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婚姻道德與法律

婚姻道德與法律

發布時間: 2024-11-07 06:54:13

A. 論述你對戀愛 婚姻 中的道德與法律的相關理解

其實不管是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中,一定要遵守相關的道德與法律的規定,愛一個人一定要遵守職業底線,職業道德怎麼約附近的女孩出來玩,其實約附近的女孩子出來,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比如:首先你要投其所好,就像她朋友圈經常曬吃的,那麼你可以提前選擇一些好的餐廳店之類的,再發起邀約的時候,能吸引到她的興趣點!

約女孩子出來這個問題,有三點:

1:講究期望差異

2:講究服務定製

3:講究用戶體驗

怎麼約附近的女孩出來玩,首先,不要追的太緊,要懂得欲擒故縱,當然不能裝冷淡,記得每天晚上一定要打一個電話早晨起來最好也打一個,前提是確定她對你並不反感,打電話不一定非有話要說,實在沒有早上就問問吃沒吃早飯,沒吃的話用不用你給送點粥過去之類的,晚上實在沒話說就說想你了,想說一聲晚安。



怎麼約附近的女孩出來玩,慢慢等時機成熟,來回通話次數多了,不用你故意約,她會給你暗示讓你約她出去的,比如不一定哪天她會和你說想吃什麼了,或者說哪天放假,休息之類的,或者說想去哪哪裡看看什麼之類的,這時你就知道怎麼做了吧。然後呢第一次見面未必非要帶什麼禮禮物,如果你不覺得2的話,帶帶上一隻玫瑰比較好,只不過現在約會拿只玫瑰怎麼看怎麼2,除非是過生日,情人節什麼的。見面約會不要在傍晚或者晚上,盡量在上午接近吃午飯時間比較好,或者下午接近吃晚飯時間比較好,上午好過下午,這樣女生有安全感,另外選擇接近吃飯時間是為了免去一些尷尬,誰能有那個體力溜達3,4個小時,溜達半個小時看看時間該吃飯了,就順利成章請人家吃個飯,一般女生沒特殊事情的話是不會拒絕的。吃飯不要去太好的地方,但吃飯的環境一定要干凈,那種快餐店有套餐的最好,你那裡沒影院更不會有KFC了。吃飯的時候多說說自己,讓人家多了解你點,然後說說人家女孩的優點。吃完飯天不熱的話再溜達溜達,如果路邊有賣小物品的她如果看了的話,就買兩個送她,不管她要不要都要送。



怎麼約附近的女孩出來玩,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帶她買什麼東西,吃什麼東西,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找個她喜歡做的事情,一起參加一起做!

B. 法律和道德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衍變

A 法律與道德調整婚姻家庭關系


法律與道德是上層建築中兩個緊密相關的部分,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法律只調整與人們利益最直接、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需要以國家權力進行干預的社會關系;而道德所調整的范圍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許多不由法律調整的問題如友誼關系、愛情關系等只能由道德調整。但是這個范圍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隨著社會生活的發生變化,原本屬於由法律調整的問題可以轉化為只由道德來調整;原來屬於由道德調整的問題,可能轉化為要由法律來加以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倫理性是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客觀基礎。社會道德和法律共同規范著婚姻家庭關系。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手段和領域不同。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在婚姻家庭關系中某些領域界限明確,可分別調整;但在另一些領域難以明確界定自己的調整范圍,道德和法律可從不同層次規范。在法律和道德結合的最緊密,沖突最多的就是婚姻家庭社會領域,如何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定位和標尺,即法律和道德所要尋求的契合點,讓法律與道德攜手並進,優勢互補,確需經過長期的探索。

婚姻家庭領域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關系

1.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的區別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和規則,用善惡榮辱等觀念評價人們的行為,並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信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由人們自覺自願遵守。法律則是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出的權利義務規范,強制人們遵守。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兩者在調整功能方面的不同。

首先,兩者實施的方法不同,即憑借不同的力量實現。法律的實施主要是憑借社會的強制力量,即有組織的懲罰機關和有系統的懲罰措施,由專門機構來實行。社會成員必須遵守法律規范,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道德的實施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個人的自覺自願遵守。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相比,在手段上顯得更為嚴厲,從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到刑事制裁。

其次,兩者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范圍有所區別。法律調整的范圍要比道德調整的范圍窄,法律只在它所規定的范圍內發生效力。而道德既能規范調整法律范圍的行為,又能規范法律所不能觸及到的行為。如法律只能規范婚後夫妻權利義務關系;道德即可規范婚前戀愛關系,又能規范婚後夫妻關系。

第三,在兩者共同的調整對象中,道德與法律可分層調整。分層在此指對對象從不同角度劃分,如從調整對象的橫向組成方面,可將行為分為內在動機與外部表現兩部分:法律調整人們的外部關系,而道德則支配人們的內心生活和動機,被博登海默稱為「康德式理論」;即法律著重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道德則支配人們的思想意識。從調整對象的縱向發展方面,可將行為的進程分為受道德調整階段和受法律調整階段:道德調整某一領域的輕度違法行為,法律制裁其嚴重違法行為。

2.道德調整和法律調整的聯系

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共同對婚姻家庭關系進行調整。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需要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相互補充共同調整。任何單一的規范都不能勝任調整現代復雜的社會關系的重任,尤其在婚姻家庭領域。因為本來婚姻家庭關系有倫理性強的特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共同調整著婚姻家庭關系,有助於穩定婚姻家庭關系。而且,一個社會的法律,不管我們如何界定它,與包括道德倫理規范在內的其他社會規范之間,具有某種深刻的支持性關系。法律調整和道德調整都是將人們的行為納入一定的秩序范圍,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兩者常常相互補充。當某些行為不能或不便於進行法律制裁時,便採用道德調整。一旦這些行為已經不能靠道德調整時,就可能適用法律調整。例如,婚姻家庭中的夫妻矛盾、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一般採取道德調整,但當矛盾激化,道德已不能調整時,就需要法律調整,進行法律制裁。

婚姻家庭關系所具有的倫理性決定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規范具有倫理性特點,表現為這一領域在現代社會仍需要社會道德規范調整,同時調整這一領域的法律規范也具有倫理性。社會道德與法律在婚姻家庭領域的關系較為密切,兩者有著根本一致的地方:在調整目的方面,兩者都維護和完善婚姻家庭關系;在調整的內容方面,如婚姻家庭關系的成立、存續和終止,以及主體的權利義務等方面,都是共同的。因此,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應認識到婚姻家庭道德與法律的共同的客觀基礎即婚姻家庭關系具有的倫理性;另一方面應界定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具體領域,使法律與道德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

3.對如何解決婚姻家庭中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緊張關系的思考

對婚外戀的法律調整和道德調整之爭,應充分認識到婚姻家庭關系的自然性特徵和社會性本質,認識到婚姻家庭在我們今天社會的存在功能。法律調整也好,道德調整也好,最終目的在於權衡這一領域的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關系,維護合法的婚姻家庭關系,與我們的現行社會制度相適應。因此,有必要弄清以下問題:

一、道德調整的領域是否完全排斥法律?否則就被視為「法律道德主義」。對婚外戀造成嚴重危害社會後果的,如一方因婚外戀而傷害,遺棄配偶和子女的,重婚納妾的,其行為不僅違反婚姻法,而且觸犯刑律,將受到刑罰制裁;對因婚外戀導致夫妻關系破裂的,主觀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對無過錯方的經濟補償。比如夫妻婚後生活多年,一方資助另一方學習工作而使其功成名就,此時,受資助方有外遇而提出離婚,資助方理應得到經濟補償。法律可以對這方面給予規定。如果僅由道德規范調整,則難以保護受害方的合法利益。因此,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對婚外戀處理的復雜性而僅用一種規范來處理。

二、對違法行為法律必須主動干預,而不主動干預就意味著該行為就不具有違法性?婚姻家庭法保護合法的夫妻關系,而婚外戀正是對正常夫妻關系的傷害,從婚姻家庭法角度講婚外戀具有違法性,但對其處理我們又不得不考慮婚外戀產生和存在的復雜性。夫妻忠實義務雖然是維系婚姻關系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它表現為雙方的內在的感情活動過程,法律對此如做正面規定,較難運作實施,如同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規定為判決離婚的條件一樣,司法實踐中還需增補一系列的司法解釋才能便於操作執行。法律一方面可從正面規定「婚姻家庭受法律保護」、「夫妻享有配偶身份權」、「夫妻有義務維護自己的婚姻關系」;另一方面相應規定當事人違反或侵犯婚姻家庭關系所應承擔的責任。對婚外戀問題的處理,可採用道德調整與法律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分層規范。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應面對現實,研究法律和道德等有關方面對婚外戀處理的效力問題。如果屬於法律規范的領域,法律調整應具有可操作性,相關法律條文能被有效執行;如果進行道德調整,應充分發揮道德調整的效力。比如新聞媒體應配合,多從正面報道婚姻家庭生活,而不過分渲染婚外戀情節,以實現道德的調整作用。

C.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答案】:道德和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兩種重要調整手段,它們從不同角度保護著婚姻家庭關系。其中,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其基本規范有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家庭美德在維系和諧美滿的婚姻家庭關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功能。婚嫻家庭法是調整婚姻和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涉及結婚、離婚的條件,家庭關系,以及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等,主要通過規定各種權利、義務,強制性地調整和維護婚姻家庭關系。

D. 在婚姻中,法律和道德有什麼樣的關系

規范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只有在約之以法的同時束之以德,才會使千千萬萬個婚姻家庭更加和諧美好,社會更加文明進步。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保證,法律不是萬能的。 如果把本屬於道德調整的范圍納入法律規范,就會降低道德的權威性,法律執行起來也失去了基礎;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道德,其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二者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只有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家庭是倫理的實體,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是一部帶有鮮明倫理色彩的重要法律,它所規定的義務,也是道德的要求,像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切形式的包辦強迫或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如果採取暴力,則觸犯刑律,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的功能。同時實行婚姻自由,也就意味著要以愛為前提,感情才是締結和維系婚姻的道德基礎。如果感情已經消失,那麼結束這種死亡婚姻將是明智的選擇,強制維系無感情婚姻是不符合道德原則的。但感情破裂是一方的過失引起的,要視情節承擔相應的責任,其中包括道德的責任和法律的責任。感情破裂是准予離婚的法定條件,對於配偶一方有過錯的,有的要承擔行政、民事責任,有的觸犯刑律,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有層次的處理體現了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E. 思修完整答案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1、在規范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只有在約之以法的同時束之以版德,才會使千千萬權萬個婚姻家庭更加和諧美好,社會更加文明進步。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保證
2、家庭美德在維系和諧美滿的婚姻家庭關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獨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婚姻家庭關系不僅需要道德來維系,也需要法律來調整。
3、婚姻家庭法是調整婚姻和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老人和兒童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
4、道德和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兩種重要調控手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保護著婚姻家庭這個人生的港灣。樹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規范,是生活對人們提出的客觀要求。大學生離開了養育自己的父母,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也有了對未來的憧憬,應該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對婚姻和家庭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F.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道德是利用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對一定的行為進行約束,沒有法定的約束力和強制性,版但是其通過人們權的輿論來影響人的行為和內心,對人有一定的自律作用。
法律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具有國家強制性的規則,人們必須遵守,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違法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反法律,但有時道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上升為法律。比如「包二奶」行為為道德所不齒,但法律並未將其列入違法行為,對其只能靠人們的輿論譴責。

G. 分析戀愛婚姻中的道德與法律

分析戀愛婚姻中的道德與法律

應該可以這么說,戀愛是建立與培養感情的階段,當愛情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 在其他客觀條件的要求下(如生育,得到社會認同,得到法律保障)需要用婚姻的形勢來確定這種情感關系。 戀愛是自由的, 真愛和良心是一個價。肢塵 愛與不愛 和道德法律都是無關的。婚姻是感情的一種最終形勢,可以束縛住物質與責任方面的東西,但是 對於感情本身其實沒有實質性作用。 感情破裂 婚姻在,這其實沒多大意義。但是,道德與法律是維系感情的重要部分。 因為許多時候,我們的感情並沒有出現問題,只是因為一些其他的矛盾,導致雙方誤解了對方。 這個時候需要我們自我反省,多從對方立場考慮,這是個人道德對感情的幫助。然後是法律,法律明確規定了一些違法行為,例如家庭暴力等,這對於婚姻幸福來說有了基本保障。總而言之:道德法律是 戀愛婚姻幸福的基本保證。

求專家解答一場婚姻的道德與法律

1-精神損失可能不行,如果他每月按期付給你們撫養費了,好像你沒法告他精神損失。他會有「合理」解釋,解釋為啥不去探望你等等。反正撫養費他給了。
2-如果有確鑿證據證明你父親,在還沒有與你母親離婚期間,就與別的女人,以夫妻名義生活在一起的話,你完全可以告他重婚罪呀。那他肯定算違法了呀。

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與法律

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三大領域。上一章大家學習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規范,這一章將繼續學習職業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要求。尊重社會公德,培育高尚的職業精神,樹立新時代的家庭美德,都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錘煉人的優秀道德品質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將來要走向工作崗位和建立家庭,需要認真學習職業道德和職業中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愛情,掌握婚姻家庭道德和法律規范,為完成立業成家的人生重大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職業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動。職業道德和職業生活中的法律就是為了調節和約襪廳束從業人員的職業活動而制定和形成的行為規范,廣泛滲透於職業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對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具有約束引導作用,同時也是保障社會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
:jpkc.yrcti.e./2007/sxdd/third.asp?Bigclassname=26&Smallclassname=%B5%E7%D7%D3%BD%CC%B0%B8&id=287

如何認識戀愛婚姻中的道德要求

道德要求其實就是要樂於接受傳統禮儀的約束。對內善待對方的親人和自己的孩子,對對方恩愛有加,不和除了自己的愛人之外的人上床;對外給足對方面子。

既然選擇在一起
就一心一意
不要做出違反
道德底線的事情

辯論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案例

辯論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系的,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檔案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檔案;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檔案。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從戀愛 婚姻 家庭角度談道德與法的關系分析 (至少500字)

從婚姻自由看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婚姻本來應該是自由戀愛的產物,是愛情的結晶。可現實生活中呢?每個人都知道愛情的美好,但在談婚論嫁時,往往要考慮很多,比如說身份,地位,家庭情況,收入情況,等等。這些因素是很重要,但確實與愛情無關。現代社會,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可以通過工作獲得收入,為自己提供生存的物質條件,而不象封建社會那樣,女人要依附男人而生活,女人既沒有社會地位,也無法獲得收入。這是時代的進步。與其嫁(娶)了一個自己不是很喜歡,但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人,還不如自己生活,那樣還會有更多時間工作,讓自己過的更好,省得發出《圍城》里的感嘆,外面得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其實,如果兩個人的結合完全是自願,告飢隱而不是因為外界壓力或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選擇一個彼此中意的人,共同努力奮斗,創造幸福生活?婚姻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婚姻自由,指的是男女雙方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自主決定婚姻問題,不受任何人的強制和干涉。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呢,由於中國有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戀愛、婚姻大加干涉。上學期間不敢讓孩子談戀愛,怕影響學習;工作了又不敢讓孩子隨便搞物件,怕上當受騙。於是所謂的相親會,應運而生,火暴程度不亞於明星們的歌友會。可是有趣的是相親現場往往是父母居多,父母興高采烈,而兒女們往往連去都懶得去。這在今天,一個提倡婚戀自由的現代社會,是多麼怪異的一件事情?不過這種現象的存在,也是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和道德因素的影響的。中國的現代化,畢竟才不過幾十年。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是一個非常封建、保守的朝代,對於婦女有很嚴格的約束和規范。這可能是由於滿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一樣,把婦女看作男人的財產和附庸。所以在他們取得統治地位後,就把這種習慣和傳統逐漸內化成了一種社會規范。其實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民,一直是很開明和開放的,婦女也是有社會地位的。古城邯鄲就一直有尊重婦女的傳統。明朝的時候,雖然大部分是父母安排婚事,但也有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父母順水推舟玉成其好事的,也有自由戀愛而結合的,甚至還有私奔的。這些在明朝的一些白話小說中都有反映。我不得不承認,小說在反映民風民俗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雖然我很少看小說。
扯了這么多,似乎有點遠了,其實我一直在試圖說明我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理解。法律提倡婚戀自由,明確規定婚姻自由,可以說是帶有一定超前性和引導性的,是出於對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的尊重和保護,是對西方先進的現代文明的一種借鑒和學習,也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積極部分的一種肯定。所以我認為,法律是對社會中存在的積極的、健康向上的道德規范的一種肯定,也是指引道德方向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道德則是對法律的一個必要補充。很多問題都可以歸到道德的范疇,但是哪些應該加以肯定,哪些應該摒棄,就應該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做出明確的選擇和判斷。

戀愛婚姻中的道德規范及個人價值

聊天,是增進感情。約會,是多一點共同的回憶。吵架,是多認識對方,並且學會和好。承諾,是證明這段感情要經得起考驗。珍惜,是因為怕失去,所以呵護著,視之為奇遇。思念,是因為心裡常常有著你。掛心,是因為很愛很愛,心跟著心愛的人跑。

「林浩森」事件的道德與法律的分析論文2000字

任何罪犯都有其深層次的犯罪根源和心理,對於林森浩來講也是如此。社會上有很多人對此案不理解,認為林的行為從投毒到為自己辯解都非常奇怪,難以解釋,從而產生各種疑問。我這里站在司法的角度簡單論述一下林的行為和司法結果。
本案在審訊中有三大疑點,第一投毒量:投毒量究竟是呂薇薇說的75ml,還是實驗結果50ml,還是林犯供述的20-30ml;第二動機:究竟是開玩笑,還是想毒死黃洋;第三接受采訪時為什麼突然出現新的說法:對另一個人干擾自己睡覺非常惱怒,正好黃洋想開玩笑,就弄了黃洋。
令人驚奇的是,這三個疑點都是和量刑密切相關的問題,為什麼獨獨在這些問題上有爭論,而在別的問題上一片和諧呢。在弄清這三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在林犯的精神鑒定上,有一句話「被鑒定人林森浩目前無精神異常,能夠配合案件審理並有自我保護能力」,什麼是自我保護能力,為什麼要提到自我保護能力。我們先明確一個基本點,那就是一個精神正常的犯罪嫌疑人在供述自己犯罪的行為中,或多或少的會在一些問題上為自己辯解,比如在動機上、兇殺案在對方的過錯上、在搶劫的金額上、在貪污的數量上。這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本能。我們將嫌疑人的自述和調查的結果對照,如果嫌疑人自述較調查結果輕或基本相當,我們可以認為嫌疑人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存在的。嫌疑人可以有自己的說法,但是法院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認可嫌疑人的說法,當然也不完全認可受害者的說法,會按照刑偵實驗來推測(當然這個結果可能不是最準的)。正是因為這個自我保護能力或者說生存慾望,使得存在了這三大疑點。
疑點一出現了三個結論,其中一個是與本案利益無關的證人證言,一個是公安機關調查結論,一個是犯罪嫌疑人自述。哪個是可靠的呢?首先,犯罪嫌疑人的自述肯定是不可靠的,因為他一定會有這個自我保護的慾望,投毒量最大,他的罪行就越大,判決結果就會越重,他的損失就會越慘。所以犯罪嫌疑人肯定會說的少一些這是可以理解的。證人呂薇薇,博士畢業後在外地尋找了工作,與本案無任何的利益關系,她的證言是比較可靠的,而且對於毒物的存放她說有兩層密閉的蓋子封蓋好,然後再套上塑料袋,由於這是劇毒化學品,在存放上一定要求不能泄露至空氣中,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該瓶化學物基本上沒有揮發。公安調查結論在不同程度上會受到嫌疑人的影響,因為這個實驗是需要犯罪嫌疑人配合的,所以會在某種程度上較真實情況少一些。綜上,投毒量大約在60-70ml左右是客觀的。
疑點二出現了兩種種說法:開玩笑、殺死或者重傷黃洋。首先由於嫌疑人的自我保護能力起作用,他肯定會將兩人的關系說的親密一些,這樣可以隱藏他的犯罪動機,可以為他爭取到寬大處理,因為沒有犯罪動機則不存在預謀,沒有預謀則不存在故意殺人,這點是人人都能夠想到的。評判這類案件我們不會也不可能簡單地從口供來定性,一定會按照前後行為進行綜合評估。首先一個精神正常的碩士研究生,不可能用一種劇毒化學品來和舍友開玩笑;第二就算開了玩笑,發現後果嚴重一定會當場指出毒源(註:北大投毒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發現受害者痛苦萬分,立即背著受害者前往醫院直接承認投毒並要求醫院使用解毒葯物針對性處理);第三就算想逃避承擔法律責任,也可以用各種方法暗中通知醫生,進行針對性治療。我們可以從結果推出,從黃洋不適到死亡,林森浩一天天看著黃洋的病情加重,卻沒有就挽回黃洋的生命做出過一點點的努力。說開玩笑,你信嗎?
疑點三:為何突出冒出林和另一人的矛盾遷怒黃洋。這點在以往警方和檢察院給出的動機中從未出現,一審開庭調查時,也有機會回答自己的動機,他也從未提及,為何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突然說出這一動機。同樣,說明了林迫不及待的自保心情。林最先採用的是玩笑說,即用隱藏真實動機的方法來為自己開脫,從被警方調查到一審判決,他一直堅信這一理念——因為沒有動機,沒有怨恨,我就沒有理由故意殺人,但是在他得知一審判決時(可能已在看守所感覺到了,因為死刑犯和其他犯人在看守所的待遇是不一樣的),他覺得這個希望破滅了。但他還有強烈的求生慾望,所以他又找了一個借口——第三者影響了心情。這一說法何等的可笑又可悲啊,雞毛蒜皮的事情影響了你就能殺無辜的第三者?
我們再整體回顧一下林犯從犯罪開始到最後的整個過程和他行為帶來的司法後果。整個行為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投毒,認罪和判決後。第一階段:從林犯因某種原因怨恨黃洋和(或)第三人,於是實施投毒行為,產生嚴重後果後開始查閱各種資料企圖隱藏自己的卑劣行為,到被警方詢問未說出真相。這個階段中,林犯因為某些原因採取了投毒的行為,造成了受害者黃洋死亡的後果,並採取了各種方法掩蓋事實,拒不承認,這時候的林犯採取的一切行為歸納起來是:掩蓋事實,以期逃避法律懲罰。結果:動機卑劣,手段殘忍,社會危害極大。第二階段:從被警方刑事傳喚到一審判決結束,從被傳喚並且調取關鍵證物膝上型電腦開始,林犯開始覺察到自己行為已經無法掩蓋了,他採用了第二種策略,歸納起來是:主動承認犯罪過程,坦白流程,在關鍵問題中避重就輕,疑點一和疑點二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結果:認罪態度好,仍死刑,因為林犯一直不願剖開心底的陰暗面,法庭很難期待他能悔過。第三階段:林犯尋找了新的原因:第三人影響心情。這個階段中,林意識到玩笑說不被採納,為了保命,必須找出一個新的方法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於是找了一個新的借口,歸納起來就是:避實就虛、花樣頻出。結果:無論從法理上還是情理上都難以被認同,反而在側面暴露了想要投毒加害第三人的想法。

道德與法律

道德與法律的內容中都有必須做什麼,禁止做什麼,自由做什麼,前二者是義務。最後的是權利,從必須做的事看,人生就好象在社會的舞台上,每個人都在表演,都在按各自內心的信仰道德真誠地演一場戲,為自己也為別人,每個人都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個人與別人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的一面,一個好的導演就好象是一個好的管理者,他指揮的標准就象是法律,好的導演會長於指揮處理好他與演員群眾的關系和演員之間的關系,讓演員盡可能自由發揮。 而從禁止做的事看,人生就好象在球場,人與人之間因為有矛盾在競爭在比賽好象是隊員,個人與對手是對抗與被對抗的關系,只有一個獲勝者,人與人之間體現對立的一面,這時管理者換成了裁判,他管理的標准就象是法律,他會用法律的標准對犯規的隊員用警告,黃牌紅牌,罰分驅逐出場等來處罰隊員或隊以維持公正,而如果隊員他自已內心道德很好,不做侵犯對手的事(現實中指個人與別人遇見矛盾時,不與別人對抗,不參與與別人對峙)並且退出賽場,如果隊員都如此,沒有人做彼此對抗的游戲,估計裁判會失業,他也用不著用什麼標准處罰誰了。 所以在現實中,一個人如果選擇潔身自好與人為善,那麼是道德重要。

H.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有哪些

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系的,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熱點內容
一般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09:16:49 瀏覽:284
法官員額制考試試題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493
勞動法里對工齡工資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773
立法強制生育 發布:2024-11-07 08:25:02 瀏覽:794
清華法律碩士考研 發布:2024-11-07 08:09:00 瀏覽:378
在職法律碩士面試題目 發布:2024-11-07 08:06:16 瀏覽:990
公務員法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4-11-07 07:53:10 瀏覽:227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2024-11-07 07:39:34 瀏覽:708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