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理公司

依法治理公司

發布時間: 2024-10-22 01:31:28

1. 依法治企工作總結

***供電局黨支部按照紅興隆電業局工會依法治企年活動實施方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五.五普法」為重要工作目標,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依法治企,依法治電,確保了依法治企活動的順利開展,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我局2011年依法治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健全機制,落實制度

2011年,我局把依法治企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為加強對依法治企工作的領導,保證各項

工作落實到位,成立了依法治企活動領導小組。將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納入法律風險管理范疇,明晰管理要求、程序和權責,點面結合,全程監控;健全規章制度體系,強化執行,實現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執章必嚴、違章必究,提升依法管理水平。 同時,實行分工負責,具體實施依法治企工作的各項任務,使依法治企工作做到整體推進,不留死角,在全局員工中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

二、依法治企與實踐相結合

我局把學法與用法、學法與守法、學法與依法治企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全體員工的民主意識、法制素質,以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

1、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法律培訓。 組織班組長以上人員參加普法學習培訓,主要培訓:《勞

合同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黑龍江省電力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供電營業規則》等重要法律法規。堅持對全體員工進行普法教育與規章制度學習,使員工能夠基本熟悉與自身本職工作相關聯的法律知識,做到學法、知法、守法。以領導幹部和經營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材料人員為重點,集中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使他們及時學習和掌握國家最新的法律法規,以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經營和管理能力。有效的防範各種行業風險;對幹部管理層進行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加強我***供電局「一強三優」的現代化電力企業的形象。

2、通過開展宣傳教育,進行法律維權。

我局通過與***公安分局聯合開展了一次反竊電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宣傳車、傳單、標語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黑龍江省反竊電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力度,全面開展的宣傳教育活動,初步形成了人人參與打擊竊電行為的良好環境,確保了五九七***和諧的供用電次序,有力地保障了***經濟快速穩定地發展。

3、我局通過依法治企活動的開展,將法制工作與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和分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發企業、個人違規、違紀、違法,承

法律責任的傾向性問題,努力從體制、機制、制度和管理監督等方面提出防範措施和相應對策。使各項制度逐步得到完善,依法治企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保障了所有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力和勞動權益,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形成了人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並於2011年被五九七***機關授予「五.五普法」文明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為推動依法管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依法治理工作經驗

1、依法治理工作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當成日常工作的大事來抓。

2、依法治理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常抓不懈。

3、正確運用法律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

4、依法治理工作要與各項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5、依法治理工作還要加大深度和廣度。

2. 新三板公司治理的15項制度是什麼

根據《公司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及《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 3 號—章程必備條款》相關規定,新三板公司管理機制必須符合以下幾點:

三、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一)公司治理機制健全,是指公司按規定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以下簡稱「三會一層」)組成的公司治理架構,制定相應的公司治理制度,並能證明有效運行,保護股東權益。
1.公司依法建立「三會一層」,並按照《公司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及《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 3 號—章程必備條款》等規定建立公司治理制度。
2.公司「三會一層」應按照公司治理制度進行規范運作。在報告期內的有限公司階段應遵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3.公司董事會應對報告期內公司治理機制執行情況進行討論、評估。
(二)合法合規經營,是指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須依法開展經營活動,經營行為合法、合規,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1.公司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指公司最近 24 個月內因違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行為,受到刑事處罰或適用重大違法違規情形的行政處罰。
(1)行政處罰是指經濟管理部門對涉及公司經營活動的違法違規行為給予的行政處罰。
(2)重大違法違規情形是指,凡被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給予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以上行政處罰的行為,屬於重大違法違規情形,但處罰機關依法認定不屬於的除外;被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給予罰款的行為,除主辦券商和律師能依法合理說明或處罰機關認定該行為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外,都視為重大違法違規情形。
2.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合法合規,最近 24 個月內不存在涉及以下情形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1)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受刑事處罰;
(2)受到與公司規范經營相關的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情節嚴重的界定參照前述規定;
(3)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
3.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具備和遵守《公司法》規定的任職資格和義務,不應存在最近 24 個月內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者被採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的情形。
(三)公司報告期內不應存在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資產或其他資源的情形。如有,應在申請掛牌前予以歸還或規范。
(四)公司應設有獨立財務部門進行獨立的財務會計核算,相關會計政策能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3. 為什麼要研究公司治理

胡天存:經濟學博士,10年金融證券工作經歷,現任廣東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主要研究公司治理、公司並購等,近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2003年、2004年分別獲深交所第五屆、第六屆會員單位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評比三等獎、二等獎。 我們知道,公司是股東的,但股東所擁有的只是公司的股權,公司是法人,公司的所有財產都叫法人財產,法人財產是公司的,不是股東的。股東只能依法行使股東的權力,享受股東的利益,並且只能通過股東大會按照一定的程序來實現,其結果可能如其所願,也可能事與願違。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作為普通投資者,投資(包括原始出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自己的錢一旦投入公司,等於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運作,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保證公司管理層不盜走公司的財產或投資很差的項目?如何監督控制公司高管?如何讓他們努力對股東負責而不是大肆謀取私利?等等。這些都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公司治理所要研究並努力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公司治理?簡單地講就是公司運作的組織框架和制度安排,從范圍上講,主要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個方面,從內容上講,基本的組織框架和制度安排由法律形成,如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都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法規只是從最基本的方面進行規范,另有部分(如個人操守)由公司實踐者來規定。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每一個上市公司都必須建立符合現代公司制度要求的制度和組織框架,但組織和制度是人建立的,如果沒有人的作用或被人歪曲作用,它們也只是個擺設甚至起負作用。所以,公司治理的好與不好,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實際運作而不是空洞的形式化的擺設。公司治理的目標就是為了保障股東的權利,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滿足相關利益者如公司職工的不同利益要求。 在現實中,有少數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經營層侵佔挪用上市公司資產、轉移利潤、發布虛假信息、業績突然變臉,數額龐大,頻頻不斷,留下了血的教訓。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治理還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公司治理狀況是分析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預測上市公司持續發展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我們進行價值投資、建立合理的投資預期的基礎。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要買公司治理健全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不會玩變臉游戲,才不會給我們埋"地雷"。

4. 現代企業加強依法治理的意義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以市場經濟為主體,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式,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法人制度、企業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
在較為具體的層面,現代企業制度大體可包括以下內容:
1、企業資產具有明確的實物邊界和價值邊界;
2、企業通常實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並有效運轉。
3、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要職能,有明確的盈利目標,各級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工按經營業績和勞動貢獻獲取收益,住房分配、養老、醫療及其他福利事業由市場、社會或政府機構承擔。
4、企業具有合理的組織結構,在生產、供銷、財務、研究開發、質量控制、勞動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機制。
5、企業有著剛性的預算約束和合理的財務結構,可以通過收購、兼並、聯合等方式謀求企業的擴展,經營不善難以為繼時,可通過破產、被兼並等方式尋求資產和其他生產要素的再配置。
我們的現代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忽視法律問題,忽視對法律思想、法律邏輯的借鑒意義。即使那些標榜已經經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的公司,可以說制度化建設還是很差的,很多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認為,現代企業的管理,特別是民營企業管理,借鑒法律思維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現代企業已經有了很多制度,甚至一些大公司的各項制度都能編成幾本書那麼多。但我想說的是,這些成書的現代企業並不是企業制度化、規范化的標志,也可以說這些成書的制度質量並不是很高,甚至很多是流於形式的。綜觀這些現代企業的制度,可以說多出自秘書之手或出自各個部門,制度之間缺乏有機的整合,對於企業的整體戰略體現並不是很不充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以下,我暫舉幾例,讓大家看看現代企業制度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制度,老闆個人的單方任性很強,在權利與義務分配上缺乏制衡
法律制定的目的就是通過合理設定權利義務來規范人的行為。可我們的企業的制度,是由老闆的個人的單方任性所決定的,在權利義務規范上是非常缺失的,制度的設定很多地方是相互矛盾和沖突的,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企業的規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和慎重。這在現代企業,特別是私有企業優為突出。
二、企業規章制度忽視法律法規
有的企業老闆認為,只要是企業定的條條框框,員工就得遵照執行,就得服從。因此。在有的企業規章制度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違規、違法,甚至侵犯職工基本權利的條款。其實,企業規章制度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礎之上,除了諸如勞動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之外,一個直接的法律依據就是企業章程。從股東權利的行使到董事會的責任制度;從財務規章到生產規章,都應該是企業章程的具體化。但在實踐中,較少有人從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和把握企業章程,並把它作為制定企業規章制度的基礎。這往往直接導致在制定企業規章制度時的隨意性。個別有限責任公司,甚至在具體的規章制度中竟然將企業章程中股東會議、董事會的職權,都歸於總經理,使現代企業制度的先進性名存實亡。
三、、建立和完善以「章程」為基礎的企業規章制度體系和法律事務管理制度體系
實行制度化管理,一切按規章制度辦事,是推行依法治企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要著重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根據法律的要求和企業的實際情況,起草好企業的章程。章程被稱為企業的「憲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定企業的宗旨、權利義務、組織機構、各類人員的權利與責任等內容的最基本的規章制度,是實行制度化管理的基礎。現在,我們許多企業和公司對章程沒有足夠的重視,只是為了應付工商注冊而按照工商局提供的統一格式而編制,千篇一律,根本沒有起到章程應有的作用。其次,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企業的合同、資產、財務、生產經營、采購、擔保、安全生產、人事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使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以「法治」代替「人治」。第三,建立和完善企業法律方面的規章制度體系,包括重大合同審查會簽制度、授權委託制度、企業法律顧問咨詢制度、重大決策法律意見書制度、重大法律事項聯合審議制度、企業涉外文字材料審查把關制度、法律事項督辦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等。這些制度與市場競爭、企業管理息息相關,對規范企業行為、保護企業利益有至關重要作用。此外,在有了規章制度以後,還要細化各項管理工作和各項法律事務工作的管理和處置程序,並納入日程考核管理,使規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建立好完整的企業規章制度體系,才能在企業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才能真正把依法治企工作落到實處。
四、缺乏法律的三權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結構
雖然我們現代企業的治理在借鑒西方國家的憲法,借鑒了現代公司的基本匡架,也可以說民營企業的老闆就是公司的總統,總經理就是總理和首相,股東會猶如議會、人大,監事會就象法院。但在公司內,對於公司章程,普遍認為公司章程就是辦理營業執照時不經意填寫的,就是在履行個手續而已,有誰認識到它的公司憲法地位的?對於股東協議,說穿了也就是調整股東權益的基本文件。因此多數人在合作開公司的時候,特別是遇見股東爭議時,對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的執行是毛病百出,歧義遍橫,各說各理,從而導致章程和協議失去了其實際的法律意義,為此而打官司的並不是少數。原因是什麼?缺乏法律的三權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結構合理設置。
三、對合同的實際意義缺乏重視
生意人的合同,實際就是生意人之間的法律,可以說財富的一半是合同。企業的利益,大多數是通過合同實現的。但我們企業對於合同的管理,是多麼的忽視!可以說,現在的企業,多數的公司經營合同是由業務人員定的,普遍存在下列幾個方面問題:A、合同的質量不高,不嚴謹、掛一漏萬,B、普遍認為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沒那麼重要,不需要如此的嚴格執行,C、在執行合同中,普遍存在不能意識到合同的法律意義,一個電話、兩個傳真,就改變了原定交貨方式等等。而這一切,對於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卻是優為重要的。
四、缺乏法律證據意識
法律講究證據,但現在很多企業,文件是分散保管的,有的分散在部門,有的甚至分散在辦事人員手裡。結果是,用到的時候卻找不到。企業普遍認為,企業的證據,是發生糾紛和打官司才要用,卻不知道,在內部獎懲個員工時,證據同樣很重要,憑權勢壓人算不了本事,員工也不容易服氣的。考試大收集
諸如上述幾類,我認為,在企業管理中,我們不但需要法律思維,更重要的是要將法律思維貫徹到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角落,貫徹到企業的決策、管理、激勵、監管、執行、裁處等方面,並使之規范化、程序化,只有規范企業的各種崗位設置、崗位職責、流程設計,才能真正視為現在企業。
五、不重視法律工作
由於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以及國內法制環境的不完備、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導致我國企業的法律工作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
(1)許多企業領導人對依法治企的認識程度還不夠,缺乏依法經營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依法治企的自覺性不強。
(2)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仍處於一種被動的、應付法律事務的狀態,而不是主動地預防、規劃、應對。
(3)企業不能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如對合作方的資信狀況、履約能力了解得不夠深,導致合同無法履行;不審查被擔保方的主體資格、償債能力而盲目擔保;發生糾紛後不及時依法主張權利,造成經濟損失等等。
(4)甚至有許多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有法不依、違法經營的狀況。
企業法律工作是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法律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予以研究解決,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改革和經濟發展。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加入WTO後,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日益增多,企業法律工作將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和面對加入WTO後的新形勢,加強企業法律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企業法律工作,是外部市場環境對企業的要求。當前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企業是市場中的一員,而且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企業與企業的關系都應該主要是通過相應的法律來調整和規范。因此,市場經濟對企業的首要要求就是按照市場規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依法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維護自身的利益。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為自己生存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其次,加強企業法律工作,是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要做到內部管理有序、高效,就必須摒棄過去那種「人治」現象,積極推行依法治企。企業內部的各種關系,包括企業與職工的關系,都必須按照公司法、勞動法等法律來調整和規范。
第三,加強企業法律工作,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保障。世貿組織在過去5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為世貿組織成員共同接受的多邊經貿協定和協議。世貿組織規則是世貿組織成員之間開展國際經貿合作與競爭的基本「游戲規則」。這就要求廣大企業更自覺、更嚴格地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另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後面臨的新局面,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規模和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許多新的經濟糾紛和法律問題。面對市場經濟轉型和加入WTO的挑戰,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依靠法律來規避風險。

5. 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有什麼區別

二者沒有區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一般指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從廣義角度理解,是研究企業權力安排的一門科學。從狹義角度上理解,是居於企業所有權層次,研究如何授權給職業經理人並針對職業經理人履行職務行為行使監管職能的科學。

作用

一是如何保證投資者(股東)的投資回報,即協調股東與企業的利益關系。

二是企業內各利益集團的關系協調。這包括對經理層與其他員工的激勵,以及對高層管理者的制約。

三是提高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能有效的緩解各利益關系的沖突,增強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5)依法治理公司擴展閱讀

組成:

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四個部分組成:

(1)、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由公司股東組成,所體現的是所有者對公司的最終所有權,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2)、董事會,由公司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作出決策,維護出資人的權益,是公司的決策機構。

(3)、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公司的財務和董事、經營者的行為發揮監督作用。

(4)、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是經營者、執行者,是公司的執行機構。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四個組成部分,都是依法設置的,它們的產生和組成、行使的職權、行事的規則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體規定,所以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以法制為基礎,按照公司本質屬性的要求形成的。

6. 國網公司制度對依法治企的重要意義

1、依法治企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的基礎。國網公司制度的建立襪散段和完善,有助於規范企業的行為,保證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2、國網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制度可以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告譽降掘舉低管理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7. 舉例說明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把公司治理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趨勢。從國際資本市場和全球投資人來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改善經營業績、提高投資回報、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點。

在歐洲,歐盟要求前東歐國家的企業必須改革公司治理,特別是提高審計質量,增加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加入歐盟。

「亞洲國家的企業,在公司治理上如果不做根本性的改革,任何管理技能的提升與科技實力的發展,都不足以讓亞洲企業在國際舞台立足」,這是標准普爾公司調查後得出的結論。

在公司治理上做進一步改革,同樣是中國企業肩負的重任。總體上看,完善公司治理,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需要研究解決以下問題。

究竟什麼是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結構」,以及通常所講的「法人治理結構」,在國際上統稱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概念界定,狹義的局限在董事會制度的安排上;廣義則包括股權結構、融資結構、銀行體制、企業購並、公司控制權市場、產品市場競爭度、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兼顧,等等。

目前,國際上有關公司治理的理論主要有四種:

第一,伯利等人的理論。1932年,根據對美國公司的分析,他們得出以下結論:一方面兩權分離,經濟上帶來了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經營者可能並且經常違背股東利益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經營者強,所有者弱」的問題。此後幾十年,西方有關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是以這一研究為基礎的。

第二,費蘭克斯等人的理論。1995年,他們提出了兩權分離的兩種類型:一種是外部型,以美國公司為典型;另一種是內部型,以歐洲大陸公司為典型。歐洲大陸企業的特點是,公司上市的較少,即使上市,股權也高度集中。比如,在法、德兩國,最大的170家上市公司中,80%的公司都擁有一個股份超過25%的大股東。大股東主要為兩類:一個是家族,一個是其他公司。他們認為,在西方經濟學界曾流行的公司治理類型區分法,即德、日的銀行導向型模式和英、美的市場導向型模式,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德、日兩國的銀行在監督、控制公司方面,並未發揮什麼特殊的作用。

第三,拉波達的理論。1999年,拉波達分別對27個國家中20個最大的企業進行了研究,發現兩權分離的內部型,不僅在歐洲大陸,而且在全球也是主要形式;相反,外部型只存在於美、英等少數國家。出現這種情況,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國家都缺乏有效保護小股東的法律。

第四,「歐洲公司治理協會」的理論。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們對歐洲大陸企業作了比較研究,並提出以下結論:一是歐洲大陸企業投票權的集中度顯著高於英、美國家,其控制權往往只集中在一個絕對控股的股東手上;第二,第三大股東所持的股份都很小;相反,在英、美的公司,一般不存在一個絕對控股的股東,而且第二、第三大股東所持的股份與第一大股東也相差不大。二是最大股東在歐洲大陸企業大多是家族,在英美大多是經營班子。三是在歐洲大陸,一般情況下存在一個絕對控股的家族股東,但只要不是自己而是委託他人經營,股東的控制仍較弱,「經營者強、所有者弱」的問題也仍然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在企業兩權分離的情況下,如果股權分散,只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經營者損害股東的利益。比如美國多數上市公司的情況;如果股權集中,存在兩個突出問題,即經營者損害股東的利益,以及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比如歐洲大陸許多公司的情況;如果是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則存在三個突出問題,即經營者損害股東的利益,大股東損害小股東的利益,以及大股東代表損害大股東的利益,比如我國一些國企的情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國有企業完善公司治理,不僅要解決經營者損害股東利益、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問題,而且要解決大股東代表損害大股東利益的問題。

股份制如何講治理效率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並強調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中央企業在貫徹這一要求方面更需要努力。到2003年底,在189家中央企業的母公司中,大多數尚未按《公司法》改制。

在推動股份制方面,地方國企明顯快於中央企業。一個重要原因,是十六大後許多地方政府,不僅有總的要求,還有具體的計劃和部署。比如,一些省市政府提出,在加工工業和商貿行業,每年實行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要達到1/3。今年國務院國資委提出,要加快中央企業股份制的改革步伐。要切實推動這項改革,需要大膽探索產權制度改革,也需要進一步制訂具體的實施目標、計劃與步驟。

上市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年來,在中央企業,相當大一部分資產已在國內外上市。在中央企業,已上市的資產不僅質量上是優質的,數量上也遠遠超過未上市的資產。因此,多數中央企業發展混合經濟,從行業看是競爭性的,從資產看規模並不大,所以改革步子可以更快一些。特別是國務院國資委頒發了《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從法規上有利於規范改制工作,有利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利於保障這一改革的健康進行。

當然,推進股份制,並不等於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不等於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這已為前幾年我國上市公司中出現一些民營企業成為控股股東,但治理效率仍很低下的事實所證實。在這類企業中,隨著產權的變革,「大股東代表損害大股東利益」這一問題得到了改變,但各國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經營者損害股東利益」、「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這兩個問題,並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其實,馬克思在對股份制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他和亞當·斯密也曾以相同的理由指出了股份制存在的問題。這就是「對經營者,作為其他人的資產而不是自己資產的管理者,他們不可能像經營自己的錢那樣盡心盡力地經營別人的錢」。因此,中央企業實行股份制,包括實行了混合經濟後,仍需在提高治理效率上下大功夫。

董事會如何發揮作用

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關鍵。國務院國資委組建後強調,完善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董事會,並提出,計劃用3年或更多一點時間,在中央企業中探索建立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制度。這一設想提出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但也存在一些顧慮。

以前,曾有10來家中央企業建立了董事會。他們幾乎都是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成員由內部人員擔任,並與經營班子高度交叉。這樣的董事會,難以發揮作用。其實,在多數中央企業推行股份制、實行混合經濟後,要建立董事會,人們對此並無異議;有疑慮的是,在極少數中央企業改製成為國有獨資公司後,有無必要建立董事會。人們擔心在股權結構單一或國有經濟絕對控股的條件下,董事會很難發揮作用,還使治理機構重疊,帶來矛盾和扯皮。事實上,不論在國有獨資公司,還是在其他股份公司,要建立起有效的董事會,都是挑戰。問題的關鍵,一是董事會應發揮什麼作用,二是董事會如何能發揮作用。

至於董事會的作用,2003年10月《華爾街日報》刊登長文介紹了美國各界存在的爭論。很長一段時期,美國一直強調董事會的作用是領導、決策,後果是「經營者強、董事會弱」。針對這一問題,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強調董事會要承擔監督職責,發揮監督作用;具體措施正像2002年《哈佛商業評論叢書》概括的那樣:一是董事會檢查、確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二是董事會對首席執行官(CEO)的經營業績進行嚴格考核,三是董事會審查和批准公司的發展戰略。

解決應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並不等於解決如何能發揮這種作用的問題。2001年「安然事件」後,跨國公司又把董事會如何能有效發揮監督作用作為新一輪改革的重點。在這方面,具有共同性、趨勢性的做法包括:縮小董事會的規模,提高獨立董事的比例,放鬆董事長兼CEO的規定,改善獨立董事的薪酬安排,延長獨立董事退休年齡,限制退休CEO留在董事會,建立獨立董事的執行會議,推行董事一年一選,限制董事的兼職,聘請獨立的外部顧問等。由此看來,在中央企業建立董事會並不難,難的是要建立起能真正發揮作用的董事會。在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長,應當走出新路。

誰來擔任獨立董事

獨立董事制度是董事會制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前幾年已開始在一些股份公司探索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目前在上市公司提高獨立董事的比例已成為一種規范。這是一個進步。當然爭論也不少,有的稱之為「管製革命」,有的稱之為「裝飾革命」。這一爭論本身反映了我國獨立董事制度還不成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獨立董事首先在於董事的獨立性,因此獨立董事並不等同於外部董事、非執行董事。但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中,常把這幾個概念混在一起。

獨立董事應當由誰擔任,始終是個難題。中國證監會採取了考會計師、考律師那種方式,來選拔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現在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多數是從事會計、法律、技術或經濟學研究工作的。

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能迅速組建一支獨立董事隊伍;不利之處在於,不少按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獨立董事,缺乏企業高層的經營、管理與監督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董事不懂事」的現象。

下一步,在中央企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同樣會遇到應由什麼人來擔任這一難題。獨立董事隊伍應包括多方面的人才,每個企業董事會的人員結構也應強調多樣性,特別是對這支隊伍的組成主體,要有明確的專業、閱歷方面的要求。研究各國大公司獨立董事的人員組成可以發現,他們多數正在或曾任其他大公司、金融機構的CEO,具有豐富的籌資、投資、購並特別是經營業績確認評價、獎懲任免、識人用人等企業高層的經營、管理與監督經驗。

建立有效的獨立董事制度,不僅僅要解決由誰擔任的問題,從發達國家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實踐來看,還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一直在提高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標准、增加獨立董事的比例、賦予獨立董事廣泛的監督權力等方面進行努力。比如,要解決「獨立董事不獨立」的問題。「安然事件」後,他們又在獨立董事的薪酬安排、獨立董事的提名與選舉、董事長兼CEO等方面進行改革。比如,要解決獨立董事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掛鉤的問題。所以,在中央企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不能寄希望畢其功於一役,而應當抓緊進行試點,在實踐中邊總結,邊完善。

監督有效性如何保證

治理機構的設置直接關繫到治理效率。目前在中央企業,治理機構設置的普遍形式,是國務院國資委、外派監事會、經營班子這三層。設立「外派監事會」,是1999年我國推出的一項重大改革。「外派監事會」與我國股份公司內設監事會的主要區別,不在派出主體上,兩者都是出資人或出資人代表委派的,而在被派出人員的獨立性、權威性等方面。從經濟學來看,「外派監事會」制度中有關「由公務員組成」,「六要六不」,「不參與、不幹預」等規定,都屬於獨立性范疇。這些規定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好貫徹,因而受到了中央企業的普遍好評。

世界上公司治理機構的設置,按這些機構具有的權力,可以分為「主流型」和「非主流型」兩種。「主流型」指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營班子。世界大多數國家(包括德國的股份公司)都採取這種類型。德國等國的監事會,從責權上看,實質上是董事會。「非主流型」指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比如,歐洲的義大利,亞洲的日本、韓國等的股份公司都採取的是這種類型,我國的中央企業和股份公司也採取這種類型。這兩種類型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這就是是否設立以及設立什麼樣的監事會。

出資人設立的企業監督機構,其有效性至少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獨立性。美國董事會,德國、義大利監事會都比較獨立,日本的監事會不獨立。中國的內設監事會基本不獨立,而中國外派監事會是高度獨立的。二是專業性。美國、德國的主要是企業家,義大利的全部是注冊的法定審計人,日本的專業性較差;中國內設監事會的專業性較弱,比較而言,外派監事會的專業性要強。三是積極性。上述幾國的董事會或監事會制度都是在探索之中,還未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四是監督權力。美國、德國具有對經營班子獎懲任免的權力,以及聘用獨立審計人的權力;義大利、日本的則沒有這種權力;中國的內設監事會和外派監事會,也不具備這種權力。確保企業監督機構的有效性,是一項系統工程,各項條件缺一不可,不然在有效性上難以盡如人意。2003年年底,義大利帕瑪拉特公司爆出數額高達上百億歐元的財務丑聞,被國際社會稱為「歐版安然」,反映了他們的監事會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這兩年,日本索尼、韓國電信決定改革監事會,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監督的有效性問題。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不時爆出財務丑聞。據媒體今年以來披露,某中央特大型企業被查出高達10多億元的「涉案金額」。從對企業監督的有效性看,問題並非是我國的監事工作不努力,而是制度設計有待完善。中央企業推行股份制、建立董事會後,如果有監督權力的董事會不去履行監督職責,而履行監督職責的內設監事會又沒有監督權力,在這種「責權分離」的情況下,很難實施有效的監督。所以,堅持和完善監事會包括外派監事會制度,首先應當從工作定位、擁有責權、人員積極性等方面進一步加以改進。

怎樣確保業績真實

確保經營業績的真實性,始終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點。如果董事會成員由內部董事組成,他們又多在經營班子任職,那麼,由董事會監督經營班子,實質上就是自己監督自己,這被美國著名公司治理專家蒙克斯比做是「由考生自己給自己的考卷評分」。

企業財務報告是經營業績的反映。

中央企業的財務報告,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已有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進步。但直到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在一些由中央企業是自己聘請的,這也類似於「由考生自己給自己的考卷評分」。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是靠學生的覺悟,而不是制度的保證。於是在一些企業產生了一種現象,老總在位時,業績很好,離任後一審計,往往出現問題。理論界把這一現象稱為「馬桶效應」。據去年多家媒體披露,2002年,國家審計署對12戶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財務報表不真實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所報利潤。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考核,應建立在企業盈虧的真實性上;惟有這種業績考核、評價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才真正有意義。

在許多國家,負責檢查企業經營業績真實性的,是董事會中的審計委員會。這個機構的有效性,同樣首先取決於獨立性、專業性、積極性、監督權力這些條件。在此前提下,工作的成效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工作重點要突出,負責對經營班子年度經營業績的真假進行檢查確認,科學解決「監督什麼」的問題;另一個是被監督機制要嚴格,每年要詳細披露審計委員會的成員資格、工作及薪酬情況,以及獨立審計人的收費性質、水平和構成等,這有利於解決「監督者自身的可信度」問題。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系列公司丑聞促使他們創立了獨立董事制度,要解決的就是這類問題。「安然事件」後,他們進一步加大公司治理的改革力度,頒布《索克斯法案》,要解決的也是這類問題。

我國的監事會,包括在少數股份公司已建立的審計委員會,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未將檢查與確認企業年度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作為重點,並且也不具備聘請獨立審計人對企業當年盈虧真實性進行檢查和確認的權力。這使出資人難以真正了解當年盈虧的真實性,也很難真正了解企業的「家底」。這種情況在中央企業存在,在國有銀行也存在。據有關專家研究,到2002年底,我國四大銀行貸款余額的不良資產率中70%是1993—2002年這10年形成的。中央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考核制度,十分必要。應總結長期以來國企考核制度的成敗得失,並把建立確認盈虧真實性的制度作為考核制度的基礎。為此,聘請獨立審計人的權力,應當交給監事會或董事會中的審計委員會。

董事長是否兼任CEO

董事長是否兼法定代表人,是事關完善公司治理、強化監督機制一個重要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對國務院100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我國有關部委就提出董事長不應兼總經理的要求,並以此作為檢驗試點是否合格的一條標准。結果是,董事長不兼總經理,董事會仍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按《公司法》規定,「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我國的公司治理與歐洲、北美一個重要的區別是,我國企業全面負責生產經營活動和日常工作的,不是總經理而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更像他們的CEO。因此,我國企業的董事長雖不兼總經理,但只要是法定代表人,就不能像歐洲、北美公司那樣,董事長不兼CEO,有利於董事會去監督CEO。

解決董事長兼CEO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實踐中,美國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最早要求在確定董事會會議議題時,CEO要多與獨立董事溝通、商量,任何一個獨立董事都有權要求增加會議議題。二是前幾年,一些公司在獨立董事中增設了一名首席董事,並賦予其較大的權力,以制約CEO。三是「安然事件」後,要求董事長不兼CEO的呼聲越來越高。2002年,麥肯錫在對美國500強的董事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有70%的被調查者贊成分設。因為,董事長兼CEO會帶來很多問題,最大問題是,一旦CEO控制信息流,獨立董事就無法客觀地實施監督。

在中央企業推行股份制中,應研究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這一問題。在歐洲,董事長大都是不兼CEO的。在美國,董事長不兼CEO已成為主導意見,而且越來越多的公司規定,前任CEO也不能留在董事會。我國上市公司中,不論董事長是否兼任總經理,只要董事長是法定代表人,董事會對法定代表人難以實行有效監督。從我國國企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董事長不兼法定代表人,而兼任企業黨委書記,有利於董事會更好發揮監督經營班子的作用,也有利於企業黨組織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更好發揮保證監督作用。

薪酬制度如何安排

檢驗治理機制優劣一個重要的標准,是經營班子特別是CEO的薪酬制度。這些年,我國不少公司到國外上市,股票不能以高價發行,一個原因就是國外投資人擔心我國國企CEO的薪酬太低,他們難以對投資人盡心盡職。但另一方面,美國CEO的薪酬增長過快,這被看作是他們董事會失靈的一個集中表現。

目前,中央企業經營班子的薪酬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包括「一把手」與「副手」的薪酬差距沒有拉開,固定工資與年度激勵、長期激勵之間薪酬結構不合理,福利、職務消費沒有貨幣化和公開化;更為突出的是,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外部橫向差距」仍較大,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到2001年,外資企業中國籍CEO平均年薪已超過160萬元;2003年,中央企業CEO的年薪平均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與員工平均年薪的「內部縱向差距」卻在拉大。

從體制上看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出資人代表未行使薪酬安排權,造成「經營班子自己給自己定工資」;二是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真實性缺乏科學的確認與評價機制,因此與經營班子薪酬掛鉤的指標在真實性上缺乏制度保證;三是由於對經營班子薪酬及職務消費未建立披露機制,在少數企業也存在按「膽」分配與消費現象。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後,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包括與100多家企業負責人簽訂經營責任書,推行企業負責人的年薪制試點等。當然,短期內要解決這一問題,難度很大。

世界著名公司在薪酬安排上通行的一些做法,對強化治理機制還是有用的。歸結起來,一是薪酬前提。關鍵是對經營班子經營業績真假的確認。二是薪酬差別。通常經營班子的薪酬比獨立董事要高得多,而CEO的薪酬又顯著高於經營班子其他成員,但差別不是來自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而是期權等長期激勵。三是薪酬披露。逐個披露經營班子成員前3年的薪酬,詳細披露每人的薪酬構成,披露過去5年本公司的股東回報率與同行業同類企業的比較等。中央企業要完善經營班子的薪酬制度,應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的經驗。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電動汽車政策法規 發布:2024-10-22 08:37:20 瀏覽:88
法律規定海事責任 發布:2024-10-22 08:23:18 瀏覽:204
為什麼選擇做法官 發布:2024-10-22 08:13:40 瀏覽:426
人事任免工作條例 發布:2024-10-22 08:08:18 瀏覽:966
中級經濟法東奧網盤 發布:2024-10-22 08:08:18 瀏覽:529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4-10-22 08:06:51 瀏覽:462
安慶師范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4-10-22 07:45:09 瀏覽:832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 發布:2024-10-22 07:40:30 瀏覽:657
2013人民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名單 發布:2024-10-22 07:39:32 瀏覽:48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0-22 07:10:57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