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威權與法治

威權與法治

發布時間: 2024-10-05 10:46:13

㈠ 什麼是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分又被分為了哪三大派別

法家以及關鍵教育家

法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比較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她們認為法治,喜愛社會發展在維護公有制的觀念中向前發展,他們以為,社會是必須秩序的,僅有擁有良好的紀律,社會發展才能在平穩的環境里向前發展,因而,法家一直青睞法律的高於一切,覺得社會發展就必須得有嚴厲的法律法規,違規必糾,保證法律的絕對權威,即今日的大家常言的「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商鞅的法治派注重絕對的法治,高度重視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一切依規而行。法治派的政略要以酷刑厚賞來實行法案,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缺乏賞,凡違法違令得人沒有逃罰。法治派注重「以法治國」,規定我國官員學法用法明法,老百姓「以吏為師」。

與此同時注重法律的客觀性,輕罪處罰,強化法律意識;不赦不宥,認為但凡犯法者皆應挨罰;激勵告奸,用法律制裁奪走舊貴族權利。法治派的舉措奪走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加強了中間對地方的全面控制。

申不害的術治派注重執政者必須以帝王之道來控制手底下以達到夯實自身權威性的效果,「術」就是指操縱觀查人際交往,及察顏觀色,操縱實際操作上下級關系的手法,手腕子,也即是人主控制臣下的詭計,是那些聲色犬馬不漏而鑒別正邪,懲處變幻莫測而切合事實的妙算。

術治派明確提出最高統治者必須使用術,君王要以「獨視」、「獨聽」、「獨斷專行」的手段來推行執政。術治派覺得,「獨視者謂明,獨聞者謂。能獨斷專行者,故能夠為天底下主」,君王「五庄之機正而天底下治,故一言正而天底下定,一言倚而天底下靡」,君王本人的言論和認為能夠確定國家興衰,表明了獨裁專權主義的觀念。

慎到的勢治派豐富多彩加強了鮑叔牙「勢」的概念,所說勢就是威權。慎到注重提升執政者的權力,認為君王能夠「握法處勢」,「無為之治天底下」,嚴厲打擊典型性來威懾朝野。勢治派規定把政府威權盡可能擴張,並且悉數都集中在人主手上,使君王變成臣下也許的對象,以起震懾作用,並由此更進一步,覺得一切變法維新及入仕為人處事之法,都需要看好「勢」的改變,想讓形「勢」一直站在自己這里,藉助操縱「勢」而達到操縱變法維新和強國的目地。

韓非是法家觀念之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唯物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人留下很多觀點及著作。其理論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施政的思想基礎。韓非認為提升君王中央集權,剪去私門陣營,「以法為教」,厲行懲處,獎賞耕戰。

㈡ 秋菊打官司的故事

《秋菊打官司》

故事發生在中國西北一個小山村。

秋菊的丈夫王慶來為了自家的承包地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被村長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整日躺在床上幹不了活。秋菊是個善良有主見的女人,村長不肯認錯,她便挺著大肚子去鄉政府告狀。經過鄉政府李公安的調解,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當秋菊來拿錢時,村長把錢扔在地上,不甘受辱的秋菊沒有撿錢,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狀路途。

縣里的裁決與鄉政府一樣,秋菊不服,拖著沉重的身子又來到了市公安局。市公安局的判決也維持了縣鄉的調解與裁決內容。一心只為討一個「說法」的秋菊又來到市裡,這一次她找了律師,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結果敗訴。於是倔強的秋菊上訴至市中級人民法院……

除夕之夜,秋菊難產,村長和村民們連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醫院。秋菊順利地產下了一個男嬰,秋菊與家人對村長感激萬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當秋菊家慶賀孩子滿月時,傳來市法院的判決,村長被拘留。望著遠處警車揚起的煙塵,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㈢ 簡述法治的基本要素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版理機制、社權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強調法治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3)威權與法治擴展閱讀:

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治社會的法律作為成文的衡量是非對錯的標准,由於沒有特別針對某一部分人群,所以具有普遍適用性;

第二由於條文明確規范,所以能夠約束社會每個人和每個全體的行為;第三法律不隨時間或者具體應用情況而改變,這些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

第四法治社會的法律出發點為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這為法律制定的本身提供了正當性。而對於以上的每一條,人治社會都無法給予保證。

㈣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

導語:導語:好的班級管理方法對班級的整體班風有著主要的作用,那麼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班級管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1

班級管理方法

1.健全班委會,明確分工,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

2.位每位學生建立健康成長檔案。

3.集思廣益,共同制定完善班級公約,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凝聚挖掘班級各方力量,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4.嚴肅班級紀律,加強課件、自習、課堂、就餐、住宿等常規管理。

5.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6.開展目標性學習活動,讓每一位學生有一個合理的定位。

7.召開「做好人,讀好書」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從而塑造完善的人格。

8.開通「花季心語」欄目,根據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況確定話題,例如「說句心裡話」、「把你的煩惱告訴我」等。

9.統一班級學生思想,提高認識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充分展現班級形象,努力為班級增光,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

10.廣泛開展「我為誰學」、「要我學還是我要學」的討論班會,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1.抓兩頭,帶中間,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12.開展「一對一」學習互助活動,實行班幹部、團員、後進生結對子責任制。

13.全面抓好個人,室內外環境衛生,預防疾病,杜絕疾病發生。

14.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增強科學的預見性,及時發現、排除給中安全隱患。

其他方法

1.學生可能會試探你的底線以及你是否勝任

這種試探表現為各種違反紀律的行為(說悄悄話、開小差等),這是對你課堂管理能力的考驗。你需要保持冷靜,及時做出適宜的反應。保證教學過程的連續性。

這也意味著師生全力以赴,每一個學生全神貫注,整個教學過程緊張有序地進行。但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突發的情況,打破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室里陷入混亂之中。教師需要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花費很多的時間恢復原來的教學節奏。

教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一項教學活動過渡到另一項教學活動,要盡力保持平穩,保證整個過程的連續性。

2.快節奏的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能動地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證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條理性和教學的節奏感,可以有效地減少課堂行為問題,雖然這聽起來有點陳詞濫調。學生不遵守紀律的行為大多都是對乏味、枯燥的教學的反應,所以,快節奏的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正面陳述你的紀律和要求

有的教師習慣於要求學生不做什麼,而很少考慮要求學生做什麼。這種負面的要求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不要期望學生猜測你的意圖。給學生提出較高的標准(包括學業和課堂行為),雖然學生很難超出你的要求,但一般也不會違反你的標准。

4.規則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於執行

你需要控制你的課堂。但也沒有必要給學生處處設限。把班級規則張貼在教室的明顯處。

5.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避免和學生公開對峙,從長遠來看,這種對峙不會有勝利者。如果和學生有不同的意見盡可能私下裡交流。不要在其他學生面前批評犯錯誤的學生。

6.借用沉默的力量

與學生視線接觸時應保持沉默,沉默就是力量,學會有效地使用它。每次發出指令後,停頓片刻並深呼吸幾下,這樣做可以使你保持平靜,並給學生留出時間反省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感覺有必要採取進一步的升級行為,升級之前,請深呼吸並停頓片刻,考慮有沒有升級的必要。避免大聲訓斥或者羞辱學生,這樣做只會導致學生憎恨你,使其他學生產生對違反紀律的學生的同情。你並不需要學生對你的敵意和恐懼,也無需陷入強烈的沖突之中。

7.不要反應過度

當你在全班學生面前失去鎮定的時候,是他們而不是你在控制你的行為。有些學生會嘗試發現你的熱鍵——導致你失控的行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記住,學生大多數使你惱怒的行為並非出於邪惡或怯懦,僅僅是不合適而已。

當然,如果一個學生的不良行為有可能傷害到他人或有可能使集體財務受損失,應採取措施及時制止。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其他成年人的幫助。不要對學生過去的錯誤念念不忘,喋喋不休只會導致學生的疏遠。

8.有選擇地做出反應

學會忽略一些輕微的違反紀律的行為、尤其是當你懷疑學生的動機在於誘惑你陷入一場對抗的時候。當然,蓄意傷害的行為以及惡意的起鬨必須加以制止。輕微的問題以及當時不能確定如何處理的問題,可以稍後處理,這也為你贏得時間,考慮更好的解決方式。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2

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直接關繫到集體內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學生起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年齡尚小,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形成的初始階段,班集體的健康向上與否將對他們的一生起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從事小學班主任工作幾年,對小學班級工作管理工作有頗多認識和感受,也對此項工作的現狀進行了一定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情況不容樂觀。現例舉如下: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主要危害

(一)「威權式」管理

常常聽到中小學同行說他們認為育理論所介紹的原理、原則、教法均不切實際,必須代之以嚴厲管教與體罰,因為這些老師從小學、中學都是這樣被打大的,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於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師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師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嚴,師之惰」觀念之影響,加上絕對服從與齊一標准,要求學生乖順,這種現狀一直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甚至一般家長的質疑。

(二)「保姆式」管理

長期以來,保姆式教育充斥著小學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師包辦,老師天天守在教室,親自處理紀律、衛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師的這種包辦管理,害了學生,也害了老師自己,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新精神,也抑制了廣大教師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管理的能力。廢除保姆式教育,提倡並實行學生自治已成了當務之急。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學校一定要養成學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則不應算為共和國的學校。」因為「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

(三)「重智育,輕德育」式管理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一直以學生的學科成績及高升學率作為教學成效的指標,小學也不例外,一切以學科成績為主,整個教學重心放在學科知識教學上,忽略情意、技能、認知三個目標的同時達成。缺乏對學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協助與鼓勵,無法給學生一個安全、溫暖、和諧、無恐懼的班級氣氛,更無法讓學生在自我努力中獲得成就,培養出評價、欣賞的觀念:當然也談不上讓學生在選擇、珍視、行動中去進行各種學習活動了。

二、小學班級管理策略探討

(一)「平等式」管理策略

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對班級管理的理念也應該隨之轉變,摒棄教師的領導權,進行平等地師生交流,純化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樹立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發展的管理思想,建構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

怎樣才能發揮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呢?首先學會關心班集體的成員,改變以往學生喜歡打「小報告」的方式,因為打「小報告」只會使小夥伴之間產生矛盾。當小夥伴開小差時,用手輕輕拍拍他,然後擺擺手,指指黑板,示意他專心聽講;當小夥伴在課間沒有準備好上課前的准備時,過來告訴他,把書翻好,反放在課桌上,學生漸漸學會了關心小夥伴,這不僅提高了上課效率,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其次學會關心班集體,利用班會展開討論:你准備為班集體做什麼,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體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備把教室打掃干凈。如:在國慶節前一天,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孩子們在教室里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氣球,擺放了各種鮮艷的花朵,窗戶上貼上了各種形狀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寫著「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整個教室洋溢著歡樂的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一片真摯感情。平時,教室地面上再也不會發現一片紙屑,紙簍里的垃圾也不知哪個孩子給悄悄倒了。課間只要發現有些課桌歪了,立即會有學生把它排整齊。從此,孩子們的頭腦中深深印上了「班集體」,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兒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二)「開放式」管理策略

在班級管理中,一開始我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務工作上,把著力點落在「管」字上。我認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時間,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於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把大量經理耗費在處理各種問題上。可是,一段時間以後,我感到身心疲憊。原來,靠「管」已經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了。

1、開拓創新,樹立科學的新觀念。

2、情感教育,建設溫暖的班集體

3、管理有的放矢,促進班集體共同進步

(三)「激勵式」管理策略

何謂激勵?前蘇聯學者斯拉斯捷認為,激勵就是激發學生思想、情感和動力,給以活力,喚起願望。它似催化劑,使優秀者更為完善,使自卑者自強,使盲目者清醒,使整個班集體積極向上,團結進步。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級管理的效能體現為人的發展。因而,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而引導人的行為活動的過程。在人的行為活動過程中,是否給予激勵,其行為活動的表現及效果大為不同。因而,現代的班級管理需要構建一套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進而產生積極的行為活動。以下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五種激勵策略。

從以上方法的實驗效果看,我發現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班級管理落到實處,改變觀念是宗旨,「放手」是前提,「引導」是必須,「活動」是主線,「評價」是促進,讓每個學生充分融入班集體,每天都有進步是目的。

通過開展這一系列的活動,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自我約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在管中學,學中管,管中悟,不斷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班級的能力,提高班級管理的品味,總結經驗與教訓,才能促進學生更加茁壯、健康、快樂地成長。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3

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首先要進行良好的班風建設,這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感受頗多。如何開展班風建設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明確目標,共同奮斗。

作為班主任接手班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班集體樹立的共同奮斗目標,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每個同學要有目標,對每一個科目要有目標,每一次考試要有目標。每次考試前,我通過主題班會「多拿一分、多進一名」對學生進行動員,考試後對進步的同學進行獎勵,使班集體形成良好竟爭氛圍。班集體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如考試、校運會、文明班等。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台,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產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我曾帶過一個基礎很差的班。剛開始的一星期,班內學生上課不聽,下課打追,作業不交、衛生不做,毫無集體榮譽感可言。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破摔,沒有學習目標,對自己缺乏信心。針對此情況,我找同學談心,要求每個人都給自己定下目標,讓他們以此為起點,邁好初中第一步。又以校運會為契機,對學生說:學習成績比不上其他班,在校運會一定要超過他們!果然,他們很爭氣的拿了年級前茅。在期末考試前,我又給他們定下目標,說:經過校運會這事說明,你們是行的,這次我們班期末考試的目標是年級前三,只要每個同學「多拿一分、多進一名」,相信我們定能實現的。雖然最後我們只拿了第四,但同學們沒有氣磊,因為他們心中已有了目標!在第二學期,這個班沒有讓我失望。在實現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讓他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樹正氣,立榜樣。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樹立良好榜樣榜樣。榜樣的作用會影響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於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我班有一班幹部因工作認真,引起幾個差生的不滿,受到了恐嚇,想不幹了,我及時做他思想工作,並在班會上大力表揚他這種敢做敢為的作風,號召其他班干都向他學習,通過他的事例在班中樹起了一股正氣。同時利用板報對紀律好學習好的同學進行表揚,號召全班同學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象歐劍偉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男同學都很佩服他,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班的男同學都積極向上!有了好的風氣和榜樣,就會無形的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好乾部,好班風。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帶好一個班,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培養學生幹部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學期開始,我就深入學生中認真物色班幹人選,接著召開班級幹部會,明確各班幹部的職責。與此同時,教育班幹部要以身作則,起模範帶頭作用,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指導他們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廣東教育》看到了「分級管理制」,加以使用,即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全班各大項工作的監督總結。二級管理: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任課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職責長,負責班內各項小范圍工作,如「燈長」「盒長」「桌長」「門長」「窗長」等,把班內大小而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官,都是班內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有好的班幹部,好的管理制度,自然能形成好的班風,做班主任的也輕松不少。

四、主題班會,針對時弊。

班會是班主任老師向班集體進行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成功的主題班會,不僅能高質量地幫助班主任完成教育目的,更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本學期我在班中舉行了一個題為「假如我是老師」的主題班會,在會上,我做了個「角色互換」的游戲。讓學生扮作老師,老師扮作學生,現場表演一下。然後指導學生聯系實際,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老師是不是你所「假如」的那樣?如果不是,你會怎樣做呢?最後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這一次的'班會讓學生學會從另一角度去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懂得了怎樣去更好地協助、配合班主任開展教育。主題班會的形式是多樣的,針對『愛心』我召開了一堂「向叢飛學習」的班會;針對『安全』我組織了「生命如此珍貴」的班會。成功的班會課不僅提高了班集體的凝聚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五、集體活動,團結互助。

一個集體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才能體現團結與否,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系。在校組織的集會時,要求相互提醒,文明集會要每一個同學共同努力;在校運會時,同學們積極參與,為自己班的同學加油,與得獎的同學一起歡笑;與失敗的同學一起流淚。在參加勞動時,教育同學間互相幫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是很好的團隊教育,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有利於班風的建設,許多優秀班主任的經驗表明「寓教育於活動中」對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是行之有效的。

最後,良好的班風建設還需要一個優秀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完成以上工作。班風建設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作為班主任應多聽取各方意見、多想點子,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4

在我們認真研究了魏書生一系列教學經驗後,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級管理,是魏書生教學成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魏書生的教學離不開管理,沒有他成功的班級管理就沒有他今天的教學奇跡,那麼魏書生是怎樣進行管理並以此服務於教學的呢?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一些什麼有益的啟示呢?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關於管理,魏書生說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學。的確,魏書生在管理中採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級管理中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價值的認識之一,其實質是現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觀念和「法制」思想。

魏書生借鑒吸收了企業管理中先進的管理思想,並把它結合運用到了班級管理實踐中去,從而為班級管理開辟出一條嶄新的思路,並且獲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以「以法治班使班級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動化;二者結合,不僅沒有損傷被管理者的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解放了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使班級管理沿教師設計的預定軌道上運轉,達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發展,它並非魏書生的創造,然而魏書生管理本身最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其教學策略之高明,教學手段之巧妙今人稱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曾經有學生問他:「您還能做我們的班主任嗎?」魏書生說:「為什麼不能?」學生說:「我們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請副班主任來管嘛!」學生問:「副班主任在哪?」魏書生說:「就在每位同學的腦子里!」談話中,魏書生除巧妙地向學生傳達了對學生的信任外,還向學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就是: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師來約束學生,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約束。通過引導學生對管理的認識,使學生自覺意識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別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觀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抵觸以至對抗的情緒,大大減少了由人際關系不諧產生的內耗,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實效。其次,魏書生創造性地創設了多種自我教育形式,如:寫「說明文」,寫「心理病歷」等,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幫助他們在心裡築起第一道防線,以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再次,他大大強化了規劃、決策過程中的民主參與,通過引導學生制訂班規班法,既使學生的意志與願望通過合理渠道得到了滿足,又密切了師生關系,同時由於學生有為自己的目標負責的傾向,所以它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真可謂「一舉數得」。

總之,管理中他特別注意班集體的班風建設,並採取了多種措施增強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些為學生的發展進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值的一提的是魏書生在管理中還體現出高度的質量觀念與效益意識,如上面提到的將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合而為一即為一例。他管理注意整體規劃,分層管理.內外協調,有序運轉,從管理內容的優選到管理過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體時間的統籌安排和運用,無不集中體現出他管理的效益觀念與質量意識。

班級管理方法有哪些5

紀律規定:

1、早晨到校後不得在教室外逗留,應立即進教室交作業,並聽從學習班長的安排,進行早讀,違者扣2顆星。此項由學習班長負責。

2、課間即做好下節課的准備,桌面放好相關教材及學慣用品,違者扣1顆星。此項由吳佩鍵負責。

3、上課鈴響後,進入教室保持安靜,不得離開座位或說話打鬧,違者扣2顆星。此項由紀律班長負責。

4、上課坐姿端正,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不得嘲笑同學或起鬨,凡被老師點名並記在黑板上的扣3顆星,接受該任課老師的處理,還要向該任課老師表示歉意。此項由紀律班長負責。

5、課間不能做危險游戲,不能說臟話,不能與同學打架,違者扣3顆星。此項由陳祖祥負責。

6、課間操、集會時,迅速、安靜地到達指定場地,不能瘋打追跑,不能喧嘩,違者扣1顆星。此項由體育班長負責。

7、做眼保健操時,按廣播節次認真做;下午唱歌時間,打鈴後立即安靜,不得大聲吼唱,不能在唱歌時做其他事情,違者扣1顆星。此項由紀律班長負責。

8、每周五中午為自由閱讀時間,課前借閱好書籍,上課後在教室內安靜讀書,不得與同學交流討論,違者扣3顆星。此項由學習班長負責。

9、以上規定,表現得好的同學,各個班長及負責人可酌情加星。

10、一周內沒有扣星的同學,加3顆星,累計扣星10顆以上的,可選擇以下任何一種方式接受處理:

A、寫一份「說明書」(不少於100字);

B、每天做兩件好事(時間為一周);

C、在全班面前傻笑5分鍾;

D、放學後靜思10分鍾,並說說自己的想法。此項由班長負責。

學習規定:

1、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字跡工整,不做、少做或不按要求做的,扣1顆星,把當天作業重做一遍。此項由組長負責。

2、預習課文讀得不熟,要求背誦的課文未按時背誦的,扣1顆星,並把該課文朗讀3遍(再背誦)。此項由組長負責。

3、課堂作業按時完成,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未按時完成的,作業於放學檢查時未改錯的,扣1顆星,並把當天的(課堂)作業重做一遍。此項由楊喆然負責。

4、每天家庭作業做得好的,由組長酌情加星。

5、一周內沒有扣星的同學,加2顆星。累計扣星10顆以上的,可選擇以下任何一種方式接受處理:

A、每天多加一項作業(時間為一周);

B、寫一份「說明書」(不少於100字);

C、每天練一頁鋼筆字(時間為一周)。此項由班長負責。

6、如果發現有說謊的行為,則加倍受處理。

清潔規定:

1、每天必須在20分鍾內認真打掃清潔,整理好桌椅,把清潔工具擺放整齊,表現好的由生活班長酌情加星。沒有打掃或打掃不認真的扣1顆星。此項由生活班長負責。

2、不愛護清潔工具,故意損壞的,用自己的零花錢賠償。此項由生活班長負責。

3、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或扔了不及時打掃的,或在自己座位周圍有紙屑臟物的,扣2顆星。此項由唐宇森負責。

5、一周內沒有扣星的同學,加2顆星。累計扣星10顆以上的,可選擇以下任何一種方式接受處理:

A、打掃衛生一周;

B、每天做一件好事(時間為一周);

C、向全班同學認真鞠躬三次,表示歉意;

D、寫一份「說明書」(不少於50字)。此項由班長負責。

其他規定:

1、不能頂撞班委或有關負責同學,違者扣4顆星,並向該同學道歉。此項由班長和班主任共同負責。

2、班委幹部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工作認真負責,力爭公平公正。一期內累計扣星10顆,則向全班作書面檢查,並自動辭職。

班主任自律:

1、盡量做到不主觀武斷。若錯批評同學一次,則向該同學道歉。

2、不得未經同學同意而佔用其他課上語文,違反則寫一頁鋼筆字貼在教室里。

3、按時下課,特殊情況拖堂不得超過2分鍾,違反則背一篇古文。

4、批評同學的態度應盡量平和,不對全班學生大發雷霆。違反則講一個故事。

5、以上規定由班長執行。

㈤ 「法治中國」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與歐美、澳洲相比,亞洲憲政和法治相對滯後,但近年來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歷大年初四,新加坡國立大學組織召開了「亞洲憲政的變化版圖」研討會。除新加坡本地學者和代表中國大陸的筆者之外,還有來自香港和台灣地區、韓國、印度、印尼等地的學者提交論文並發言。雖然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我們來說或許不算起眼,但制度改革很有起色。在談論法治和憲政時,都有相當豐富的司法判例作為研究的基礎。「老牌」民主國家印度自不必說,不僅因長期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深受普通法傳統熏陶,而且1950年獨立並立憲後一直實行司法審查,最高法院的判例幾乎涉及所有領域的憲法問題,為印度基本人權保障立下了汗馬功勞。韓國和台灣地區則是在1987年幾乎同時轉型後,步入憲政和法治軌道,目前也已產生了相當豐富的憲法判例;從羈押陳水扁或彈劾盧武鉉總統這些引起國際關注的政治性案件中,足以看出司法介入國家生活的端倪。印度尼西亞則是隨著政治轉型到2003年前後才建立司法審查制度,不過從學者論文提供的判例看,印尼以及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法院已經產出了不少憲法判例,甚至對解決政教分離、族群和諧等憲法敏感問題有所作為。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等相對「落後」的國家也有值得探討的憲法判例,甚至連新加坡都有些許算得上憲法性案例的判決。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是亞洲最大及經濟發展最快的,卻至今連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憲法案例都沒有;2001年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針對齊玉苓案(見下注)的批復,但是不僅「後無來者」,而且2008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還以「已停止適用」的理由廢止了該案的批復。這樣,憲法進入不了人民的實際生活,難以切實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法律文本和現實差距越來越大,法學研究自然也就失去了基本素材。別人都在討論案例,我們除了孫志剛案、鄧玉嬌案、唐福珍案等個人悲劇或群體性沖突產生的社會事件之外,還能談論什麼呢?這些事件中有的確實就是法律訴訟,但司法判決卻沒有為解決問題提供值得探討的方案--相反,某些判決不僅沒有適當解決問題,反而是造成問題的根源,鄧玉嬌案、李庄案都是例子。因此,我們缺乏通過制度本身解決的成功事例,而至多隻能討論一些推動制度改良的社會事件;而這些事件本身就是由制度造成的,它們的存在正印證了制度實施的失敗。坐在憲政和法治都不那麼成熟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中間,筆者仍不免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孤獨。 制度的問題並不是偶然的。筆者一直認為,除了新加坡這樣的個例外,威權主義國家不要說施行憲政,就連法治也很難實現,前蘇聯和東歐即為例證。因為無論政體性質如何,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對政府都存在一些基本道德約束,譬如都要求政府「以民為本」,或用我們過去的話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民本主義是所有政府的合法性基礎,而民主和專制的區別不在於政府的目的,而在於實現目的的手段,也就是對政府組成結構和權力行使方式的制度設計。威權國家因為缺乏程序意義上的民主正當性,因而尤其強調實質性「政績」以彌補合法性缺失。除了經濟增長、社會穩定這些可見的「政績」之外,一個主要標志就是立法成就。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看上去都相當漂亮,憲法規定一大堆的公民權利,看起來比美國憲法「先進」得多。但這些憲法和法律的承諾是不可能兌現的,因為一旦要「動真格的」,掌握國家權力的既得利益者就不幹了。 雖然憲政與法治可能對整個掌權集團來說長期有利,但是具體掌權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尤其是現代威權國家結合了民主形式和專制形式最糟糕的方面。對於古代世襲統治者,孟老夫子還能用「王者無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套說教開導梁惠王之類的庸君;但在任期有限的現代國家,這一套就不管用了。憲法和法律在某些人手裡只不過是好看的門面,是不可能指望得到真正實施的。由此可見,所謂「潛規則」不只是中國現象,幾乎所有威權國家都有。而無論在前蘇聯或東歐還是在韓國或台灣地區,這種現象也都是在政治民主化轉型之後才有所遏止。所有上述國家和地區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政治轉型之後才建立司法審查制度,台灣地區的大法官會議也是在轉型之後才開始真正發揮效用。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條件,如果政府不通過周期性選舉等民主機制對人民負責,那麼即便政府主動推行的法治也可能是空中樓閣。 如果憲法和法律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制度內維權就成了一條死路。我在新加坡會議上提交的論文探討了中國近年來憲政發展的兩條路徑:一是自上而下的「官方路徑」,一是自下而上的「民間路徑」,但目前看來官方路徑已被堵死,民間路徑還是一條艱難曲折的「活路」。首先不可否認,體制內不乏銳意改革的開明人士,企求主動採取改良措施造福於民,或至少為自己的執政基礎增添合法性。這類自上而下的改革猶如「天上掉下的餡餅」,成本低而效率高,但不可靠。這也並不奇怪:既然上面施與的權利不是人民自己爭取來的,那麼上面收回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前面提到的齊玉苓案就是這么一塊「餡餅」,當時誰都沒有預期最高法院會下達這么一個瑕不掩瑜的批復,為司法審查制度的建構提供這么好的機會,也為法學界帶來了不小的驚喜、震動和樂觀,但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事實上,比齊玉苓案早兩年並為此案鋪路的司法職業化改革也基本上失敗了,而司法改革也是當時的最高法院自上而下推動的結果。當然,當時法學界有改革的呼聲,現在也還是有改革的呼聲,但由於沒有得到人民的廣泛認同和支持,法學精英的力量並不足以推動制度進步,司法改革終於停滯不前了。 官方路徑不通,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制度無所進步。事實上,齊玉苓案兩年之後的孫志剛事件另闢蹊徑,那就是通過民間自下而上改革某些剝奪民生、激發民憤的不合理制度。從2003年孫志剛事件到2009年底的唐福珍事件,中國制度改良基本上都是沿著這條民間路徑:某個由來已久的制度(譬如收容遣送條例或城市拆遷條例)激勵官員濫用權力,長期濫用權力最終造成某起嚴重剝奪人權的惡性事件,經過媒體或互聯網報道產生了廣泛而激烈的社會反應,最終震動中央並促使其採取糾錯措施。媒體評出2009年中國的「十大案例」大都涉及公民「身體維權」,通過「開胸驗肺」、斷指甚至自焚等劇烈方式震撼社會良心,最終推動制度的有限進步,而公民之所以不得不採取代價高昂的「身體維權」,正是因為政府主動實施的制度維權之路走不通。 在制度環境未能改善的情況下,民間路徑是一條目前可行的維權之路,但是沒有政府主動參與,民間維權註定帶有根本局限性。一是維權成本極高,有時只有出了人命才可能吸引大眾眼球。二是結果高度不確定,目前維權成功的事例都帶有相當大的偶然性。孫志剛並不是收容遣送致死的第一人,唐福珍也絕不是因城市拆遷而自焚的第一人。在他們之前,早已有人因為這些制度而死,卻沒有得到媒體和社會的充分關注。更為根本的是,民間路徑其實不只是一條自下而上的單行線,而是一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復雜結合,因為要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維權,就必須得到政府配合,由此產生社會-媒體-中央-地方的諸多環節,而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將造成制度改良無功而返。即便悲劇發生,也得通過媒體或互聯網自由報道才能產生影響,但如果言論自由受到控制,中央就無法知道悲劇發生和全國人民的呼聲;即便悲劇得到報道並產生反響,如果中央猶豫不決,改革措施還是無法出台;即便中央下達了改革舉措,如果地方陽奉陰違,玩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游戲,人民仍難以得到中央利民政策的實惠……最後,雖然透過一些案例,我們一路見證了中國公民法治意識的成長,但是公民意識本身並未完全成熟,例如李庄案即顯示相當部分的網民法治意識薄弱。民間路徑完全是靠公民推動的,但若公民自己的維權和法治意識不強,中國制度進步就失去了原動力。 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理應至少在亞洲發揮「榜樣模範」作用,但是比較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制度現實,筆者不得不說中國未來的法治進步仍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 【作者簡介】 張千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點內容
法院調查股票 發布:2024-11-15 15:57:34 瀏覽:269
開封人民法院執行網 發布:2024-11-15 15:35:07 瀏覽:332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