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鍾馗
Ⅰ 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國苦縣。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1)道德經鍾馗擴展閱讀: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
而且涉及醫葯、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早在十八世紀,西方一些國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種文字版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一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一本書單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種版本。
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Ⅱ 老子的小故事 盡量短一點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向您討教個明白。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
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4舍屋宇卻落身於荒野郊外的孤墳。
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穀;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願取石頭?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
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麼呢?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於人於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老翁頓然大慚。
(2)道德經鍾馗擴展閱讀
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他的傳世經典是《老子》一書,也被稱為《道德經》。
《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哲學著作,其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一共才5162個字,可謂字字珠璣。
老子哲學思想主張「無為」, 「無為」的意義並不是無所作為,它只是要為得少一些,不要違反自然規律任意而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也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按照「無為」的學說,一個人應該把他的作為嚴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圍以內。
順德而行的生活,超越了善惡的區別。老子告訴我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所以老子鄙棄儒家的仁、義,認為這些德性都是「道」、「德」的墮落。
因此他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由此可見道家與儒家的直接沖突。
老子哲學思想認為,人們喪失了原有的「德」,是因為他們慾望太多、知識太多。人們要滿足慾望,是為了尋求快樂。但是他們力求滿足的慾望太多,就得到相反的結果。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套自然法則,即有自己的「道」。而且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
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說的道家哲學思想精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Ⅲ 老子的《道德經》在哪兒寫的
老子的《道德經》是在函谷關寫的,據記載,老子出函谷關時,關令伊喜強留之。不得已,留書5000餘字。書言「德」、「道」。後將此書名為《道德經》。大概如此。
Ⅳ 主題源起還是主題緣起
論題起名即已緣起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作為這部哲學經典的開頭,也作為本文的一個起點。講述源起自然要追根溯源,尤其作為一部跨越數千年的經典,在歷史長河中不滅不減的思想,它帶給了世人什麼真理,其亘古的真理的意義對於人類短暫的生命又有何啟迪?其實一切故事,源起既緣起。
中國人的信仰在世界上其實比較奇怪,西方國家喜歡說「神跡」,有神才有神的力量。而中國則不然,中國人喜歡「神化」,先為人事後而成神。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廣王蔣,萬應鍾馗。而老子的出生也有神化的部分,傳說他的母親懷胎了很久,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是白鬍子的老頭樣,所以稱為老子,也叫老聃,當然這也只是傳說。言歸正傳,大家一提起《道德經》,問起作者是誰,十個有九個都會答:老子。其實不然,准確的說老子應該是個編纂者和記錄者,那麼《道德經》的作者是誰呢?那就要提起一個銘文了,那就是《金人銘》。
《金人銘》是上古時期君主治理國家時的領導者法則,傳說被刻在一個金人身上放在太廟之中。現在流傳下來的內容不多,但跟老子的道德經極為相似。如《金人銘》:「無多言,多言多敗」《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金人銘》:「執雌持下,人莫逾之」,《金人銘》:「天道無親,而能下人。」《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兩者之間的聯系也十分直接,老子是當時的國家書籍管理者,是有極大可能看過《金人銘》原文的,為了後世領導者學習,而將其繼承整理了下來。而凝結此篇的上古時期的帝王,諸如堯舜禹商周等千古命帝,在那個玄妙的時代,其智慧源起就不得探究了,只能說,現在的很多傳承都是當時直接誕生的,非常奇妙。
很多人將道家和道教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修煉並非本意,誕生於中國本土的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而兩者結合其實是在很久之後了,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宗師人物,故事也極為神奇,這些我們下篇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