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開展立法工作
Ⅰ 全國人大具有什麼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如下權利:
1.立法權。依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權。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樣,除了憲法和基本法律外,大量的立法工作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
2.憲法和法律的解釋權。解釋憲法,即對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而作的立法解釋。這樣便於從立法的角度及時回答和解決憲法和法律實施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保障憲法和法律的准確實施。
3.憲法實施的監督權。現行憲法除規定全國人大監督憲法的實施外,還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由它行使這一職權,便於對憲法的實施進行經常性的監督。這對於保障憲法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拓展資料: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人事任免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的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Ⅱ 全國人大立法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全國人大立法工作的目的:
1、完善社會主義相關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民主法治。
2、推進立法工作,實施依法治國的方針,建設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Ⅲ 全國人大如何行使國家立法權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全國人大)如何行使國家立法權。
首先,全國人大是中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制定和修改國家基本法律。全國人大攜悄茄的立法程序一辯察般分為五個階段:
1. 項目醞釀階段。主要包括立法項目的考慮和提出、相關部門的立法擬定和驗收、委員履行職能提交意見等。
2. 起草審議階段。主要包括將法律草案逐條逐句的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審議,匯總委員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之後形成修改稿,最終成為全國人大的正式法律草案。
3. 核定表決階段。主要包括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核定,並交給全體代表逐條表決,最終確定法律內容。
4. 法律公布階段。主要包括新法律的宣布、辦法的制定和實施。
5. 法律效力階段。主要指新法律的實施所引發的各種法律後果。
其次,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主持的,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主管國務院的部門將其編入國家法律體系,實施和監察其執行。
除了常委會,全國人大還設立了多個專門委員會,如法制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外交委員會等,這些委員會一般由全國人大選出運告一些代表組成,主要負責對特定領域的法律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便常委會制定更好的法律。
此外,全國人大還會由一些代表組成調研團或專題調研組,深入社會實踐,了解實際情況,為制定、修改法律提供參考。
Ⅳ 「全國人大法工委」和「憲法和法律工作委員會」有何不同
一、 全國人大法工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機構。
法工委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下開展有關法律案的起草、修改、研究及審議服務工作,全面承擔常委會立法工作的規劃、組織、協調、指導和服務職能,對報送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司法解釋進行合法性審查,承辦憲法實施監督具體工作,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提供服務保障、當好參謀助手。
具體工作包含:
1.受委員長會議委託,擬訂有關法律方面的議案草案。
2.承擔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監督、配合憲法宣傳等方面的具體工作。
3.負責制定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工作。
4.為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草案服務。對提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有關法律草案進行調查研究,徵求意見,提供相關資料,提出修改建議稿;在法律草案交付表決前,負責法律用語的規范和文字方面的工作。
5.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提出的有關法律方面問題的詢問進行研究予以答復,同時報人大常委會備案。
6.研究、處理並答復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有關立法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全國政協委員的有關提案。
7.開展法規、司法解釋的備案審查工作。
8.進行與人大工作有關的法學理論、法制史和比較法學的研究。
9.負責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日常工作,開展法制宣傳,人權理論研究等工作。
10.負責匯編、譯審法律文獻的有關工作。
11.負責法律信息數據的開發、維護和管理工作。
12.負責法工委黨建和紀檢工作。
13.辦理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簡稱」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原名「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之一。
主要工作職責:
1.統一審議列入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
2.提出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議案;
3.對於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
4.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有關立法項目的建議;
5.檢查監督有關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決定的實施情況;
6.辦理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交付的代表議案;
7.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交付的被認為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8.審議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交付的質詢案;
9.與外國議會相關專門委員會和法律界進行交流;
10.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或者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交辦的其他事項。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依法承擔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監督、配合憲法宣傳等工作職責。
Ⅳ 人大常委有沒有立法權
有的 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定立法權主要包括:(1)制定和變動法律權;(2)解釋憲法和法律權;(3)立法監督權;(4)其他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活動,就是運用這四方面立法權,在它們所能調整的范圍內進行立法的活動。 (一)制定和變動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這方面的權力主要包括:其一,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這里所謂「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指全國人大有權制定的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等基本法律和其他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其二,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補充和修改。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立法權,但它只能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只能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而不能進行全面的補充和修改,不得同被補充和修改的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些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較為充分地行使了這方面的權力,制定和變動了相當數量的法律,為完備中國法的體系和建設中國法製作出顯著的成就。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82年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同行使之前,無權制定和變動法律,那時全國人大是唯一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1982年憲法對此作出重大改變是由國情決定的。中國人口極其眾多,有56個民族和2000多個縣,各地區、各民族、各階層、各政黨、各方面都要有適當數量的人大代表,因此代表人數少了不行。而代表人數多,開會議事就不方便。同時,由於代表來自各個方面,有勞動模範,有英雄人物,有科學家,有藝術家,有運動員,還有華僑代表等,而且不脫產,不象西方國家議員那樣實行專職制。因此,全國人大難以成為經常性的工作機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國人大適應形勢需要及時制定法律。實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制度,就彌補了以上不足。因為,人大常委會是經常性的工作機構,人數較適當,開會、議事較方便;它又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代表各個方面,因此能反映全國人大的廣泛性的特點,適合國情。 (二)解釋憲法和法律 根據憲法第67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解釋憲法和法律的權力。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2)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解釋憲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實施憲法和法律。但解釋憲法和法律本身則屬於立法范疇,通過解釋憲法和法律產生的文件,分別為憲法性文件和法律性文件,是憲法和法律的組成部分。在西方,解釋憲法權通常並不屬於議會。在中國,將這一權力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顯示了中國最高國家機關在許可權劃分問題上有自己的特色,表明了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的性質和地位。解釋法律,包括解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兩者的法律。解釋憲法和法律是一項很大的立法權。這種權力的行使,應當符合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應當遵循立法法和其他有關規范性法律文件所確定的基本制度。 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其他有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解釋制度的框架包括下列要素: 其一,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對一定范圍的事項進行解釋。1954年憲法首先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的制度。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法律解釋問題的決議》,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對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的許可權范圍予以規定。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盡管條文和內容都很少,但都保留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這一制度。1982年憲法所確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有24項,其中第四項便是解釋法律的職權。到了2000年3月通過的立法法,更是專門以第42條規定了以上所引述的制度。 其二,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應當遵循一些基本程序。一是提出法律解釋要求。立法法第43條規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研究擬訂法律解釋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三是法律解釋草案經常委會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四是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五是法律解釋由常委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其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三)立法監督 根據憲法第67、100、116條和立法法第85、86、87、88條的有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行使以下立法監督權: 其一,與監督憲法實施相聯的立法監督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監督憲法的實施。監督憲法實施,自然包括監督其他立法主體的立法行為是否違憲。 其二,撤銷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撤銷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撤銷制度是現行中國立法體制中反映各種立法權關系的一個重要制度。它可以使國家立法權對其他立法權、高層次立法權對低層次立法權的領導關系、主從關系得到保障。 其三,裁決法律之間的沖突。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其四,接受有關立法主體的立法備案權和批准有關規范性法文件權。憲法和有關憲法性法律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立法法補充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均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決定提出備案要求,也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既有權接受備案,就可以進行監督;既有權批准,更可以監督。 (四)其他立法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可以行使全國人大授予的立法權。自50年代起全國人大多次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80年代初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和公布《民事訴訟法(試行)》。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權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日漸發展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日漸增大,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這一權力的意義也日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