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發布時間: 2024-10-15 00:49:56

① 急求:2010年和2011年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基礎與聯考綜合的真題及答案呢

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基礎課試題參考答案(2010年)
刑法學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B 2、 A 3.、C 4、 D 5、C
二、多項選擇題
21.、ABC 22、 BCD 23 、ABCD 24 、ABCD 25 、AC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
防衛過當,指正當防衛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其成立要件:
1起因條件: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
2時間條件: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進行防衛;
3對象條件: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
4主觀條件:防衛的目的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權利免受不法侵害;
5限度條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
27. 【答案要點】
1犯罪行為多樣性;
2犯罪組織嚴密性;
3犯罪手段強制性;
4犯罪活動區域性;
5社會危害嚴重性。

四、辨析題
28. 【答案要點】
這一說法是不完全准確的。
首先,不同的行為主體實施同樣的行為,可能有些構成犯罪,有些不構成犯罪,有些構成其它的罪名;
其次,行為主體在不同的主觀狀態下實施同樣的行為,可能構成不同的罪名,也可能不構成犯罪;
最後,行為主體在實施了其他行為的情況下,比如其他重罪,就有可能以較重的罪名處罰。
五、法條分析題
29. 【答案要點】
1 試說明犯罪集團的成立要件;
所謂犯罪集團,又稱特殊共同犯罪、有組織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
犯罪集團的成立,必須具有四個方面的條件:
(1)犯罪主體必須是三人以上。
(2)犯罪組織成立的目的在於實施犯罪。
(3)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組織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4)犯罪分子之間相互糾合體現出一定的組織性。
2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區別
根據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主犯包括兩類:一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除犯罪集團的首要犯罪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對共同犯罪的形成、實施與完成起決定或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這里需要區分的是主犯與首要分子的關系,根據刑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首要分子分為兩類:一是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二是聚眾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但犯罪集團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為在犯罪集團中,除了首要分子是主犯以外,其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主犯。在聚眾犯罪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下,原則上也可以認定其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在聚眾犯罪並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下(如刑法規定只處罰首要分子,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時),不存在主犯、從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當然無所謂主犯。
六、案例分析題
30. 【答案要點】
(1)「事實一」中高某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為什麼?
高某的行為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其在拐賣過程中強奸顧某又強迫其賣淫的行為不單獨構成強奸罪和強迫賣淫罪,而構成拐賣婦女罪的情節加重犯。高某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兒的行為構成拐賣兒童罪,導致其中一名嬰兒死亡的行為構成了拐賣兒童罪的結果加重犯。
(2)「事實二」中高某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為什麼?
高某的行為構成行賄罪。高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任某財物,其行為構成行賄罪。高某主動交代向任某送錢的事實構成特別自首,對於其行賄罪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事實二」中任某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為什麼?
任某的行為構成受賄罪。任某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高某的財務,為高某謀取利益,構成受賄罪。
民法學參考答案
八、多項選擇題
51、AC 53、 BCD 54 、CD 55、 ABCD
九、簡答題
56. 【答案要點】
1 、行為人合格
2 、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3、行為內容合法
4 、行為形式合法

57. 【答案要點】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泄露或者不正當使用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知悉的對方商業秘密;
4、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十、辨析題
58. 【答案要點】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這道題的考察的知識點主要是子女和父母的繼承和贍養關系。
根據我國民法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不能因女兒出嫁而不履行這項義務;同樣,女兒作為繼承法中第一順序繼承人,與兒子享有同樣的繼承權不能因為出嫁而剝奪這項權利。

十一、法條分析題
59. 【答案要點】
保證的特徵:
1、保證是第三人提供的擔保方式
2、保證是保證人以信用作為擔保的方式
3、保證具有從屬性,補充性,相對獨立性和明確目的性
設定條件:
1 、保證人符合法定條件
2、保證人與債權人達成合意且意思表示真實
3、須主合同合法有效
4、以書面形式訂立合同
保證的效力:
1、在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債權人在履行期限屆至時,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責任,而保證人則享有主債務人享有的一切抗辯權
2、在保證人與主債務人之間,保證人在承擔責任後,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

十二、案例分析題
60. 【答案要點】
1、 乙有優先購買權,因為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出租人出賣出租物,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
2、丙沒有優先購買權,因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沒有優先購買權
3、經抵押權人丙同意可以購得此房,但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丙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但丁同意替甲清償債務以消滅抵押權,雖然沒有經丙同意亦可購得此房

綜合課主觀題答案
簡答題:
1法律規則的構成。
答:任何法律規則均有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組成。
假定(條件),指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情況的部分,即法律規則在什麼時間、空間對什麼人適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對人的行為有約束力的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1)法律規則的適用條件;(2)行為主體的行為條件。
行為模式,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根據行為要求的內容和性質不同,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分為三種:(1)可為模式;(2)應為模式;(3)勿為模式。
法律後果,指法律規則中規定的人們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為模式的行為時應承擔相應的結果的部分。根據人們對行為模式所作出的實際行為的不同,法律後果分為兩種:(1)合法後果;(2)違法後果。
2.簡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有關規定和意義。
(1)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也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它隸屬於全國人大,必須服從全國人大的領導和監督,向全國人大負責並報告工作。
(2)任期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委員和秘書長組成,委員長和副委員長連任不得超過兩屆。該處體現出國家機關組成人員的任期限制,對於防止世襲制度,對於提升權力機關的人員更替和良性循環有著積極意義。
(3)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實行專職制,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此處表現出我國國家機關的民主集中制度和分工制約原則。對於防止權力過分集中;加強權力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
(4)憲法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應有適當名額的少數民族人員。此規定表現出我國國家機構的充分保障少數民族的利益的設置和安排,既保障形式上平等,也充分考慮少數民族人口數較少的現實國情,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應有適當名額的少數民族人員。
3.簡述清末的領事裁判權制度?
案例分析
國家公務員甲因為嫉恨同事乙,然後將乙打傷,他們單位給了他行政處分,法院認為他的行為構成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並賠償乙醫療費。
入獄以後甲接受電視台的采訪,表示要悔過自新。
1. 以上案例體現了哪些法律責任
答:法律責任共分為四種: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在這個案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兩種法律責任:
(1)刑事責任,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案例中法院判處公務員甲有期徒刑一年屬於刑事責任。
(2)民事責任,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案例中法院判決公務員甲賠償乙醫療費屬於民事賠償。
(3)行政責任,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單位給予公務員甲行政處分屬於行政責任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 以上案例體現了法律的哪些規范作用。
答:法律的規范作用主要有以下五種: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教育作用,強製作用。案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三種:
(1)評價作用,指法作為人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價標准所起的作用。案例中單位對甲進行行政處分,法院認定甲成立犯罪都體現了法的評價作用。
(2)教育作用,指通過法律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既包括正面教育也包括反面教育。案例中的甲某在接受電視台的采訪時,表示要悔過自新充分體現了法律的教育作用。
(3)強製作用,指可以用來制裁、強制、約束違法犯罪行為。案例中單位對甲某進行行政處分,法院認定甲成立犯罪,並賠償被害人損失體現了法的強製作用。
公安局在一次掃黃打非中抓獲了一批賣淫嫖娼的人員。為了擴大警示教育作用,公安局一一宣讀了涉案人員的姓名,住址和處罰決定。然後遊街示眾,有餘千人圍觀。有專家認為該縣公安局的做法是違憲行為,公安局認為他們是照章辦事。
1. 該縣的公安局做法是否合法,請說明理由。
該縣公安局的行為不合法。該縣公安局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嚴權。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採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人格尊嚴權,1982年第一次寫入憲法,人格尊嚴是與人身有密切關系的名譽、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權利,人格尊嚴的法律確認表現為作為人應該具有的人格權。
上述賣淫嫖娼人員確有違法行為,但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已經給予了責任人員相應的責任追究,再已經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情況下,再行將其遊街示眾,屬於對於其人格上的羞辱,侵犯了其人格尊嚴權。
2、 公安機關在執行公務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作為國家機關的一員,公安機關在行使職權,執行公務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法治原則。法治原則要求國家機關在其組織和活動中都要依法辦事,不以個別領導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也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法治原則主要表現為:第一,國家機關的設立和活動都有法可依。第二,國家機關作出決定、命令、裁判等工作的程序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符合法律規范。第三,任何違反憲法和法律的國家機關的行為,必須予以糾正。公安機關在行使職權的時候,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允許公安機關可以對相對人遊街示眾,意味著公安機關超越職權行使了權力。
2、人權保障原則。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代表國家價值觀的變化,從以國家權力為核心,轉向以人權為核心;國家尊重人權,意味著國家承擔不得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義務,意味著我國的政治文化也演變成國家有可能侵犯人權,國家不得侵犯人權成為國家機構行使權力的基本規則。作為國家機關的一員中,公安機關在行使職權時,需要時刻克制自己權力行使的界限,不得侵犯相對人的基本權利。
3、 責任制原則
我國《憲法》第27條規定了國家機關實行工作責任制的原則。責任制原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其決定、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所產生的結果,都必須承擔責任。本案中,公安機關違法行使了職權,應該追究相應機關和人員的責任。公民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保護自己的權利,監督政府。
材料分析,15分
唐律疏議規定: 「 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 是所謂舉重以明輕,舉輕以明重原則。 這句話實際上是有關刑罰適用的總則性規定,具體說來就是刑罰適用上的「類推原則」。其含義為:對法無明文規定的犯罪,凡應減輕處罰的,則列舉重罰處罰的規定,比照從輕處斷。凡應加重處刑的犯罪,則列舉輕罰處刑的規定,比照從重處斷。
1.這條規定體現了唐律的什麼刑法原則。
2.在司法實踐中他怎麼運用。
3.他這樣規定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請論述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保障作用。
答:(1)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2)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保障公平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
(3)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製度保障。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
(4)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秩序是社會的基礎價值之一,任何社會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沒有安定和秩序,社會共同體就無法存在,更無法正常運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秩序顯得尤為重要。
(5)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提供製度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法制建設能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

② 如何備戰司法考試

我是考了2年通過的,我建議你看看包劍鋒的第一司法考試博客。去年我在網上很幸運地發現了包劍鋒「第一司法考試博客」,他的司考經歷,關於司法考試的復習方法、經驗的分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參加了他第一期「司法考試集訓營」,他的輔導團隊立即對我目前的復習情況進行全方位診斷,指導制定下一階段個性化的復習計劃,幫助你根據復習進度,不斷優化、調整復習計劃。並實時解答你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不方便實時在線提問,也可將問題提交到集訓營專用的論壇。獲得13所最權威的司考學校09年和2010年全程資料。幫助你科學統籌整個復習階段的時間安排,合理平衡各學科之間的時間分配關系,確保既突出重點學科,又兼顧次要學科;指導你科學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讓你在最有效的時間段,做最有效的事。你可以自己網路搜索一下「包劍鋒的第一司法考試博客」或者「第一考資」

③ 形成權與請求權的區別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抄可以要求他人為特定行為(包括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又可以分為債權性請求權和物權性請求權。

形成權指權利人通過其單方的行為就可以使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
形成權的主要作用是使權利人可以依其單方意思表示(構成單方法律行為),就可以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
基於意思自治原則,本來一種法律關系的變動需要該關系所涉及之各方當事人的共同同意才能發生,但是若一方當事人享有形成權,那麼僅憑其一方的意思表示該種法律關系就會發生變動。

民法上的形成權主要包括撤銷權、追認權、抵消權、解除權。而催告權本身不是形成權。

抗辯權是指否認請求權、阻止請求權效力的權利。

④ 考法律碩士需要看什麼書

法律碩士需要考四門,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綜合課(含憲法、法學基礎理論、中國法制史)和專業基礎課(含民法學、刑法學)。其中,政治理論和外國語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綜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等業務考試科目為全國聯考科目。

聯考科目的考試范圍和要求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司法部法規教育司組織編寫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4)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擴展閱讀:

書籍推薦:

1、法碩指南,全稱「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X版」本書內容涵蓋了法碩專業課考試的所有五門課程,初學的同學必須通過法碩指南快速掌握法律知識。同時法碩指南一般都是在每年8月份以後出新書,所以大家只能看前一年的書籍,否則從准備考研到新書出來,有小半年的時間浪費掉了。

2、考試分析,全稱「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分析」,每年也都有更新版本。此書權威性高於指南,因為考試分析的編輯單位是教育部考試中心,而這個中心就是負責出題的單位,他們掌握考生的命運。建議在每年9月份左右,考試分析出來當年最新的版本的時候買一本新的用來最後沖刺和查漏補缺。

3、練習類書籍,例如《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大綱配套練習》、《模擬試卷及解析》、《法律碩士標准化題庫》等,這幾本書可以說是法律碩士復習中做題的材料來源。

4、歷年真題,法律碩士每年重復出現的題目不少,有時還會原題再現。特別是最近5年的法律碩士真題一定要認真研究,真題要買那種按年份分的,整套安排很完整的書籍,歷年真題建議大家在9月以後再研究。

⑤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民法學試題 最後一題答案

1、不合理。因共同財產維修所欠修理費,屬於共同債務,合夥人均有連帶償還的責任,所以乙無權拒絕償還全部維修費。如果乙全部承擔後,超出自己承擔的部分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2、無權。《物權法》97條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動產,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丙並未經其他合夥人同意,無權處分合夥財產。
3、能。有關合夥人內部的規定或者約定,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戊並不知道丙無處分權,且按合理的支付了相應的對價,屬於善意取得!

⑥ 怎樣學習民法學

《民法學筆記匯總整理(精華版)
第一篇:民法總論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節:民法的含義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1、實質意義的民法: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狹義指在民商分立的國家商法以外的私法。
2、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以一定體例編篡的並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我國民商合一,是廣義民法,我國還沒有形式意義的民法。
二、民法的歷史沿革:
分為古代民法、近代 民法和現代民法三個階段。
1、古代民法的典型代表是羅馬法。
2、近代民法是在繼受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的,形成了大陸法和英美法兩大法系。大陸法系推行法典化,又稱民法法系,英美法以判例為法律的主要淵源,又稱判例法系。近代法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為代表。
3、資本主義現代民法始於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國民法典》。1922年列寧親自主持制定的《蘇俄民法典》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民法典。我國近代民法始於清末,1907年清政府開始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完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該法典隨著1949年中國成立在大陸已經廢除,僅在台灣有效。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是我國民事立法進入的一個新階段。

第二節:民法的調整對象
是調整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一、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
指人們在社會財富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以經濟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調整財產關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1、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2、一般是當事人自願發生的。
3、受價值規律支配。
二、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有以下特點:
1、主體的地位平等。
2、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3、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第三節:民法的性質和任務
一、民法的性質:(預測題目:論民法的性質或者為什麼說民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法?)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民法為實體法。
5、民法為私法。
二、民法的任務
1、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2、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3、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第四節:民法的基本原則:
是其效力貫穿於各項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規則,是民法立法的指導方針和解釋民法規范、適用民法規范以及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具有評價功能和補充功能)
一、平等原則(首要原則)
1、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體平等地依法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
3、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法律平等保護。
4、民事主體的民事責任平等
二、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確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1、當事人自主決定民事事項。
2、當事人對自己的真實意思負責。
三、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1、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機會平等。
2、在當事人的關繫上利益均衡。
3、當事人合理的承擔民事責任。
四、誠實信用原則—— 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誠實,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五、公序良俗原則—— 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
1、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 2、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權利。

第五節:民法的淵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者表現形式。我國民法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法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法律(憲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單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規范)
2、法規
3、規章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5、國家政策和習慣
二、民法的效力:
又稱民法的適用范圍,指在何時、何地、何人之間的關系應適用有關的民事法律規范。
1、民法在時間上的效力:
(1)法律不溯及既往 (2)新法改廢舊法。
2、民法在空間上的效力:
我國民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領海、領空以及依據國際法和國際慣例視為我國領域內發生的民事關系。有三點要注意:
(1)全國性的規範文件適用於全國,但僅為某一地區制定的,則該規定僅適合於該地區。
(2)地方性的規范性文件,僅適用於該地區,而不能適用於其他地區。
(3)我國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法律僅適合用於該地區,我國民法不適用於這些地區。
3、民法對人的效力(我國民法對人的效力同時採取「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

第六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一、民法的適用:民法的適用指對民事法律規范的運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2、強行法優於任意法。
3、例外規定排除一般規定。
4、具體規定優先於一般性條款。
二、民法的解釋: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兩種
1、文理解釋:又稱文義解釋,指依據法律條文文句的字義或文義所進行的解釋。
2、論理解釋:指斟酌法律制定的理由以及其他一切情事,依推理而闡明法律規范的真意。論理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擴張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僅依法律文句的文義解釋不足以表示立法的真意時,而擴張該條文文句的含義作出解釋。
(2)限縮解釋。又稱縮小解釋、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文句含義過於廣泛時,對其含義應予以縮小的解釋。
(3)反面解釋。又稱反對解釋,是指法律條文所規定的事項,就其反面的意思進行解釋。
(4)類推解釋。是指對法律無直接規定的事項,選擇法律關於類似事項的規定進行解釋,以類推適用法律。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確立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預測題)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簡稱民事主體,是指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人。)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擔的義務,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3、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四、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
1是否直接具有財產利益的內容
財產關系 是指直接與財產有關的具體由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人身關系 是指與主體不可分離的,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2義務主體的范圍
絕對法律關系 是指義務主體不特定,權利人以外的一切權利人均為義務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相對法律關系 義務主體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3內容的復雜程度
單一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只有一組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兩組以上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4形成和實現的特點
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民事主體依其合法行為而形成的,能夠正常實現的民事法律關系。
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 是指因不法行為而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第二節: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和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基本特徵為客觀性和法定性。民事法律事實的意義在於能引發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
2、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即民事法律關系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發生變化。
3、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包括絕對消滅和相對消滅。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
1、自然事實。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2、人的行為。指與人的意志有關,直接體現人的意志,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第三節:民事權利、義務和責任
一、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含義: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
(1)權利是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或者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2)權利是權利主體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以實現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主體得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濟。
2、民事權利的分類:
(1)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
財產權 是指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
人身權 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
(2)權利的作用
支配權 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
請求權 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 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 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權利的效力范圍
絕對權 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
相對權 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
(4)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
主權利 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 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
原權 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 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
中的權利。
(6)權利有無移轉性
專屬權 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
非專屬權 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
3、民事權利的行使
民事權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實方式和法律方式,權利行使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1)自由行使權利。
(2)正當行使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4、民事權利的保護
指為保障權利不受侵害或者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所採取的救濟措施。分自我保護和國家保護。
(1)自我保護:又稱私立救濟,指權利人自己採取各種合法手段來保護其權利。分自衛和自助行為。
(2)國家保護:又稱公力救濟,指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由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予以保護。
5、實施自助行為的條件:(預測題)
(1)須為保護自己的利益
(2)須情事緊迫來不及請求國家保護
(3)須採取法律許可的方式
(4)須事後當即請求國家保護
二、民事義務
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民事義務主要有以下幾類:
1發生根據
法定義務 是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產生的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
約定義務 是指當事人自行約定的義務
2義務的內容
積極義務 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
消極義務 是指以義務人須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為內容的義務。
3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
專屬義務 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移轉給其他人負擔的義務。
非專屬義務 是指義務人可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
三、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民事責任〕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有以下特徵:
(1)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人的權利為目的。
(3)民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4)民事責任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2、民事責任的分類:
(1)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 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親權的民事責任 是指因實施親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2)民事責任的內容
履行責任 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資金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 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 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3)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按份責任 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各債務人之間無
連帶關系。
連帶責任 是指債務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4)按民事責任的內容有無財產性。
財產責任 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財產為內容的責任。(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非財產責任 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3、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第三章:自然人
第一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二、自然人民事權利的特點:
1、平等性; 2、內容的廣泛性和統一性。
三、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
《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准,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准。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法定繼承辦理。
各國對胎兒的法律地位均作出特別規定,大致有以下三種:
1、胎兒只要出生時尚生存,出生前就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2、不承認胎兒有民事權利能力,但在某些事項上視胎兒為已出生。
3、不承認胎兒有民事權利能力,也不認為在某些事項上視胎兒為出生,僅是在某些事項上對胎兒的利益予以保護。——我國現行立法採取的是第三種體例。
四、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止:
依《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至自然人死亡時其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終止,因此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權利終止的法律事實。民法上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 又稱生理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終結。
宣告死亡 又稱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間後經厲害關系人申請,由法院宣告該自然人為
死亡。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宣告之日為被宣告死亡人死亡的日期。
*依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分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分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繼承人分別繼承。
五、預測題: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第二節: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含義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指自然人得通過自己的獨立行為取得和行使權利、設定和履行義務的資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有兩個顯著特點:
1、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賦予的一種資格,不是由其自行決定的,非依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限制或剝奪。
2、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以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和認識能力即意識能力為依據。
二、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可完全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18周歲以上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夠以自己勞動收入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可以獨立進行一些民事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的資格。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3、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括未滿10周歲以下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它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三、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宣告
指法院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依法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制度。對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宣告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2、被申請的當事人須為精神病人。
3、須由人民法院經特別程序作出宣告。
四、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終止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終止〕指其不可能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當自然人死亡時,其民事行為能力終止。民法主要要求理解
要分三步才能學好
首先要精讀,讀課本並配合案例
充分理解民法的運作形式,規律
其實要讀司法考試的輔導用書
書里比較簡明的描繪了民法的框架
作為初步復習之用,同時自己總結
畫出民法學的框架
最後一步就是經常看看自己的總結
融會貫通

⑦ 黑龍江地區的公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發你郵箱了,請查收,包括法律專題/重點復習知識點和測試題,面試題目/近年行測,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補充資料:

2009年政法幹警招錄考試民法學真題及答案(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1~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撤銷權屬於()。

A. 支配權 B. 請求權 C. 形成權 D. 抗辯權

2.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應發生在訴訟期間的最後()。

A. 1個月內 B. 2個月內

C. 3個月內 D. 6個月內

3.甲、乙、丙各出資5萬元合夥經營一餐館。經營期間丙提出退夥,並聲明放棄一切合夥權利,也不承擔合夥債務,甲、乙均同意。丙退夥後,對退夥前的合夥債務,應()。

A. 不承擔責任 B. 承擔連帶責任

C. 承擔按份責任 D. 承擔有限責任

4.下列選項中,屬於雙方法律行為的是()。

A. 追認 B. 立遺囑 C. 撤銷 D. 買賣

5.甲與乙簽訂了一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如果甲父死亡,則甲將房屋賣給乙。該合同屬於()。

A. 附延緩條件的合同 B. 附解除條件的合同

C. 附始期的合同 D. 附終期的合同

6.下列行為中,不得代理的是()。

A. 立遺囑 B. 購買機票

C. 存款 D. 購買股票

7.甲委託乙購買一輛二手車,丙委託乙轉讓一輛二手車,遂乙同時代理甲、丙簽訂了買賣合同,乙行為屬於()。

A. 自己代理 B. 雙方代理

C. 與第三人串通的代理 D. 無權代理

8.張某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滿4年,其妻李某()。

A. 只能申請宣告失蹤

B. 只能申請宣告死亡

C. 只能先申請宣告失蹤,再申請宣告死亡

D. 既可以申請宣告失蹤,也可以申請宣告死亡

9.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期限為1年,這一年屬於()。

A. 消滅時效 B. 普通訴訟時效

C. 特殊時效 D. 除斥期間

10. 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

A. 自物權 B. 用益物權

C. 擔保物權 D. 完全物權

11. 甲將手機借給乙使用,乙將手機以市價賣給不知情的丙,並已交付。對此,()。

A. 甲有權請求丙返還手機 B. 甲無權請求丙返還手機

C. 甲有權請求丙賠償損失 D. 甲有權請求乙和丙共同賠償損失

12. 甲與乙為鄰居,甲越界建房侵入乙宅基地,甲行為侵犯乙的()。

A. 相鄰權 B. 房屋所有權

C. 宅基地使用權 D. 宅基地所有權

13. 下列選項中,屬於法定擔保物權的是()。

A. 抵押權 B. 質押權 C. 定金 D. 留置權

14. 甲向乙借款5萬元,以鋼琴做質押。質押權的成立時間為()。

A. 借款合同成立時 B. 鋼琴交付時

C. 質押合同登記時 D. 質權人同意時

15. 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的劃分依據是()。

A. 債的標的物是否特定 B. 債的內容是否特定

C. 債權人是否特定 D. 債務人是否特定

16. 下列屬於無因管理的是()。

A. 甲清掃馬路上的積雪 B. 承攬人保管定作人的提供的原材料

C. 乙跳入河中救起落水兒童 D. 醫生搶救病人

17. 甲因債權人乙下落不明而將應交付的貨物提存,提存後如貨物遇風險而滅失,則該損失應由()承擔?

A. 甲 B. 乙

C. 提存部門 D. 甲乙分擔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根據民事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以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形成權是權利主體僅憑自己就可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例如:撤銷權、合同解除權。故C項正確。

2.D 解析:《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3.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3條規定,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人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故B項正確。

4.D 解析:雙方法律行為,又稱雙方行為,是由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該項法律行為的成立不僅需要雙方當事人進行意思表示,而且雙方的意思表示還必須一致,雙方法律行為是合同行為,如買賣合同等。

5.C 解析: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終止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分為附始期的合同和附終期的合同。題干中甲乙約定甲父死亡,甲將房屋賣給乙,則甲乙之間開始生效。故C項正確。

6.A 解析:並非一切民事行為都可以適用代理。 依照法律規定,具有人身性質的民事行為,如設立遺囑、婚姻登記、收養子女等不得適用代理。

7.B 解析:雙方代理,是指一個代理人同時代理雙方當事人為同一法律行為。

8.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關系。《民法通則意見》第29條規定,宣告失蹤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公民下落不明,符合宣告死亡的條件,利害關系人可以不經申請宣告失蹤而直接宣告死亡。但利害關系人只申請宣告失蹤的,應當宣告失蹤。本題"張某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滿4年"的條件既符合宣告失蹤的條件,也符合宣告死亡的條件,下落不明人的配偶(宣告死亡的第一順序申請人,宣告失蹤的申請人沒有順序限制)當然可以選擇兩者。可以先申請宣告失蹤,然後申請宣告死亡;也可以不申請宣告失蹤,直接申請宣告死亡。縱觀本題所給選項,只有D項符合題干要求,ABC三項都有違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

9.D 解析:撤銷權是指在合同中,當債務人放棄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實施無償轉讓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處分財產的行為而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所實施的行為。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這里的1年是除斥期間。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延長。

10. B 解析: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

11. B 解析: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依法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所有權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無權處分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12. C 解析:宅基地應當合理使用。行使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得妨礙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權益。使用人只有按照規定用途使用的權利,使用權不得超過確定的宅基地的范圍。公民使用宅基地應注意相鄰關系,照顧相鄰人的合法權益。一方在其宅基地上建房、壘牆而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的,必須予以制止,建房挖地基,不得給相鄰房屋造成危險

13. D 解析:留置權一般不是約定的擔保物權,而是法律規定的擔保物權,債權人不能在債務人一超過債務履行期限就處分留置物,而是要按法律的規定,讓債務人在合理的期限內延期履約,只有等債務人過了合理期限仍然不能履約的,才能處分留置物。這與在抵押擔保和質押擔保中,債權人一過了債務履行期就可處分抵押物或質物有所不同。

14. B 解析:質權是移轉質物的佔有的擔保物權,質權以佔有標的物為成立要件。

15. A 解析:特定物之債與種類物之債是根據債的標的物的性質不同而作的分類。

16. C 解析:無因管理是指當事人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自願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如修理他人的房屋,救助溺水的人都是無因管理行為。

17. B 解析: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故B項正確。

2010年政法幹警考試文化綜合訓練試題三

強化訓練題(三)
1.美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結成了同盟,共同抵禦來自法西斯國家的威脅,但這種同盟關系在戰爭結束後很快破裂,請問破裂的標志是( )。
A.「鐵幕演說」發表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C.「杜魯門主義」出台
D.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2.下列關於歐洲共同體成立後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
A.促進西歐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B.新的戰爭策源地在歐洲形成
C.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
D.引發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經濟發展都得到了強有力的外來援助,給它們提供市場、技術和資金的國家主要是( )。
A.美國
B.前蘇聯
C.英國
D.法國
4.「二戰」後,美國外交政策出現了重大轉折,這個轉折開始於( )。
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5.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在哪個地方建立的軍事、政治集團( )。
A.歐洲
B.拉美
C.非洲
D.亞洲
6.北約和華約的共同之處是( )。
A.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
B.帝國主義侵略集團
C.地區性的軍事同盟
D.代表不同社會制度的大國集團
7.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應對蘇、美兩個大國而建立的地區性的經濟政治組織是( )。
A.歐洲共同體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華沙條約組織
D.七十七國集團
8.1991年12月在前蘇聯解體後成立的獨聯體,( )。
A.是一個主權國家
B.是前蘇聯的別稱
C.其性質與華沙條約組織相同
D.是主權國家的聯合組織
9.20世紀80年代中期,面對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戈爾巴喬夫著手進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點放在了( )。
A.經濟方面
B.政治方面
C.文化方面
D.政權問題
10.由於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錯誤領導,使國家出現了混亂局面,蘇共一些高級領導人為挽救蘇聯解體所做的最後一次政治努力是( )。
A.簽署明斯克協定公布
B.《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
C.發動「八·一九」事變
D.簽署《阿拉丁圖宣言》
1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方「冷戰」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是( )。
A.1945年和1989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並1992年

12.20世紀80年代末,在前蘇聯領導下成立的華沙條約成員國相繼發生危機,社會動盪,風雲驟起,這場危機突出表現在哪方面( )。
A.社會制度發生變化
B.國家名稱發生變化
C.文化觀念發生變化
D.民族構成發生變化
13.20世紀50~80年代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蘇兩國爭霸
B.地區沖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沖突
1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下列的( )。
A.諾曼底登陸
B.莫斯科保衛戰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中途島戰役
15.1945年,雅爾塔會議召開,一名記者去采訪,他肯定不會采訪到下面哪位人物( )。
A.斯大林
B.羅斯福
C.丘吉爾
D.蔣介石
16.籠罩了世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是( )。
A.北約和華約組織的成立
B.「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C.蘇聯解體
D.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17.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是( )。
A.1936年前蘇聯新憲法頒布
B.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C.1921年新經濟政策實施
D.斯大林模式建立
18.下列「二戰」中的歷史事件,如果請你按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應該是( )。
①羅斯福新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
③冷戰開始
④九·一八事變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9.下列有關社會主義運動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B.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C.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D.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運動的全面失敗
20.1991年對世界歷史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列寧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壽終正寢;一場局部的戰爭讓世界又一次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這場戰爭是( )。
A.蘇聯入侵阿富汗
B.海灣戰爭
C.北約空襲南聯盟
D.美國打擊阿富汗的恐怖組織
21.希特勒曾得意地說:「三個國家聯合起來了,起初是歐洲軸心,現在是世界的大三角……」,他所說的軸心國集團的締約國家是( )。
A.英、法、美
B.德、意、日
C.美、中、蘇
D.美、中、英
22.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5年多,最終以反法西斯國家的勝利而告終,對於這次戰爭的勝利,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蘇聯紅軍對德、日的打擊
B.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C.英國有效地抵禦了德國的空襲,進行了不列顛戰役
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世界人民團結作戰
參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A 7.A 8.D 9.A 10.C 11.C 12.A 13.A 14.C 15.D 16.B 17.A 18.A 19.D 20.B 21.B 22.D

⑧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1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民法 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

2、聯營 是企業之間、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在平等自願基礎上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而達成的聯合。

3、宣告失蹤 指公民下落不明滿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宣告其為失蹤人並對其財產實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時效 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時間之後即發生一定法律後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 是指法律根據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存在而設立的代理。

二、填空:

1、形式上的民法專指系統編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實質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得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

2、《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3、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4、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6、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的活動。

7、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包括(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

8、《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約定期限)。

三、選擇題:

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2、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公民為失蹤人,該公民必須下落不明滿(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屬於(不動產)。

4、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5、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7、法律規定(公民離開住所下落不明滿4年)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宣告其死亡。

8、法人終止的原因有(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

四、問答題:

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

答: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簡述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的區別?

答:⑴民事權利能力僅是一種資格,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獲取實際利益的可能性。這種資格是民事主體不論是否實際參加民事法律關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所實際享有的利益,它必須通過實際的行為才能創設或取得;⑵民事權利能力示享受權利的資格和承擔義務的資格的統一。而民事權利合民事義務則是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相互對應,各自獨立的兩個不同概念。⑶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法定資格,它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無關,不能由其自由轉讓、放棄。而民事權利的內容和范圍直接取決於民事主體的意志,可以依法轉讓和放棄。

作業2參考答案

一、試述公平自願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18-19頁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二、試述誠實信用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20頁 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作業3參考答案

案例分析

答:本案是一起比較典型的涉及相鄰關系的民事案件。所謂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李某房屋與鄰居相鄰,根據民法通則關於相鄰關系的有關「不動產所有人和使用人行使權利,應給予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和相鄰人以行使權利的必要的便利」,「當事人在行使相鄰權時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有關規定,李某的鄰居應採取措施避免和防止排水管漏水。鄰家漏水導致李某的牆壁損壞,鄰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鄰家不予理睬是錯誤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2條的規定:「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應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鄰家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作業4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宣告死亡 是指公民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該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2、表見代理 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客觀上存在使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

3、訴訟時效 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4、善意取得 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5、按份共有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分別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一種共有關系。

6、相鄰關系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填空題

1、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2、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成立時) 產生,到(消滅時)終止。

4、貨幣式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屬於具有特殊作用的種類物。

5、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

6、《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7、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礙) 。

8、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 (擔保物權)。

9、財產所有權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為(原始取得)、(繼受取得)。

10、房屋典權是典權人支付典價,佔有出典人的房屋,並對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三、選擇題

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2、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

3、《民法通則》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4、某甲將一台彩電贈送給某乙,該項民事法律行為屬於(單務法律行為)。

5、根據物權法原理,下列行為中屬於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的根據是(沒收、勞動生產、取得孳息)。

6、下列物中,屬於有價證券的是(股票、支票、本票)。

7、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在處理相鄰關系中,應遵循的原則有(公平合理、團結互助、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8、下列(礦藏、森林、軍事設施、廣播設施)屬於國家所有權的客體。

9、動產物權包括(動產所有權、留置權、動產的抵押權、以國庫券作抵押)。

10、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問答題

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

答: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四項有效條件: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財產所有權具體有哪些法律特徵?

答:財產所有權的法律特徵:⑴財產所有權具有內容上的完整性。它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方面的權能於一身;⑵財產所有權具有權利主體的特定性。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所有權人;⑶財產所有權具有相對義務人的不特定性。相對義務人是除所有人之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體;⑷財產所有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可依法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妨礙或侵害,任何財產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⑸財產所有權的客體僅限於財物。不包括行為和智力成果等

3、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什麼?

答: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⑴依法成立;⑵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⑷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五、案例分析

答:1、李某享有合法的代理權,其行為將房屋出售給王某是行使代理權。

2、李某在行使其權利時進行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活動,該行為無效。

3、因為代理是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備民事法律行為要件,李某和王某串通,故意壓價,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因此,李某所為是無效民事行為。

4、劉某同意在房屋被拆後賣給王某,不是李某行為有效而是所有人直接意思表示,劉有權要求王某王某、李某賠償損失。王某沒錢,劉某要求李某負責賠償全部損失合法。

5、王某和李某共同造成劉某的損失,劉有權向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主張全部權利。因為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1 發布:2024-10-15 05:17:47 瀏覽:230
企業員工舉報勞動法 發布:2024-10-15 04:22:03 瀏覽:341
法律援助律師什麼時候拿到錢 發布:2024-10-15 02:05:18 瀏覽:968
勞動法無底線地扣錢嗎 發布:2024-10-15 01:25:29 瀏覽:685
政法幹警民法考點 發布:2024-10-15 01:01:37 瀏覽:470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0-15 00:49:56 瀏覽:276
廣州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4-10-15 00:15:42 瀏覽:80
眼花有法治嗎 發布:2024-10-15 00:01:08 瀏覽:140
法學加金融 發布:2024-10-14 22:47:26 瀏覽:2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發布:2024-10-14 22:04:39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