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河上公本
『壹』 《道德經》目前市面上哪本註解的最好
首先王弼、河上公的是必須看的,任何研究《道德經》的都不能跳過他們兩個,而且他倆的有個優點基本是逐句注釋,字數少,看起來不費勁。
河上公版是最早的通行版,其人是一個真隱士,莫知其名莫知其蹤。其特點是用神仙隱士觀點解釋老子,據說後來的文景之治和河上公的教誨有很大關系。看這個其實可以和漢嚴遵的老子指歸對比看。
接著推薦宋徽宗唐玄宗明太祖的御注。本來《道德經》的目標閱讀對象就是侯王,所以侯王角度的解讀不可忽視。也別有皇帝思想學術水平低的先見,三帝的東東常常會有驚嘆,而且仍然還有前面說到的那個優點,就是基本逐句注釋,字數少。對於文言文閱讀來說,相對容易上手。
相關介紹:
《道德經》量變引起質變的闡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道德經》是告訴我們:道可以意會,個人得道後要善於守道、循道,並且要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個人要悟道守心,做到知行合一即主客觀一致;要做好人,行好事,這樣心安壽長綿綿過好一生。
同一個人閱一本書,讀幾遍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同樣,每個人《道德經》多讀一遍,就有一遍的收獲,對於古文不熟字詞,可通過查字詞典,上網搜資料、看專家、大V視頻,或口口相傳、野史外聞為佐證以幫助更好的理解。
總之,千人千思想,萬人萬模樣,要用發展眼光閱讀感悟踐行《道德經》。《道德經》的解讀百花齊放,各有所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貳』 河上公 道德經章句
道德眞經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稱《道德經章句》,為最古的《道德經》注本。漢專文帝屬時,陝州隱者河上公注。按唐陸德明《老子道德經音義》謂:「河上公為章句四卷,文帝徵之不至,自至河上責之,河上公乃躍身空中,文帝改容謝之,於是授漢文以《老子章句》四篇」。一說出於東漢。
河上公,西漢道家學者。姓名不詳。在河濱結草為廬,因號「河上丈人」。精研黃老業,以《老子》教授。葛洪《神仙傳》載,漢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好《老子》,有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遣使問之。答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帝自至庵責問,乃踴身空中。帝稽首謝,於是授以素書道經章句,謂「熟研之,所疑皆了,余注經一千七百餘年以來,凡傳三人,連子四矣」。言畢失其所在。《隋書•經籍志》著錄曾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此注分《老子》為八十一章,每章題名。
『叄』 <<道德經>>成書於何時
探求《道德經》成書年代的問題很多人依據就是郭店出土的帛書《道德版經》,許多人把它定在了權春秋到西漢前期,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籠統。如果《道德經》的作者真的是周朝的圖書管理員的那個老聃的話,如果王肅的《孔子家語》記述的孔子訪老聃真成立的話,那麼《道》的成書年代應該屬於春秋時期。可是,在從對《道》探索的過程中,我又隱隱感覺到了他有戰國時代的氣息,如對戰爭(尤其是對車左、車右的記述,我在自己的文章中曾做過解析)、對帝王的統治方法,如果成書於春秋的話,當時的社會狀態還真的沒有那麼激烈的動盪,個人比較傾向於戰國此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