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㈠ 為什麼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核心范疇
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核心范疇的原因如下:
1.權利和義務與主體、客體是法律關系的構成基本要素,沒有權利和義務法律關系就無從談起;
2.法律是用來調整相應的法律關系,沒有權利義務的規定,只有主體和客體,不能調整法律關系和法律責任,法律將形同虛設;
3.權利和義務貫穿於法的一切部分;
4.權利和義務全面地表現和實現法的價值;
5.權利和義務通貫法律的運行和操作的整個環節;
權利:
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人權概念的核心詞,法律規范的關鍵詞。在家庭、社會、國家、國際關系中隱含或明示的最廣泛、最實際的一個內容。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認定及保障。
義務:
1.與權利相對。指政治上、法律上、道義上應盡的責任,包括作為義務與不作為義務。
2. 不要報酬的。
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按維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親戚關系、朋友關系與同事關系,按社會領域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而所有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都是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即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一方面應該進行一定的價值付出,另一方面又應該得到一定的價值回報。
㈡ 責任權利義務三者之間
法律分析:1,權利與義務不可分割,是一致的。兩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沒有義務,權利便不再存在;沒有權利,便沒有義務存在的必要。同時義務是權力的保障。作為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的實現,當然離不開義務的履行;實質上,在此過程中,也是權力作用的結果。
2,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必須履行。
3,權力是實現責任的手段和工具,而責任的落實是運用權利的目的。權力的行使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對於領導人而言,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落實在明確責任和主動接受監督上面。
4,在法律層面上講,義務也是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5,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
6,義務就是個體對他人或社會做自己應當做的事,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履行各種義務,包括政治義務,經濟義務,法律義務。總之是與權利相對的,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
7,責任所指的范疇較廣,包括社會道德層面上的責任和實際工作環境中個人對應的崗位職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㈢ 權利與義務的區別
權利和義務的根本區別是權利主動的,義務是被動的。具體而言,權利是主動的,是法律賦予你的以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權利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
權利和義務的根本區別在於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
1、權利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人權概念的核心詞,法律規范的關鍵詞。在家庭、社會、國家、國際關系中隱含或明示的最廣泛,最實際的一個內容。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認定及保障。
2、義務是情願、志願、應該。權利的對稱。
①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
②「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法律規定權利主體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根據憲法和各部門法以及其他標准,可以對法律義務作出不同種類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