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研究
⑴ 牛頓是怎樣建立牛頓第三定律的,並體會他的研究立法;
我發現了...萬惡的敬業~~~~~你是哪個啊...
***
我是好人...
***
不許和我抄得一樣...
***
答案如下...
***
原文...
運動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關於物體慣性運動和打破慣性運動的定律,但是對於一個物體系來說,必然存在作用和反作用或運動傳遞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有關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定律加以補充。笛卡兒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和萊布尼茲從活力的觀點,分別研究過物體碰撞前後運動量的傳遞和守恆關系。但是,牛頓卻從力的觀點研究了物體碰撞過程中相互作用的關系,在一般意義上說碰撞過程中力的關系更為基本些。從種種跡象來看,牛頓研究這個問題是受笛卡兒的影響才進行的。《流水賬》的記載說明,早在1664年1月20日,即剛開始學習動力學時,牛頓就對非彈性體的碰撞問題產生了興趣,並且從動量觀點進行討論。如在MS.Add.4004,fO1io 10中,他以定理的形式提出兩物體b、c的速度相同,則b的運動與c的運動之比等於b與c(實際上是它們的質量)之比。在1665—1666年間,牛頓研究了兩球形絕對剛體的碰撞問題,並從作用力而不是動量的觀點提出:
¼¼於是在它們向彼此運動的時間中(就是在它們相碰的瞬間),它們的壓力處於最大值,或者毋寧是以它們的運動停止所需的全部力進行的(因為它們的整個運動是被此一瞬間彼此之間的壓力所阻止,並且在一瞬間兩物體之間不能接著發生不同程度的壓力)。那麼,只要這兩個物體都不相互屈服,它們彼此之間將會持有同樣猛烈的壓力,那就是像阻止它們向彼此運動的物體同樣多的力,像現在促使它們相互分離所需的同樣的力。所以,它們將以像彈回之前向彼此趨近那樣多的運動相互離開。
這段話說明,牛頓早在1665—1666年間,就已經認識到二剛體相互碰撞的瞬間,彼此以相等的最大壓力或作用與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也就是說那時已經有了運動第三定律的萌芽。稍後,牛頓在MS.Add.4004,fO1io 12的定理12中重寫道:
定理12 如果二物體p和r彼此相遇,因為p壓r和r壓p是一樣大小,所以二者的阻力是相同的。
並且,他用圖形明確表明p壓r和r壓p的力是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可以得出牛頓在1665—1666年間,已經通過兩彈性體或剛體的碰撞,認識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並在同一直線上,即知道了運動第三定律的內容。但是,他在1684年10—11月寫的《論球體在流體中的運動》一文手稿中,提出包括運動第一、第二定律的運動五定律,其中偏偏沒有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和方向相反作為一條定律,這說明他在這時尚沒有把這個規律提高到運動基本定律的高度進行認識。稍後,牛頓認識到這個不足,就在《論均勻的可變形介質中物體的運動》一文手稿中,提出了運動六定律,並把這一規律列為運動第三定律。他寫道:
定律3 任何一物體對其他物體的作用與它在反作用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同。這一東西壓或拉其他東西與它被壓和拉的力相等¼¼
這可以說是運動第三定律的初始說法。運動第三定律的正式說法是在《原理》的《定理或運動定律》部分中,牛頓寫道:
定律III 對於每一個作用,永遠有一個相反而相等的反作用,或者,兩物體彼此的相互作用是永遠相等的,並且指向相反的部分。
盡管牛頓早在1665—1666年就發現了運動第三定律的內容,但是他在《定理或運動定律》部分的注釋中,說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幾何學家克利斯托弗·雷恩爵士,活利斯博士和惠更斯先生曾經各自確定了硬體的沖擊和反射規律,並且約在同時將他們的發現通知了皇家學會,這些規律是完全一致的。他說瓦里斯博士確實發表的早一些,然後是雷恩爵士,最後是惠更斯先生。但是,雷恩爵士在皇家學會面前用擺實驗確認了這件事的真實性。牛頓認為雷恩和惠更斯的理論以絕對硬的物體為前提,而用理想彈性體可以得到更肯定的結果,並且用非理想的彈性體,如壓緊的木球、鋼球和玻璃球做的實驗,消除誤差後結果是一致的。於是,他得出「就運動第三定律與碰撞和反射有關來說,它被理論和實驗准確相符所證明了」。牛頓如實地提到了許多科學家在誰和驗證第三定律上所做的工作,並且指出了他們工作的局限性,以自己更廣泛的考慮、實驗和理論與實驗相印證,確認了這個定律的正確性。所以,牛頓確實是運動第三定律的最早發現者和科學的論證者。
***
說真的,我是天才...
***
不給我分分就跟你急...
⑵ 無人駕駛相關立法已開始研究了嗎
據報道,日前,「阿復爾法巴制智能駕駛公交系統」深圳巴士集團公交車在福田保稅區首發試運行,在為智能公交「黑科技」點贊的同時,也有人擔心,公交車「智能駕駛」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此專家表示,智能公交上路是需獲批的。
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還不算是真正的「無人駕駛」,相關的技術仍是「人工駕駛為主,自動駕駛為輔」。因此,還沒有到需要為「自動駕駛」立法的階段。
⑶ 請問天津市人大代表進修學校和立法研究所那的編制人員待遇是參公的嗎 如果不參公的話具體是什麼樣的水平
第一 是參公的
第二 具體可以詢問這個學校
第三 祝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⑷ 寫刑法反腐的立法研究的論文需要參考的文獻有哪些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and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詞(Key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准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11.參考文獻格式要規范,嚴謹,基本要求超過三十篇(工程碩士20)。
12.所有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圖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貝、復制是不允許的。
14.盡量不要用我或者我們這樣的字眼,也就是口語化的東西要杜絕。
15.圖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頁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錄是專家評審的主要翻閱的地方,一定要讓摘要和目錄體現所做工作和創新點,所以摘要和目錄的編寫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視!
18.表格需要有編號並至於表格的上方,不同於圖形的放置於下方。
19.論文的結構一般是
背景介紹
·研究現狀
現有演算法、技術、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演算法、協議、方法、技術或手段
對自己提出的方法、技術或手段進行實踐、分析和比較
結論和展望
20.論文撰寫時,一定要注意書面語氣,不要有口語化的成分,很多同學沒有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寫的內容過於口語化,應注意!
⑸ 汪全勝的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
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0餘項。具體如下列等: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的結構規范化研究」(11BFX003);
2.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立法後評估研究》,批准號為07BFX010(2007年);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批准號為NCET-10-0550);
4.2013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地方立法的成本效益評估研究」(項目批准號:13SFB2005);
5.教育部重點課題「《高等教育法》實施效果評估研究」(DIA080112)」;
6.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法律績效評估機制研究》,批准號為2007SFB2002(2007年);
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公開化立法研究》,批准號為03JD820001(2003年);
8.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2013年度課題「民族教育平等權制度的實施效果評估研究」(項目編號:RDZC13007);
9. 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立項項目:《法科學生素質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模式研究》,批准號為FIB070335-A12-04。
11. 「榮達教育資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課題;
1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立法後評估研究》被批准為國家體育總局2009年度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批准號為1389SS09078。
13.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地方立法的效益問題研究》,批准號為AHSK01-02D048(2002年);
已出版專著如下列等:
1.《法律績效評估機制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立法聽證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立法效益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制度設計與立法公正》,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立法後評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論文
《「特別法」與「一般法」之關系及適用問題探討》, 《法律科學》2006年06期;
《法治指數的中國引入:問題及可能進路》, 《 政治與法律》2015年05期;
《論我國官員財產申報立法的困境及路徑選擇》, 《法學評論》2014年01期;
《法律文本中的「附件」設置》,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3年06期;
《論立法後評估主體的建構》, 《 政法論壇》2010年05期;
《法律績效評估的「公眾參與」模式探討》,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06期;
《立法的合法性評估》, 《法學論壇》2008年02期;
《法律績效評估的發生機制——以國家主導為視角》, 《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適用規則芻議》,《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立法後評估對象的選擇》, 《 現代法學》2008年04期;
《立法聽證初論》,《法學雜志》2002年04期;
《科學立法的判斷標准和體制機制》, 《江漢學術》2015年04期;
《政府信息公開的說明理由制度探討》, 《 電子政務》2015年09期;
《立法成本效益評估的質量及保障機制》,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15年05期;
《我國法案公開徵求意見回應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5年02期;
《我國法治指數設立的規范化考察》, 《理論學刊》2015年05期;
《體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運用——以學校體育設施社會化開放立法為考察對象》, 《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政府檔案信息公開的立法探索》, 《學習與探索》2007年03期;
《論立法的正當程序》, 《華東政法大學學學報》2006年02期;
《「特別法」與「一般法」之關系及適用問題探討》,《法律科學》2006年06期;
《立法公正的實現與保障機制》,《政法論》壇2005年01期;
《立法迴避制度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04期;
《立法的社會接受能力探討》,《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04期;
《論立法成本》,《理論與改革》2001年06期;
《立法論證探討》,《政治與法律》2001年03期。
《論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及制度保障》,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9期;
《美國行政立法的成本與效益評估探討》,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06期;
《法律文本中「法的目錄」設置論析》,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4年03期;
《法律文本中的「廢止條款」設置論析》, 《政治與法律》2013年07期;
《論我國公民的被選舉權及其完善》, 《 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3年01期;
《論法律文本中「過渡條款」的規范化設置》, 《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加拿大立法過程中的公眾咨詢制度考察》, 《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2年03期;
《法律文本中題注的設置論析》, 《 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 2012年02期;
《立法後評估結果的回應機制》,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1年01期;
《立法後評估的回應滯阻析論》, 《 理論與改革》2010年05期;
《司法解釋正當性的困境及出路》, 《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立法技術評估的探討》,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9年05期;
《論立法的可操作性評估》,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9年04期;
《立法後評估的觸發機制——國家與社會聯動的視角》,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09年05期;
《日本的立法後評估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 中州學刊》2009年05期;
《法律適用原則競合時的司法選擇》,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05期;
《加拿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討》,《法治研究》2014年第8期。
⑹ 有關法律法學的月刊雜志有哪些
1、《法學》月復刊
2、《中國製法學》
3、《北大法律評論》
4、《民主與法制》
5、《中外法學》
6、《法學研究》
7、《法學雜志》
8、《法學家》
9、《政法論壇》
10、《現代法學》
11、《當代法學》
12、《法商研究》
13、《法律科學》
14、《法學論壇》
15、《政治與法律》
等等。
⑺ 求一個【工程招投標市場環境分析與立法研究】畢業論文。急急急
可以的啊,這個很簡單啊,我就可以給你完成的 親
⑻ 國有資產經營的國有資產經營的立法主導
以政府主導經營國有資產,既是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顯著特徵,也是改革以來延續至今尚未從根本上轉變的經營模式。國有企業改革遇到的各種困難大多與政府主導經營有關,這甚至包括改革的措施安排在內。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規范要求,國有資產的經營必須是立法主導,徹底改變以政代法的狀態。這是改革必須達到的目標,本文擬就此討論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的有關問題。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一直設有財經委員會,這是我國最高立法機構中設立的負責處理國民經濟事務的組織。財經委員會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民行使國民經濟管理監督權力的具體體現,是人民代表對政府經濟工作實施專門審查的基本方面。但是,財經委員會並不能起到國有資產經營的主導作用,它不論是對國有資產,還是對非國有資產,一概不涉及具體的經營問題,它只是對國家的包括各種經濟成份在內的總和的宏觀經濟運行作出至高權力的監控。整體經營國有資產的立法主導作用必須由專設的國有資產委員會承擔,也就是說,涉及資產的經營,就需要在財經委員會之外再另設委員會,國有資產經營是關系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因此,同樣需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委員會。國有資產委員會不同於財經委員會,雖然要同設在人大常委會中,但作為至今尚未設立而今後需要設立的機構,國有資產委員會具有財經委員會不可取代的新的職能。
1. 財經委員會的工作范圍是全社會,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范圍僅限於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是全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全社會經濟的運行與國有經濟的運行卻有不同之處。這種由范圍不同引起的運行不同,根源於范圍內構成的差異。首先,國有經濟主要分布於工商界,很少有農業生產的成份,而農業經濟作為全社會經濟的基礎是與國有經濟相關聯又運行於國有經濟之外。顯然,全社會的經濟運行是完整的,而范圍相對小的國有經濟的運行大體只可視為農業基礎之上的運行。因此,由於工作范圍並不一致,國有資產委員會與財經委員會就形成了各自的職責,二者之間有聯系,但更有區別。其次,全社會的范圍包括國有經濟,也包括非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由此決定國有資產委員會必須突出公有制性質的經營要求,而財經委員會的工作則不區分所有制性質,只單純考慮運行控制問題。再次,國有經濟是國家所有權在位的經濟,而全社會的范圍內還包括國家不具有所有權的經濟。這樣范圍的不同,導致了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具有特定的所有權在位的性質,而財經委員會則不具有這種性質,其工作范圍的不同,直接決定了二者工作性質的不同,財經委員會雖然工作范圍廣泛,但卻不能以國有經濟的性質要求決定工作性質。
2. 財經委員會對國有經濟只實施外部監控,而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是國有資產經營的內部組成部分。國有經濟包括在國民經濟范圍內決定國有經濟也是財經委員會工作的重要對象,但是,同其他經濟成份一樣,財經委員會都是從經濟成份的外部對其控制或制約,從不進入經濟成份的內部,即使國有經濟的所有權是為國家掌握的,也不體現在財經委員會的工作中,該委員會只有外部控制的權力與責任。相反,國有資產委員會直接承擔國有資產整體經營責任,它對國有經濟的所有控制工作都是內部性的。國有資產委員會不負責非國有經濟問題的任何一點,它只是將工作的對象確定在國家握有所有權的國有經濟上。有同志認為:「既然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者是全體勞動人民,比較合理的選擇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代表全體人民行使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權,審查財政部匯總編制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預、決算報告,審查國有資產管理局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監督國有資產的經營與管理。」(註:肖金成、萇景州:《組建煙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若干設想》,《經濟研究》1996年第4期。)這種看法,除去將財政部也拉入到國有資產的價值管理行列中不說,對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基本出發點的認識也是比較模糊的。因為明確地說,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並不單單是由所有權在國家而定的,也並不是讓這一機構只具有外部的監督權,若這樣認識,將其職權交給財經委員會行使就可了,即只增加一下財經委員會的工作就解決問題了,不必再設新的機構,反正都是代表全體人民,都是進行外部控制。其實,就有別於財經委員會的工作而言,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必要性恰恰在於它的工作對於國有資產經營具有的內部性上。
3. 財經委員會工作職能主要是審查國民經濟的管理工作安排,落實監控責任;而國有資產委員會必須對整體國有資產的經營加以研究,負有立法的責任,負有起主導經營作用的責任,其工作水平直接關繫到整體國有資產經營的效果。審查工作一般是根據既定原則來做的,並不一定要以詳盡的研究為基礎,有原則的明確並有準確的對照原則的衡量就基本能作出審查結論。而國有資產的整體經營則要求立法者必須作大量的詳盡的科學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經營的主導工作。所以,財經委員會的審查工作,與國有資產委員會的研究工作,除去工作范圍的不同以外,在工作的方式上也是有層次區別的。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是深層次的,是全面、細致而具體的,要求付出的時間、精力、經費都相應比較多;財經委員會用不著這樣做,它只要能起到原則的把關作用就達到要求了。因此,相比之下,財經委員會的工作是粗線條的、原則性的和可務虛的,而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則是細線條的、具體性的和必務實的。其二者之間的工作差別是較明顯的。 改革以來,由於工作范圍、性質、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制約,財經委員會並沒有直接負擔起國有經濟改革的責任。在立法機構中,始終是為改革做著各種各樣工作,但卻也始終沒有為國有經濟改革專設組織。因而,實際的改革進程就表現為立法滯後和立法缺乏系統性,政府的政策制定缺少法的規范,帶有較大的反復性,經營出現難以克服的負面效應。在擴大企業自主權階段,擴權中並沒有賦予企業所有應得到的經營自主權,卻將一些本不應放手的權力放開,甚至是將本應由國家負擔的責任也推給了企業。由於企業退休人員的福利待遇原本積累在國家,結果切斷了返回企業的路,改由企業自己解決,對企業改革的起步就設置了障礙,這種障礙至今還沒有全部得到搬遷。在各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的貫徹中,本要求的是責、權、利相對應,卻偏偏是對不上,基本上都成了有權力而沒有責任的責任制,產生了不良影響。在實行承包制的過程中,發包的不規范和承包的短期行為,使得承包制適用性幾乎被淹沒。在搞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工作中,政令的不統一竟致使試點單位名單遲遲地定不下來,且對試點內容也一直缺乏具體的要求和適當的安排,使得試點的效果至今還看不清楚。
就立法工作而言,早在1986年就制定出台了《破產法》,並規定此法自《企業法》實施滿3個月後試行,但《企業法》的實行卻是1988年8月以後的事情,而且到了1993年《企業法》又讓位於《公司法》,但《公司法》到也沒有修改完善。形成這種狀況,從根本上說,就是對國有資產的經營及其經營體制的改革缺乏研究有關的。我們認為,這方面的研究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研究,一類是工作研究。好的工作研究必要以好的理論研究為基礎,而好的理論研究的實用價值也必須通過好的工作研究才能體現出來。沒有好的工作研究,縱有好的理論研究也對改革難以發揮實際作用。立法的超前及恰當,必須要以相應的工作研究為基礎,缺少研究的立法本身恐怕達不到立法的目的。在沒有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的情況下,立法的工作研究是難以保證質量的,而且所能作的研究工作也是很有限的。於是,理論的研究也無法在這種環境中作出貢獻,科學的認識無法通過立法的研究通暢地作用於體制的改革。《國有資產法》遲遲未能出台,而且,就研究情況看,匆忙出台並不有利,有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需要做,不能在缺乏全面的把握下急於求成。更讓人焦慮的是,在現實的改革過程中,一些法律的起草出自政府部門,且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基本法的制定也是這樣,如此程序,使立法者與執法者的關系幾近混淆。據了解,眼下正在起草的法律中,本身似未將國有資產委員會的設立問題納入進去,仍然只是講政府管理國有資產,而未講立法的主導作用。
關於國資產整體市場化經營的立法研究,是細致的和經常性的研究,也是專業性很強的研究,沒有堅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和廣博的專業知識,是無法勝任這種研究工作的。這就要求研究必須很深入,並且研究者要對結論負責。因為這種研究的結果直接影響立法內容和重大的決策。這不同於理論界的研究,理論界的研究人員不論講什麼,只起導向的作用,不涉及具體的工作,也就不必為自己的認識可能產生的對具體工作的影響負責,具體的工作成績歸具體工作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具體工作的失誤也要由他們承擔。立法研究屬於具體工作性質的研究,決無理論研究那般超脫。立法研究要認真仔細地研究理論界的各種各樣的有關國有資產經營的研究成果,要跟蹤研究,盡可能全面,從中受啟發,吸收正確的認識,排除誤導。立法研究還要全面分析政府工作部門的研究及其實際工作情況,從中作出總結和歸納,發現問題並尋找妥善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既研究理論成果,又研究實際工作的基礎上,立法研究者獨立完成研究任務,依此立法和作出工作決策。我們認為,要解決國有資產經營的無人負責問題,首先要解決無人負責研究國有資產經營立法的問題,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設立專門的立法組織,由這一組織負責任地專門研究這一領域的立法和全方位管理。政府的專職管理國有資產的部門要服從立法組織作出的全面安排,政府的其他參與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的部門也要按立法組織的統一安排工作,至於政府的其他部門應協助職能部門工作,而政府的首腦則應支持和監督下屬部門工作,卻不能主導這項工作,作為主導的只能是處於管理源頭地位的國家的專門的立法組織。在立法的主導及全面安排下,無論經濟形勢多麼復雜,國有資產的整體市場化經營也不會出現混亂的無序的狀況,更不會出現國有資產的流失,其活力的具有是必然的。 在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國有資產委員會應確立國有資產整體經營原則,然後,不論是立法內容,還是立法要求,都應基本符合既定原則,按原則辦事。原則不是教條,原則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規定,有原則才有管理,無原則就會雜亂無序。作為理論探討,根據改革以來的情況,我們認為,國有資產的整體經營原則大體包括三項:(1)整體性原則。其涵義是指國有資產的整體經營的參與部門,包括立法組織、司法組織及政府各部門,都必須從國有資產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處理經營事務,不能從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著手解決問題,整體層次的經營必須是代表國家作出整體性的要求。堅持整體性原則,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全民利益,即不是從企業角度認識問題,而是從全局來考慮利益關系。全民利益不僅包括國有企業職工利益,而且包括國有經濟之外的所有人的利益,即這是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整體性原則要求企業經營必須服從整體經營,在利益一致時要服從,在利益不一致時也要服從。這種服從體現整體利益高於局部利益的要求,體現局部對整體的服從最終是有利於局部的理性。而整體層次經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堅持整體性經營原則的。(2)間接性原則。其涵義是指參與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的組織機構不能直接進行資產經營盈利活動,必須間接地管理企業或要求企業服從整體經營部署。在這一原則下,整體經營組織機構策劃國有資產的經營公平與效率,卻不涉入企業的生產與分配,不能幹涉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尤其是不能直接任命企業的領導人,不能代替企業決策。同時,由間接性原則決定,整體經營組織機構也不能直接向企業派出自己的代表,不能以權謀利讓企業為自己提供特殊津貼,整體經營組織機構的工作人員要享受國家公務人員待遇,由財政統一發薪,不能與所管企業的效益直接掛鉤,若負有經營失誤責任,按國家工作人員工作過失論處。間接性經營原則最根本是體現在法治上,即以立法主導為整體經營的根本要求。(3)穩定性原則。其涵義是指保持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立法和整體經營方針政策的連續和可靠。穩定不是僵化,穩定就是講大政方針的制定要慎重,一旦定下來不要輕易改變。如果整體經營層次的要求總是變來變去,那麼企業的經營就摸不到頭緒,無所適從,從而影響整個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率。穩定還包括整體經營組織機構的穩定和組織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隊伍的穩定。組織機構不穩定,經常調整,是經營上的大忌。而人員的不穩定,對工作的影響更大。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組織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常務公務員,他們的工作專業性很強,且有連續性要求,不宜頻繁調動工作,造成業務上的中斷,所以,要盡量使他們安心在自己熟悉的崗位上工作,保持長期的穩定。這一點,與政府其他部門的幹部需要經常調換工作崗位是有些不同的,那些幹部的工作經常變換是應該的,而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組織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基本不換工作崗位也是應該的。
國有資產委員會的立法及工作方針要始終貫徹整體性、間接性和穩定性原則要求。這三項原則要分別以立法主導的方式落實在國有資產的整體經營之中。首先,立法的范圍要周延國有經濟,不能留有空白區間。這種周延既是資產覆蓋面的周延,也是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周延。國有資產委員會對立法的態度從原則上與政府部門的政策規定有區別,它是超越政府之上的考慮,並且要有效規制政府行為的考慮,比政策更具有權威性和制約力。其次,立法的要求需排除行政方式貫徹的可能。在法的本身規定中,就要明確用經濟手段進行業務上的操作,不得再象傳統體制那樣以行政手段集權,更不能允許各級政府的主要負責人隨意介入到這項專職管理工作中,即要將政府的行政管理權與資產的管理權明確地分開,不能以政代法,也不能以政代資。我們認為,在立法中,明確規定實行國有資產專職管理,將資產處置權只授於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對地方政府,更是要以法律的形式確定其沒有處置國有資產的權力,並不得影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系統管理。再次,立法要對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的組織機構及工作人員給予穩定性的保護。一般地說,對這些機構都應制定特殊法給予控制,不允許行政上作不合程序的變更,以利這些機構穩定工作。對於這方面的工作人員,也要在任職和離職的控制上作出法律上的特殊規定。
應當盡快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設立國有資產委員會並開始工作。《國有資產法》中要規定國有資產委員會的職責,而且這一根本法的制定應在國有資產委員會設立之後,應由國有資產委員會負責這項立法工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只應負責制定它執行有關法律的具體工作條例。只應代表政府作國有資產管理的統籌管理,不能作出超政府的行為,即國家的立法權應掌握在立法組織機構。在國有資產委員會設立之前,似乎有關國有資產經營體制改革及國有企業改革方面都不應有大的舉動,應當等待體制規范起點的確立,應當等待實現國有資產經營或是說國有經營管理由政府主導向立法主導的轉化。而在國有資產委員會設立之後,其立法的要求應是穩中求快,盡可能早一些完成基本法律體系的建設。除了要穩妥出台《國有資產法》之外,還要考慮制定《國有企業法》、《國有資產管理法》、《國有資產投資銀行法》等等。 擔負重任的國有資產委員會的權威性要靠組織工作來作基本的保障。這就是說,進入國有資產委員會工作的人員必須符合該組織工作性質的要求,即必須是高素質的專業人員,不能降低對人員的使用標准。比較起來,國有資產委員會的人員比政府中的從事國有資產管理或間接經營的人員要有更高素質和專業工作能力的要求,特別是對於國有資產委員會委員任職資格的要求應極為嚴格,一般必須是這方面工作的高級專家,是具有權威性的人,或是說是在各個方面都能讓人感到信服的人。實質上,國有資產委員會工作的權威性首先要建立在委員們個人的專業能力具有的權威性上。單純的法律規定的權威不解決實際的問題,實際就是必須有權威性的人作出權威性的工作才能使這一組織成為真正的權威性組織。在這方面,必須要講專家作用,不能對專家的工作能力有絲毫的貶低,不能搞搭配,讓不懂專業的人充當委員,更不能讓不負責任的人進入這一委員會。應當說,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益如何,將來的命運如何?從整體上講,全靠這一委員會把關了,所以,對國有資產委員會委員的選撥是決不可掉以輕心的,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我們認為,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委員人數應在10—20人之間。委員們應全部是資深的經濟界人士,包括著名經濟學家、著名經濟工作領導人、著名經濟法學家、著名企業家等。委員們的工作應是專職性質的,不能象其他組織那種兼職樣子,只能是一心一意做好這項工作。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很多困難且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兼職不可能作好,就是專職工作也未必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更不用說一心二用了。不論原先是做什麼工作的,只要進入國有資產委員會,成為專職委員,就必須拋棄其他任何工作,一頭扎在國有資產經營的研究和立法上,甚至連個人的某些興趣愛好都要舍棄,以保證工作質量。專職工作,不分二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專家委員都必須認真地對待這一要求。而且,為實現持久的高質量工作,委員們的就職既要保持穩定,又要有一定的流動,既不能搞成法定的終身制,也不能搞成一屆一換,可以考慮的優選作法是每屆換選四分之一委員,這樣既可有工作的連續性,又可使組織能及時補充新生力量,以利於組織保持業務工作的權威性。
再有,實現國有資產經營的立法主導,對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必須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委員會本身是常設機構,要有固定的辦公地點,要在辦公設施上和工作人員上配備好,設施應是一流設施,人員也應是一流水平的。不論是設施,還是人員,都要足夠用。這並不是說可以浪費或鋪張,只是說不能卡的太緊,作不必要的節省。每位委員都應配備一定規模的秘書班子和顧問班子,這就是說委員們各自除了有若干名秘書協助工作外,還要有自己的若干名工作顧問,這些顧問可以有專職的,也可以有兼職的,顧問的班子組成完全視需要而定,應能基本上滿足委員咨詢工作的需要。這樣,每位委員都能獨立開展調研活動,通過調研深刻地把握國有資產經營的狀況,使自己的專家本色更加突出,工作能力始終保持在高水平上。委員們要有各自的辦公室,包括秘書和顧問的辦公室,要有自己的工作用車,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工作經費,這樣才能使委員們最好地開展工作,更好地對國有資產的整體經營負責。這方面的經費決不能少,應滿足使用要求,因為國有資產委員會的工作是主導性的,是從根本上保證國有資產的經營活力和經營效益的,關系重大,因此,必須要給予財力保障。
⑼ 周旺生教授的資料
周旺生簡介
(一)基本情況
周旺生,北京大學教授;
國家重點學科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立法學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幹;
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建設顧問;
中國法理學會副會長。
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獎勵。
1989-1990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作訪問研究。
1994、1995、1996、1999年分別在香港作短期講學。
1996-1997年在美國伊利諾依斯大學作訪問研究。
(二)專業特長
周旺生主要從事立法學和法理學的研究和教學。
在國內率先創建立法學學科並取得成功。
迄今已發表約600萬字著述。包括自著、合著著作30餘部;論文80 多篇,其中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萬字以上長篇論文 30 多篇。
主持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主編多本全國統編高等學校法學教材。
為北京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並為高級法官培訓班、碩士學位研修班、政法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其他諸多院校和國家機關,講授立法學、法理學、立法學專題研究、法理學專題研究、當代中國立法研究、中國法理學研究、法學經典著作解讀、比較立法制度等十多門課程。講授生動深入,深受學生歡迎。
(三)社會實踐
在從事科研和教學的同時,周旺生積極參與國家法制建設,擔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等省級人大常委會顧問或咨詢委員,特別是積極參與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活動,為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的制定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促成了這些法律、法規、規章的出台。例如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作為中國矽谷基本法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的制定,就是由周旺生擔任首席顧問、專家組組長、起草小組副組長的。
(四)學術主張
周旺生的研究證明了這樣幾點:中國現代化的主體工程,除應包括長久以來人們所追求的"四個現代化"以外,還應包括法治現代化。沒有法治現代化,不可能真正實現其他現代化。觀察世界上發達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可以看到它們的發達程度通常總與它們的法治現代化的程度成正比。現代社會有兩個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經濟實行市場化、政治實行民主化。而這兩化都需要法治來保障。也就是說,現代社會最鮮明的標志集中到一點,就是實行國家和社會的法治化。中國要建設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必須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建設法治國家。而無論是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還是國家法治化,首先要有好的制度建置。這種制度建置在中國國情之下特別表現出對立法的需求。由此就要有好的立法研究。在這種基礎上,周旺生系統闡明、論證了如何在中國國情之下加強立法和立法研究,構建了中國立法學體系,就立法改革和完善提出一整套建設性的對策和大量具體建議。
主張改革完善中國法學研究的方法和進路,是周旺生所特別關注的。他在自己的研究中發現和注意到一系列賴人尋味的現象。二十年來中國法學和法律制度建設的確取得重大進展,在與國際先進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連接或向其學習的過程中作出許多努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國法學在研究西方例如美國的法律學說和法律制度時,所注重所著力推介的主要是其判例法學說和判例法制度,然而中國法律制度建設的實際生活在與西方例如美國發生連接時,所注重所著力借鑒的主要是其成文法律制度及其經驗。中國法學理論研究與法治實際生活的疏離,使得周旺生提出改革完善中國法學研究的方法和進路的種種觀點和對策。他還進一步以英國人邊沁的成文法學說未能在其本土獲取實踐價值卻在歐洲大陸結出豐碩果實、德國人薩維尼的學說即便影響一時卻未能使德國法制按照其所指引的方向運行這樣一些著名的歷史事實,佐證了法學研究最重要的價值准則在於法學能夠為法治實踐生活所選擇所應用,而不是與法治實踐生活相疏離或為法治實踐生活所擯棄。
(五)主要貢獻
周旺生把立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建設,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事業。他於1988年出版國內第一部《立法學》,為立法學在我國崛起發揮了奠基作用。1994年推出60萬字的長篇論著《立法論》,提出、研究和闡述了中國立法理論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一系列重大新問題,拓寬、深化和推進了國內的立法研究。他的研究既填補了中國法學體系的空白,促進著法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法學研究方法論的變革,又對在中國實現立法的科學化、完成市場經濟向中央和地方提出的全新而繁重的立法任務、並進而建設現代法治國家,有重要意義。他構造的包括三要素的立法學體系,為後來的立法研究提供了典範化的模式。他的立法研究,被認為代表著國內先進水平。
周旺生的理論研究成果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採納。國內關於立法問題的研究著述,很少沒有引用周旺生著述的。從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實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關注周旺生的立法研究。周旺生本人更經常被邀請或被聘任為立法顧問、立法專家參與立法實踐。由周旺生擔任專家組組長和首席顧問的中關村立法,引起了國內國外的廣為關注,作為中關村立法主要成果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在制度建置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創新性的舉措,正在產生日漸深刻和明顯的影響,對中央和其他地方立法有種種先行意義和直接借鑒的價值。
(六)獲獎情況
周旺生在科研和教學領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多方面的獎勵和表彰。主要有:
1988年獲北京大學首屆優秀青年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1991、1994年兩獲北京大學和美國安泰集團光華安泰優秀科研成果獎;
1992年獲北京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
1995年獲第二屆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1995年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1991-1992學年度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
1993年獲司法部頒發的首屆育才獎;
1994年被評為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幹;
1995年被評為北京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師;
1996年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1996年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獎勵;
1999年被評為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
(七)主要著述
周旺生的主要著作有:
(1)《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2)《立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規范性文件起草》,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4)《立法學》(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再版
(5)《立法學教程》(主編),法律出版社1995
(6)《立法:原則·制度·技術》(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當代中國立法》(國家八五重點項目第四卷主編),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8)《西方法學名著評介》(合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9)《西方法律思想史》(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0)《法理學》(全國律師專業統編教材),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1)《法理學研究》( 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2)《中國法制四十年》(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3)《中國法律制度》(合著),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
(14)《法理學》(全國高校核心課程教材),副主編,高教出版社2000
(15)《法理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
(16)《立法研究》(第1卷,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
(17)《立法研究》(第2卷,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
(18)《中關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
周旺生的主要論文有:
(1)"論完善中國法的內部結構" 《中國法學》1989·6
(2)"論法律但書" 《中國法學》1991·4
(3)"法理學變革與立法學發展" 《中國法學》1991·6
(4)"論中國法案起草的過程和步驟" 《中國法學》1994·6
(5)"關於中國立法程序的幾個基本問題" 《中國法學》1995·2
(6)"論中關村立法的創新性品格" 《中國法學》2001年·4
(7)"立法學體系的構成" 《法學研究》1995·2
(8)"論現行中國立法體制" 《北京大學學報》1989·3
(9)"關於立法規劃的幾個問題" 《北京大學學報》1993·3
(10)"法的概念界說" 《北京大學學報》1994·2
(11)"中國立法改革:法治、體制、決策" 《北京大學學報》1995·5
(12)"論國務院立法的幾個問題" 《法學評論》1988·2
(13)"論創建中國社會主義立法學" 《法學評論》1988·6
(14)"中國法制理論四十年檢討"(上) 《法學評論》1989·5
(15)"中國法制理論四十年檢討"(下) 《法學評論》1990·6
(16)"論立法規劃的基本原則" 《法學評論》1993·2
(17)"應當重視立法基本概念的研究" 《法學評論》1994·2
(18)"論立法規劃的分類" 《行政法學研究》1993·3
(19)"關於地方立法的幾個理論問題" 《行政法學研究》1994·3
(20)"'法的制訂''法的擬訂'的使用和界說" 《法學》1993·8
(21)"立法規劃許可權劃分和編制規程" 《政治與法律》1993·1
(22)"論中國地方立法的地位" 《政治與法律》1994·5
(23)"論法的總則部分構造" 《政治與法律》1995·3
(24)"法、法律、法規諸概念使用形式改革 " 《法學雜志》1993·5
(25)"中國立法五十年"(上)(下) 連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1、6
(26)"立法質量與質量立法" 《立法研究》2000·1
(27)"論立法法與它的歷史環境" 《立法研究》2001·2
(28)"論中關村園區的制度建?quot; 《政法論壇》2001·4
(29)"論中關村園區的涉外法律制度" 《法學論壇》2001·4
(30)"ESSENTIAL PROBLEMS O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GISLATION,BEIJING,1995
(八)承擔項目
周旺生近年主持的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有:
(1)中國立法與中國立法學 國家教委九五項目
(2)中國立法體制與立法程序研究 國家社科項目
(3)立法學 司法部九五項目
(4)中關村立法研究 北京市重點項目
(5)中國立法質量研究 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項目
(6)當代中國立法研究 國家八五重點項目
(7)法理學(副主編) 教委九五重點教材(核心課教材)
(8)當代法理學理論學說研究 北京市十五重點項目
(9)法律援助研究 北京市重點項目
(九)通訊地址
訊址:北京大學法學院
郵編:100871
電話:6275209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⑽ 關於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曹海晶教授
脾氣很好的呀,名副其實的學者風范,特殊喜好吧,最好不要去弄那些虛的,會起反作用的,多談談對祖國多麼熱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