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核心

道德核心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06:40

㈠ 職業道德的核心是什麼

職業道德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

1、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一切經濟活動、職業活動的宗旨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是根本性質所決定的);

2、集體主義原則(因為職業道德要協調個人、集體與社會三者的關系,離開了集體主義,這三之間的矛盾,是無法協調的);

3、主人翁的勞動態度原則(在我國的,所有勞動者都是國家的主人翁,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充分認識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於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1)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

職業習慣是一個職場人士根據工作需要,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主動或被動的在工作過程中養成的工作習慣,也是保證工作任務和工作質量必須具備的品質。

良好的職業習慣,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的必要前提,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習慣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職業習慣。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

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㈡ 個人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是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指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認識。

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道德認識是在人們的道德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加深的。掌握道德概念能使人們較好地把握一定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本質,理解和把握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加以內化,並用於指導和支配自己的行為。

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個體比較全面認識和評價自己的道德行為,同時也可對社會行為進行道德評價。因此,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是道德認識的重要階段。

道德認識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基本條件,它使人們自覺地把理智和情感結合起來,按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行動,懂得應該怎樣做以及為何這樣做,從而提高自己形成一定道德品質的自覺性。

(2)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對道德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㈢ 職業道德的核心是什麼

職業道德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
1.
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一切經濟活動、職業活動的宗旨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是根本性質所決定的);
2.
集體主義原則(因為職業道德要協調個人、集體與社會三者的關系,離開了集體主義,這三之間的矛盾,是無法協調的);
3.
主人翁的勞動態度原則(在我國的,所有勞動者都是國家的主人翁,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充分認識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於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㈣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是

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內由無產階容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

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㈤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啥

為人民服務。因為:
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
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

㈥ 道德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道德的核心問題是人。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專的理性不同,前者較屬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道德定律與自然定律或邏輯定律不同,它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所以也有人因此懷疑道德定律是否存在。


(6)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㈦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內容

核心內容有:性道德標准、愛情觀、貞操觀、生育觀。

1、愛情觀

愛情是男女之間發自內心的相互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感情。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但愛情和性慾又有質的區別,愛情是人的一種社會感情,單純的性慾只是動物的本能。

現代的性愛同古代的愛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愛為前提,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愛情則不一定都要徵得婦女同意。

第二,情愛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都是難於接受的不幸。

愛情的特徵表現為:

①對等性。雙方以互愛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給予。

②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的愛慕關系,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愛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雙方忠貞不渝,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種種磨難的考驗。

對待愛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

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①事業高於愛情。沒有事業的愛情是空虛的。事業和愛情並不矛盾,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業。因此,必須堅持事業高於愛情,自覺做到愛情服從事業,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會促進愛情。

②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男女雙方在從戀愛到結婚組成家庭的過程中,要通過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須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任何強迫、威脅、欺騙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堅貞專一。這是愛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則。戀愛雙方要互相忠誠,互相信守,不可見異思遷。

④負責與自重。戀愛過程中,應該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達互相愛慕的感情,理智地駕馭自己的行為。戀愛期間,雙方都應保持貞操,自尊自重,也應互相尊重對方。

2、性道德標准

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約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傳統美德教育,包括: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貞潔感。

道德約束下的性與愛,追求人類高層次需求的性與愛,才會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迷人的畫,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瓊漿,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時光。

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內容概括為:一個核心——性道德規范,三個性道德范疇——愛情觀、貞操觀和生育觀,三種性道德關系——婚前性關系、夫妻性關系和婚外性關系,一個外部條件——性環境道德。

3、貞操觀

指男女雙方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節操。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歷史性產物,也是對男女雙方共同要求的一種美德。現代貞操觀不反對愛人死後再娶或再嫁,不認為這是對以前愛情的不忠,恰恰相反,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貞操觀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婚姻的締結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確認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徵;確認婚後能自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能給雙方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滿。婚姻雙方自覺維護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婚姻便是貞潔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愛情基礎,而僅僅是基於金錢、地位、美貌而結合,則是不貞潔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才有肉體接近的權力。

②貞操是雙方對等的,並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貞操觀結束了古代對女性的片面約束,成為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兩性關系,珍視和保持各自的貞潔,提倡兩性關系的嚴肅性和對愛情的忠貞不二。

婚後不見異思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是互尊互愛,互諒互讓,互相體貼,保持婚姻美滿的基礎。貞操觀對維護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凈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定,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4、生育觀

指對於人類生殖和養育問題的總的觀念。

生育觀,一方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類自身生產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對於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代中國生育觀要求把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把生育的意願同對社會、後代的責任統一起來。

具體包括:

①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樹立「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念,要求生育者以社會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生育動機,避免把生育單純當做實現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口再生產,從形式上看,生育活動是在每個家庭內部進行;從內容上說,所生育的子女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個人的生育應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要服從國家利益。

「生育為公」的道德觀是通過生育目的、生育動機和生育的結果反映出來的。

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生育道德的行為規范。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發展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計劃生育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生育的時間和密度,以達到有計劃地生育子女。

具體內容包括:提倡和鼓勵晚婚和節育;要求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優生優育是採取人為措施,使出生的兒童具有優良的遺傳素質,同時進行科學養育,以提高人口質量。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道德規范對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應要求:

首先,要求人們接受避孕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其次,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間性生活文明、科學與和諧。

③堅持晚婚晚育,是中國當代生育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醫學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歲之間。如果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生理發育尚未成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農村早婚早育、「早生兒子早得福」是生育為己的封建道德觀念。要從科學道理上認清,早婚早育不僅有害於身體發育和健康,不利於後代的優生優育,而且還會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這是當代中國生育道德所不允許的。

(7)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特點


多樣性

不同社會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評價可能相差甚遠。為此,性道德更表現出他的多樣性。

人類歷史上的性文化分為三大類:反性慾文化、親性慾文化和中間性文化。反性慾文化將性行為看作是罪惡,親性慾文化放縱性行為,對風流事加以鼓勵,中間性文化是選擇地制止不良性行為。


一致性

人類的大多數群體,是把人的性行為限制在婚姻范圍之內,這一點在全人類具有共同性。顯然,這不但有利於種族延續,而且有利於財產的繼承。


繼承性

人類在進化的進程中,總是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風格一代代保留下來,性的道德繼承就是這一性質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類自身發展的利益為參照系,決定保留和剔除哪些習俗行為。


雙重性

理想期待與現實行為的脫節:理想化的性行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於社會和人群的性行為標准,告訴人們怎麼做。而在現實中,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總是那麼進行,人們有自己的參照系,參照點是怎樣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評判不一致,不管是在舊時代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

㈧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

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名叫張思德的戰士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專門為紀念張思德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在追悼會上作了演講,這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做人的根本問題,也是區分無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與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標准。無產階級的使命不僅僅是為了解放自己,而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它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謀利益。

所以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1005頁)。總之,是為人民而不是為自己。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

比如對待利益、榮譽、金錢、地位、苦樂、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正確對待,正確處理。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才有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學習和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貢獻。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加強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強,也越有可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貢獻靠實踐來完成,如果他消極、懶惰,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做,那麼他的願望將是空的,能力將是廢的,價值也只是潛在的。

毛澤東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動員人們積極實踐,他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並不執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8)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

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毛澤東說「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

㈨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道德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這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㈩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回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答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10)道德核心擴展閱讀:

其次,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社會主義的公民只有具備集體主義精神,才能真正使自己進入主人角色,行使主人權力。

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不可分割性,社會形成了個人與集體的統一體,社會不僅不可能離開每個人而存在,同時,個人也離不開社會而存在。因此,社會主義民主依賴於每個公民都有自主選擇的民主權利,包含著對個人權利、個人利益、個人價值的尊重的保障,它反對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的個人主義。

熱點內容
代遺囑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1 00:36:43 瀏覽:547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