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宋朝重法治

宋朝重法治

發布時間: 2024-09-22 00:20:57

『壹』 關於宋朝的律法,20分,好的追加!!!

宋承唐制,刑法基本原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無微不至地保護貴族官僚刑法特權。宋太祖曾立下加法,不殺士大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四月丁亥)整個兩宋時期,除了貪官以及個別事例外,宋確實能夠做到不輕易殺大臣。

北宋初期,官員的贖罪法、官當法皆以唐律為依據。但是宋代的官制與唐代官制有差異,官員的官稱與實際職務並不一致,有些官銜已無實際意義。太宗於淳化元年(990年)下詔規定:「自今免官者,並以職事官。不得已勛、散、試官之類。」從而改變了唐律關於有關勛和爵可以用來抵消刑罰的規定。到了南宋,法律明確規定:「諸爵以及勛不在議、請、減、當、免之例。」

法官員有蔭身的特權,可以免除杖等皮肉之苦。宋人呂祖謙說:「慶歷、嘉佑以來,鞭筮之罰不上於士大夫。」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昭:「品官犯罪,按察之官並奏聽旨,無得擅捕系,罷其職俸。」在統治者看來,品官身份高於平民百姓,對他們的處理不能依照常法。宋徽宗在一條詔書中寫道,如果品官依照常法,隨隨便便枷訊,「將使人有輕視爵祿之心」。故宋人雲:「待士大夫有禮,莫如本朝。」宗室人員也有相似的特權。北宋前期,宗室人員犯罪,與常人同法,經過三次審問不認罪的,,即加拷訊。政和七年(1117)徽宗詔令「除涉清理重害,別被處分外,余止以眾證為定,仍取伏辯,無得加以捶拷。」既不能對宗室用刑捶拷,刺面也必定是不允許的。

宋代刑罰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刑罰趨輕弱化,但附加刑的使用卻逐漸重於主刑。余逐漸擴大使用附加刑的政策緊密相關,宋代刑罰是一個向兩極分化發展的過程,呈現出輕者愈輕,重者愈重的趨勢。

宋代的刑法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附加型的廣泛運用。由於宋代的法律大都照搬唐律,但是宋又給予了折杖法的優惠,這樣一來,無論是一般犯人還是重犯,都可以享受折杖法的優惠。這樣就出現了折杖法不足以懲大惡的局面,又因為折杖法未涉及死刑,所以死刑與生邢脫節,輕重失調。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所以採取增加編配等附加刑來加大對重犯的懲治力度,隨著宋代社會矛盾的發展,附加邢的運用也越來越廣,其刑罰等級也日趨細密,並呈加重趨勢。發展到後來,宋代的附加刑已經原重於主刑,從而成為宋代刑法的一個特色。

宋代的附加刑有七種:

1、配隸。包括面刺和不刺面配,配隸者隸於軍籍。

2、編管。需要流放,但本身用不著服役。輕於刺配。

3、羈管。即使類似軟禁,遇到大赦可以依法釋放。

4、移鄉。遇到大赦可以從便。

5、令眾。即令犯人當眾帶枷示眾受辱。

6、沒官為奴婢。要終身服役,至南宋後期寧宗時廢棄。

7、籍沒家財。即家資充公。

宋朝的主要罪名有四個

一是「盜賊重法」。宋代的階級斗爭十分激烈,農民起義和士兵暴動不斷發生。為了加強統治,宋朝政府制定了嚴刑酷法。以「盜賊」重法對付反抗朝廷行為。其主要內容為:「盜賊」罪當死者,沒收家產,家屬流放千里;罪當死徒、流者,發配嶺南。上述罪犯雖遇大赦令,不得減其罪。凡是窩藏、庇護死罪「盜賊」,情節嚴重者斬。「盜賊」之家門,並須釘掛木牌,上書犯罪情狀、所定刑罰。如有遷移,得經官府批准。並劃定開封府諸縣,河北、京東、淮南、附件等路皆為實施「盜賊」重法的區域。宋在懲處「盜賊」手段上,極其殘忍,種種酷刑,不說也罷。

對於普通盜賊犯罪也加重處罰。《宋刑統》規定:凡強盜「不問有贓無贓,並處死」;「贓滿五貫文足陌處死」。宋賊盜罪的法律條款幾經變化,至哲宗元佑時所修編,「所定盜贓猶重於律三倍」,即要比唐律加重三倍的處罰。
二是重祿法

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宋制定了重祿法,又稱為「倉法」,給政府部門的吏人增加俸祿,厚祿以養廉,領取重祿的吏人犯法從重處罰,凡乞取或受賄賂滿一百錢,徒一年,每一百錢加一等,一千錢流兩千里,每一千錢加兩等,罪流三年裡止;徒罪附加刑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配千里外牢城。上至朝廷百官,下至監司、州縣的胥吏,皆增祿。不領重祿的吏人犯罪則按照常法斷罪。宋朝法律還規定,領取重祿的公人,不得兼職非重祿公人之職。宋實施重祿法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來規范胥吏的行為,將他們置於法律監督之下。

三是盜剝桑拓之法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或多或少地制定過保護農植物的法律。宋代十分重視農植物的保護,制定了嚴厲的打擊破壞農植物行為的措施,如:盜剝桑拓之法便是一例。早在宋太祖時期就規定,盜剝桑拓致樹枯死者,以尺計量樹身圍長度,積四十二尺為一功,滿三功就處死。仁宗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有人提出法治太重,仁宗命法官集議,法官議照舊,仁宗昭「致死者奏裁」視犯罪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懲罰。南宋法律規定:凡因仇而毀伐他人桑拓者,杖一百,積滿五尺徒一年,滿一功徒一年半,每功加一等罪,流罪刺配鄰州。砍伐後樹木未枯死者,減三等罪。

四是重懲贓官。

北宋太祖、太宗時期,官吏犯贓,通常嚴懲不貸,重者處死,輕者刺配遠惡地區。然而自真宗以後,對贓官「稍從寬待」,打擊力度呈減弱趨勢。宋廷南渡之後,高宗曾一度申嚴贓罪之禁,詔令贓官不得任地方各級行政長官。南宋法令規定:政府部門的低級辦事官吏,犯有盜贓、枉法贓、恐嚇贓以及強乞取贓罪的,一律至杖罪,全部「勒令停職」,罷任不用。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還規定,敵方監司、州軍長官以檢劾贓官人數多寡作為考核、賞罰的標准。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沉積決定了受賄行賄這個社會現象,在封建時代,是不可能因為出現「明君」或者頒布「酷法」,可以消除得了的。沒有人民的監督,再嚴酷的刑罰,也制止不了官場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之延續。

『貳』 世界歷史上以法治國的有哪些朝代

秦朝,周朝,…

熱點內容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