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A. 經濟學中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含義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搭便車理論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曼柯·奧爾遜於1965年發表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利益和團體理論》(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書中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在金融市場上,逆向選擇是指市場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結果(即造成違約風險)的融資者,往往就是那些尋求資金最積極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資金的人。
舉例
例如,在產品市場上,特別是在舊貨市場上,由於賣方比買方擁有更多的關於商品質量的信息,買方由於無法識別商品質量的優劣,只願根據商品的平均質量付價,這就使優質品價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場交易,結果只有劣質品成交,進而導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打假」問題,關鍵是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 ,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
B. 什麼是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也就是指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內益而對方受損時容,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通常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協定簽訂後,其中一方利用多於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損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為。
(2)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擴展閱讀:
逆向選擇基本含義:
1.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的運行可能是無效率的,因為在上述模型中,有買主願出高價購買好車,市場——「看不見的手」並沒有實現將好車從賣主手裡轉移到需要的買主手中。
2.這種「市場失靈」具有「逆向選擇」的特徵,即市場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C.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對方受損時,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也稱道德危機,是指參與合同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從受損主體來劃分,「道德風險」可分社會(包括他人)道德風險與個體道德風險。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應該是指社會道德風險。具有潛在性、長期性、破壞性和控制的艱巨性等特點。
D.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一、逆向選擇:
1.含義:
逆向選擇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和市內場價格容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說明:
——逆向選擇現象是一個存在於交易合同簽訂前信息問題。
二、道德風險:
1.含義:
道德風險,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說明: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
——事實上,道德風險,屬於契約的執行問題,即已經取得保險的投保人不以完全負責的態度行事。
E. 舉例說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影響。
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內他人的行動。按常容理,這就使優質品價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場交易。
逆向選擇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只願根據商品的平均質量付價,只要市場經濟存在。何以如此。
例如,進而導致交易的停止。
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可以說,關鍵是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舍此可能越打越假,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由於賣方比買方擁有更多的關於商品質量的信息,保費為保險標的15%,買方由於無法識別商品質量的優劣:
在產品市場上,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
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特別是在舊貨市場上?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就是道德風險。
F. 請解釋保險市場上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區別。
逆向選擇指已經知道了不可保事件仍向保險公司投保的行為,更偏向於投保前;
道德風險是在購買保險後,故意採取某種行為導致保險事故,然後像保險公司索賠的行為,更多的是發生在投保後。
G. 如何解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對於逆來向選擇 ,可以源通過
1.發送信號 (比如可以簽訂合約,如果商品質量有問題實行賠償,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假一罰十」,在勞動市場上,比如說學歷證書 那就是你的能力信號)
2.建立信譽
3.在保險市場上,可以將保險當作一種附帶利益,也可以政府規定每個人強加保險。
對於道德風險:
1.激勵 (企業的激勵制度,職工持股等等)
2.提升機會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資,使被發現不好好工作的丟掉工作的機會成本上升,等等)
這兩個問題都是由於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 ,想像能使信息完全的其他方法
H. 什麼叫逆向選擇,什麼叫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現在已經成了十分時髦的詞彙之一,幾乎在所有關於經濟改革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但是,它們的定義卻不是很明確。許多教材和論著,包括相當權威的,都隱約將它們分別定義為: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事前和事後的機會主義行為。交大有個教授、博導,叫胡海鷗的,寫過一篇《「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定義考》,談了他的理解。我接受的就是他的說法。他講「逆向選擇」應該定義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資源配置不合理)。
什麼是機會主義行為:按照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遜(Williamson,1985)的定義, 機會主義行為指人們藉助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自身利益的行為。
什麼是信息不完全:缺乏完全信息的情況稱為不完全信息。
什麼是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的一般原理:信息不對稱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種情況,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時的有關信息。信息不對稱不僅是由於人們常常限於認識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任何情況,更重要的是,由於行為主體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費的成本太大,不允許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對稱其實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獲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來源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場內幕交易。
什麼是逆向選擇: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 ,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這是我對這個詞字面上的理解。
「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所以說胡海鷗講它只能是一種不合理經濟制度下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
我個人覺得「逆向選擇」是一種現象,包含著不同的參與者。如二手車交易里有低質量舊車的車主,也有高質量舊車的車主,還有買家。不能因為低質量舊車主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把「逆向選擇」這種現象也定義成是種機會主義行為。
講逆向選擇,經常舉的例子就是保險市場。
例子略。
假設漲價所增加的供給量都能賣出去。
因為高風險投保者驅逐低風險投保者。
因為提高保費,低風險的人退出,高風險的人不退。市場會充滿高風險投保者。這樣提高價格帶來的損失更大。一定時間後,供給量不升反降。
模糊、無效和虛假等低質量信息會導致 「逆向選擇」效應,就是講:
假設降價所刺激/增加的需求量都能得到供給。
因為有很多低質量信息,一段時間之後,按平均信息質量開的價就會降低,這樣好的信息就會退出市場,這樣市場上就會充滿低質量信息,消費者獲得這樣的信息顯然是很吃虧的,一定時間過後,需求量不升反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眼球」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時間的價值越來越昂貴。越來越昂貴的時間和越來越「垃圾化」的信息之間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和答案。
「Blog」似乎給出了一種出路和答案。相對於盲目堆砌信息的網站而言,「blog」就是互聯網中的信息加工者和知識發現者,就是信息和知識價值的提升者。Blog 大多在信息收集和知識加工方面具有長處,而且具有開放的、樂於與人共享知識的品德。通過blog,信息和知識得以甄別、加工、提純和挖掘,知識得以發現,信息的單位價值得以提升,信息和時間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 http://www.blogcn.com/user23/alex0811/index.html
參考資料:http://gaokao.h-e.com
道德風險是代理人簽訂合約後採用隱藏行為,由於代理人和委託人信息不對稱,給委託人帶來損失。保險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後,降低對所投保標的的預防措施,從而使損失發生的概率上升,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同時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
基於理性人假設,個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於任何預防性措施的採取都有代價,同時保險公司承擔了保險的全部風險,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會在預防措施上投資,這樣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損失。更為極端的是個人會促使損失的發生,從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保險公司預計到投保人投保後的這種行為,就會要求投保人交納更多的保險金,這樣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投保人相對於採取預防措施下的收益也會降低。此外,保險公司為了激勵投保人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採用設置免賠額,並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二、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主要例證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贏利性企業。在經營貨幣資金過程中,商業銀行與儲戶(社會公眾和企業)、與貸款戶(個人和企業,主要是企業)、與它的上級管理部門形成了一連串的資金使用上的委託代理關系。在委託代理過程中,由於擁有不同的信息導致博弈雙方不作為的道德風險。下表列出了商業銀行在上述三對委託代理關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
商業銀行的地位
商業銀行可能的道德風險行為
商業銀行與儲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損害儲戶利益的行為
1、存款過程中拒絕接收零幣、殘破幣,不為小額存款戶辦理存款
2、低於或變相低於國家規定利率向儲戶支付利息
商業銀行與貸款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委託方
損害貸款戶利益的行為
1、高於或變相高於國夜娑ɡ
I. 金融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逆向選擇: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 ,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這是我對這個詞字面上的理解。 「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所以說胡海鷗講它只能是一種不合理經濟制度下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 我個人覺得「逆向選擇」是一種現象,包含著不同的參與者。如二手車交易里有低質量舊車的車主,也有高質量舊車的車主,還有買家。不能因為低質量舊車主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把「逆向選擇」這種現象也定義成是種機會主義行為。 講逆向選擇,經常舉的例子就是保險市場。 例子略。 假設漲價所增加的供給量都能賣出去。 因為高風險投保者驅逐低風險投保者。 因為提高保費,低風險的人退出,高風險的人不退。市場會充滿高風險投保者。這樣提高價格帶來的損失更大。一定時間後,供給量不升反降。 模糊、無效和虛假等低質量信息會導致 「逆向選擇」效應,就是講: 假設降價所刺激/增加的需求量都能得到供給。 因為有很多低質量信息,一段時間之後,按平均信息質量開的價就會降低,這樣好的信息就會退出市場,這樣市場上就會充滿低質量信息,消費者獲得這樣的信息顯然是很吃虧的,一定時間過後,需求量不升反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眼球」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時間的價值越來越昂貴。越來越昂貴的時間和越來越「垃圾化」的信息之間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和答案。 「Blog」似乎給出了一種出路和答案。相對於盲目堆砌信息的網站而言,「blog」就是互聯網中的信息加工者和知識發現者,就是信息和知識價值的提升者。Blog 大多在信息收集和知識加工方面具有長處,而且具有開放的、樂於與人共享知識的品德。通過blog,信息和知識得以甄別、加工、提純和挖掘,知識得以發現,信息的單位價值得以提升,信息和時間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參考資料: http://gaokao.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