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對於夯實憲法實施的社會基礎、凸顯憲法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營造尊重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社會氛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設立「國家憲法日」,首先在於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所處的核心地位。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是法之統帥、法律之母,憲法確立了我國的國體政體、根本制度、活動准則、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一言以蔽之,憲法權威決定著法律權威、法治權威。維護憲法權威有賴於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憲法意識。目前,在一些領導幹部中不同程度存在憲法虛無主義傾向,憲法理念脆弱,憲法意識淡薄,在關系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問題上缺乏憲法自信,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自覺性。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憲法的生命和力量本質上來源於全體國民對它的深深信仰和至高尊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家憲法日」意味著是「憲法意識深化日」、「維護憲法權威行動日」。
憲法的實施有賴於全社會憲法意識的培育
設立「國家憲法日」,在於憲法的實施有賴於全社會憲法意識的培育。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凝聚了國家和社會的最高價值,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正如列寧所言:「憲法是一張寫著公民權利的紙。」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並規定了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和途徑。國家與人民的關系是最基本的憲法關系,國家機構受人民委託行使權力,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憲法的基本精神。權利保障是憲法精神的核心內容。人民的權益要靠憲法保障,憲法的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從根本上講,憲法的實施需要形成以憲法價值為核心的社會共識,需要將這種社會共識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憲法的權威要求現行憲法獲得人民普遍服從、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國家憲法日」,也意味著是「憲法價值的信仰日」、「公民權利的宣言日」,「公權力的規范日」,經過年復一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必將進一步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進一步增強公民對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氛圍。
「只怕違法,不怕違憲」是錯誤觀念
設立「國家憲法日」,還在於憲法作為「法中之法」具有法律位階的最高性、調整范圍的廣泛性、條文內容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來認識其特殊的法律功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作為母法從宏觀上、原則上、全局上對國家和社會生活進行系統調整和規范,是一切法律、法規的立法依據,其本身並不針對某一特定立法領域作出具體規范,確定相應的法律責任,以憲法為統領的法律、法規是憲法的具體化,其內容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按照憲法思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同時也構成了對憲法的違反。然而,由於認識上存在誤區,不少人存在「法律很近,憲法較遠」的錯覺,認為違反刑法、民法、訴訟法將受到法律制裁,而違反憲法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這種「只怕違法,不怕違憲」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念如不及時矯正,將使至高無上的憲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閑法」。由此,「國家憲法日」還意味著是「憲法宣傳日」、「憲法知識普及日」、「憲法價值體驗日」,通過庄嚴莊重、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示範引領,普及憲法知識、培育憲法意識,使人民群眾在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憲法宣傳活動中感受憲法的崇高地位,在點點滴滴的現實生活中體驗、認知憲法的價值,從而把遵守憲法作為指導、規范行為的最高准則,把維護憲法權威作為神聖的公民責任。
誠如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裡,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它每天都在獲得新的力量,當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時候,它可以復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個民族的精神。」
B. 高中生關於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中國的800字徵文
網友採納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所有其他法律法規都不能違反憲法制定的原則,這是說憲法具有其他法律所沒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威,也就是說憲法是法制的基礎。法治是相對與人治而言的,通俗的說法就是依法治國,國家的具體政策,做法都由法律規范,而不是由政府統治者自身主觀決定。所以憲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憲法保障法治施行,法治樹立憲法權威!因為憲法第第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C. 建設生態惠州的作文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廣州、深圳、香港,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和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7萬。市區規劃總面積2672.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6萬。
多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統攬全局、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惠州的重要抓手,始終秉承共建共享創建理念,不斷推進惠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和社會發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殊榮。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聚全民之智,舉全市之力,著力打好後勁、生態、和諧「三張牌」,通過發揮三大優勢,建設四大環境,實施六大工程,繼續深入探索具有惠州鮮明特色的「創建促和諧,和諧促發展」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全力建設文明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珠三角東部現代化經濟強市和廣東省現代石化數碼產業名城。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應搞清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
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三個方面。
生態意識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觀念形態,包括進步的生態意識、進步的生態心理、進步的生態道德以及體現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的價值取向。
生態制度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制度形態,包括生態制度、法律和規范。其中,特別強調健全和完善與生態文明建設標准相關的法制體系,重點突出強制性生態技術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51-論文網
生態行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態文明觀和生態文明意識指導下,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推動生態文明進步發展的活動,包括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綠化建設以及一切具有生態文明意義的參與和管理活動,同時還包括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能力的培育。
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
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包括人類在生態問題上所有積極的、進步的思想觀念建設,而且包括生態意識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設。
(一)經濟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層面,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這就要求我們: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應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個人。
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指生產過程要節約原材料、能源並減少排放物,同時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生產周期對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的損害。「預防污染」是清潔生產的本質特徵,它適宜於包括工業生產在內的第一、二、三產業。傳統生產是一種只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變這種生產方式,需要不斷進行清潔生產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讓清潔生產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採用清潔能源、預防和減少污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增強環保產業的職業責任意識。環保產業作為專門為改善生態環境而開發提供實用技術、商品和服務的產業,不僅是一種實體、一種市場行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基礎上,應進一步通過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環保產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生態職業責任意識。
(二)政治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層面,是指黨和政府要重視生態問題,把解決生態問題、建設生態文明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
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和主體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製度基礎、社會基礎以及相應的設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績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加強生態法制建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法治國家進程的加快,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調動人民群眾主動自覺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積極性,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生態環境權益,並敢於對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同時,要通過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制度,激發和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環保執法人員、環保產業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意識。
重視生態行政建設。正確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了解經濟活動對生態變化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提高對生態質量變化的識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推進生態民主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主體作用的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將一事無成。應保證人民群眾生態文明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人民群眾從生態文明建設中深切體會和明確認識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激發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
(三)文化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層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們進行生態環境創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組織、規劃等意識和行為都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
樹立生態文化意識。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新世紀新階段,人類已逐漸認識到長期對自然進行掠奪性索取、破壞必將遭受懲罰,一個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到回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態意識覺醒之日,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之時。因此,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增強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與道德不可割裂。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同時,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也極大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斗爭。應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多種形式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護生態、美化家園、綠化祖國的社會文明新風尚。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摒棄了人類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要求賦予文化以生態建設的含義。具體說來,生態文化大致包括生態哲學文化、生態倫理文化、生態科技文化、生態教育文化、生態文藝文化、生態美學文化、生態傳播學等幾個方面。
(四)社會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層面,是指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這就要求我們: 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優化「人居」生活環境。「人居」生活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保持和優化「人居」生活環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慮農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內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社區,使城市內部與城市外部周圍地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良性循環區域。要加強生態型社會建設,努力滿足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就農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一批「綠色居住區」,建設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實現人口良性發展。繼續貫徹優生優育的方針,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節約型消費,改變「一次性消費」和「類一次性消費」。反對自私的享樂觀,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鼓勵從點點滴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D.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徵文怎麼寫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黨執政興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民和全社會憲法意識的提高。依法治國方略只有在良好的憲法意識環境中才能得到有效地實施。廣大幹部群眾都要認真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保證憲法在全社會的貫徹實施。因此,進一步加強憲法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努力創造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社會法制環境,意義重大。
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和目標。公民法制觀念的內涵很豐富,包含了依法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觀念,依法規范生產和生活即依法辦事的觀念,依法監督國家權力行使的觀念,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觀念等。公民法制觀念的水平,直接影響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制約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歷史進程。因此,必須通過扎實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實現全體公民法制觀念的形成和提高。
今年我們確定「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這個主題,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使公民明確憲法和法律不僅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武器,增強公民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真正做到人民當家作主。
圍繞這一主題,中宣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在今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期間,重點宣傳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宣傳憲法所體現的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精神,形成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依法正確行使權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體公民要行使好公民的權利,履行好公民的義務,依法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要守法誠信、依法經營,促進物質文明建設;廣大青少年要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遵紀守法,努力學習,逐步培養法律素質,做合格的小公民。
E. 圍繞「與法制同行」這個主題寫800字徵文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國家十分關注我們的成長。這些年,黨一直在加強對我們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藍天下我們從一群羽毛未豐滿的小鳥,逐漸轉換成一群正准備騰飛的雄鷹。
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如何,關繫到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所以,我們必須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例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有的同學因發生了糾紛,而引起了打架斗毆,有意傷害他人,這明顯是不對的,這樣一來,不僅會受傷,受老師父母的批評,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以上的例子,足以看出那些人的道德觀念是多麼落後。黨中央就此採取了相應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理》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的罰款或警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這小小的事例告許我們一:要講文明,懂禮貌,團結同學。二:同學之間有矛盾要找老師或家長解決,不能互相動手打人,不能欺負小同學。
我是一位遵紀守法的學生。其中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教導。學校經常開展法制教育課。我從中學會了不少,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守法,如何面對周圍的事物……老師也經常提醒我們,要我們時刻遵守學校、社會制度。在家,只要我一犯錯,父母就會立刻指出來,
教育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下次如何避免……在這種環境下,我漸漸地懂事了許多,時刻銘記老師家長的話,用法律來約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錯誤。
正確做到與法律同行,通過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有利於不斷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幫助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學法,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國家的發展日益前進,朋友們你們是否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請你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了,你才能理解老師們「苦口婆心」地講法律的原因,法律要行動來奠基,教育來澆灌,自覺來支持。讓我們在法律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F. 法治伴我成長 徵文 2000字、
j最佳答案你從荊棘中綻放,你從崎嶇中走來,我們的法制進程。
你束起凌亂的長發,披上遮體裘衣;結繩以記事,刻骨以銘文,鑄鼎而銘記。終有那世襲替代禪讓,高低貴賤始有分別,贏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贊譽。然「對『太陽』之咒罵,對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戲諸侯的兒戲中」,國之廈為之傾斜。「竊鉤者盜,竊國者諸侯」各地諸侯歷新法強國力,秦盛商鞅裂,吳興李悝亡。
「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始皇立而一統天下,君主制立於中國。「焚書籍,坑儒生」,一統錢幣經濟興,一統文字文化盛,皇權集於一身,開始了文明古國千年封建之旅,終難脫人治大於法治的繩縛。江山代改,人才輩出。在重兵壓城城欲摧之時,南唐後主不思勵精圖治,變法興國,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詩作畫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敵兵,終敗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贏得大宋一統,但沉痾難除,舊疾不去,法之立服務於高主,黎民廣大難逃重壓。君主悟而臣子勵,王安石受命危難,為振興國力,欲破而後立,不惜以身戰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為黎庶,為百姓,眾說紛紜。精美設想,英雄無數,只能改經濟不能改政治,政體不變,經濟之變革如曇花一現,香存而花敗。法制之改革不動根本,難植新芽。
在盲目與固執中,槍炮聲響徹耳畔,強盜闖進家園,掠走珍寶,竊賊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師覺醒。戊戌變法學西洋,改舊習,可剛一觸及舊統治者利益,法治便又為人治。「百日維新」成了「戊戌變法」的代名詞。民國初立,國權歸於民,但 為了新法之立,孫逸仙出生入死,出廣州,戰軍閥,以血肉之軀抵舊思潮的炮火,民國終於站立。「民族,民權,民生」,孫先生為立新法除舊制,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隨著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蔣氏」政權遺棄,民不聊生,法雖立而無用武之地。
黑夜終會逝去,曙光定會來臨。春雷陣震,雄師躍起,偉大民族屹立東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法制步入正軌。當人大代表步入會堂,當新憲法誕生,我們淚飛流而心歡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權合乎民意,欣欣向榮,春芽萌發,法治社會逐步建立。事事終須磨礪,芬芳出自嚴寒。十年浩劫,法被踐踏,人被壓抑,從高官到小民無不被黑雲籠罩,你——法的進程幾乎停滯。偉大的中國人民終究挑開烏雲見月明,人心思進出新生。鄧小平書記領導下,十一界三中全會出台利國、利民新法律,家家歡呼,人人雀躍。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日新月異。江書記「三個代表」壯心志,新社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錦濤書記帶領我們開創未來新世紀。和諧社會,法制社會,人人歡喜。看藍天下,從小兒垂髫到耄耋白發,《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社會保障系統讓老人安心安逸;《經濟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選舉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無時無刻我們不被法律呵護。
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制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法律伴我成長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開始關注法律,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幼稚而天真的小孩。可是不知怎麼,看到裡面的法制故事,我就情不自禁關注起了這個那時令我似懂非懂的名詞―「法律」。那時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而我是個例外,偏偏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今日說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收看這個節目,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中午,節目一開始,我便一手捧著飯碗,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者屏幕,生怕會錯過每一個鏡頭。就這樣,時光飛逝,轉眼間法律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四個春夏秋冬,這時的我已經是一個中學生了,但是收看《今日說法》依舊是我每天的家常便飯,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近幾年的法律事故頻頻出現,老師對我們的法律教育漸漸增多,中學生們不得不對法律重視和關注起來。觀看《今日說法》,不但可以了解這十年來祖國法制社會的變遷,而且可以增加許多法律知識。看了這么多年的《今日說法》,我也應該是它的忠實觀眾了吧,有許多法制故事令我記憶猶新,其中兩個我記憶深刻:
一個女孩,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繼母一直虐待她,最後將女孩的胳膊打殘了,繼母因此而被判刑。這個法律事件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就因為繼母不懂法,不知道打孩子也是違法的行為,才導致了事件的發生。這件事啟示我們:不學法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我曾經在《今日說法》看到過這樣悲慘的一幕:廣西田東縣一位司機駕駛大貨車行至國道323線,將橫穿馬路的一名6歲男童碾壓致死,一名僅6歲的兒童就這樣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不可翻躍防護設施」是交通規則中明確規定的,可是,人們總是這樣想:沒事我心裡有譜,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再說了,這樣不就可以少走幾步路了么。他們就是因為這種僥幸心理,而送了性命,幾步路難道還不如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么?這種走捷徑丟性命的事故數不勝數。這難道還喚不醒人們遵守交通法規的心嗎?
隨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成了一個法治社會,所謂依法治國,各種憲法:《未成年保護法》、《婦女兒童保護法》、《勞動法》……。相繼出台,現在我們老百姓更應該知法懂法。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更要有堅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自己,用優秀思想文化影響自己,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水平,讓法律一直隨著我們成長。
G. 法治徵文!!~1000字 急用啊!!~~~
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我們站在新的高峰,向千年前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回顧時發現,有個瘦瘦的、硬朗的固執男人在今天的民主法制社會特別引人注目。此人正是久負盛名的青天——海瑞。在古代,能被百姓稱為青天的人雖說很多,但是真正發自內心,且向他這樣威名遠播的實在不多。為啥?其一當然是此公有讓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其二是此公定有讓人傳為美談的傳世經典故事。海青天的名氣之大,在整個古代社會可謂是達到了極致,以至於在我們傳統的年畫門神排位里有了這位青天的一席之地。年畫上的門神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無比尊貴的地位。能上年畫門神的人要麼有蓋世武功者,如秦叔寶,尉遲恭者。要麼有文治武功,忠義護主者,如關公,諸葛孔明者。但是唯獨海瑞先生,作為公正、正義的象徵,恭恭敬敬的列位在尋常百姓家,預示著神州大地的千萬生靈渴望皇帝能在他這樣正義公正的大臣治理下,社稷文治武功,盛世太平。那此公到底做過些什麼,讓這個古老智慧民族的百姓如此崇拜,以至於在他之後竟無後代聖賢可以再上門神排位。
故事大家都知道,只是我在這里的敘述是從現代社會的法制角度來闡釋。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上疏著名的嘉靖皇帝,痛批了嘉靖皇帝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惡習,什麼消極怠(此公27年不上朝),什麼不務正業,燒香煉丹,搞的宮廷烏煙瘴氣。什麼養奸縱貪,(縱容嚴嵩父子)導致國家政體受損。能罵的都罵了,順帶還為自己准備了一口棺材,以示文死諫的精神。這個故事在老百姓那裡傳為其剛正不阿的典範,皇帝老兒都敢動,可見其對誰都是公正的。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們再來重新審視海瑞時,發現的卻是這個故事背後是古代法制建設的悲哀。海瑞之所以被稱為海青天,不過是其辦事剛正(他自號剛峰),不徇私情,能為民做主。在之後的清代,這樣的人為啥沒出現,因為這樣的官出現不了在那樣的環境。在一個物流橫流,眾人皆醉的環境里,要清要廉又要公正,無異於痴人說夢。在一個制度混亂,權利和人治充斥法規的時代,這樣的清官只有海瑞一人。所以百姓越是相信海瑞,正反映了整個社會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普遍存在。雖說「天子犯法,當與庶民罪」,但是果真能這樣嗎?在一個權利高於一切的時代,在一個人治和人情充滿社會關系網的時代,這個說法等於天方夜譚。歷代皇帝的治理術就是「外儒內法持之以道」,笑臉的背後還是屠刀和殺戮。在古代,百姓希望出現海瑞這樣的清官,因為只有這樣公正正義且硬朗的人能為他們主持公道。換作別人,敢嗎?能堅持嗎?能公正嗎?但是,海瑞終歸還是要死去的,海瑞之後的社會該如何?難道還是習慣在黑暗中盼望著再出現一個海瑞?不是,當然不是,「麵包是靠自己勞動得來的」,我們得重塑自己的海瑞——永恆的、公正正義的海瑞。這個海瑞就是現今的法制。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保障自由和人權的法律制度。
在一個法制高度發達的國度,我們需要是制度,真正健全的制度。所以從80年代起,政府就在不斷提倡和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法律就是自由」,這就是法制社會告訴其生活的公民的一個基本常識。法律帶給我們的是公平,是自由,是人的尊嚴的保障。海瑞是偉大的,我們從來都沒否認,此公所作的貢獻是偉大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我們不得不痛心的向海瑞告別。向一個時代告別,向一種簡單、粗暴的文明狀態告別。告別海瑞,在法制文明的今天,我們進入一種新的文明狀態,進入一個新的社會,新的人類紀元。
H. 寫一篇以法治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徵文。800字以內
環保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已有些時日了,就連環保日的主題也逐漸深刻起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全世界轟轟烈烈的環保大形勢下,我國的環保工作卻相當滯後,甚至真的出現了沙塵飄上北京城的「壯觀景象」。究其根源,我看除了自然原因外,國民素質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自從上了幼兒園,我來到了懷柔縣城。馬路上車輛真多,看的我眼花繚亂。這里的天空是白色,很少見到老家那種藍,空氣中還彌漫著汽油的味道,馬路兩邊還種著我叫不上名字的樹,一點都不漂亮!在幼兒園里老師教我們吃完的東西要放到垃圾桶里,那次,我把吃完的冰棍袋正要放進垃圾桶的時候,看到一個渾身臟兮兮的老大爺正在垃圾桶里摸著什麼,那垃圾桶的臭味熏得我都想吐!
前幾天在雜志上看到一則見聞,在美國的一個中國留學生,外出郊遊時,出於新奇,在野外摘了一朵漂亮的花,可出人意料的是,她竟遭到了同行的美國朋友的嚴厲指責。後來她在美國住得久了,才發現差不多每個美國人的環保意識都那樣強。她很感動。我也很感慨。不過我感慨的是我們中國國民的種種迥然不同的舉動。同一本雜志刊載了另一個故事,幾位大學生暑假到貧困地區義務執教,惡劣的環境和粗劣的飲食他們都不在乎,他們想用知識提高孩子及村民的認識。然而,他們看到的是,村民們成群結隊去偷木材,護林員稍加制止竟被綁在了電線桿上,幾十號人蜂擁而上,拳打腳踢。孩子們竟然也說:「林場那麼多木材留著干什麼?……」
現在我們應該知道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周圍的土地以驚人的速度荒漠化,讓我們周圍的沙丘每年吃掉一個中等縣,讓我們曾經引為自豪的風景區艾比湖這「綠色迷宮」變成荒漠的原因了吧,人類是萬物之靈,對己對人對子子孫孫負責的起碼的良知還是應該有的吧。短視的人們,快從眼前的利益誘惑中掙脫出來,看一看在沙塵暴中死亡的生命,看一看一個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為別人,也為自己。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I. 文明創建,法治同行徵文比賽300字
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治是人類服從規則治理的事業,沒有法治,無論是傳統還是革回命的成果都答難以轉化為現實福利.革命固然可以瓦解舊規則、舊秩序,但是,如果沒有法治建設的努力,仍然難以走出靜止社會.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革命,單純靠傳統社會的緩慢變革則無法回應西方帶來的現代化沖擊.在來不及進行充分的理性啟蒙的歷史條件下,運用法治改造社會、控制社會、建設現代國家必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面臨著巨大風險.費孝通有言:「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 法治的成功往往不在於法條和書本知識的完美,而在於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