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刑法學案例分析於某

刑法學案例分析於某

發布時間: 2024-12-06 05:51:45

❶ 法律角度和道德層次分析許霆案

法律的規定是社會道德規范的最低底線。

法官在做判決的時候肯定會加入個人的主觀因素,只要他是個人就會講求人情味,很多法律只規定了一個判決的范圍,需要運用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來做出最終的判決。

「許霆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利用銀行ATM機出錯取了十幾萬,一審判了他無期徒刑,二審只判了他5年有期徒刑。這個就是根據實際情節量刑過重,法律講求人情味的典型案例。



(1)刑法學案例分析於某擴展閱讀:

法院改判,許霆由無期徒刑減到五年徒刑,減刑幅度很大,但大多數人仍不認可這個結果。

面對這樣的反饋,如果說「司法和民意、輿論都沒勝利」,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在司法方面,做出來的判決而不被主流民意承認,總會有點不尷不尬的意味,昭示著司法與社會存在著某種嚴重的分歧或「撕裂」狀態。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案件似乎已經產生了「多贏」的實效。許霆個人和家庭不再面臨隨「酷刑」而來的悲愴境遇;司法面對輿論的洶涌沖擊大步「後撤」,也贏得了「正視民意」、「表現出人性化」和「靈活性」等正面肯定之辭;

還有另外的類似案件,已被重判的服刑人可能因此案的「類推」而獲益;因「技術故障」而涉案的後來者,將從此案後免遭滅頂之災。如果以「無罪訴求」不被法庭接受論,民意的確沒獲大勝,但承認面對司法民意有所小勝,這一點還是客觀的。

所謂的「勝敗」都是相對的,討論「誰勝誰敗」的意義並不大。民意、媒體和司法、法律在「博弈」,這個博弈過程的產生和發展才具有重要價值。

曾有一種聲音這樣教訓媒體和民眾:輿論不得「干預司法」;「司法不應屈從民意」….而如今,許霆案的議論者告訴全體國民:國民就該「教訓」司法,司法與法律最值得大家來教訓。

這是一個重要的啟迪。不被國民教訓的司法和立法,即不屬於國民所有;罔顧民意民智的法律,害怕輿論的法庭,那算什麼東西。如果國民只有被司法整治、教訓的份兒,它只是強加於國民之身的破爛而已。

今後,「事外人」必得更積極地通過媒體和各種輿論渠道去「干預司法」,這種干預將逐步使司法擺脫和避免「私法」的性質而成為屬於國民的「公法」。

許霆是網路時代的幸運兒。此案放在前些年,被這樣多的人關注、研究、議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司法獨立」,即無所顧忌地草菅人命、濫施酷刑而不被大眾了解和批評。

技術進步的確在改良我們的社會生活,改變了許多人的厄運---如果國家有意識地發揮現有技術運用於民主與法治,我們將聆聽更多更強的福音。

更有一種不曾挖掘的深層含義:國民的「主體意識」已經覺醒並空前活潑靈動。當年一個「國家利益」大詞就能令社會全體噤若寒蟬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的人們,當聽到「國家」、「國家機構」、「國家法律」、「國家財產」等強勢話語時,不再立馬就像遭了霜的茄子,他們立刻就聯想到可以和強勢話語「分庭抗禮」的理由,將重要概念涉及的事物放倒新標的天平上度量一番。

在和「國家」、「財產」相對的那一端,他們擺上的是生命、自由、和社會正義。從悄然無息到民意洶涌,到重新度量,一種稱得起「革命」的狀況發生了。

不僅如此,中國公眾還在「議案」中還表現出了理性與精緻。道德提醒與道德譴責---民事糾紛與民事責任---刑法應用與刑法面前平等,「主流民意」竟然對此認定的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❷ 電大刑法學1案例分析

1.王某的行為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犯罪中止有兩種,即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王某的行為即屬於後者.構成此種犯罪中止必須具有時空性,自動性,徹底性和有效性的特徵.
本案中,王某出於殺夫的故意完成了投毒殺人行為,但在作為犯罪既遂標準的犯罪結 果發生之前,自動採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其行為完全符合刑法關於犯罪中止的規定.因此,王某的行為屬於犯罪中止.

2嫌疑人犯罪後能積極救人,採取彌補措施。考慮犯罪未遂,而且受害人有悔改病主動救人,因此屬於從輕或減輕的情形。應對其適用減輕或從輕判罰

❸ 刑法學案例分析3

1、答:
李某1992年的行為構成搶劫罪(共犯),應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幅度中從重處理;2000年的故意傷害如構成犯罪,應與前罪數罪並罰;
楊某1992年的行為構成搶劫罪(共犯),應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幅度中從重處理,但楊某在該搶劫罪上成立自首,可以酌情從輕處理,從輕後應與2000年的盜竊罪數罪並罰;
第一,李某與楊某於1992年5月共同搶劫並致被害人死亡,因搶劫本身就包含致死暴力,故對李、楊二人此次的行為直接以搶劫罪定性即可,但因搶劫致人死亡該加重情節且二人屬於共同犯罪,對二人應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幅度中從重處理;
第二,李某與楊某於1992年5月共同搶劫並致被害人死亡,2000年4月因他案落網時,前罪的追溯時效並未經過,故前後兩罪應數罪並罰;
第三,楊某被逮捕後,主動向公安機關如實交待其參與實施的搶劫罪犯罪涉及到共同犯罪人李某的犯罪事實的,按特殊自首論處,可以酌情予以從輕、減輕處罰。

2、答:
曾某等人的行為應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為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行為人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