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立法案
A. 什麼是中立法案
1935年8月31日和1936年2月29日,美國曾先後頒布《中立法案》。由於形勢的變化,美國政府在上述法案的基礎版上作了進一權步修改,並於1937年5月1日頒布了羅斯福總統簽署的新《中立法案》。 該法案規定:只要總統宣布在美洲以外存在戰爭狀態,就禁止向交戰國出口武器彈葯;經總統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物資,在從美國出口前必須把款付清,並必須用外國船隻運載;交戰國向美國購買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須現金交易,但可以用美船隻運載。此外,該法案還禁止美國公民乘交戰國船隻旅行,禁止向交戰國提供貸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國會於1939年11月4日修訂了中立法,允許交戰國購買美國武器和軍用物資,實際上支持了英、法兩國。
B. 《中立法案》是怎樣被提出的
義大利發出入侵阿比西尼亞的叫囂。德國廢除了《凡爾賽和約》中限制其專軍備的條屬款,日本這時則在加緊侵略中國的華北。
面對此種情況,美國國會從3月就開始討論各種不同的中立法案。多數人主張制訂對所有交戰國禁運武器、凍結貨款和限制貿易的徹底中立法;主張集體安全體系的人則想制訂一項授權總統酌情處理的中立法,以區別對待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經過3個月的辯論、爭執,美國國會終於於8月24日通過了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法案》。
美國總統府白宮
C. 美國的中立法案,對中日戰爭有什麼影響
我是「非本色」,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略中國,中日戰爭正式爆發。由於羅斯福家族同中國的關系,富蘭克林·羅斯福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對中國表示同情。早在1936年,美國就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的信用借款,1937年也向中國提供了1200萬美元的軍用借款,美國前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曾發表講話,勸阻美國飛機製造廠不要將飛機賣於日本等。可見,當時的美國一直在向中國提供援助。
實際上,美國傳統遠東政策,是維持中國的獨立完整和門戶開放,在中日戰爭爆發時,在美國一些孤立主義議員要求實施中立法案時,時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皮特曼,在國會上說:「實施中立法案比較不實施更將援助了日本及法西斯國家,如果美國對中日戰爭實施中立法案,就等於放棄他的傳統政策和利益,完全退出遠東。」因此,從美國利益出發點來看,在中日戰爭中,應該援助中國,反對日本侵略。
老鐵求點贊。
D. 美國通過《中立法案》的時間是哪一年
德意法西斯執掌政權並不斷擴軍備戰,企圖推翻凡爾賽體系,對世界和平構成了回嚴重的威脅。但是美國統治階答級出於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借口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對侵略者採取縱容、綏靖政策,仍於1935年8月31日在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聲稱對世界范圍內存在戰爭狀態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實行武器和軍火禁運,保持所謂的「中立」。這種政策實質上有利於擁有軍火工業的發動侵略戰爭的法西斯帝國主義國家,而不利於遭受侵略的弱小的工業不發達民族和國家。
E. 令羅斯福頭疼的《中立法案》,如何繞開
1935年8月,美國頒布的《中立法案》,標志著國內的孤立主義大獲全勝。按照規定,美國在他國戰爭期間禁止武器出口和提供信貸,甚至購買非軍事物資,也必須是“付現金,不管送”,徹底將美國置身於戰爭以外,以免“引火燒身”。
在“羅斯福新政”的刺激下,美國走出了經濟大蕭條的陰影,經濟形勢開始明顯好轉,使得羅斯福有精力關注已經一團糟的世界。在他看來,紛亂的歐洲正是美國插手歐洲,甚至是引領世界的最好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將美國的利益最大化。
不管怎麼說,高瞻遠矚的羅斯福,暗中支持盟國抗戰,擴大武裝力量積極備戰,甚至未雨綢繆地擬定“先歐後亞”戰略,卻始終受到《中立法案》的束縛。好在,他已經做好了參戰的准備,只差一個合適的時機,這就是後來的“珍珠港事件”。
未完待續,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