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康德道德判斷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時間: 2024-11-02 16:28:19

Ⅰ 康德的道德觀中,是否認為:道德就是為了履行義務的行為

康德的道德觀中,道德就是為了履行義務的行為。

1、人物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是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

Ⅱ 怎樣理解康德的三個絕對道德律令

1、「普遍立法」,即個人行為的標准必須可以成為普遍規律;

2、「人是目的」,即內人的行為必須把人當作容目的,而不是當作工具;

3、「意志自律」,每個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頒布普遍規律的意志,即道德主體不受外界因素制約,為自己規定法則。

道德律令,是德國康德用語。指先天的可作為道德基礎的普遍法則與條件。

(2)康德道德判斷擴展閱讀

康德的批判哲學認為,道德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個人的、特殊的、經驗的感受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切道德判斷之上的先驗規則之上。只有從純粹理性的意志中衍生出來的先驗規則,才能適用於所有的時代和所有的人。

道德規律是道德建設不可或缺的。道德律令以絕對命令的形式出現,說明它是強制性的。康德認為人不僅受理性的控制,而且受物質慾望的誘惑。他們必須克服這種強迫形式的經驗慾望。

Ⅲ 康德絕對命令三條原則是什麼

康德總結了三條先驗的道德原則:
1、「要只按照你同時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准則去行動。」這是道德原則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斷表示的絕對命令,作為一個先天的綜合命題,它的必然性,不是來自前提,也不是來自經驗,其必然性、約束性、強制力只能來自行為准則符合規律的普遍性。在此條件之下,「我應該做什麼」,主語人稱的置換絲毫不會影響賓語的內容。
2、「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這是道德准則質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據第一條准則推衍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價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則推之,他也應該同樣地對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3、「全部准則通過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國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國一樣。」這是從整體上對全部准則作完整的規定。它所表達的涵義實際上就是「意志的自律」:人既是道德法則的制定者,又是其執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動物聽任本能的擺布,而人則由道德律統率,克服慾望的支配從而使人超脫於動物。誠如梯利所言:「道德規律表現人的最內在的自我,道德規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個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規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Ⅳ 康德的道德觀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來因支配的源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4)康德道德判斷擴展閱讀:

康德認為,人類的認識從感性開始,經過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由於知性以感性為基礎,它就不可避免地受感性限制,它獲得的知識,一方面只涉及現象,不是事物自身的知識:另一方面又是不完整的,沒有達到最高最後的統一。

理性是人類認識的最高能力,它要求知識的「徹底性」一一不僅要追求關於現象的經驗知識,而且要超越經驗界限,去追求「終極」、「完備」、「絕對」等等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東西。

Ⅳ 康德的倫理學是什麼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

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5)康德道德判斷擴展閱讀:

康德的其他學術思想

1、宗教方面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准」,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2、天文學方面

1754年,康德發表了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

3、政治構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持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1795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幹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Ⅵ 康德所謂的三種形式判斷指的是哪些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對於康德來說,要想回答我們能知道什麼這個問題,就要首先看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古典哲學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相應,康德問道:這種一致如何才成為可能?事物是具體的和物化的,而語言是抽象的,這兩種東西怎麼會一致?實際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體的某些特性,如質量、體積、形狀、數量、重量、運動速度等,沒有這些特性,我們就無法對物體展開想像。這是物體的主要特性。物體還有其它從屬特性,如顏色、聲音、味道和溫度感覺等,這些從屬特性雖然是物體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可以進行不同的想像。例如我們可以把一輛藍色的桌子想像成綠色的桌子。這種主要特性和從屬特性的區別讓人進一步問:外部世界真實狀況究竟是什麼?因為如果我對物體的某些特性可以進行不同的想像,也就是說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樣才能肯定世界只不過是存在於我的頭腦當中?因此,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頭腦中才成為可能。
這當然是令人絕望的極端懷疑主義。如果人們不甘於接受這一觀點該怎麼辦?也許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外部世界確實存在,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康德以前,哲學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是把這一問題推給上帝:我們的思想與外部世界一致,因為這是上帝願意這樣安排的。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
知性為自然立法。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相似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於時間和空間里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驗,而康德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絕對)范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把它們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原則得以構造。
"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1788年發表的沖脊"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簡單化地說,康德告訴我們說: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但什麼叫"盡義務"?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范疇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s)":"要這樣做,永遠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則能夠同時成為普遍制訂法律的原則。"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話,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終了。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最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慎塵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鑒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但是,但是由於當時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排斥,此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長期被埋沒。直到1796年,法國著名數學和天文學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體寬判禪系論》一書中,獨立地提出了另一種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人們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論,因而後人把此學說稱為康德一拉普拉斯學說。整個十九世紀,這種學說在天文學中一直佔有統治的地位。

熱點內容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4-11-02 18:25:53 瀏覽:624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
台灣同志婚姻法2017 發布:2024-11-02 13:44:51 瀏覽:127
初級經濟法關於試用期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13:35:31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