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9章

道德經第9章

發布時間: 2024-11-03 03:23:37

A. 《道德經•第九章》賞析

前言:

晨,天光微亮,烏雲半遮天,時有微雨滴落,公司組織團建,正好在車上構思第九章的賞析,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適可而止的觀念。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堆滿廳堂,沒有人能守地住;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必定會留下災禍。功成名就,就該激流勇退,這樣做才符合自然規律。

觀點:

老子在第九章提出了重要的哲學觀點,做事情要留有餘地,不能太過,太過則物極必反。悶遲戚第一句就是總領,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第二句和第三句是類比的關系,鋒芒畢露和金玉滿堂都不得長久;第四句寫富貴而驕的後果是災禍隨身,第五句給出了道的解決方案,功遂身退。

感悟:

一,針對做事情來說,什麼是需要適可而止呢?我第一個想法就是與人溝通,溝通有兩個方面可以做到適可而止,一是信息發出去的時候,如果對方是個聰明人,點到為止,響鼓不用重錘;如果對方是個不聰明的,多說等於對牛彈琴。二是信息收回來時候的做法,信息回來之後,不管是贊美之詞還是貶低之語,都可以借鑒太極拳懷中抱玉的招式,吸收-接納-處理-推出,有用的信息吸收利用,無用的信息推出身體,不影響心性的穩定。

二,針對身外之物的態度,可以參考《菜根譚》的描述,「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鋒芒外露,指的是名,金玉滿堂,指的是利,凡此兩項,且旦彎不必看中,順勢而為,保持「守中」,不然,很容易召來災禍。

三,那是不是說年輕人可以躺平了?當然不是。老子說,功遂身退,就是要先成功了,然後不貪功,退其身給繼任者。螞陵很多人還沒有努力到成功的地步,自然談不到功成,更談不上身退了。這裡面的身退,就是對管理層而言,需要在任的時候順勢而為,並且培養好繼任者,當功成名就的時候,順勢讓位給繼任者。能做到這樣的人就是得道了。

滿招損,謙受益,老子在第九章告誡大家順應天道,做事情適可而止,這是長保的法門。

B. 老子道德經的第九章的解釋

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手裡已經捧不下了,但貪心太大,還要再往手上放,還不如停止。得寸進尺或者鋒芒太露而不知收斂,一定遭到別人嫉恨,別人就會想著各種辦法對付你,反而會使自己遭受損失、甚至喪命。金銀珠寶堆滿了屋子,盜賊便會想方設法的偷盜,令人防不勝防,自己的財寶不可能全部守住。

富貴了就驕縱無比,一定會引起大眾憤怒,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禍根。只有把命運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裡,不斷的功成身退,才能成為人生贏家,而這正是天之道。

(2)道德經第9章擴展閱讀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作品鑒賞: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C. 《道德經》第9章 |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

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處身於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居身,安於卑下;存心,寧靜深沉;交往,有誠有愛;言語,信實可靠;為政,天下歸 順;做事,大有能力;行動,合乎時宜。唯有不爭不競,方能無過無失。

【感悟啟發】

道家講的「不爭」到底什麼含義?在這里藉助水的形象很容易領悟出來老子講的含義。

第一條有邊界不爭,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凱拆岸,我的邊界就在這。

第二條有秩序不爭,水流動的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前後相隨,循序漸進,非常有秩序。在工作中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嫻熟,給人的感覺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從容不迫,有條不紊。

第三條有犧牲不爭,你看水流的河道底下都是坑坑窪窪的,水怎麼才能往前流呢?前面的水把坑坑窪窪填平,後邊賣孫凳的水才可以滾中旅滾前流,這就是前赴後繼!

D.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及翻譯

《道德經》中的“道”可以與“德”聯系起來理解。《道德經》主要論述了兩個問題:“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 方法 。我為大家整理了《道德經·第九章》的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道德經·第九章》

作者:李耳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經·第九章》翻譯: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道德經·第九章》注釋:

①持而盈之:持,手執、手棒。此句意為持執盈滿,自滿自驕。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適可而止。

③揣而銳之:把鐵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擊的意思。

④長保:不能長久保存。

⑤咎:過失、災禍。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後,不再身居其位,而應適時退下。"身退"並不是退隱山林,而是不居功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規律。

《道德經·第九章》解讀:

本章論述的重點是“盈”和“功成身退”。貪慕權位利祿的人,往往得寸進尺;恃才傲物的人,總是鋒芒畢露,耀人眼目,這些是應該引以為戒的。否則,富貴而驕,便會招來禍患。就普通人而言,建立功名是相當困難的,但功成名就之後如何去對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勸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結果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則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結果身敗名裂。比如秦國丞相李斯即是如此。

李斯在秦國為官,已經做到丞相之職,可謂富貴功史於一身,權大勢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終卻做了階下囚。臨刑時,他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不僅丞相做不成了,連做一個布衣百姓與兒子外出狩獵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是多麼典型的一個事例啊!然而,對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沒有身敗名裂之時,是不大可能領會“功成身退”的真諦的。

作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與地位,才有可能“功成身退”。事物的發展本來就是向著自己的反面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的,否泰相參、禍福相位,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常盛不衰能有幾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卻也含有引發禍水的因素。老子已經悟出辯證法的道理,正確指出了進退、榮辱、正反等互相轉化的關系,否則便會招致災禍。因而他奉勸人們急須趁早罷手,見好即收。

在事情做好之後,不要貪婪權位名利,不要屍位其間,而要收斂意欲,含藏動力。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有這樣的詩句:“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辱,歸來白首笙歌擁”(《漁家傲》),這正體現了“功成身退”的精神。

E. 道德經的第9,10句是什麼

第九章抄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
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F.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及譯文: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譯文:手裡拿滿東西的時候,就無法再拿下更多東西了。

原文: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譯文:刀刃打磨的太鋒利,保持性就會很差。

道家思想中戒「盈、滿、銳、驕…」,只有避免自己達到頂點,才可以使自己不落入下行趨勢當中。而當自己落入下行空間時,也不必恐慌。收縮防禦,到達低點時自然會有轉機出現。

容器的作用是容納昌談,當容器裝滿時,就無法再裝入。這一點就像我們耐棚碰的思想。思想最忌諱的就是固化。當自己覺得已經看盡世界滄桑,洞悉世間一切時,就像容器裝滿了一樣,很難再接納新的知識內容。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