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本義

道德的本義

發布時間: 2024-12-10 01:33:34

❶ 古文中的「德」指的是什麼

古文中的「德」是指,一個人的修為、品德,情操等等品質方面的特性,古人常用「德高望重」、德才兼備來形容一個品德高尚,修行崇高的人.一個真正有德的人,是表現在很多方面的,首先,在古代,君臣之禮,尊老愛幼,等什麼綱常...

「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 從「道德」又可以引申為「恩德」. 由名詞變為動詞,則指「感激」、「恩惠「. 詳細詞義:【動】 (形聲.從彳(chì),惪(dé)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登高,攀登) [1]同本義 ,道德德,升也.──《說文》 君子德車.──《易·剝》虞本.按,與剝廬對文.登也,升.君子以順德,亦本字. [2]感激 然則德我乎.──《左傳·成公三年》 [3]通「得」.取得,獲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墨子·節用上》 德dé 【名】 [4]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類編》 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周禮·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剛克、柔克也.──《書·洪範》.註:「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淺薄);德望(品德與名譽);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德薄望淺(謙詞.品德低下,名望輕微);德門(能恪遵禮教道德的人家);德譽(道德聲譽);德馨(道德芳馨);德藝(道德與才藝);德操(道德操行) [5]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戰國策·秦策》.註:「恩也.」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德施(恩惠;恩澤);德惠(德澤恩惠) [6]仁愛;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績);德法(儒家謂合乎仁德的禮法);德厚(仁厚) [7]心意.如:同心同德 [8]福 [9]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和規范,品行,品質: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備.度~量力.~高望重. [10]心意,信念:一心一~. [11]恩惠:~施.~澤(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❷ 道與德及道德的本義是什麼

道的解釋 1. 路,方向,途徑;2. 指法則、規律;3.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4. 方法,辦法,技術;5.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學派);6. 指「道教」(中國主要宗教之一,);7. 指某些反動迷信組織;8. 說,講;9. 用語言表示情意;10. 線條;11. 中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唐代相當於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以下設「道」;12. 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 量詞。14. 計量單位。
德的解釋 1.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和規范,品行,品質;2. 心意,信念;3. 恩惠;4. 姓。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

❸ 道德兩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什麼

說文解字話「道德」

我們知道,漢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漢字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和傳承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因此,當我們知道一個漢字的來龍去脈,當我們知道為什麼這個結構叫這個字的時候,對於這個字的理解就會更深一步。比如「道、德」二字,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有幾個人能說清楚它們的本義呢?如果連其本義就說不清,哪還能正確理解它們那不斷發展的引申義呢?看來,如果我們想下功夫研究一個字或詞的意義,還真有必要從文字學的角度追根溯源一番。那就讓我們先從「道」與「德」二字談起吧!
「道 dào」,即道路。現今供車馬通行之路都可以稱為道路。然而,古代的「道 」則指有別於小路的大道。甲骨文的「道」字「從行從止」,用十字大路和一隻腳來表示行走之路。金文的「道」字,演變為「從行從首」。這是說,「道 」在此時,已指那種直通大路,很遠之處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寬廣大路。小篆的「道」字,承接第二款的金文,成為一個「從辵從首」的會意字,楷書緣此而寫作「道」。

《詩·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記載了商周時期交通大發展,遠在千里之外的諸方國,已經融並在以商周王國為中心的文化共同體之中的情景。兩周時期,為了使各地封建諸侯與王室保持密切聯系,更為了適應兵車戰爭的特點,在全國修築了「其平如砥,其直如矢」的「道」,即稱之為「周行」、「周道」者。這就是「道」字構形發生演變的緣由。
「道」的本義為大路,即「康莊大道」。其詞義,由道路的通達,又引申為方向、途徑,如「志同道合」一詞。由循行、通達之義,又引申為「道理」,即探究事理的原則、標准。又由道理、標准引申出「道德」之義。又引申指主張及方法,如「門道、醫道、道行」等;又轉指述說,如「道謝、一語道破」等。
「道」又指「道家」,乃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又指「道教」,乃東漢末年張道陵所立,奉老聃(dán)為教主。

「德dé」,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德」字中的「 」形符號,表示道路;「

」則表示用眼睛直視前望。兩形會意,表示目不斜視,雙腳不偏離道路,直達目標。金文的「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一個「心」的象形圖案,強調了不僅要按目光直視,走通行大路的准則去「行」,而且必須這樣去「想」。小篆秉承金文,楷書緣此寫作「德」。
「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開以及去行、去想四層意義。從「德」字的構形來分析,這里已包含有禁忌:不去想、不去做那些走小路、抄近路的投機行為。
「德」用作動詞,則指恩惠,如《左傳·成公三年》:「然則德我乎?」現代漢語中,則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
「道」和「德」的引申義不止以上這些。比如,「道」的引申義還有:
(1)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曰道。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仁義禮樂稱為道。如《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3)善事、美德曰道。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有德行者曰道。如《論語·顏淵》「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5)施行、實施曰道。如《荀子·議兵》「必道吾所明,勿道吾所疑。」
(6)僧侶曰道。如《南史·梁武帝紀》「道俗五萬餘人」。
「德」的引申義還有:
(1)善道曰德。如《論語·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2)萬物之本性曰德。如天有好生之德,又如《大戴禮記·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謂三德也。」
(3)品行曰德。如《易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4)指有道德的賢明之人。如《書經·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5)感恩、感激曰德。如《豫讓吞炭》「但人心素德趙氏,不忍判離」。
(6)福曰德。如《禮記·哀公問》「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7)教化、善教曰德。如《禮記·內則》「降德於眾兆民」。
(8)德目曰德。如三德、四德、七德。
(9)心意曰德。如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10)四時旺氣曰德。如《禮記·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通過以上對「道」與「德」字形結構所作的溯源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字是緊密相連的。《中庸》雲: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提醒我們不要只顧埋頭奔走,走累了要停下來,走不通的時候,也要停下,回頭看看自己走得對不對,有沒有越來越偏離?要隨時校正方向,不可偏離正道。「德」就是要我們一心一意順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該行的道路。又提示我們,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隨時警策自己要謹慎地沿正道而行。
人生就是一條道路。如何把握方向順利走好這條道路,是每個人終生的願望。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踏上這條康莊大道。因為,光明的人生大道,它需要智慧的學習與努力實踐,才能走得上。

附言:

中國人每天都離不開漢字。我們現今能見到的最早漢字是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主體符號約有300餘個,漢字就是根據這些符號排列組合的,目前人們能識讀的甲骨文有1500字左右。接著有了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3700多字。到了秦漢時代的小篆,約有8700多字。

轉自: 浪花里的歌.........
http://blog.sina.com.cn/friend000000

❹ 思修考試道與德及道德本義是什麼

「道、德」,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兩個詞彙,上古至西漢,「道」和「德」是兩個一字一義的詞彙,各有如下涵義:

[道],《說文》曰:「道,所行道也。」;《爾雅》曰:「一達謂之道路;道,直也。」;
《易·履》曰:「道坦坦。」。

[德],《說文》曰:「德,升也。」;《易·剝》曰:「君子德車。」;《爾雅》曰:「顒
顒卬卬,君之德也。」。

僅從中文詞義解釋,「道」有名詞,動詞、量詞、介詞之分。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中的「道」,很難定義,應該是個抽象性的名詞,其大概有兩層涵義,一是指人類知識文化領域里的根本價值體系,二是指制動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本體和社會時空的宇宙動能。中文詞義中的「德」,同樣有動詞和名詞之分,是指當事人遵照某種認識價值體系而規則言行的狀態。

「道德」的概念和本義

中國的古典文獻中,將「道」和「德」聯系起來組合成為一個詞彙,最早見於:

1,「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經·說卦傳》);

2,「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
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
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
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記·曲禮》);

3,是故聖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管子·戒第》);道德
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管子·君臣》)
人類對自己身心的理性認識,是通向智慧和自律的必經之道,也是一個人和一個

民族是否有道德的關鍵。「道德」,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蘊涵著道家養生修真內涵的概念,是人事先將自己身心視為是一個天人合成世界,然後再去對自己的身心進行理性認識和具體修煉實踐的結果。

❺ 魯迅為什麼說仁義道德吃人的本相

你是一個對於道德有看法的人,對於你講這些我不便說太多。
魯迅眼中的仁義道德是當時的封建禮教。它束縛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為,讓人愚昧,是張讓人無法掙脫的大網,是統治者愚民統治百姓的手段。
其實道德的本義是為了教化人民,讓人民可以在一種規則下受到保護,保護別人,向更高尚的情操前進的一種方式。
道德的初步來源於中國春秋時期,那個時期是中國混亂無序的戰爭時代。平民百姓渴望受到保護,知識分子希望得到重視,上位統治者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和忠誠。所以道德這種建立在心靈上的法律才得已出現。
LZ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沒有道德底限沒有道德約束會怎麼樣。
首先上位者不會顧忌得不計手段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哪怕是父子妻兒兄弟。擁有力量者為所欲為,沒有一天你不會提心吊膽提防別人。
走在路上、呆在家裡都不會有安全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益沒有其他。

你別說法律這種東西。法律因為是人制定的,所以總會有漏洞。更何況對於真正有權有勢的人來說法律跟一道台階差不多,想邁過去就邁過去。不說ZG就說國外,真正的有錢人有上百種方法讓自己從犯法變成清白的。更何況像美國國會里又有多少議員跟財團一點關系都沒有,連法律的制定者都是靠他們吃飯的。就連普通人都有辦法規避法律,最簡單的就是沒人發現就行了。
你認為現在社會如此混亂是為什麼?難道沒有法律了嗎?法律一樣生效,不過小偷還是光天化日下作案而無人理會,交通肇事者也不是每個都得到懲罰,勞動法更是遵守人數最少的法律。這個社會的道德正在流失,但是很多人還在叫囂著拋棄道德。拋棄道德為了什麼?為了讓自己的獸性更肆無忌憚而已。

熱點內容
私刻公安局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7 12:26:40 瀏覽:32
法官最低年齡 發布:2024-12-27 12:18:55 瀏覽:358
勞動法在線律師 發布:2024-12-27 12:08:49 瀏覽:891
再融資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7 11:44:55 瀏覽:970
合同法374 發布:2024-12-27 11:32:52 瀏覽:467
道德伴我行手抄報 發布:2024-12-27 11:32:15 瀏覽:272
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的解釋 發布:2024-12-27 11:19:18 瀏覽:270
禁煙立法意見 發布:2024-12-27 10:57:27 瀏覽:563
河南律師培訓 發布:2024-12-27 10:38:05 瀏覽:677
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7 10:23:20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