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法律標准

道德法律標准

發布時間: 2024-09-29 03:34:35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

一、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1、產生方式不同

法律一般是通過特定的機構、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賴團體公共權力而實現。法律是自覺的、有形的。道德根據人的自然生活而帶橡李逐漸產生,依賴教育培養而積累長成。道德是自發的,有時是無形的,一般不通過專門的公共機關和人員來制定,也不一定要通過專門的組織和制度來實現。

在時間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產生早於法律,是法律的產生、形成、發展、運作和實現的基礎。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作為一種規范形式,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和解釋的,具有普遍性、規范性、確定性、一般性的特點,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現出來,它的存在形式主要為法典、單行法規、判例、條例、條約等規范性文件。

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認可、解釋是擁有法律創制權的專門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許可權,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進行的,其他個人、團體、組織無權進行法律的創制。

道德則不同,它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之中,通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形式而表現出來。

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蠢遲俗成,無須經過某個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它的運作、功能的發揮也不必通過一定的程序或某個行政命令而實現。

3、實現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准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然而兩者約束性、強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極大的差別。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性,具有國家的強制性,它往往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堅強後盾,依靠強制手段來加以推行和實施,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力。

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對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為的傾向性要求,沒有設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約束性、強制性也沒有法律那樣嚴厲和顯著。

它的實施、實現也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來維持,訴諸人的心理,通過人們的內在的自覺而進行的,道德是一種內在強制力。

4、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調整的范圍主要是人的行為,與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

道德所調整的范圍遠比法律廣泛得多,它幾乎涉及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領域、一切活動、一切人際關系,涉及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思想、動機。法律所調整的絕大部分對象,同樣也可以用道德來調整,而道德所調整的對象不一定可以通過法律來調整。

5、評價的尺度不同

法律評價人的行為的標准和尺度是合法與不合法,有效與無效。只要人的行為符合法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評價人的行為的尺度和標准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一定人群集合體的善惡觀、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美醜觀。人們的行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就是正當的和合理的。

因此,法律的標准與道德的標准具有一定的差別,法律標准遠如掘比道德標准明確和規范。

6、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都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配置而實現社會調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權利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義務為主體。

法律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是以法律為根據和基礎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一種實在形態,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的特徵。

二、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例如:人們提倡見義勇為, 但是不能在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來見義勇為;再比如:一些不守信用的小行為, 雖然屬於道德譴責的范疇, 但是這一行為如果發展到詐騙的話, 就要負法律責任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法律維護道德的存在, 道德則為法律的存在提供有利的基礎保障。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 法律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 道德的存在則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社會生活。兩者之間既有不同, 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管是法律的道德化, 還是道德的法律化, 只有我們切實加強對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正確認識, 藉助兩者共同的力量, 才能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進行到底。

⑵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准

道德的底線是法律,因為道德的范疇要大於法律的,遵守法律就是遵守最基本的道德。 道德與法律的辯證關系,道德與法律是社會規范最主要的兩種存在形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范疇。
法律規定的懲罰標准,均是最低的道德標准,如不能偷,盜,詐,搶等等。法律沒有對高的道德標准設置條款,如沒有規定民眾必須做好事等。也就是說,不做好事不是犯法。強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准,實際上是強調底線意識,任何人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線。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一個文明社會,法律和道德是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衡量一個行為是屬於道德還是法律,就看該行為法律是否予以相關的法律規定。法律不是道德,法律是維護道德的基礎,是保障道德得以行使的依據。法律為道德保駕護航,道德作為法律的最高標准,兩者無法獨立存在。正如有人說,人們本身並不需要普法,因為法律是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我們僅以不犯法來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准,那實在是過於片面,而社會需要的則是更多不僅遵紀守法,更有道德規范的人,以引導我們這個社會正確的風氣,和諧的發展。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⑶ 簡述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

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內,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容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
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