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方法學角度

方法學角度

發布時間: 2024-10-09 14:26:42

A. 視角學方法論(2):觀照

視角學的核心方法,是通過觀察、觀照、審視、體會、體悟、理解、超越【視角】,實現【視角】的不斷提升、升華和超越。
這一方法可以簡化為觀照之視角觀照視角。
進一步精煉,即為觀照視角。
若只留下兩個字,那就是【觀照】。
為何選擇【觀照】而非【視角】?因為觀照本身就是一種視角。
強調觀照,是為了突出視角方法論的核心——觀照。
觀照包括【觀】和【照】。何為觀?何為照?
觀:觀察、審察、審視,都屬於觀。
照:觀而不隨,稱為照;照見事物的全體、局部、細節及其因緣關系,稱為照;照見優勢、劣勢、長處、短處等,稱為照;照見局限、盲區,稱為照;照見本質、本性、內在規律,稱為照;照見提升、升華空間,稱為照。
觀與照結合,即為觀照。
觀照是視角方法論的核心方法和要訣。
這是因為,觀照蘊含著超越的秘密。可以說,觀照即超越。
在視角學中,觀照生命宇宙五個基本維度——世界、視界、視角、心、超級視角,是觀照訓練的次第。
這五個基本維度,同時也是五種視角。觀照這五個基本維度,即是對這五種視角的觀照和超越。
觀照世界,超越世界;觀照視界,超越視界;觀照視角,超越視角;觀照心,超越心;觀照超級視角,超越超級視角。
觀照超級視角的觀照,實際上是超級視角的自觀自照,其超越亦是超級視角的自我超越。
在傳統心性智慧訓練中,觀心——觀照自心,是非常重要的訓練方法。在視角學中,更是將觀照——時刻主動自覺地觀照,作為視角學實踐訓練的核心內容。
進行觀照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靜觀:觀照時,要讓心靜下來,靜靜地觀照。靜不下來,觀照難以深入。通過深呼吸,觀照呼吸,慢慢讓心靜下來。心靜的程度越深,觀照的效果越好。
2、凈觀:觀照時,要讓心達到清凈的狀態。紛飛的妄想和煩惱痛苦的烏雲充滿心靈的天空,就是不清凈的狀態。如何讓心清凈下來?靜靜地觀照這些烏雲,但不評判,不陷入,任其自來自去。注意力和重點始終放在靜靜地觀照本身。烏雲逐漸散去,心靈的天空漸漸恢復清凈。心清凈了,在清凈心中進行觀照,即是最初步的凈觀。
更深一步的凈觀,則是藉助「緣起性空」的視角觀照一切現象的空性本質。空性,本無污染,本自清凈。這時在清凈心中以空性的慧眼觀照一切,即是最真正的凈觀。
3、敬觀:觀照時,心的狀態除了要寧靜、清凈,還要有敬畏之心。對天地、宇宙、自然、大道的敬畏之心,對先聖先賢的敬仰之心,對生命智慧傳承法脈的虔誠之心、對追求生命徹底覺醒的至誠之心。有了這種敬心,心更容易進入寧靜、清凈的狀態,觀照和體悟也會更加深入。
4、境觀:【境】,即【視界】。境觀,就是將呈現在觀照視角下的一切顯現都觀為視界,觀為一種境。對於視界(境),需要明白,不管這種視界(境)是什麼,是怎樣的,其都是會變化的,會隨著視角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不要將【視界(境)】視為【真實不變】,而應視為一種臨時性顯現的、有條件的顯現。這樣就可以始終保持對視界(境)的觀照而不會認假成真。這就是境觀的重點。
5、鏡觀:【鏡】,即【視角】。鏡觀,就是始終保持觀照的獨立性,使觀照像鏡子一樣,既可以清晰地照見萬象,但同時又不為萬象所干擾,始終保持觀察的獨立和清明。
在實際訓練中,可以將自己的心和視角觀想為一面無形的鏡子,將照見的一切觀為鏡中之影像,人來照人,事來照事,物來照物,但任其自來自去,心和視角不為所動。
【鏡觀】的要點,不僅在於不動心,還在於保持觀照的清明,清楚,清晰,不昏沉,不散亂。
在進行【觀照】時,可以靈活地調整觀照的角度,以便更加深入全面地進行觀照和體悟。
比如:
1)宏觀:總體性、全體性、整體性地觀照;
2)微觀:深入地觀照其細節;
3)縱觀:觀照其生、住、異、滅的全部過程;
4)橫觀:觀照其構成要素和各個方面;
5)正觀:正面觀照其視界;
6)反觀:反向觀照其視角;
7)靜觀:觀照其靜態呈現;
8)動觀:觀照其運動變化;
9)透視:立體化地透視;
10)俯視:以更高的視角進行俯瞰;
11)緣起觀:觀照其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緣生性。
12)無常觀:觀照其無常變化性;
13)無我觀:觀照其沒有永恆不變的本質、本性;
14)如幻觀:觀照其現象因緣生滅,本質本性無常無我的如幻性;
15)無生觀:深入觀照和體悟其生為幻生、滅為幻滅,本質為無生無滅的無生性;
16)超越觀:深入觀照【視角】本身的超越性——不在現象中,映現一切現象,同時超越一切現象;沒有任何形象,超越任何形象;不是任何概念,超越任何概念;本無名稱,超越名稱;所有語言皆無法形容,超越語言。
17)智性觀:深入觀照【視角】本身的智慧性——本自靈明,本自能知,本自能覺,本自智慧,本自光明,這種智慧性本自具足,本無生滅,本無來去,本無增減。只有迷悟之不同。
18)明空觀:深入觀照【視角】其明空不二一體圓融的性質——空為超越性,明為智慧性,這兩種性質本自一體,圓融無分。
19)當下觀:深入觀照【視角】本身的當下性——一直在當下,只會在當下,永遠在當下。
20)平等觀:深入觀照所有生命皆平等地擁有此【視角】——明空不二一體圓融之視角,在此視角最根本的真相、真性上,所有生命所擁有的視角並無任何不同,悉皆平等。
21)視角觀:深入觀照所有的生命其本體皆是【視角】,生命中呈現的一切皆映現在生命的視角之中,所有不同的視界,皆有其不同的視角,生命本體之視角雖然其性無異,但其隨緣而生各種具體的視角卻千差萬別,無量無邊。
在視角觀中,視角法則的十八項內容均可以成為觀照的內容。通過深入地觀照和體悟,就會發現,所有的視角法則其實只是對視角特性以及基於視角特性所得出的規律性的結論,這些結論沒有任何的奇特之處,而是對視角進行深入觀照後自然得出的結論。
觀照,是視角學方法論的基本方法,也是核心方法和核心要訣,同時也是視角學實踐訓練的基本功,這種基本功越扎實越好。所以如果您對視角學感興趣,就一定要培養自己觀照的習慣,長期堅持觀照訓練。
觀照,即是慧眼,能洞穿一切幻相,讓真相自顯。
觀照,即是慧劍,能斬斷一切煩惱,令菩提花開。
觀照,即是慧光,能驅散一切無明,令光明朗照。
時時觀照,處處觀照,念念觀照。
觀一切世界變化無常,觀一切視界如夢如幻,觀一切視角悉皆平等,觀一切心法其性本空。
照見一切世界不離視界,照見一切視界不離視角,照見一切視角不離於心,照見一切心即視角。
深觀心與視角本體無形,深觀心與視角本體無相,深觀心與視角本體非實,深觀心與視角本體非虛,深觀心與視角本體無生,深觀心與視角本體無滅,深觀心與視角本體本自寂靜,深觀心與視角本體本自清明,深觀心與視角本體本自能覺,深觀心與視角本體妙用無窮,深觀心與視角本體離言離相,深觀心與視角本體無減無增,深觀心與視角本體永在

B. 1年級學生有必要在學前預學習一年級的功課嗎為什麼

對於1年級學生是否有必要在學前預學習一年級的功課,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是從多個角度進行的全面分析:
一、教育心理學角度
認知發展: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5-7歲的兒童處於前運算階段,開始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但主要通過直觀和行動來理解世界。提前學習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導致理解不深入或產生挫敗感。
興趣培養:早期教育應注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非僅僅關注學術成就。過早強調功課可能抑制孩子的自然興趣和創造力。
情感與社交: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孩子學習社交技能的重要環境。過度關注學業可能會忽視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養。
二、教育方法學角度
游戲化學習:對於1年級學生而言,游戲化的學習方法更為適宜,可以幫助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基本概念。
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家長應與教師合作,了解學校的教學大綱和目標,避免在家中重復或超前教授學校內容,造成孩子的額外壓力。
個性化學習: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家長和教師應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預學習。
三、社會文化角度
教育公平:預學習可能在無形中增加了社會資源的不平等,因為並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和資源為孩子提供預學習的機會。
教育焦慮: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可能導致家長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有過高的期待,從而推動預學習的趨勢,這可能對孩子的長期發展不利。
四、建議
平衡學習與游戲:確保孩子的童年既有學習也有充足的游戲時間,以促進全面發展。
重視非學術技能的培養:如情感管理、社交技能等,這些對孩子未來的成功同樣重要。
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應通過閱讀和參加相關課程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
綜上所述,雖然適度的預學習可能對某些孩子有益,但家長和教育者應當謹慎考慮其必要性和可能帶來的後果。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的學術成就。

C. 研究角度有哪些

研究角度有多種,以下是幾種常見的:


一、明確答案


1. 學科角度


2. 研究方法角度


3. 問題或現象背後的視角


二、詳細解釋


學科角度是研究某個領域或問題的一種常見方式。例如,對於同一社會現象,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不同的學科可能會採用不同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這種跨學科的研究視角有助於我們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問題。


研究方法角度是指在進行研究時所採用的具體手段或途徑。這可能包括定量研究(如實證研究、問卷調查等)和定性研究(如案例研究、深度訪談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會導致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因此,研究方法角度的選擇對於研究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


問題或現象背後的視角是指從問題的根源或現象的本質出發,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和影響。這種角度強調對問題的深入挖掘和理解,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例如,在研究一個社會問題時,除了關注問題的直接原因,還可以嘗試探究其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因素等。這種研究角度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問題,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關於研究角度的一些常見類型。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會根據具體情況和需求,結合多種角度進行綜合研究,以得出更全面、深入的結果。

熱點內容
方法學缺陷 發布:2024-10-09 17:18:10 瀏覽:458
法學與考研 發布:2024-10-09 17:01:43 瀏覽:678
柯橋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4-10-09 16:33:33 瀏覽:31
道德教育是什麼 發布:2024-10-09 16:08:08 瀏覽:373
審案法院 發布:2024-10-09 15:51:07 瀏覽:846
非道德觀念 發布:2024-10-09 15:32:26 瀏覽:736
道德影響國家 發布:2024-10-09 15:27:17 瀏覽:615
合同法中的三大抗辯權 發布:2024-10-09 14:32:09 瀏覽:355
方法學角度 發布:2024-10-09 14:26:42 瀏覽:850
道德經九月 發布:2024-10-09 14:25:50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