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無道德
Ⅰ 當代大學生存在那些道德缺失現象 分析其原因和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各種不文明的現象也隨之出現,而在大學校園里,各種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尤為嚴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不僅影響了校園風氣,還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有著負面影響。那麼,就讓我們看看有哪些不文明現象出現在我們大學校園中:
NO.10 亂扔垃圾 走在校園,綠樹成蔭,芳草萋萋固然讓人神清氣爽,但仔細一看在樹蔭下在草叢中,充斥著大量的垃圾。而走進教室,地上的紙屑、痰跡、口香糖更是扎眼,這還是學習的地方么?
NO.9 隨意插隊 不管是在食堂窗口錢,還是在超市結賬處,亦或是開水房刷卡處前,總是有人旁若無人的橫插一腳,更有甚者插隊後呼朋喚友,讓正常排隊的同學不進反退。
NO.8 浪費嚴重 到了飯點,假如站在收盤處,你會發現有很多人的盤子里還剩餘著飯菜。試想每人浪費一點,整個學校一天浪費多少呢?一年呢?
NO.7 男女過度親密 如今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張揚,在操場,在食堂,在教室,無論早晚,都能看到他們那「親密」的動作,這讓人情何以堪啊!
NO.6 損壞公物 圖書館的圖書,自習室的桌椅向來是大學損壞率最高的物品。「反正不是自己的」這種心理在大學生中極為普遍。
NO.5 出口成臟 為了一點小事便張口罵人,較罵街婦女毫不遜色,這種現象在大學校園屢見不鮮,和諧校園遙遙無期!
NO.4 拾金不還 在宣傳欄上,經常可以看到尋霧啟示的傳單,但往往丟失的物品卻一去不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到哪去了?
NO.3 考試作弊 盡管學校明令禁止,嚴厲打擊,但作弊現象從未杜絕。不禁感慨:誠信,社會需要誠信!拿出自己的骨氣!
NO.2 便後不沖廁 此種現象令人極度厭惡與憤怒,讓我不得不懷疑:難道在家裡也如此么?這是道德的喪失,不知廉恥的表現。
NO.1 偷盜財物 這已然是一種犯罪行為。寢室筆記本失竊案在校園時有發生,作為大學生,知法犯法,愧對父母,愧對自己!
文明、高雅、厚重、寧靜,人們常用這些美麗的詞彙來形容大學校園。然而時下的大學校園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的不文明現象?作為知識水平和個人素質都相對較高的大學生,應負主要責任。首先大學生沒有把對文明的認識提高到一定高度,而是當成一種被迫的要求,並沒有形成一種文明的理念,認識到一種道德的高度。而大學生的自控能力差。其次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養成了不文明的習慣,並習以為常,甚至影響到周圍人的行為習慣。而校園里並沒有完善的文明約束機制,導致不文明現象的日趨增多。而學校,對文明行為對德育教育只是宣傳上的重視,並未有多少實際的行動。在社會上的拜金,權欲的誘惑下,不少大學生迷失了自己的道德,進而做出了不文明的行為。
社會的文明和諧離不開校園的文明和諧。減少校園不文明現象是十分必要的。我認為有如下措施:
大學生應從身邊小事做起,樹立起學校主人公的形象,嚴格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同時勇於制止種種不文明現象。同時加強自身文化道德修養,規范自身的一言一行,更好的完善自身人格。
學校作為大學生的管理者,應該致力於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正確的引導大學生文明觀念的改變。如在食堂設置富有人情味的提示語,提醒大家自覺排隊;在圖書館掛上「請大家愛惜書目」的標語……嚴厲的規章制度和懲罰措施對有叛逆心理的大學生來說,有時會適得其反。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去引導,反而是長遠又有效的途徑。當然,國家也要堅持正確的方針導向,凈化社會的風氣。再有,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團、學生會等部門開展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良好的校園精神風貌
Ⅱ 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是社會新生代,祖國的新血液。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左右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前進發展。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則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現狀
1、追求潮流,安逸享樂,缺乏節約意識。
不顧家庭經濟狀況,一味追求名牌生活,一些甚至惹上貸款。喜享樂,學習上不刻苦,生活上圖享受。逃課、曠課家常便飯,掛科習以為常,吃飯外賣、喝水奶茶,時不時出去逛街買東西。生活作風不節約,一件衣服一桶水,洗澡半個小時以上,一邊刷牙一邊放水。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希望擺脫他人對自己的監護,但是非辨別能力不足,自我約束力差。因此,出現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在男女交往中,公共場合行為過於親密,男女感情混亂。在日常生活中,大聲喧嘩,出口成臟,排隊加塞等。
3、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 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更缺乏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
二、形成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沒跟上。大學生在學習時不免受到影響,一些低級趣味雜志、網路視頻、音像製品的流傳,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礙,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2、學校因素
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片面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忽略了 學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的錯誤觀念。
3、家庭因素
由於當今多為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放鬆了家 庭教育。且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其人格道德的全面發展。
4、自身因素
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物質等各方面不缺,形成唯我的性格。並且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准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
三、特點
1、主體性。
不少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注重個人的參與,強調自我價 值的實現。
2、務實性。
第一,大學生在處理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系方面,越來越考慮個人的發展要求。 現在的大學生首先 選擇一些大城市、 待遇好一些的單位,
3、兼容性。
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並存,進取與彷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從價值實現的途徑上看,傾向於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別人幫 助。
4、不穩定性。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四、建議
1、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通過自主的體驗來感知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范,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校:學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為使大學生的 知識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樹立開放式德育觀念。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必須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懷,應該把大學生德育的目的、內容、原則同各種載體、媒介相結合,通過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廣泛開展育人活動,做好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工作,形成多維開放的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體系。
3、 社會。①使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②制定和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政策。③建立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所急需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體系。④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能夠感受理想和意義的精神家園。
Ⅲ 目前我國道德領域存在哪些問題及其分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一系列可喜變化。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這些問題主要是:第一,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拜金主義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金錢至上的道德觀念。16~17世紀,英、法、意、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商業資產階級和封建專制國家狂熱地追求金銀貨幣,認為只有金銀才是一國真正的財富,由此產生了拜金主義。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金錢不僅變得萬能,而且成了衡量一切的標准。人們的行為、社會生活和人的價值,都是以金錢來衡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冷冰冰的金錢關系,拜金主義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普遍的行為准則。享樂主義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把人的生理本能的要求作為生活目的,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利己」的,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追求個人物質生活享受。享樂主義是一種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它是私有制的產物,是剝削階級的腐朽性和沒落性在人生觀上的反映。個人主義是一切以個人的特殊利益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和道德原則。個人主義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強調個人利益高於一切,把整體利益看作是實現個人利益的手段。損人利己、惟利是圖,一切言行以個人利害得失為轉移,是一切個人主義者的共同表現。顯然,個人主義是一切以個人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一種剝削階級的人生觀,是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是私有制社會普遍流行、影響最大的一種人生觀。資本主義社會是私有制社會的最後形態,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也隨之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和資產階級道德的基本原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是與社會主義道德相違背的。近年來,在一些人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又有所滋長。所謂「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的爭辯,就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金錢至上、惟利是圖、見利忘義等消極腐朽的思想觀念,在一部分人中大行其道。他們缺乏社會主義信念,不講奉獻,只求索取,把政治看成是空的,把理想看成是軟的,而把權力看成是硬的,把鈔票看成是實的,所以要拋棄空的,不談軟的,抓住硬的,撈到實的,有的人甚至把理想和前途看成是「有利就想,有錢就圖」。一些人對真善美和假惡丑分不清,對罪與非罪的界限辨不明,因而世俗的、醜陋的、感官的東西仍有市場,而高尚的理想和人格常遭貶抑和嘲笑。一些人對高尚的精神總是持懷疑、猜忌的態度,總覺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雷鋒精神是一陣風,三月里來四月里去」。第二,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見利忘義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一些單位和個人無視法律,弄虛作假,坑害國家和群眾。惟利是圖,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以劣當優。假農葯、假化肥、假種子、假醫葯品,冒牌香煙、冒牌名酒、冒牌名優農副產品,劣質家用電器、劣質化妝品、劣質生活日用品等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使人民利益受到極大損害。「三亂」是見利忘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又一突出表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巧立名目,違反規定擅自增設收費項目,把職責規定的、自己應該乾的業務變成收費項目。比如違反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法規,向中小學生亂收費: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使農民不堪重負;在國道、省道上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等。第三,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第四,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一些國家機關和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以權謀私現象嚴重。在開展正常的業務或公務活動時吃拿卡要,專權刁難。有的人公開收受、索要禮物,還有的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為小團體和個人謀取私利的籌碼,還有的人為自己要名位、要待遇,甚至跑官要官買官。近年來,捲入貪污受賄這一罪惡深淵的公務人員越來越多,涉及面越來越大,包括陳希同、王寶森、胡長清這樣的高級幹部也捲入其中。一些貪污受賄分子,為了實現日益膨脹的貪欲,竟然發展到了不擇手段、不顧後果、不惜冒各種風險的地步。貪污受賄數額達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大案要案屢見不鮮。腐敗分子雖然只有極少數,但影響極壞,它敗壞了黨和社會風氣,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此外,愚昧落後、封建迷信、歪理邪說危害嚴重,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我們應該看到上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不僅會影響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而且會危及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必須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現階段我國道德領域之所以出現和存在上述令人憂慮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轉型期「綜合症」,也就是社會轉型時期所引發的各種社會病。轉型時期的特點是新舊體制交錯並存但又都處於不完整狀態,舊體制還沒有完全退出舞台,新體制羽毛未豐,這樣就造成許多漏洞、空隙和矛盾,給各種不正之風和犯罪行為以可乘之機,因而腐敗現象滋生,犯罪活動增加,歷史沉渣泛起。第二,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的影響。市場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它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杠桿,也是促使人們觀念發生積極變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它的強烈的利益驅動機制又容易剌激人們對私利的追求,它的主體多元特徵容易助長個人主義傾向。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會助長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第三,對外開放和國際大氣候的影響。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吸收人類文明中的一切優秀成果。但是,門打開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會乘機而人,從而腐蝕和毒害我們的人民特別是青少年。西方敵對勢力會利用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大肆宣傳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人權」,宣傳資本主義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會思潮,如社會民主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享樂主義思潮、性解放思潮等,也會對一部分社會成員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實踐證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擴大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越要重視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Ⅳ 社會道德敗壞的根源分析
1. 古人道德觀念超越後世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發現古人的道德觀念往往超越了後世。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盡管戰亂頻繁,但與後世的屠城相比,那個時期的道德水準仍有顯著差距。
2. 道德滑坡的顯著轉折點
秦末,項羽和劉邦的屠城行為,標志著道德滑坡的顯著轉折點。隨後的朝代,戰亂中的道德淪喪更為普遍。
3. 古典文獻中的道德觀念
盡管如此,從《詩經》等古典文獻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古人的道德高尚。周朝以前的社會結構簡單,透明度高,這使得道德規范得以深入人心。
4. 社會結構與道德敗壞
復雜的社會結構加速道德敗壞。隨著社會結構的復雜,為不法行為提供了隱蔽空間,使得道德約束力減弱。
5. 專制體制與道德淪喪
在皇權統治下,濫用權力不受制約,導致道德水準下降。專制體制加劇道德淪喪。
6. 透明度與道德滑坡
不透明的社會環境使得不道德行為得以隱藏,道德標准隨之下降。缺乏透明度導致道德滑坡。
7. 言論自由與道德淪陷
言論不自由,使得道德批判缺失,社會風氣更加惡化。言論自由受限導致道德淪陷。
8. 影響道德風貌的關鍵因素
社會結構、權力結構、透明度和言論自由等關鍵因素深刻影響著道德風貌。
9. 重塑和提升社會道德水準
在追求社會進步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因素對道德建設的影響。只有堅守公正、透明和自由的原則,才能重塑和提升社會道德水準。
Ⅳ 學了精神分析之後為什麼沒道德感了
最近看到你的幾個提問,總在圍繞一個主題:精神分析和道德感。我感覺最根本的其實就是你的一個疑惑:道德的意義是什麼?
所謂你學精神分析只不過是個借口而已,即使你沒學精神分析,也會有其他疑惑。所謂道德,從最根本上說與對錯無關,與善惡無關,但與當時當地社會認為的善惡對錯觀念直接相關。道德是一種觀念,當你慢慢長大,才會開始認識注意到有關人生、價值、道德等問題,在此之前,你的世界觀是對錯分明的,因此你現在糾結於道德到底對不對,所謂本質對不對。
道德問題不能簡單歸結為對錯,從功利、實際、善惡、經濟不同立場結論是不同的,就像1+1肯定等於2,但1+X等於幾?只有X等於1答案才是2……
Ⅵ 一個人的道德缺失,最後會帶來哪些惡果
答案:一個萬劫不復的毀滅吧,因為人沒有道德就沒有了良知,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考慮到後果,所以很容易犯錯誤,哪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以下幾點為你分析希望能幫助你解答,如下:
第一、沒有道德的人,干起壞事,不會想著什麼該不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是由著自的性子來,怎麼高興怎來,對於法律更是不放在眼裡,不想後果,只要自己的結果,這樣的人不能說窮凶極惡,但他們沒有同理心對任何事都是麻木的。
Ⅶ 2014道德缺失的例子嗎
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2011年4月5日,****大學大二女學生陳某到開水房提熱水,發現傍晚放在水房門口的水瓶又一次丟失,這已經是上大學以來丟的第八個水瓶了。這已遠不是陳某個人利益損失的問題,而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思考。 其實受害者遠不止她,**同學丟水瓶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實在令人無法理解。事實表明空水壺被偷的概率明顯小於已提滿水的,也就是說偷水壺者多半是需要熱水然後順手牽羊圖個方便,水房緊靠宿舍樓,一般來說不會是校外人士所為,因為外人要把水壺提出校門實在難合實理。那麼兇手除了是跟受害者一樣需要熱水的同學還會是誰? 二.主要問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社會有序有效的重要標志。但目前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誠信缺失道德素質低下的問題卻日益突出,這一現象也愈來愈為人們所關注。 三.問題分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但由於種種原因,當代部分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缺失,並且由此而引發的不良事件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小到大學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位、該排隊的不排隊、小偷小摸,大到打架、做二奶、殺人,都引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很多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是不敢恭維的,也不能否認那些媒體的報道是真實的,其實只要你到校園里一走,你就會發現道德
失范的行為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滿地皆是」。安財校園水壺失竊頻繁失竊的現象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盡管這僅僅是少數的人,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這樣,個別學生的道德水準是讓人擔憂的,但總體上來說,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思想較以前來說還是有所下降。 大學生道德觀缺失現象的原因可大致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對道德認同感降低,對道德的貶低,對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已漸漸被青年人默許,反而讓座的行為卻被視為另類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個人的本位思想過於嚴重,對於不利己的事堅決不予實施,哪怕冒些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完全按自我意願行事。不少大學生推崇投機取巧,而對講原則卻持貶低態度。上課時間跑出去玩游戲已變成司空見慣,考試是否作弊不在於良心是否受到譴責,而是看監考教師是否嚴格。偷東西也變成了個別同學的生活來源,而不被認為是可恥的行徑……這些行為,無不表現出是對 「善」的漠視,對 「惡」的縱容,對先進文化的麻木。其惡劣的影響在於,從個體意識的殘缺擴散為群體意識的錯位,進而引發道德觀的嚴重扭曲,使得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以及非道德的行為披上 「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學生中獲得普遍的默認、容忍甚至贊同。 二是學校教育的缺位 首先是我們的高校的教育所開設的德育課程並不能夠真正的起到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們所開設的兩課往往是流於形式,一般老師講課就是照本宣科,所講之內容並不能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樣的課程就開了也沒有起到德育的效果。學校教育普遍重智輕德,只教不育。中小學只把思想品德課作為副科,而大學里也往往只是強調專業課學習。學校育人的功能沒有全面發
揮,缺少情感教育。 其次,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單一。片面強調理論灌輸,忽視實踐教育。尤其是大學缺少對學生由學校到社會的轉型教育,學生對現實社會中的違背誠信的現象沒有防禦能力。看到政治領域里的買官賣官、誇大政績;經濟領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偷稅漏稅;文化領域里的泡沫文學、假文憑、假學歷假職稱,由於和書本上的說教不一致,往往缺少理性思維和分析選擇能力,或是無所適從,或是形成錯誤的誠信觀 再次,我們的班主任等領導是幾個星期才見一次,科任老師上完課也就走了,我們想與老師交流,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他們,沒有機會和老師溝通,我們所產生得到的困惑也就不能得到疏導,於是,產生道德缺失的行為。 最後,我們身邊沒有了榜樣,我們不會在去迷信雷鋒的「螺絲釘」精神了,我們也不會再像高中一樣去崇拜一個偶像,我們的人生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前進的方向,走起路來自然會走錯、走慢。 三是家庭教育也在大學生的教育中「枯萎」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嬌生慣養,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徵,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教導;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大學生的學歷可能是全家最高的,他們對父母的說教勸導,嗤之以鼻。一般家長也都會認為我們已經長大了,不用在干涉我們過多,也就放鬆了對我們的教育,大家都知道其實對人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現在這塊的教育沒有了,我們就會放鬆自己,從而產生道德失準的事情。 四.解決對策 我認為可行的對策:
1、樹立道德權威,努力完善道德規范,使它既符合新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特徵,同時又符合道德精神追求。我們還可以加強對道德表現的重視,比如可將學生平時的失德表現記錄在案,並且與其以後就業、信貸掛鉤,這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約束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2、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小社會氛圍,加強主流意識的宣傳,讓主體的道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們的發展。 3、是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首先,作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那些自身素質地下的父母,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以給子女樹立好的榜樣。其次,糾正不當的教育方式。作為家長必須矯正陳舊落後的教育方式,克服溺愛、粗暴等錯誤方法,要多與子女溝通交流。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也要轉變,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4、是強化大學生的自律和他律意識。作為大學生,首先,要注重道德修養,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加強「慎獨」精神。即在個人獨處的時候,要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慾念和行為發生,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再次,積極主動與老師、輔導員溝通交流,以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 五.個案總結 這是一個由安財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為引子進行的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 例分析。每一個案例分析都有它特定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膚淺的分析,讓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我們都在期待和諧美好的校園環
境,以及身邊每位同學健全的人格素養。 最後我們想說:在大學生泛濫的大環境下,我們每一位安財學子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拒絕不良思想的影響,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從而提升自己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來迎接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