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刑法學的向度

刑法學的向度

發布時間: 2024-12-28 22:39:15

Ⅰ 急求《犯罪學》歷年自考試題答案

全國2007年10月犯罪學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統的第一個層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動機B.限制犯罪機會和條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矯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屬於人民調解「四落實」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實B.場所落實C.工作落實D.報酬落實
3.芝加哥犯罪預防計劃屬於(C)310A.古典犯罪學派的犯罪預防實踐B.實證犯罪學派的犯罪預防實踐C.犯罪社會學派的犯罪預防實踐D.犯罪心理學派的犯罪預防實踐
4.在下列犯罪預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屬於被害後預防措施的是(A)314
A.被害援助B.提高大眾的被害預防意識C.重視對易被害群體的被害預防D.減少被害因素
5.一般預防的對象是(B)A.黨政首腦機關B.普通社會成員C.已然犯罪人D.物資倉庫
6.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護的綜合心態是()A.社會保障感B.社會安全感C.社會恐懼感D.社會支持感
7.犯罪預測是推測未來不確定的犯罪狀態和結構的(D)A.觀察活動B.認識活動C.調查活動D.思考活動
8.犯罪結構體現的是各種犯罪類型間的(B)89A.相互關系B.比例關系C.數量關系D.因素關系
9.輕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輕信型被害人的分類是根據被害人(B)A.人生經歷的不同B.人格特徵的不同C.生理特徵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屬於掠奪性犯罪所必備之因素的是()A.潛在的犯罪人B.適宜的作案目標C.存在沖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護能力的人
11.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心理標志是(A)A.性格B.情緒C.需要D.動機
12.動機由(A)A.需要轉化而來B.認識轉化而來C.行為轉化而來D.心理狀態轉化而來
13.同一時期兩種以上文化之間的沖突被稱為(B)A.縱向文化沖突B.橫向文化沖突C.物質文化沖突D.同質文化沖突
14.我國經濟增長同犯罪增長之間存在著(B)A.必然聯系B.非必然聯系C.直接聯系D.間接聯系
15.馬克思主義的犯罪原因論是一種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論B.經濟決定論C.文化沖突論D綜合作用論
16.在犯罪原因系統中,各種因素與犯罪結果之間的關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對應的D.不是相關的
17.犯罪行為抑制機制中的主觀因素對犯罪行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礙作用C.調節作用D.終止作用
18.擬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團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團D.犯罪組織
19.在一定時空內犯罪數與人口總數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報案率
20.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
21.女性較少進行的犯罪類型是(A)A.殺人B.搶劫C.投毒D.詐騙
22.我國走私案件多發於(B)A.西南內陸地區B.東南沿海地區C.西北地區D.東北地區
23.通過實際調查獲取一定時空范圍內犯罪的原始資料進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實驗研究B.調查研究C.文獻研究D.統計研究
24.犯罪研究應堅持(61C)A.客觀性原則B.價值性原則C.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結合原則D.人性化原則
25.古典犯罪學派的犯罪原因觀是(B30)A.性惡論B.自然犯罪論C.自由意志論D.天生犯罪人論
26.關於犯罪原因的「原罪說」是(C25)A.歐洲奴隸社會的主流觀點B.中國奴隸社會的主流觀點C.歐洲封建神學時期的主流觀點D.中國封建時期的主流觀點
27.探索促使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方法與途徑是(A)A.社會學研究的任務B.犯罪學研究的任務C.刑法學研究的任務D.政治學研究的任務
28.狹義犯罪學又被稱為(B)A.犯罪現象學B.犯罪原因學C.犯罪預防學D.犯罪對策學
29.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學的基本原理B.犯罪學研究的具體方法C.犯罪學研究的推斷依據D.犯罪學研究的哲學基礎
30.20世紀中期以後,犯罪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類學的研究方法B.心理學的研究方法C.法學的研究方法D.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31.貝卡利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提出的預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罰個別化B.制定明確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執行機構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獎勵美德E.完善教育
32.犯罪現象的屬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會性D.政治性E.歷史性
33.犯罪社會原因是決定個體犯罪的(C)
B.內部條件C.客觀條件D.主觀條件E.主客觀綜合條件
34.加羅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
殺人罪B.盜竊罪C.詐騙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犯罪狀況是()A.常規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統計上的犯罪數量不高D.事實上的犯罪嚴重E.成年人犯罪嚴重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預防37.社會治安綜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觀察法41.群體性犯罪
全國2008年1月 犯罪學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廣義犯罪學與狹義犯罪學的區別實質上是兩者的(C)A.時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圍不同D.研究立場不同
2.從研究的問題上看,犯罪學與社會學的區別在於犯罪學側重研究(B )A.社會結構B.犯罪現象C.社會規律D.越軌行為
3.在一定時空條件下所發生的全部犯罪行為的總和,被稱為(B)78A.犯罪率B.犯罪現象C.犯罪行為D.犯罪明數
4.貝卡利亞認為,預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難的手段是(C)A.發展經濟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獎勵美德
5.現代犯罪學關於犯罪對策的核心內容是(A)A.犯罪的社會預防B.犯罪的心理預防C.犯罪的個體預防D.犯罪的法律預防
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學命名的研究專著的作者是( D)A.貝卡利亞B.托皮納爾C.龍勃羅梭D.加羅法洛
7.在現代犯罪學中,犯罪原因論的主流觀點是(B)A.單因素論B.綜合原因論C.混合因素論D.沖突論
8.邊沁學說的核心是(A)A.「幸福計算」理論B.性善論C.社會解組論D.刑罰個別化理論
9.在關於犯罪因素數量的變化規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飽和法則B.犯罪三原因論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會防衛論
10.20世紀30年代,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麥凱創立了(D)A.犯罪經濟學B.犯罪遺傳學C.犯罪心理學D.犯罪生態學
11.犯罪學研究方法的顯著特徵是(C)A.外顯性B.客觀性C.綜合性D.主觀性
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是(A)A.訪談法B.比較法C.統計法D.相關分析法
13.在研究總體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單位,抽取一個樣本的犯罪學抽樣方法是(C)A.分段抽樣B.整群抽樣C.等距抽樣D.分層抽樣
14.沒有被察覺而實際已經發生的犯罪數是(D)A.發案數B.相對暗數C.恆比數D.絕對暗數
15.犯罪統計表明,從總體來看,當代中國犯罪人的初犯年齡(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沒有變化D.變化不定
16.下列觀點中,屬於犯罪社會心理學理論觀點的是(C167)A.腦組織損傷說B.自由意志論C.模仿論D.精神分析理論
17.犯罪條件對犯罪行為的發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8.19世紀30年代,比利時統計學家科特勒和法國統計官員蓋里在進行社會道德統計中提出了(B)A.社會控制論B.社會環境論C.文化沖突論D.亞文化理論
19.作為社會制度的核心,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性質的制度是(184C)A.社會形態B.宏觀社會制度C.中觀社會制度D.微觀社會制度
20.慾望在犯罪行為發生機制中起著(D)A.紐帶作用B.輔助作用C.基礎作用D.核心作用
21.不具備被害因素和條件,純粹是由於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狀態性被害人B.流動型被害人C.機會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22.當前我國被害人的年齡段集中在(B231)A.18周歲以下B.18~35周歲C.36~55周歲D.55周歲以上
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時表現為一種順應狀態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獵性B.被害的誘發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24.世界各國衡量被害風險的最重要指標是(B)A.被害數量B.被害率C.被害死傷率D.被害死亡率
25.以匿名方式輪番征詢專家意見,最終得出預測結果的經驗推斷法是(C270)A.指數修勻法B.時序預測法C.特爾菲法D.對比類推法
26.將犯罪預測劃分為犯罪主體預測、犯罪對象預測、犯罪形式預測、犯罪手段預測、犯罪結構預測、犯罪率預測等類型所依據的標準是(A)259A.犯罪預測的內容B.犯罪預測的時間C.犯罪預測的條件D.犯罪預測的空間
27.採用物質裝置用以阻勸犯罪實施的犯罪預防是(C)A.條件預防B.人防C.物防D.技防
28.通過針對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實施犯罪的途徑,將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遏制在萌芽階段的犯罪預防是(D)292A.懲戒性預防B.控制性預防C.保護性預防D.堵塞性預防
29.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工作中,屬於維護社會治安的戰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範C.打擊D.改造
30.在犯罪防控系統中,第一個層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動機B.限制犯罪機會和條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預防重新犯罪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犯罪學的學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認識犯罪B.打擊犯罪C.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據D.為預防犯罪的實踐提供理論依據E.為培育犯罪預防的社會基礎提供幫助
32.犯罪學採用的社會調查的具體方式主要有(20CDE)A.統計法B.心理分析法C.訪談法D.問卷法E.文獻法
33.34.下列有關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現象構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為的載體C.犯罪人是犯罪行為的實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規范為實施刑罰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無刑事責任能力,但實施了符合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
35.犯罪行為運作機制的動作方式具有(138BDE)A.間斷性B.連續性C.不規則性D.律動性E.向度性

Ⅱ 周光權的作品

「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 《法學》 1997⑴,P.16~20; 2.「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與陳興良合著,《法學》1997⑶,P.22~30;
「關於新刑法附則」,《公安研究》1997⑶,P.19~22;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調控」,《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⑷。 「公眾認同、誘導觀念與確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礎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⑶,P.30~48;
「超越報應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的追問'」,與陳興良合著,《北大法律評論》第1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98~114;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角度與立法技術層面評價新刑法」,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P.1~103;
「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說」,《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⑵,P.33~39;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討:刑罰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8⑷,P.43~48;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議」,《中國經濟時報》1998-4-14⑷。 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⑸,P.127~138;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江海學刊》1999⑹,P.61~66;
「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⑹,P.90~97;
「量刑情節沖突及其解決的爭議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9⑷,P.120~126;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⑷,P.17~26。 「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對犯罪構成理論的擴展性思考」,《法學研究》2000⑶,P.46~72;
「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與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⑵,P.89~95;
「制度選擇、規范信賴與秩序形成」,《刑事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147~158;
「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論叢》(高銘暄主編)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P.616~675;
「刑事法解釋」,《刑事法總論》,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P.463~503;
「足夠、合理而非確實充分:論提起公訴的證據標准」,《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P.235~252;
「中國司法改革的三個悖論」,與左衛民合著,《人民法院報》2000-11-25⑶。 「抽象性問題及其意義:對刑法領域法治立場的初步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01⑵,P.103~114;
「危險個人的確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⑸,P.28~29;
「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與盧宇蓉合著,《法律科學》2001⑸,P.66~76;
「刑法學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大學報特刊)2001年第1卷,P.91~105;
「公正性:刑事司法的靈魂」,《人民法院報》2001-3-5⑶。
2002年
「侵佔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⑶,P.124~141;
「刑法主觀主義中的知識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⑴,P.45~63;
「正確對待口供」,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P.419~428;
「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法治:理念與制度》(高鴻鈞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P.650~725。 「刑法的公眾認同」,《中國法學》2003⑴,P.116~121;
「中國刑法における單位犯罪に關する立法評価」,《名城法學》(日本名城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號),P.231~254;
「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論爭中求發展」,《法商研究》2003⑶,P.14~16;
「行為無價值論的提倡」,《比較法研究》2003⑸,P.27~38;
「犯罪構成理論:關系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⑹,P.46~53;
「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系」,《環球法律評論》2003(秋季號),P.296~302;
「刑法上的財產佔有概念」,與李志強合著,《法律科學》2003⑵,P.39~47;
「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⑵,P.149~155;
「特殊防衛權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P.581~604;
「公權任意進入私權領域,不是執行公務」,《人民之友》2003⑴,P.29~30;
「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⑸,P.62~68;
「用學派論爭促刑法發展」,《檢察日報》2003-3-28⑶;
「危險犯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3-3-21⑶;
「罪刑法定與案件處理」,《人民法院報》2003-2-14⑶;
「因果關系的判斷」,《人民法院報》2003-2-21⑶;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運用」,《人民法院報》2003-2-28⑶;
「財產佔有與盜竊罪、侵佔罪的區分」,《人民法院報》2003-3-7⑶;
「依職權論也不能任意擴大瀆職罪主體范圍」,《檢察日報》2003-9-8⑶;
「釐清職務許可權是認定職務犯罪的前提」,《檢察日報》2003-9-15⑶;
「『本犯'對認定瀆職犯罪有何作用」,《檢察日報》2003-9-23⑶;
「受賄後徇私舞弊原則上應當數罪並罰」,《檢察日報》2003-10-8⑶;
「危害結果仍是區分瀆職罪未遂與既遂標志」,《檢察日報》2003-10-21⑶。 OntheGeneralPublic'sRecognitionoftheCriminalLaw,ChinaLegalScience(2004),PP.89~92.
「規范違反說的新展開」,《北大法律評論》第5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410~423;
「刑罰進化論:從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⑶,P.41~48;
「『普法'的方式」,載《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高鴻鈞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490~494;
「量刑規范化:可行性與難題」,《法律適用》2004⑷,P.60~63;
「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向度」,《江海學刊》2004⑶,P.119~124;
「侵佔罪認定中的關鍵問題」,《刑事司法指南》(總第1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37~55;
「偷竊『天價'科研試驗品行為的定性」,《法學》2004⑼,P.43~47;
「規范違反說視野中的刑罰理論」,《刑事法評論》(總第15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352~368;
「使用強力奪回被搶財物致歹徒受傷是否構罪」,《檢察日報》2004-1-21⑶。 「結果假定發生與過失犯」,《法學研究》2005⑵,P.57~65;
「論實質的作為義務」,《中外法學》2005⑵,P.216~225;
「死刑的司法限制」,《北大法律評論》第6卷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P.400~410;
「論刑法學中的規范違反說」,《環球法律評論》2005⑵,P.166~174;
「刑法學中『人'的觀念的演變」,《法律科學》2005⑴,P.37~44;
「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東吳法學》2005(春季卷),P.54~80;
「無聲的中國刑法學」,《清華法治論衡》(第5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P.145~165;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應以窩藏罪定性」,《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下半月刊),P.19~22;
「刑法學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江海學刊》2005⑶,P.119~124;
「主張債權與財產犯罪的界限」,《中國案例指導》(第1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詐騙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P.1~16;
「論放任」,《政法論壇》2005⑸,P.76~83;
「從無佔有意思者手中奪取財物的定性」,《法學》2005⑼,P.108~112。
2006年
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要素,《中國法學》2006⑴
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⑵
論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⑸
2007年
論社會整合與刑事政策,《法學雜志》2007⑴
論主要罪過,《現代法學》2007⑵
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⑹
2008年
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8⑷
2009年
明知與刑事推定,《現代法學》2009⑵
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⑹
死者的佔有與犯罪界限,《法學雜志》2009⑷
2010年
法條競合的特別關系研究,《中國法學》2010⑶
量刑程序改革的實體法支撐,《法學家》2010⑵
2011年
論常識主義刑法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⑴ 包括《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黃京平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新問題探究》(與張明楷、黎宏共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等10餘部。

Ⅲ 周光權的出生日期

周光權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重慶
出生日期:1968年01月
職業:法學家
畢業院校:中版國人權民大學、四川大學
主要成就:司法部法學教材和科研成果二 等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胡繩青年學術獎代表作品
《刑法學的向度》,《刑法各論講義》,《注意義務研究》
研究領域:刑法學

Ⅳ 刑法學的向度內容簡介

刑法學研究的核心在於規范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和個體行為的約束。它通過微妙的權力機制,確保規范的權威性和不容侵犯,從而塑造個人對規范的認知,促使大眾形成刑法規范的認同感。其基本方向是圍繞"規范違反說",構建犯罪論和懲罰理論,目的是堅定地維護社會的規范秩序。

在這一視角下,刑法學的起點是關注人的角色,特別是個體如何成為規范的主體。落腳點則在於尋求有效的懲罰方式,如何通過技巧確保懲罰的正當性。犯罪成立理論是連接起點和落腳點的關鍵,它強調犯罪行為必須違反規范,而非僅僅侵犯法益。規范違反說在犯罪成立理論中占據核心地位,而懲罰的正當性則源自對規范有效性的確認。

因此,作者以"規范意識主體"、"規范違反說"和"規范確證"為基石,構建了一套全新的刑法思想體系,這一體系旨在深化對刑法原則的理解,推動公眾對刑法規范的理解和遵守,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秩序。

Ⅳ 周光權個人出版

周光權先生在學術領域有著豐富的成果,他的個人出版作品涵蓋了刑法研究的多個重要方面。他早在1998年就出版了《注意義務研究》,該書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發行。接著,他在1999年與法制出版社合作,發表了《刑法諸問題的新表述》,並參與編寫了《刑法各論講義》。2002年,他的學術深度進一步提升,出版了《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一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他又推出了《刑法各論講義》的新版,同樣由清華大學出版社發行。2004年,他的《刑法學的向度》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問世,展示了他在刑法學領域的深入研究。


除了個人專著,周光權還積極參與合著,與陳興良教授共同撰寫的《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在2006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他眾多刑法學著作中的一部。他的研究成果豐碩,論文發表在諸如《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等知名學術期刊上,數量超過100篇。


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2002年,他榮獲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二等獎。2003年,他憑借傑出的學術貢獻,榮獲了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4年,他以卓越的學術成就獲得了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這是清華大學青年學術成果的最高榮譽。2005年,他在中國青年法律學術領域嶄露頭角,榮獲了法鼎獎銀獎。2006年,他的法學科研成果再次受到肯定,榮獲司法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5)刑法學的向度擴展閱讀

周光權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為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出版《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

熱點內容
長春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4-12-29 12:08:08 瀏覽:486
德恩商法 發布:2024-12-29 11:38:07 瀏覽:871
林業生產死亡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9 11:35:13 瀏覽:981
疫情中行政法體現 發布:2024-12-29 11:18:13 瀏覽:129
法院服務於 發布:2024-12-29 11:09:08 瀏覽:848
2020年中級會計經濟法考試題目 發布:2024-12-29 11:02:51 瀏覽:609
法律碩士的種類 發布:2024-12-29 10:56:27 瀏覽:978
法院進網格 發布:2024-12-29 10:31:24 瀏覽:372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形式 發布:2024-12-29 10:31:20 瀏覽:186
勞動法對合同制員工年假的規定 發布:2024-12-29 10:26:12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