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重點強化的五種意識

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重點強化的五種意識

發布時間: 2024-12-07 04:08:31

A. 建設法治政府重點強化哪五種意識

一、樹立學法意識。
二、樹立權利意識。
三、樹立程序意識。
四、樹立制度意識。
五、樹立責任意識。

B. 社會主義五個法治理念的內涵 執法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執法工作中貫徹落實:

1、要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人民法院在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矛盾的激化,因此法官既要講法律,也要講政治,既要當法學家,也要當政治家。

2、要處理好法院與社會的關系。

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對法院的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所以法院辦案要考慮案件發生的環境和背景,要考慮公眾對案件的評價,要尊重社會的聲音。

(2)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重點強化的五種意識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第二,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三,必須樹立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公信力。

C. 法治意識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對法的制定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法律知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四、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五、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D. 如何理解和實踐五大意識

一、樹立五大意識的原因:

全國上下正掀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熱潮,這是發展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作為黨的得力助手和後備軍,各級共青團組織要主動作為,先試先行,找準定位,務實創新,真正在政治思想上、具體行動上和長遠發展上體現科學發展觀,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五大意識,為

二、五大意識的內容:

1、強化政治意識,抓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發展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未來的建設者,新時期團的主要任務是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和階級基礎。共青團必須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緊抓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要加強理論武裝。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青年。

2、強化中心意識,激勵青少年勇於創新創業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共青團的第一職責是服務發展。共青團服務發展這一中心,關鍵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青年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主要戰略部署,主動投身創新創業實踐。一要組織青年服務新型工業化。

3、強化責任意識,引領青少年助推社會和諧

和諧是發展的基石。青少年是推動社會和諧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此,共青團要切實履責,充分發揮青年組織優勢,通過開展廣泛而深刻的主題活動,教育和引導青少年積極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一要強化法治教育,弘揚社會正氣。

4、強化服務意識,促進青少年茁壯成長成才

共青團要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少年成長成都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真抓實干,力求實效。一要抓緊素質培養。

5、強化主動意識,打造青少年滿意精神家園

新時期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和社會的發展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共青團必須主動適應黨長期執政的要求和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需求,不斷推進團的自身建設,著力打造黨政放心、社會滿意、青少年信賴的溫馨精神家園。

三、五大使命

1、努力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建設人才。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團的下層組織要復從上層組織。

5、努力做現代的「四有」人。

(4)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重點強化的五種意識擴展閱讀:

共青團擔當的角色與作用:

1、共青團帶領青年在經濟建設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共青團充分調動和發揮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促進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掌握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和適應現代管理方式,誠實勞動,勇於創新,為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2、共青團充分發揮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共青團積極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關心青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切實為青年服務,向黨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開展社會監督,同各種危害青少年的現象作斗爭,保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E. 對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國方略 談談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法治政府的目標」。目標既定,重在踐行。各級政府各部門要認真領會、准確把握《綱要》的精神實質,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結合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這一偉大工程。
堅持發展為上,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經濟動力和基礎。市場經濟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法治緊密相連。法治要得以堅持,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經濟體制之中,惟有市場經濟才能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我國法治也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並與市場經濟的啟動大體同步的,是在改革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形成的。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時,即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1992年,十四大將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取向於市場經濟後,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後,又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目標。這說明,法治是與市場經濟的需求相聯系的,市場經濟越發達,對法治的需求層次也越高,市場經濟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設的經濟動力。所以,要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大力培育市場經濟。當前,我市經濟結構層次還不高,民營企業發展相對不足。針對我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市黨代會提出的宏偉目標,堅持既定的發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資,加大市場開拓,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著力治理和優化發展環境。要在加快改善投資硬環境同時,著力加強以法治為主要內容的政務環境建設。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要求,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豐富多彩的市場經濟主體;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逐步完成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收縮政府權力的覆蓋范圍,為市場經濟主體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地位平等創造條件,營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堅持「一切從客商出發,一切為客商著想,一切對客商負責,一切讓客商滿意」的原則,抓好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提高行政服務效能。要樹立誠信是興商之本、依法辦事是最大的誠信的思想意識,善於從法律的角度與外商洽談項目,依法簽訂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要以公正執法為重點,強化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事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嚴肅處理向投資者進行敲詐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員。總之,要通過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資,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促進鶴壁經濟發展。
堅持民主決策、民主施政,積極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是與民主相生的,是與專制不相容的。沒有充分而廣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主制度越發達,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須推進和發展民主。當前,我市少數地方、少數單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等現象還存在。這是人治觀念在實踐中的反映。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推進民主建設。今後,各級政府和部門都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學和民主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要擴大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眾參與度,對一些重要的規范性文件,要完善聽證程序,提高聽證質量,重視聽證結果。對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社會影響大的規范性文件應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觀規律,體現社會正義,反映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發揮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的作用,充分運用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體現民主精神的方法實施行政管理。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上網工程,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間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實行政策法規公開、崗位職責公開、工作流程公開、收費標准公開、服務時限公開、工作紀律公開、投訴舉報方式公開、監督結果公開,為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著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良好的體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內容,又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保障。所以,必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當前,我市行政管理領域還存在著交叉管理,多頭執法;職責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後,辦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少數部門、工作人員的腐敗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體制。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要繼續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三個優先」原則,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實際上也管不好的事,下決心交給企業、市場或者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在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市已完成行政許可項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個項目外,凡是沒有合法依據的項目一律停止執行。這要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一條政治紀律來執行,對違反規定的,執法執紀部門要依法追究責任。二是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我市行政執法主體。在加強調研、學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以解決重復執法、交叉執法和執法真空問題,切實推進城市文明創建工作,促進城市管理。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解決「皇糧」、「雜糧」並存的現狀,使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徹底脫鉤。要全面推行「罰繳分離」和「收繳分離」制度,堅決杜絕「以權生財」、「以權謀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必須全部上繳財政,嚴禁以各種形式返還,行政經費統一由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責任在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政府和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要認清自己的歷史責任,帶頭依法行政。要把貫徹實施《綱要》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解決貫徹實施中的具體問題,確保《綱要》落到實處。貫徹實施《綱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項全局性工作,不單是政府法制機構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門的共同職責;不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領導幹部的責任,也是所有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重要責任。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按照《綱要》的要求,科學制定規劃,落實具體方案,精心組織實施,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

F. 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3)

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一)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法律至上,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抓住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突出政治標准,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暢通具備條件的軍隊轉業幹部進入法治專門隊伍的通道,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加強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

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初任法官、檢察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從下一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法官、檢察官中遴選。

(二)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完善執業保障機制。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發揮律師協會自律作用,規范律師執業行為,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化准入、退出管理,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切實發揮律師事務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企業可設立公司律師,參與決策論證,提供法律意見,促進依法辦事,防範法律風險。明確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理順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管理體制機制。

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法律服務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

(三)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佔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採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范圍。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

七、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一)堅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各級領導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發揮政策和法律的各自優勢,促進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互聯互動。黨委要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匯報,做促進公正司法、維護法律權威的表率。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黨委要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依法治國中積極發揮作用。

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

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政法工作的組織形式,必須長期堅持。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法律正確統一實施。政法機關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加強政法機關黨的建設,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全黨必須一體嚴格遵行。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黨的紀律是黨內規矩。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

依紀依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形成嚴密的長效機制。完善和嚴格執行領導幹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整治各種特權行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必須依紀依法予以堅決懲處,決不手軟。

(三)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四)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強化基層法治隊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

(五)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加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嚴格規范軍事法規制度的制定許可權和程序,將所有軍事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完善審查制度,增強軍事法規制度科學性、針對性、適用性。

堅持從嚴治軍鐵律,加大軍事法規執行力度,明確執法責任,完善執法制度,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責任追究,推動依法治軍落到實處。

健全軍事法制工作體制,建立完善領導機關法制工作機構。改革軍事司法體制機制,完善統一領導的軍事審判、檢察制度,維護國防利益,保障軍人合法權益,防範打擊違法犯罪。建立軍事法律顧問制度,在各級領導機關設立軍事法律顧問,完善重大決策和軍事行動法律咨詢保障制度。改革軍隊紀檢監察體制。

強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把法律知識學習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幹部理論學習和部隊教育訓練體系,列為軍隊院校學員必修課和部隊官兵必學必訓內容。完善軍事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軍事法治理論研究。

(六)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依法行使中央權力,依法保障高度自治,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內地與香港、澳門經貿關系發展和各領域交流合作,防範和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規,依法規范和保障兩岸人民關系、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加強內地同香港和澳門、大陸同台灣的執法司法協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活動。

(七)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適應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依法處理涉外經濟、社會事務,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深化司法領域國際合作,完善我國司法協助體制,擴大國際司法協助覆蓋面。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贓追逃、遣返引渡力度。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

各級黨委要全面准確貫徹本決定精神,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和各方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斗!

G.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H. 簡答題: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第四,制度建設是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多謀才能善斷,體現多數人的智慧是制度優越性的表現。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單位、基層群眾、基本群眾的意見。集中性主要是把各種意見集中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二)認識、把握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體系。從實際情況看,這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符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以維護法制統一。「法不公則不善」,立法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上位法,避免各自為政、相互矛盾。(2)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該制度所調整事項的規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要避免一些法律規范成為影響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阻礙社會財富增加的繩索。(3)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任何制度都應當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多數人所認同,而不是相反。這是制度得以實施,充分發揮其效能的社會基礎。(4)制度內容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邏輯要嚴密,語言要規范、簡潔、准確。
(三)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應當採取的措施。
第一,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科學安排立法項目。立什麼法要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把握立法規律。要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在繼續加強有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方面的立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需要明確:制度是要解決問題的,但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是主觀想像的;必須是反復出現的,不能是偶然發生的;必須是普遍的,不能是個別的。對需要用制度調整的事項,也要「當時而立法」。要特別注意,不能事事都要求助於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避免法律對社會的過度干預。
第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制度建設是科學性、規律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規律,才能確保制度建設的質量。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關系:(1)正確處理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的關系。制度建設必須維護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做到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平衡。為此,要對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合法權益,都要切實維護。要確立這樣的觀念,只要是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都不應受到制度的干預。(2)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的關系。責任是行政權的核心。制度在賦予行政機關必要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規定其相應的責任,並有嚴密的程序作保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3)正確處理強制與引導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特別注意發揮制度的引導功能。為此,我們的制度建設要重在為解決問題提供一種供人們自己判斷是非、自己承擔風險、自己分配責任的規則來解決問題。要鼓勵、引導市場主體之間以契約等自治形式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4)正確處理立足現實和改革創新的關系。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如果制度建設不顧現實,就會行不通;如果不加區別地把現實肯定下來,有可能妨礙改革。因此,制度建設要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把制度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改革精神,用制度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對現實中合理的東西,要及時肯定並採取措施促進其發展;對那些不合理、趨於衰亡、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東西,不能一味遷就。總之,制度建設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力求在體制、機制、制度上不斷有所創新。(5)正確處理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實體與程序都非常重要,且相輔相成。當前,制度建設要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要下功夫研究如何通過設定程序制約權力的行使、保障權利的實現。
第三,改進工作方法和機制,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制度建設的參與程度。為此,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公開徵求意見和聽證制度。確保制度能很好地反映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這也是確保制度得以很好實施的基礎。(2)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這里的成本主要是制度得以實施所需的成本。(3)專家咨詢制度。(4)爭議協調制度。(5)定期清理制度。這項制度旨在及時消除制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提高制度的適應性。
三、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理順執法體制、確保法律實施
法律得以順利實施,一般取決於三個條件:(1)該法律本身是一部良法;(2)有一套比較健全的法律實施機制;(3)具有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其中,良好的實施機制是確保法律得到實施的關鍵。從理論上講,法律由預期效益到實際效益客觀上是遞減的。因為法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成本支付帶來的往往是效益遞減。法律實施機制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整合各種成本(支付必要成本、降低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成本),以確保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將效益遞減降到最低。我們現行的法律實施制度,往往重在機構的設立,而不重視機構的保障,包括人員與經費保障,更不重視法律運行機制的建設。結果是,沒有機構法律效益要遞減,有了機構法律效益遞減有時甚至更快。因為機制不暢,就往往從增加人員上找對策,這勢必增加法律運行成本;經費無保障,執法人員又往往只好「自費」執法,甚至搞「執法者養違法」。就行政機關而言,確保法律實施,需要從理順體制、完善機制著手,抓緊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行政執法體制的總的要求是: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1)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盡量改變「大蓋帽」滿天飛的狀況;目前需要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目前可考慮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於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機關實施。上下級行政機關的執法職能要分解。基層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事實問題,上一級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法律問題。(3)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要徹底脫鉤,執法經費必須予以保障。(4)下大力氣建設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執法隊伍。
第二,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亂執法與不執法是目前行政執法中最突出的問題。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必須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嚴格按程序辦事。要克服「運動式」執法的弊端,糾正領導批示才執法、領導不批示就不執法的現象。要公平、公正執法,平等對待當事人,不得濫用權力。在執法過程中,應當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第三,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是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應當由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要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沒有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四,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這是確保法律實施的重要舉措。這項制度的核心是:記錄真實,立卷歸檔,公開查閱。凡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決定以及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監督檢查,都必須有記錄,記錄有簽字,有關證據材料、執法文書連同有關記錄都要立卷歸檔。歸檔的案卷必要時可以公開,供有關人員依照規定查閱。這有利於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歷史責任感,促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兢兢業業、依法辦事。
第五,強化對行政執法的監督。(1)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探索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2)強化行政復議監督。(3)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4)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違法行為的制度,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5)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
四、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客觀地說,法律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漫長過程,在我們這樣一個封建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的國家更是如此。當前,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要掌握法律知識,包括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知識,規范行政機關共同行為的法律知識,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等。通過掌握這些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2)要提高法律意識,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3)要培育法律思維和能力,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能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用法律思維、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備較高能力的標志。

I.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