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說兵

道德經說兵

發布時間: 2024-11-16 07:00:35

㈠ 《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用兵

【一】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二】感悟

前一章大部分也是在講用兵的內容,比如說不武、不怒、不予、不爭,就是帶軍打仗盡量不要去用武力解決問題,自己作為將領也不能容易動怒。那如果實在需要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要怎麼樣呢?

這一章的智慧就是以客為主,以退為進。以客為主也就是根據對方的行為來作出反應,一方面我們不是主動去挑起戰爭的,另一方面對方行動了也就會暴露出相應的弱點,我們避實就虛去攻擊對方的薄弱點,這樣就容易獲勝。以退為進,也就是先防守再進攻,我們退到敵人無法攻擊的地方自然就是很安全的,在對方暴露出弱點時再出擊,否則就不要盲目行動。

行兵最好的境界也就是人有形而我無形,我無形,對方不知道我們怎麼行動,不知道我們在哪裡,不知道我們要去進攻哪裡,對方也就不知道怎麼來進攻和防守。而我們也不用通過誘餌,就能使得對方暴露出來,這樣我們以無形來攻有形,勝算就大了很多。但不管怎麼樣,就一定是不要輕視敵人,輕視敵人也就丟失了賴以長久生存的寶貝。所以就是在心理上要重視每一個對手,戰爭的代價太大,輸一次可能就沒命了。

【三】提問

1、以退為進?

老子對待戰爭的思想,首先是不建議作戰。孫子兵法在謀攻篇也是講要全取天下。作戰不管勝負都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在不得已作戰的情況下,就要先控制好自身的損失,以客為主,以退為進,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去根據對方的行為來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否則主動的行動還可能造成對方過激的反應。

2、執無兵?

對方不知曉我們的行動計劃,也就不知道怎麼防守。不過老子在這里說的可能不只是正面的作戰,而是作戰之前有一些准備,比如謀攻,布局形勢,這些對於勝利是極為的重要。

3、謹慎的態度?

老子在這里說出了對待戰爭的態度,輕敵對自己而言是致命的,只有謹慎的對待戰爭,才能夠較為全面迅速的去應對。

第四遍學習《道德經》之目錄

㈡ 老子德道經(道德經)中說到的跟【用兵】之道有關的章節,有哪些呢

您好。我才疏學淺不敢妄言,只有查詢到一些資料供您參考。願您能從中受益。
老子《道德經》全書八十一章,直接論兵或間接涉及到用兵的有第三十、三十一、三十六、四十六、五十七、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三、七十六、七十八等十餘章。
老子具有反戰思想則是無疑的。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動盪不安,大小戰爭此伏彼起,給國家帶來破壞,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災難。老子反對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在第三十章里,老子認為戰爭是人類最愚昧、最殘酷的行為,「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嚴重後果。老子主張反戰的思想,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有其積極的意義

㈢ 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處

出自《道德經》

拓展資料

原文:

烽火然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翻譯:

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沒完沒了。戰土在野戰的格鬥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士卒的鮮血塗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爭中也是空無所獲。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聖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闡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是老子對於「道」這個概念的總括性的描述:道,非當時社會一般的道, 即人倫、常理之道,也非當時時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裡已經超越了世俗社會生活,更加接近於自然法則之道,因為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道」,由道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來描述道的特殊性與深奧性,而其實這個「道」雖然「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捪之而弗得」,但老子所言之道並不遠人,這里只是老子用「玄」來強調他所言之道與當時社會所言之道的差異性,並且闡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與根基性。
所以老子在後面的論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老子所言之「道」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潦呵,獨立而不垓,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句話意思是,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體存在,它幽靜無聲,廣闊無邊,無依無靠又長存不改,它就是化育萬物的慈母。「我」——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強稱它為「道」,命名為「大」。
由此得知,老子所言之道首先具有物質性,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原始動力源,並且它的存在獨立而不可丈量,具有無限性。對於「道」這種力量,老子自己是無法給予它確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認為,道只是權宜之稱。

㈣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兵器,是個不祥之物,大家都討厭它,有道德修養的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用它的。

君子的日常禮儀,以左邊為大、為尊貴,而用兵打仗,卻是以右邊為大。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左邊屬陽,是正念,是光明,以仁政治國;右邊屬陰,打仗的時候,非用「陰謀」不可,不用陰謀詭計不足以取勝。

使用不祥之物的兵器,並非是君子所樂意見到的,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即使用了,也要適可而止,淡然處之。

用兵器、用武力打了勝仗,也不要驕傲,不要自鳴得意,因為有戰爭就會有人犧牲,死了那麼多的人,你還高興,那說明你喜歡殺人。

一個喜歡殺人的人,終歸是要失敗的,所以,不可能得志於天下。

一般來說,吉祥、喜慶的事,以左邊為上,凶喪的事,以右方為上。

偏將軍居於左邊,上將軍居於右邊,這樣就符合以喪禮儀式,來處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戰爭中,因為用兵器,死了很多人,要用哀痛的心情,悼念他們為此付出了生命;即使打了勝仗以後,也要以喪禮的儀式,去對待那些因為戰爭死的人,無論是自己這一方,還是敵對的一方。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