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德國法學淵源

德國法學淵源

發布時間: 2024-11-07 10:18:12

❶ 外國法制史的幾個問題2,在線等待

一、
1、羅馬法,是 羅馬共和國 及 羅馬帝國 所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羅馬法的堆史開始於 東羅馬帝國 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 時期達到鼎盛。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埠礎。羅馬泠的發展被分成三個歷史時期: 羅馬王國 , 羅馬共和國 和 羅馬帝國 。第一個時期即法律訴訟(legis actiones)時期包括王國及共和國的初朠。公元前3世紀羅馬法進入程式訴訟(f rmulas)時期。從 元首制 羅馬帝國早期開始,羅馬法進入了最堎一個階段,就是法律認知(cognition)栶期。

不過。。好暈啊。。這些全查起來麻煩死了。。

1、外國法制史2006-11-07 22:401. 漢穆拉比法典:是巴比倫王國第六代王漢穆拉比時期制定的,法典原文刻在一個玄武岩上,故又被稱為 「石柱法」。

2. 楔形文字:是指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地區個奴隸制國家使用楔形文字鐫刻的法律的總稱,楔形文字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

3. 摩奴法典:是印度教倫理規范的經典著作,共十二章。規定了以種姓制度為核心的的基本內容。兩千多年來,它曾是長期是印度教社會的法制權威,對於現代印度社會生活仍然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4. 十二表法:共有105條,涉及土地佔有、債務、家庭、繼承和訴訟等方面法規。在此之前由於使用習慣法,司法權又操縱於貴族,任其解釋,進行司法專橫,引起平民不滿。結果是元老院被迫於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員會,並於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於羅馬廣場。次年,又制定法律兩表,作為對前者的補充。它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5. 普通法:是英國法最重要的淵源。從法源的意義來看,普通法是指由普通法院創立並發展起來的一套法律規則。「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則,指一個法院先前的判決對以後相應法律處理類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特徵是「程序先於權利」。

6. 衡平法:現代意義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淵源中獨立於普通法的另一種形式的判例法,它通過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其程序簡例、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衡平法被稱為「大法官的腳」,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與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但當二者的規則發生沖突時,衡平法優先.

7. 貝殼放逐法:公元前509年,雅典城邦執政克里斯提尼立法改革措施之一。即每年春季召集一次非常的民眾大會,用口頭表決的方式表決是否要舉行貝殼放逐;換言之是否在公民中有人濫施淫威、危害國家利益、踐踏公民自由;如有其人,便召集第二次民眾大會,屆時每個與會公民在牡蠣殼上寫上應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殼箱,,數額超過6000,使能生效。被放逐者,須立即離開國境,為期約10年,中止其公民權,仍保留其財產權,待放逐期滿允許返回雅典時再恢復其一切公民權利。

8. 法國民法典:拿破崙統治穩定之後,為了鞏固安定的統治局面,拿破崙組織著名法學家 以蓋約的《法學階梯》為藍本制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第一部民法典。於1804年頒布實施,以其為首產生了一大資產階級法律體系——大陸大法系。

9. 羅馬法上債發生的原因

羅馬法上債發生原因包括:契約,准契約,私犯,准私犯四種。契約又包括要式契約和要物,口頭,文書,合意契約;准契約如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等,私犯包括盜竊,強盜,對物私犯和對人私犯;准私犯是法定私犯以外的侵權行為,如法官瀆職行為造成的損害。

10. 1787年美國憲法是如何體現分權制衡的?

憲法規定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屬於國會總統和法院。國會是國家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有一定任期;總統是政府首腦,也由選舉產生,任期4年。聯邦法院法官實行終身制,法院審理案件時,不受總統和國會干涉。

憲法還規定,國會通過法律,必須得到參、眾兩院的同意。兩院通過的法律,如果總統不同意,可以行使否決權,總統對國會通過的法案還有擱置否決權。

11. 法國行政法的特點。

概括地說,法國行政法有以下四點:

① 行政活動受獨立的法律部門調整。

② 行政活動受獨立的行政法院管轄。

③ 判例是行政法的主要淵源。

④ 行政法沒有編成完整的法典。

12. 簡述法、德民法典德差異。

二者都貫穿私人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過失責任原則。

但①德國民法典對私人所有許可權制,

②在契約自由方面,德國民法典承認意思德外部表示,法國民法典注重當事人的本意。

③德國民法典關於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自己的特點,規定了 「舉證原則」。

13. 當代西方兩大法系的名稱及代表國家

1.大陸法系(Continental Law System)一般是指以羅馬法為基礎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的總稱。代表國家:德國和法國。

2. 普通法系又稱英美法系(Common Law System)是英國在中世紀時期形成的一種法律制度。來源於習慣法,表現在法官的判決中,以判例的形式出現,又稱「判例法」。

代表國家:美國和英國。

14. 論羅馬法對後世立法的影響。

① 形成了羅馬法體系。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中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其他資產階級國家也深受羅馬法的影響,因此羅馬法對資產階級統一法制具有重大貢獻。

② 羅馬法的許多具體制度和原則,對資產階級立法也有巨大影響。如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私人權力平等原則等等。

③ 羅馬法中的許多概念、術語如法律行為、民事責任、代理、佔有、不當得利、無因管理、債、私犯等等,也為後世資產階級立法所繼承。

④ 羅馬法學家的思想學說及羅馬法發展的成果,也為後世資產階級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學說匯纂》的著述,成為19世紀世界最發達之德國法學的歷史淵源。

15. 羅馬私法體系分哪三部分?每一部分包括那些內容?

羅馬私法體系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三部分。

① 人法。又稱身份法,是關於人的權力能力和行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種權力的取得和喪失,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法律。包括人和婚姻兩個部分。

② 物法。是羅馬法的主體實體法的核心,由物權法、繼承法和債權法三部分組成。

③ 訴訟法。分為公訴和私訴兩種,公訴是指對損壞國家利益案件的審查,私訴是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個人案件的審查。

❷ 德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法典有哪些

公元843年, 法蘭克王國分裂,東部法蘭克逐漸演變為德意志王國。公元919年, 薩克森公爵一世創立了德意志封建王朝,開始了封建德國的歷史。自公元11世紀至12世紀以後,德國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封建領地,到13世紀,境內形成全面封建割據狀態。與這種分裂割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相適應,德國在1871年統一前,始終以其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淵源的多樣性為主要特徵。中世紀德國法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

(一)14世紀以前日耳曼法佔統治地位時期
1.這一時期, 德國主要沿用由法蘭克時代的日耳曼法演變而來的地方習慣法(邦法)。13世紀時,開始編纂習慣法法典,較為著名的有:
(1)《薩克森法典》
(2)《士瓦本法典》
2.14世紀前後,隨著城市的興起,開始出現城市法,它們都比較詳細地規定了有關商品貨幣關系的法規。
(二)15世紀以後全盤繼受羅馬法時期
德國法對羅馬法的繼受早在13世紀即已開始。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 羅馬法的復興和注釋法學派的影響,這種繼受日漸廣泛。1495年帝國法院正式確認羅馬法為德國民法的有效淵源,各邦法院也加以正式援引,從而導致德國法對羅馬法的全盤繼受。
15世紀末葉,涌現了許多羅馬法學家,他們特別偏重對查士丁尼《學說匯纂》的注釋與研究,並且注重創造出了一些抽象的法的概念,因而被稱為「概念法學」或「潘德克頓法學」學派,他們根據《學說匯纂》 擬定法律的編纂體系,這對後來的德國立法有很大影響。
但是,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並未完全排斥固有的日耳曼法。1532年德意志帝國中央議會以帝國名義頒布了《加洛林納法典》,這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典,共179條。它無次序地列舉了犯罪和對犯罪行為的各種懲罰,以刑罰異常殘酷為特色。它被作為範本予以推行,被多數邦國長期援用,在德國封建法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它反映了德國封建後期刑法的特點。
(三)18世紀末開始的法典編纂時期
許多邦進行了法典的編纂,巴伐利亞於1751年率先編纂了刑法典,之後,又制定了訴訟法典和民法典,其他各邦紛紛仿效。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794年的《普魯士邦法》,又稱《普魯士民法典》,它以大量篇幅確認和鞏固農奴制度、貴族特權、教會干預世俗法律事務的特權等,同時又宣布所有權是人的最重要和絕對的財產權,是全部法典的基礎。在1900年被《德國民法典》取代之前,它一直施行於普魯士。

❸ 羅馬法為什麼在德國影響最深遠

看這篇論文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較晚,但是程度最深,范圍最廣泛。由於「永續帝國理論」深入人心,德國建立了完備的羅馬法教育體系,以及皇帝賦予羅馬法學家在司法實踐和政界的重要地位及特權等等因素,德國的固有法幾乎被全部取代。但是羅馬法與德國社會並不完全適應,所以16世紀末開始興起「羅馬法現代實用」運動,使德國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發展。最終形成了德國普通法,真正將繼受來的羅馬法消化吸收,奠定了近代德國法的根基。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指中世紀特別是15世紀以後,德國通過對羅馬法的研究、普及和推廣,從而使羅馬法在本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得以確認,也就是對羅馬法的接受,從而使羅馬法成為德國的法律淵源之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使羅馬法的規則由原來是歐洲各國的課程和教育培養的理想法,被接受並形成和發展成為具有正式法律地位的法。
中世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德國歷屆皇帝都宣布羅馬法的效力遍及全國。上至帝國法院,下至地方普通法院,都普遍地適用羅馬法。受過羅馬法系統訓練的法官和律師,都以羅馬法為依據來開展工作。到了16世紀,法院要事先徵求大學法科師生的意見,才對疑難案件進行作出判決。�豍通過這些形式,羅馬法就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將羅馬法與德國法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制定出一系列成文法典。
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過程
羅馬法的私法特別發達,是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從強大而完備的羅馬法中,吸取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的精髓,繼承了人類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較晚,13世紀末之前雖然也受到羅馬法的影響,但15世紀以後才開始較為顯著地繼受羅馬法。雖然,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相對較晚,但是「遠比法國大,比英國更為巨大」。總的來講,德國受羅馬法的影響之程度與范圍都超過了其他歐洲國家。早期的日耳曼法幾乎被取代殆盡。但是,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一)思想觀念
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任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創立了「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成為當時羅馬天主教範圍內最強大的封建國家。�豎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德國奉行「永續帝國理論」,這種政治文化信念使他們認為日耳曼帝國就是羅馬帝國的延續,而本國的君主就是羅馬皇帝的後裔。所以,德國人民從內心只承認羅馬皇帝陛下,不承認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君主。�豏
既然神聖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那麼羅馬法理所應當在神聖羅馬帝國有著至高無上的效力。�豐所以,當皇權與教權發生不可避免的權力沖突時,皇帝就引用羅馬法來反對教皇。
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想觀念上,這種基於信念上的根深蒂固給羅馬法的繼受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二)人才教育
一般認為,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大學法律系,是11世紀誕生於義大利的波倫那大學。受其影響,14世紀以後,德國也出現了一批大學。如1348年,德國出現了第一所大學布拉格大學,到了1365年維也納大學也建立起來。此後,德國又相繼於1385年創建了海德堡大學,1388年科隆大學,1409年萊比錫大學,以及1477年圖賓根大學等等學府,從而形成了完備的羅馬法教育體系,為德國的羅馬法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三)羅馬法學家
在德國,羅馬法學家在司法實踐中提供法律解答、代寫法律文書、出庭辯論,甚至出具法律意見書。法學博士被皇帝授予貴族身份,享有法律上的特權。由於羅馬法學家與教會的關系並不密切,所以皇帝非常重視他們,大批地聘請他們參與到政府中,推動普通法院的審判改革。1495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里安建立帝國最高法院,規定:「帝國最高法院院長,須具有貴族身份,而裁判官共設十六席,其中半數為獲法學博士的學位,其他半數須至少有騎士地位之貴族始可。」�豑可見,羅馬法學家在德國政界的地位之重要。
二、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成果分析
德國在羅馬法繼受的過程中,對本國法律的歷史發展,特別是私法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民法體系的繼受
由於羅馬法在當時的德國占據統治地位,所以德國幾乎全盤結接受了羅馬法,追求全面而規范。羅馬法學家們進入到統治階層後,取代舊貴族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將羅馬法作為現實有效的法律,進而貫徹於社會生活中,取代了原有的習慣法。
同時,德國在羅馬法繼受時代也沒有經歷一個類似法國那樣的,藉助羅馬法體系對本民族的已經存在的法進行體系化處理的學理運動。而主要是藉助於羅馬法規范來構建學理體系,將羅馬法直接當作現行法來加以適用。這就造成了德國本地習慣法在羅馬法繼受過程中的衰落。
(二)私法內容、原則的繼受
德國民法典承襲了羅馬法關於財產繼承的基本構架,將繼承單獨列為一編,形成獨立的繼承法。在羅馬法繼承的基本制度框架下,規定了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代位繼承以及在遺產分配時的特留份制度等等。羅馬法法定繼承中的繼承人的范圍是以血親為基礎的,德國民法典在規定法定繼承時遵循羅馬法的這一血親基礎。並且,以羅馬法繼承製度為藍本,德國民法典規定了在繼承法中以遺囑自由為基本原則,而且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羅馬法規定特留份制度,目的是防止遺囑自由的濫用,從而限制完全的遺囑自由,保護近親的繼承權,衡平遺囑人及近親的兩方權益關系,進而實現家庭的和諧及社會秩序的穩定。對於特留份之外的財產,遺囑人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和情感好惡進行自由處分。德國民法典針對這一點也特別賦予訴權進行保護。 此外,由古羅馬《阿奎利亞法》確立的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也被德國所採納。德國民法典引入過錯責任的概念,對過錯責任加以明確的規定。
但是,羅馬法的全盤繼受的背後,德國社會並不能與其完全完美融合。因為繼受羅馬法的同時,打破了舊有的習慣法。羅馬法學家將羅馬法關於農奴的一章用於佃農身上,壓制佃農的自由,成為皇帝和諸侯領主進行統治和剝削的工具,剝奪了人們的習慣權利。
三、對德國全盤繼受羅馬法的分析
德國繼受羅馬法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羅馬法在德國的繼受和影響卻是巨大而深遠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環境及固有法的發展滯後,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有利條件
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的狀態,實際上並不統一,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力量以及統一的司法體系。固有法也只是地方性的,主要與土地有關,缺乏全國性的統一法律和關於動產與債權的規范。而德意志境內又需要羅馬法代替各地的習慣法,所以,羅馬法的侵入勢不可擋。羅馬法的精神和原則在司法和立法中被理所當然地加以確認,成為德國的正式法律。
(二)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為繼受羅馬法掃除了思想觀念上的障礙
德國社會認為日耳曼君主是羅馬皇帝的後裔,日耳曼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在這一「永續帝國理論」的影響下,羅馬法被當做本國法,具有當然的效力。所以,德國民眾對羅馬法並不排斥。
(三)德國傳統法學的落後,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從16世紀開始,在德國研究羅馬法的風氣及其作用,遠遠超過了歐洲其他國家。而且,羅馬法具有的豐富概念、原則和思維方式,恰恰是德國傳統法學所缺乏的。
(四)統治者的大力支持,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中世紀的德國承認,凡是在羅馬加冕為德國皇帝的國王,將承認他為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所以,德國的幾代皇帝,例如菲特烈一世和三世,特別是菲特烈一世公開宣示自己是查士丁尼的繼承人,宣布自己尊重先帝法律,視羅馬法為其帝國法。
所有這些原因,都必然促進了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但是,羅馬法與德國社會不相適應的問題也是難以掩蓋的。所以16世紀末開始興起「羅馬法現代實用」運動,使德國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發展。在這一時期,德國法學家的研究對象不再是《民法大全》,而是「無論是羅馬法或德意志法性質的邦土之法、德意志的一般私法、訴訟法、刑法、國家法與教會法在較高等級法院當下實務中如何適用的問題」,「從而創造出一種針對整個德意志現行法開展的,實證的法釋義學」。

❹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區別

特點 內容
概說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洲一些國家或者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或者為統一國家的法律,法典編纂運動隨之興起。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一個典型。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
《法國民法典》 《法國民法典》是在拿破崙親自領導下完成的,他對於純粹的法律論爭極少參與,而是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現實而不是法律的技術上。他堅持法典的風格對於即使如他那樣的非法律家也應當透明易懂。 《法國民法典》的體系參考的《法學階梯》的體例,但把訴訟法分離出去,開創了實體法和程序法分別立法的先河。該法典共2283條,分為三編:第一編人,第二編財產及對於所有權的各種變更,第三編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1804年生效。《法國民法典》確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貫徹了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原則。
《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從1873年開始起草,經過了23年,到1896年頒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紀末期德國各邦就開始編纂法典,在法典編纂過程中民法理論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紀後半期最終形成了潘德克頓法學派。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並通過民法典統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強帝國在政治上的統一。德國統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盡量細致地進行工作。
《德國民法典》是為法律家制定的,結構嚴謹,概念精確,邏輯清晰,被法制史學者稱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的集成,對20世紀一些國家的民法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德國民法典》對契約自由原則作出了一些限制,規定了一些一般條款,如「誠實信用」、「善良風俗」,法官可以根據一般條款處理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問題。但是,《德國民法典》沒有體現時代特色,文字艱深晦澀是其缺陷。 《德國民法典》的編纂深受羅馬法《學說匯纂》的影響。編纂技術比《法國民法典》有顯著提高。從學理上來看,《德國民法典》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該法典共2385條,分為五編:第一編總則,第二編債務關系法,第三編物權法,第四編親屬法,第五編繼承法。
【備注】潘德克頓:
法學上所說的潘德克頓,大體有3中不同的含義。
其一,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學說匯纂》,是當時著名法學家的言論集,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淵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產物。一般將其稱為潘德克頓。
第二,是14世紀以後,德國法學界在繼受羅馬法後在改造「學說匯纂」的基礎上形成的德國普通法,約形成於16世紀,以當時《當代法典匯編》為達標。它在未統一的德國發揮著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國民法典》頒布才逐漸式微。稱之為「潘德克頓體系」。
第三,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在德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已經是大勢所趨,圍繞民法典的制定,出現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淵源)。後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羅馬法的《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所最終採用。
「備注」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關於「歷史法學派」,詳細內容參閱:「歷史法學派概念」
本框架內資料來源「高教紅皮書」(P4—P5)

熱點內容
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發布:2024-11-23 19:24:16 瀏覽:232
勞動法關於公積金規定 發布:2024-11-23 19:15:16 瀏覽:581
借條信用卡怎麼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3 18:46:05 瀏覽:862
單位的規定是否不服從勞動法 發布:2024-11-23 18:45:58 瀏覽:881
我國人民法院分為 發布:2024-11-23 18:30:24 瀏覽:576
計程車公司與駕駛員法律關系 發布:2024-11-23 18:08:54 瀏覽:149
企業倉庫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3 18:03:12 瀏覽:203
物權法發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3 17:17:34 瀏覽:602
司法機關的地位 發布:2024-11-23 17:07:47 瀏覽:325
吊銷考駕照法規 發布:2024-11-23 16:59:23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