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的穩定性

立法的穩定性

發布時間: 2024-11-12 09:32:37

1. 法律的局限性有哪些

法律的局限性具體如下:
1、法律具有保守的傾向,法律的穩定性(實質上就是傾向於過去、傾向於保守)與社會生活的變革性總是產生矛盾與沖突,因而出現「時滯」問題;
2、法律具有不能適時應變的弊端,法律規范從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的特點中派生出僵化的一面。因而,當面對具體個案時,就有可能成為非正義的、僵化的規則;
3、法律無法窮盡一切社會現象,因此會存在遺漏。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完全預料社會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物;法律畢竟是通過簡明扼要的言詞來表述社會現象的,任何語言都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包羅萬象去窮盡所有的行為與事件;法律調整的范圍只限於那些有必要運用國家強制力去干預的社會關系,而在社會關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預是不適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窮盡一切社會現象;
4、法律語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許多自由裁量的餘地,給適用帶來標准難以統一的問題盡管法律是統一的行為尺度。但它存在許多不能作具體、確定規定的地方,這主要是需要作價值判斷的規定,如涉及「適當」「必要」「正當」「合理」等詞彙之外;後果歸結中關於罰則幅度的規定,如「有期徒刑3年至7年」這樣的規定,就需要進行自由裁量。法律推理過程中往往會離不開適用者的主觀意志。因而也就滲透了適用者個人的非理性因素;
5、法律存在著從管理走向強制,從控制走向壓制的潛在危險;
6、司法與行政資源的投入問題;
7、法總是十分依賴其外部條件,其作用總是容易受社會或人為因素的制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 【禁業規定】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其從事相關職業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2. 為什麼法律要穩定

法律的穩定性,就是法律保持不變,反對法律朝令夕改。法律由三個層次構成,法律的穩定性也包括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法律的本質是指由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由此,法律的穩定性首先指法律本質的穩定性,它是法律穩定性中最根本的層次。同一歷史類型的法律,反映同一階級屬性,因而具有質的穩定性。法律從一個歷史類型進入另一種歷史類型,法律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第二,法律權利義務是法律的內容,法律穩定性的第二層次是指法律內容的穩定性。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法律權利義務保持不變,法律具有內容穩定性。法律權利義務是法律的主幹,是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因而,一定意義上說,法律的本質只有靠法律權利義務來體現,沒有權利義務,法律本質便成了虛無飄渺的東西。

第三,法律形式的穩定性。法律形式一般包括成文法、不成文法和法理等幾種,其中成文法是主要的,它又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和國際條約等。[iii]法律形式與法律內容相對應,是法律權利義務的表現方式。它以法律內容為依託,並相對獨立於法律內容。法律形式不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律具有穩定性。從縱向上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律權利義務會發生變化,但是法律形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能從形式上把多種多樣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分成若干類別,才可以把各國法律歸為法系。
保持法律的相對穩定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之一,這一結論是我國現行許多法理學著作的共識。[i]盡管表述不一,但都一致強調在立法中保持法律的穩定性,認為這是保持法律權威性的要求,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應當看到,反思「文革」中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的慘痛經歷,探索新時期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極大權威的途徑,上述結論無疑具有重要的針對意義和實踐價值。法律的穩定性是法律規范性的要求。法律具有對本人行為的指導作用,對他人行為的評價作用,對一般人行為的警誡作用或教育作用,對人們相互行為的預測作用,對違法者的強製作用。上述作用並不能自然地發揮,它除了有賴於法律的強制性外,還取決於法律的穩定性。如果法律朝令夕改,那麼生活其間的人們就會無所適從。法律就會喪失其規范作用,國家對人們的強制就會反復無常,變成隨個人左右的暴虐。
法律的穩定性是法律權威性的要求。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具有國家強制性和普遍約束力,享有極大的權威。然而法律的權威,不光取決於國家的強制,還有賴於法律的穩定性。後者對法律權威有巨大的制約性。如果因人廢法、徇私枉法,那麼,法律就會失信於民,喪失其權威性。

法律穩定性是法律目的的要求。法律目的是維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法律保持穩定,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社會關系的穩定,保證社會在有秩序狀態中發展變化。若法律經常變化,則社會現狀的合法性處於不定狀態,社會發展目標也處於不定狀態。因而法律維護社會現實,提供發展藍圖的目的就會成為泡影。

總之,法律的穩定性是法律的內在屬性。在我國,經歷了「文革」的動亂,強調法律的穩定性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對我國法制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

3. 立法原則什麼

立法原則是指制定法律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和指導思想。以下是關於立法原則的具體解釋:

一、明確性原則

立法應當明確清晰,法律條文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不能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這一原則確保了法律的預測性和適用性,使公眾能夠明確了解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是被禁止的。明確的法律條文有助於司法實踐中的理解和執行。

二、公正性原則

立法必須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法律應當平等對待所有人,不偏袒任何一方。法律條款的制定應當建立在社會公共利益的基礎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每個人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平等保護。

三、民主性原則

立法過程應當體現民主精神,廣泛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這意味著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應當通過聽證、公開徵求意見等方式,讓公眾參與到立法過程中來,確保法律能夠反映社會的共同意願和需求。

四、合理性原則

立法應當合理,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律條款的制定應當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可能的影響,確保法律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五、穩定性原則

法律應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能頻繁變動。穩定的法律體系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和公眾對法律的信任。然而,在需要適應社會發展或糾正不合理規定時,立法也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總之,立法原則是指導法律制定過程的基本准則,確保法律明確、公正、民主、合理和穩定。這些原則共同構成了法律體系的基礎,維護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4.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______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要保持法的穩定性。

法的穩定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權:

1、法的時間效力自生效起至被廢止、修正或替代前一直有效;

2、新 制定的低級規范不具有變更或廢止高級規范的效力;

3、非法律規范不具有變更或廢止法律規范的效力。

(4)立法的穩定性擴展閱讀:

法的穩定性是相對的是法的基本屬性之一形成這一特性有其特定原因法的相對穩定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學研究獨立的重要的理論依據因此保持法的相對穩定性極為必要要給法的穩定以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效力等級體系確保憲法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提高法律的適應性,從而保持法的相對穩定性。

法具有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調整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和同盟者之間的關系,調整統治階級內部之間的關系。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管理思想源遠流長。 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宏觀治國的管理思想和微觀治生的管理思想。

熱點內容
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發布:2024-11-23 19:24:16 瀏覽:232
勞動法關於公積金規定 發布:2024-11-23 19:15:16 瀏覽:581
借條信用卡怎麼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3 18:46:05 瀏覽:862
單位的規定是否不服從勞動法 發布:2024-11-23 18:45:58 瀏覽:881
我國人民法院分為 發布:2024-11-23 18:30:24 瀏覽:576
計程車公司與駕駛員法律關系 發布:2024-11-23 18:08:54 瀏覽:149
企業倉庫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3 18:03:12 瀏覽:203
物權法發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3 17:17:34 瀏覽:602
司法機關的地位 發布:2024-11-23 17:07:47 瀏覽:325
吊銷考駕照法規 發布:2024-11-23 16:59:23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