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曾志強道德經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5-01-20 23:01:07

㈠ 談古論今曾仕強教授道德經全文及註解百度雲

曾仕強全集網路雲鏈接:https://pan..com/s/11xDbpE4s1OE-E_A0vTEgcg?提取碼:pd9b

曾仕強教授圍繞《道德經》,談古論今,中外貫通,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以古喻今,旁徵博引,揭示了道的奧秘、人生的規律、處事的原則、靈魂的定位、人生的使命與責任、人與自然的關系、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等道理, 對人生的啟迪,優秀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序篇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道德經》與人生(一)

《道德經》與人生(二)

《道德經》與人生(三)

第一集 老子傳道

第二集 上士聞道

第三集 人生的價值

第四集 究竟何為道

第五集 反者道之動

第六集 智慧與陰謀

第七集 柔弱勝剛強

第八集 無為無不為

第九集 知識與知道

第十集 無中生有

第十一集 生有三寶

第十二集 有道必有德

第十三集 以德治國

第十四集 無知無欲

第十五集 如何明道

第十六集 上善若水

第十七集 為人類謀福?

曾仕強《道德經》全文及註解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釋】

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名。無,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產生萬物的名字。所以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運行。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說是含義深遠。深遠再深遠,就是一切奧妙的總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釋】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為有惡的了。所以,有和無互助產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聲互助諧和,前和後互助跟從。因此,聖人以無為處理事務,實行無言的教導,萬物自己發生變化而不為它開頭兒。生長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解釋】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競爭,不診視難得的貨物,不讓看到人民去當盜賊。不讓看到可以引起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裡空空的,吃得飽飽的,沒有爭強逞能的志向,身體棒棒的,經常使人民沒有心智和慾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為。用無為的原則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解釋】

道是空虛的,而作用卻是沒有窮盡的。深遠的很哪,好象是萬物的宗主。挫滅銳氣,解脫糾紛,涵蓄光亮,混同垢塵。幽隱的很哪,似亡而實存。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裡產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解釋】

天地無所謂仁慈,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無所謂仁慈,任憑百姓自生自滅。天地之間不正象個風箱嗎?雖然空虛,但不短缺,越拉動它風量越多。說的多了就行不通了,還不如保持適中的態度。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以為,對於這六個字有著眾多的解釋。因為古代文字沒有標點符號,所以只要把標點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產生不同的含義。曾仕強教授認為,這六個字,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讀法,從而產生三種不同的意義。那麼這三種讀法是什麼?這六個字究竟又應該如何解讀呢?

我們讀一本書,最喜歡講一句話,叫做開宗明義。就是說,一開始就要告訴我們,此書講的是什麼內容,最主要的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第一章,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必須了解,老子著述之時,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現在有標點符號,那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呢?不知道。因為如果沒有標點符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斷句方式。一旦有了標點符號,就好像是標准化了,反而使得人的思維受到若乾的限制。所以我們常常講,語言和文字,對人類的交流是有幫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語言文字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我們的思考方式產生非常大的限定,這就叫做一陰一陽之謂道。

可見我們中華文化,所有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易經》上面的。老子就是專門替高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的,只有自身有很大的包容性,同時又看得很深遠、很廣大的人,才有辦法聽懂老子的話。

「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最起碼有三種不同的標點方式。

第一種:道,可道,非常道。告訴我們,道之可說的那一部分,不是所謂的長恆不變之道。這樣我們就了解到,道最起碼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不是常道,意即非常道。這就非常清楚了,一部分是可道的非常道,一部分是不可道的常道。為什麼常道不可道?因為常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一個人只有一個嘴巴,一個頭腦,怎麼可能講得那麼周到?所以,中國人就形成一種傾向,你說出來的部分,我不談;我專門在你還沒有說到的部分,跟你對抗。意思就是說,你說東的時候,我就說西;你說西的時候,我就說東。這就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是我們看到的事實。一直到今天,還是如此。

第二種標點方式:道可,道非,常道。意即告訴我們,有人說你對,就有人說你不對。只要有人說這樣可以,就有人說這樣不可以。這是常態,這個就叫做常道。常態,永遠有正反兩面。其實「正反」不如用現在詞彙,叫做「正負」。數學裡面,有正數就有負數。以前,沒有正負這個概念,所以叫正反。正反之「反」也不一定就是相反的意思。如果我們只把它看成相反,是很危險的。在這方面,我們要特別小心。

第三種斷句,也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才是有高度危險性的。

一樣的文字,不同的標點,就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由於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這給我們理解古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但也留下了許多思索的空間。對於《道德經》開篇這六個字,我們現在常用的解讀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但為什麼說,這句話是高度危險的呢?

我們來看一下老子傳道圖,以老子當時的心情來體會講解《道德經》,這樣才可能知道這幅圖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老虎代表什麼?它就代表諸子百家。諸子百家,都非常有學問,講的都很有道理,要不然怎麼可能成為一家之言呢?但是,我今天抱著一顆很誠懇的心冒犯大家,希望大家諒解。你們所說的都是道,沒有錯,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大家沒有辦法把「道」完完整整地說清楚。這不是你們的錯,而是語言文字的限制。我現在只希望大家能懂得,我自己也永遠不可能把真相都說清楚。我只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所體會到的說出來。所以,我所說的,也只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

我們都知道,老子特別推崇自然,《道德經》一共出現過五次「自然」。老子所講的道,完全表現在自然。

但是老子所講的自然,跟我們所想像的自然有一些距離。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說清楚。

老子所講的自然,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天然。天然就是物理的自然,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現象。萬物生育,生了,長了,然後滅了,亡了,也是自然現象,這些跟道德一點關系都沒有。

比如,今年春天特別長,是人類道德表現得好,這樣講有什麼意義?今年月亮特別亮,是因為大家有良心,我想也沒有人會相信。

因為天然的事情,跟我們的道德扯不上關系,我們不能用是非來做評判。

第二個,天性。人性的自然叫天性。人的天性,就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自性。

「食色,性也」,如果人連吃飯都不想的話,就太危險了;如果見到異性,沒有一點動心,那我看人類也快完蛋了。

可是現在好像越來越多的男人看到女人沒感覺,女人看到男人沒感覺。

而且男女分不清,越來越多的人看著像男的,又不是男的,像女的,又不是女的。這才值得我們警惕,因為人性自然都沒有了。

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要自然地去發展,不能壓抑,所以思想家沒有一個人叫我們禁慾。人要自然發展,自然生,自然活,自然死。

我想請問大家:貪生怕死是不是人性?當然是。所以,也不要笑話人家貪生怕死。但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豁出去,連命都不要,那也是自然,只不過叫作人為的自然。

在特殊的環境裡面,我們要有特殊的表現,只要不違反自然規律,人早晚都會一死,怕什麼呢?中國人常講,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現在早走一點,將來早出生,早死早投胎罷了。可這種話,只有在特定環境裡面才可以講,一般人不可以講,因為人是沒有權力自殺的。

第三個,合乎自然規律的、人為的種種措施,都叫自然。老子不反對人為。如果老子完全反對人為,什麼功成事遂,寫給誰看呢?你不做事能有功嗎?你不做事,那個事情能完成嗎?

所以,老子的「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人活著就是要動,動不是亂動,而是要大有為的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著想。

人活著要善盡人的責任。因為人跟動物畢竟不同,我想這一點是中華道統最了不起的地方。人如果整天講權利義務,就跟人的價值相差太遠。

人是有責任的,要替天地萬物著想,要讓它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本性,自自然然地發展下去。無為一定要大有為,無為一定要無不為。否則的話,就不合乎老子的要求。

㈡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介紹如下:

作者介紹:

曾仕強(1935年10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出生於福建,畢業於台灣師范大學,後取得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學位,國學大師,學貫中西,曾任中國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等職務。

曾仕強著有《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而最令中國大陸讀者所熟悉是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中的演講。

㈢ 曾仕強:《道德經》揭示的四大天規,讀懂受益終生!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聞名於世,其中的四大天規對人生和自然界的運行法則進行了深刻闡述。這些天規教導我們如何在世界上順利前行,避免不必要的挫折。以下是這四大天規的詳細解讀。
首先,我們知道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意味著事物發展到極端時,總會有相反的趨勢出現,以達到新的平衡。這一原則告訴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起伏時,應保持心態的平和,不為極致的喜悅或痛苦所困,相信事物總是會在適當的時候發生變化。
其次,老子強調大生於小,多起於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句話說明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小處開始,通過積累微小的進步最終達成。因此,我們不應追求一蹴而就,而應堅持不懈,從簡單的小事做起,積累成就大事的力量。
再次,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認為,雖然學問的追求在於不斷增廣知識,但真正的智慧卻在於簡化知識,去除冗餘,直至達到與自然法則和諧相處的境界。這提醒我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內化與實踐,避免知識的濫用。
最後,驕兵必敗,哀兵必勝。老子提醒我們,過於自信往往會導致失敗,而懷著哀悼之情與對手相爭時,往往能夠取得勝利。這一原則在生活和商業競爭中同樣適用,保持謙遜並同情理解他人,往往能夠帶來更好的結果。
曾仕強教授通過深入研究《道德經》,將這些古代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指導。通過學習並實踐這些原則,我們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成長。

熱點內容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執行 發布:2025-01-21 01:30:39 瀏覽:209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
經濟法法律體系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126
依法治國的保證 發布:2025-01-20 23:53:47 瀏覽:834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