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範的故事
① 全國道德模範的事例,評語!誰幫我找2~3個!要08或09年的!我的手機不好找!粘帖就行!謝謝了!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李明素、林秀貞等10位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他們用自己的平凡而偉大的行動,演繹出了人間的真愛和至愛!他們無愧於大會給予的「致敬詞」—— 「善行無疆。是你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幫助那些貧病幼弱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是你們,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讓愛與付出成為了社會和諧的主旋律——向你們致敬!」
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殷雪梅等11位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範」,他們每每在千鈞一發之機,幫別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他們義薄雲天的壯舉無愧於組委會給予他們的深情禮贊——
「舍己為人。是你們,面對災難和死神大義凜然、知險而上,把平安和生機留給他人;是你們,用流血和犧牲,將災難和危急變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懷的課堂——向你們致敬!」
三、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諸如武秀君一般的11位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他們的話語那樣的朴實,他們的行動那樣的誠信,他們的品格與精神,一如晚會主持人羅京所宣讀的「致敬詞」—— 「一諾千金。是你們,用寬廣的心胸,標定了人間的公平;是你們,經歷困苦,信守承諾,顯示了中華文明代代傳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對待他人,將心比心;對待自己,方正嚴明——向你們致敬!」
四、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恪盡職守。是你們,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服務人民、盡心盡力、安貧樂道;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堅守的動力,為社會的發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們致敬!」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和「2010夢」既讓人肅然起敬,也令人充滿遐想。正是許許多多像袁隆平這樣的人,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最祥和的華章。晚會給予10位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的「致敬詞」,他們當之無愧!——
五、全國孝老愛親模範
「大愛無聲。是你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你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的道義——向你們致敬!」
「老公,吃飯了,你要和老婆一起吃飯,一起過中秋。」這是羅映珍對癱瘓在床失去意識的老公說出的肺腑之言。這位妻子,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的病榻旁,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終於,700多個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和親情呼喚,出現了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跡;丈夫的意識開始覺醒,病情正在康復。錯過了本次評獎最後截止時間的山西小伙趙雲亮,為我們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感人故事。雖然她沒有獲得獎杯,雖然他沒有走上主席台,但送給他的那束鮮花與獎杯一樣的金燦燦、沉甸甸。
700多個日日夜夜,600多篇「愛的日記」,親情的呼喚,深情的召喚,羅映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撼動世界的奇跡。讓我們向和羅映珍一起榮獲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的11位英雄們,由衷地說一聲:大愛無聲,真愛永恆——頒獎典禮雖然結束了,但正如主持人所說的,這個舞台不是句號,只是一個破折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的是盪滌心靈,倍感溫暖;的確是盪氣回腸,思緒萬千。
在我們的社會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道德的楷模。 53位受表彰的全國道德模範只是他們的傑出代表。就像錯過了本次評獎最後截止時間的山西小伙趙雲亮,為我們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感人故事。雖然她沒有獲得獎杯,雖然他沒有走上領獎台,但送給他的那束鮮花卻與獎杯一樣的金燦燦、沉甸甸。
誠然,道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
願我們的道德更高尚,願我們的精神更充盈,願我們的人格更完善。如此,我們教書育人的足跡一定會熠熠生輝,我們教育改革的行路一定會流光溢彩。
願我,願你,願他,願更多的人們,攜手並肩,齊心協力,一起與道德模範同行,共同朝著道德模範的境界虔誠地朝聖。
② 道德模範主要事跡
作為道德模範人物,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做一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人,樹立好的榜樣。下面是我整理道德模範主要 事跡 的 範文 ,歡迎閱讀!
道德模範主要事跡篇一
通過認真學習過道德模範事跡之後,我的「榜樣」詞典里又多了一些像劉國紅、李遠紅、李澤英、__勇、白凱、顏昌峰、萬權紅等36名這樣閃光的名字!從而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動、翻騰。我十分感動於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業績;感動於他們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於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感動於他們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標兵。
通過學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刻苦鑽研業務爭創一流業績的精神。
模範的事跡告訴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和爭創一流的干勁。劉國紅是貴陽市公交出租汽車公司四車隊三班班長,一名的普通的士司機。多次在營運中做好事、見義勇為。李遠紅帶著許士強改嫁,和現任丈夫蔡德全開始共同撫養幼女,照顧癱瘓前夫,演繹了一段感人的真情 故事 。 「保姆媽媽」李澤英帶著卓遵琴拋下的卓欣和卓歡(雙胞胎棄嬰),艱辛地走過了十多個春秋。如今卓欣和卓歡慢慢長大了。現在,她帶著姐妹倆和自己的孩子,用汗水和勞累兌現自己的承諾。__勇是一名貴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村民。他平常就樂意幫助和關心別人,他始終認為幫助別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見義勇為是人間正氣。近六年以來,__勇先後抓獲搶竊手機、項鏈、耳環的犯罪分子就達9起。他總是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精神去和一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感人故事等等。
二,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工作細致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細節不容忽視,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業務精湛,兢兢業業,他參加工作後,在基層工作,刻苦鑽研業務,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學習老同志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工作細致認真,一絲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贊揚。他們除正常工作時間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由於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他終於病倒了,在領導、同事和朋友的關懷鼓勵下,最終轉危為安,完全康復,創造了生命奇跡。
三,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堅守忠誠的品質。
堅守忠誠是一種習慣,是忘我的投入,是創新的前奏,是一種道德信念,他們對待工作一直是堅守忠誠的態度,他的工作環境艱苦,辦公條件差,生活清貧、枯燥、寂寞但這些都沒有讓他退怯。他每天在完成本職工作後,都堅持學習水文業務知識和專業理論,記錄大量的 讀書筆記 。長期的勤奮學習、刻苦練兵,他做出了自己的成績,曾兩次在全國大賽上大顯身手。他勤奮敬業,不懈追求,平凡的崗位見證了水文工作者的奉獻和忠誠。
四,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恆的品質。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然而張宗良的事跡告訴我們,一輩子做好事再難,他也要做!張宗良多少年如一日地照顧一個非親非故的老人回保才,回保才老人是一名受過傷的殘疾軍人,在解放戰爭中失去了左臂。張宗良從小就崇拜英雄,崇拜那些在戰爭時期扛過槍、立過功的抗戰英雄。了解到回保才不幸的經歷,他真正的走進了他的家,冬季為回保才老人買煤取暖,夏季為老人做足防暑防雨工作,每次去老人住的地方他都要把所有生活垃圾都清理干凈,每一個節日都提前為老人准備好過節的東西,數年如一日,成了老人家裡的義務維修工和服務員。
我作為一名教師,在經歷這次精神 教育 和學習後,像是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為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明確了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道德模範主要事跡篇二
最近,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舉辦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共評選表彰了助人為樂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和孝老愛親模範等五個方面53名模範人物。此舉動既符合社會現實實際,又具有重要的社會引領作用,同時,還十分具有可操作性,體現了人們常說的「重在建設」中的道德建設,得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贊同和認可。通 過「十一」假期期間我認真閱讀了《全國道德模範事跡簡介匯編》後,我深深的體會到:以他們為榜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實踐社會 注意榮辱觀,努力營造知榮辱、講義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社 會風氣、文明風尚是一個社會導向的反映,社會風氣、文明風尚需要強力引領。中華民族從來就有重視道德建設的光榮傳統和文明傳承。道者,取向也;德者,德行 也。提倡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提倡誠信,處處以誠待人;提倡伸出援手助殘扶弱救困濟危;提倡路見不平見義勇為;以及提倡敬老奉親感恩孝敬,從來是有作為的 政治家、思想家們大聲疾呼的事情,也從來都是全社會心嚮往之的目標。現在政府正強力建設和諧社會。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做個好人」即具備起碼的做人道德,從來就和豐衣足食的物質追求相輔相成的。國人世代尊崇的漢唐社會,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指國力強盛,還十分垂青「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清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義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本分……一句話,道行與德行,是一個人一個社會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對同志和洪戰輝同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方永剛是《全國道德模範事跡》中的「敬業奉獻模範」,他是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專業技術7級,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他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旅行著自己的職責。他讀過《鄧小平文選》等書籍, 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著進一步、深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連續6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榮立三等功一次。XX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海軍基層政工幹部培訓班國防生學員上完了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 畢業 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XX年6月20日,xx授予方永剛同志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榮譽稱號。
洪戰輝同志是《全國道德模範事跡》中的「孝老愛親模範」,他是原湖南懷化學院學生,現中南大學學生。XX年底,一個年輕人的名字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從13歲起就支撐著一個父親患病、母親出走、弟弟讀書、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1994年,他的父親突發間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傷骨折,女兒以外死亡,家裡欠下巨債。年僅13歲的他,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親、照顧沒、年幼弟弟、撫養撿來的妹妹的家庭重擔。在懷化念大學的日子裡,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學,每天不管學習多忙,都堅持接送妹妹,輔導妹妹功課。為了治好父親的病,洪戰輝吃盡苦頭。XX年以來,已成為公眾人物的洪戰輝又將愛酒灑向了社會。為資助貧困學生,他在學校和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學責任基金。為推動青少年思想教育,他應邀在全國各地作了150多場勵志 報告 ,並欣然出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青少年生命教育愛心大使」。洪戰輝先後獲得感動中國XX年度人物、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學習了很多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讓我充分領會了其中的道理。將「科學發展觀」和「八榮八恥」的理論相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是目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今天,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有許許多多助人為樂的人、見義勇為的人、誠實守信的人、敬業奉獻的人、孝老愛親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是公民道德行為的主流,他們更是影響社會風氣的中堅力量。開展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正是弘揚正氣,彰顯高尚的具有重大意義的舉動。所以我會用我誠摯的熱情去看、去學、去做,體現中華傳統美德,發展進步時代精神,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
道德模範主要事跡篇三
何昌淑,女,四川華鎣人,中共黨員,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現於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田壩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僅18歲的何昌淑,懷著滿腔的熱情,走進大山,走進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李子埡村小任教。當時那裡的辦學條件極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環著高山,終年山風呼嘯,周圍雜草叢生,人煙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嶇難行,從山上到山下的鎮上,來回至少也要6個小時;教學環境簡陋不堪:一間破房屋當教室,講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檯子,黑板坑坑窪窪,早已泛白,加上幾張缺胳膊少腿的桌凳,這便是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對剛步入教壇的何昌淑來說,除了要克服這些困難外,還要面對學生讀書熱情不高、學生家長不願送孩子上學的現實。山裡人不覺得教育很重要。他們認為「讀不讀書都一樣,看著太陽出來,背著太陽下山,讀書還不如挖山種地」,所以失學 兒童 很多。這樣的條件,要留住教師,留住教師的心,談何容易!來這里的老師總是來了即思走,難以安心,呆得最長的不過一年半載,短的只有一兩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會換好幾位老師。缺教師,工作任務當然就重,一個老師常常要教兩三個班——復式教學。
要教書,首先要有學生教。何老師將動員失學兒童復學作為自己的第一項任務,她走社串戶,逐個宣傳動員,盡管道理講了一籮筐,山裡人總是陰沉著臉不理不睬,何老師就軟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兩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村裡老劉的女兒嬌嬌已經十歲了,早過了入學的年齡,但一直沒有上學。何老師三番五次到她家裡去動員,但老劉始終不鬆口。老劉那「女娃家上不上學無所謂」的觀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窮了,負擔嬌嬌上學的費用很困難,所以何老師總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幾次都無功而返。一個星期天,何老師又翻過兩座山樑,到老劉家去動員,老劉遠遠看到何老師來了,趕緊把門關上。何老師敲門很久,不見開門,乾脆就在門口蹲了下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門終於開了,何老師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老劉,答應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學校去。萬事開頭難,在何老師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們陸續將學生送回到學校,空寂的山谷里又響起了久違的讀書聲。
孩子們返校了,但實際困難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爛不堪,屋頂年久失修,睛天抬頭透過破洞可以看見藍天白雲,雨天水珠穿過漏瓦灑向學生課桌,師生只好戴著斗笠上課。一個個斗笠,匯成了山村教育最獨特的風景線,可這風景不但不能令人興奮,卻只有心酸!
孩子們總不能一直這樣上課吧?何老師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變這個情形。於是,她多方求援,找來材料,請來工匠,發動學生和家長充當幫手,自己也挽上袖子,與大家一起動手修桌凳,上房補屋頂。一個星期後,桌凳修好了,屋頂漏洞補上了,操場平整了,孩子們終於可以正常上課了,何老師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卻開心地笑了。
李子埡村幅員面積廣,學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讀書,大都需要翻過一座座山嶺,淌過一條條大大小小的溪河。每當春夏時節,山洪咆哮,河水暴漲。學生的安全揪緊了何昌淑老師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邊,將學生一個一個背過河,背了這個社的學生,又步行很遠去背那個社的,直到把所有學生都背過河,才安心上課。放學後,又將他們背過去。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幾次,她自己差點被急流沖走。但看到孩子們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她打心眼裡覺得高興。
一到冬季,漫天 大雪 ,寒風凜冽,教室四壁透風,孩子們凍得直打哆嗦。何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當時她的工資每月只有幾十元錢),買來比較厚的透明薄膜,將牆壁透風處一一釘上。課余,她組織孩子們從山裡拾來乾柴,上課前,讓孩子們將柴禾燒一下,待濃煙過後,將火炭放進准備好的爛瓷盅里,吊在課桌下取暖。
以前,李子埡村小沒有寢室,沒有辦公室,更沒有食堂。孩子們的家離學校遠,為不耽誤上課,只好將午飯帶到學校吃,吃的是冷飯。何老師為了照顧孩子們,也將午飯帶到到學校吃,並動手搭了一個簡易灶台,從自家拿來一口鍋,幫學生蒸飯,孩子們從此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飯。可是不久,新的困難又出現了,由於地質方面的原因,學校附近的飲用水源斷了,何老師和學生們的生活用水必須到半山腰的一個積水潭去背,來回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因此,學生們每天放學回家後,她還來不及休息,就又拖著疲憊的身子背著背蔞,把第二天用的水背到學校去。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干就是二十餘年。
何老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女,甚至更好。學生病了不能來上課,她就在放學後去學生家中為他們補課,有時來回要一兩個小時,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李子埡村一社的孤兒王勇,父親早逝,母親難耐山裡的貧窮與落後,遠嫁他鄉。孤苦無助的小王勇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家境十分貧寒,學費更不可能交得上,眼看就要失學。何老師拿出自己的工資悄悄替他交上。當時,她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十元,不僅如此,何老師還常常幫他買學慣用品,將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給他穿。1995年,在何老師的努力下和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幫助下,新學校建成了,何老師從半山腰的家搬到了學校住,從此,她負擔起王勇每天的午飯。何老師在生活上、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小王勇,使這個孤兒又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天真燦爛的笑容又浮現在她的臉上。看到這些,她倍感欣慰。
1990年的一天,班上學生向劍波放學回家,不慎摔倒在亂石堆里,下嘴唇被石頭磕穿,血流不止。同行的學生都嚇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何老師得知消息後,急忙趕到出事地點,用手帕替他捂住傷口。山上沒有醫生,她背上向劍波就往二十里外的鎮衛生院跑。不知哪來的力氣,身體瘦弱的何老師,背著體重好幾十斤的學生,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了近兩個小時,沒歇一口氣。由於搶救及時,向劍波同學不久就傷愈出院,回到了同學們中間。在何老師的教學生涯中,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何老師的家,在離學校五公里遠的半山腰,丈夫體弱多病,幼子又需照顧。每天,她沿著崎嶇的山路,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家與學校間奔忙。每逢刮風下雨,山路泥濘不堪,上坡時,只能緊貼著岩壁,摸索著石頭奮力向上爬;下坡時,只能屏住呼吸,緊抓著旁邊的茅草往下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山谷。為此,何老師常常手上流血,滿身污泥。親朋好友看她那樣辛苦,紛紛勸她放棄那份待遇並不豐厚的工作,但是,每次她都堅定地搖搖頭。
正當何昌淑的工作剛有起色時,厄運突降到她的身上。1989年3月,何老師的丈夫因病癱瘓,繼而醫治無效去世,留下一個剛滿兩歲的兒子和一個僅四個月大的女兒,而且,大兒子是個智力低下的啞巴。何老師強忍住內心極大的悲痛,匆匆辦完丈夫喪事,拉著大兒子,背著女兒,匆忙趕回學校,又開始上課、批發作業、家訪……
為給丈夫治病和辦喪事,她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失去親人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擔,沉重地壓在她瘦弱的肩上。既要上好課,又要操持家務,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還得抽時間去種地……
看過「道德模範主要事跡」的人還看了:
1. 道德模範事跡心得體會6篇
2. 2016道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3.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文章
4. 學習道德模範先進事跡心得範文3篇
5.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事跡材料
③ 2021年全國道德模範人物事跡有哪些
1、劉傳健
故事:2020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從重慶至拉薩飛行任務中,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航班機長劉傳健,憑借二十年的飛行經驗,手動操縱,成功處置航班險情,確保機上119名乘客安全。
④ 能否給我一些道德故事要注重於道德。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跡
一、 助人為樂
許月華,女,漢族,195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養人員。
她12歲時高位截癱,兩個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撐;17歲時,她被送進了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她是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媽媽」,撒播著偉大的人間母愛。37年來,她始終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熱心助人。她的事跡在網上熱傳,無數網民為之動容,親切地稱她「板凳媽媽」。
在福利院,許月華從沒有休過節假日。有回她腎結石急性發作住院,剛出院她就直接進了福利院幼兒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個小時。「我要把欠孩子們的時間補回來。」護理班長心疼她:「月華,你這樣下去會累死的。」許月華輕輕一笑:「真這樣累死,我樂意。我還留了幾十塊錢,就拜託你替每個孩子買件衣服,算是我給他們的一個紀念。」
隨著福利院收養的孤殘嬰幼兒不斷增多,許月華撫育的「兒女」也越來越多,最多時同時帶著15個。為了方便,她讓孩子們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鋪太窄,就不斷加寬,最後加寬到了5米,她那張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兒園。白天,許月華給他們餵奶,換尿布,陪他們玩,逗他們笑,常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晚上,這個剛睡下那個又醒了,這個剛停止哭那個又扯開嗓子喊,許月華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37年裡,許月華帶大了138個孤兒。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來了。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業,他們在填履歷表時,在「母親」一欄里,寫的都是一個共同的名字:許月華。
許月華2010年被人民網評為「十大責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電視台授予全國「三農」人物奉獻獎。
(減縮事例、感悟):
許月華
她命運坎坷,1歲喪父,12歲喪母,為謀生計她跑到鐵路上撿煤渣,被從背後駛來的火車碾碎雙腿。
一天,她看到,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孩,搬張小凳子學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頂起來走路……於是,她主動請纓,撐著板凳,以殘缺之軀做起了138個孤兒的媽媽,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許月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難以想像,一個失去雙腿的姑娘,是用怎樣的勇氣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從失去雙腿的少女,到來去自如的「板凳媽媽」,苦難讓只有半截身子的許月華釋放出了強大的力量——
就像,苦難中盛開的向日葵,面向太陽,頑強綻放。
郭明義
一個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
他追求純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為,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群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他堅信奉獻使人快樂、助人使人幸福,數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愛心、滿腔熱血鑄就了人間大愛,被譽為「愛心使者」、「雷鋒傳人」。
德不孤,必有鄰。郭明義不僅自己無怨無悔地無私奉獻,還帶動身邊工友和全國各地誌願者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愛心團隊。目前,郭明義愛心團隊下設的希望工程郭明義愛心聯隊、郭明義無償獻血志願者應急服務大隊、郭明義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大隊等7個大隊,僅在鞍鋼礦業就有成員近萬人,全國已有4萬餘人加入到郭明義愛心團隊,全國各地不斷傳來郭明義愛心團隊分隊成立的消息。
頒獎詞:向助人為樂模範致敬!
善行無疆。是你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幫助那些貧病幼弱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是你們,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讓愛與付出成為社會和諧的主旋律。
二、誠實守信
孫東林,男,漢族,1970年12月生,武漢東方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湖北省「信義兄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9年,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孫東林與哥哥孫水林組建起一支建築隊伍,開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築工程。20多年來,孫東林守信如金,不論是對承包的工程,還是對農民工兄弟,都講一個誠信,都講一份責任。孫東林常說:「我也是農民出身,農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幹了一年,還拖欠他們的工錢,怎麼能說得過去呢,明年誰還跟咱干呢?無論遇到多大困難,絕不能影響工程質量、絕不能拖欠農民工兄弟一分錢。」
20多年來,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正是憑著這種「講誠信、重質量」的堅持,孫東林參與了北京順義區幾乎所有重點工程的施工,而且個個都是樣板工程。2010年2月9日,為了搶在春節前將農民工的工資發放到位, 哥哥孫水林連夜開車從天津趕回黃陂,卻在南蘭高速河南蘭考段遭遇重大車禍,一家五口不幸遇難。為替哥哥完成遺願,孫東林帶上事故車上的26萬元錢,驅車15小時返鄉替兄發放農民工工錢,錢不夠發,孫東林毅然從自己的賬戶上取出6.6萬元,仍然不夠發,70多歲的老母宋臘梅把自己的養老錢1萬多元拿了出來。由於孫水林已經遇難,農民工的工資清單已不知去向,孫東林就根據農民工憑良心報出的錢數,報多少給多少,終於趕在除夕前將33.6萬元錢足額發到60餘名農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動地的生死接力送薪義舉。
孫東林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各級組織和社會各界紛紛表示支持和慰問,孫東林將社會各界捐贈的33.4萬元慰問金如數捐出,發起設立了湖北省「信義兄弟」農民工幫扶基金會,幫助困難農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類捐贈200餘萬元。
今年4月25日,由孫東林擔任董事長的湖北信義兄弟建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孫東林向社會莊重承諾:注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決不拖欠工人一分錢工資;注重打造名優精品工程,提供優質服務,決不搞偷工減料;簽訂施工合同後,不搞欺詐、不拖延工期;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將積極參加社會各項公益活動,並竭力為困難家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幫助。
社會各界也掀起了向孫東林及孫水林學習的熱潮。孫東林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我只是希望誠信的陽光能夠灑遍每一個角落,照進所有人的心裡。」
一諾千金。是你們,用寬廣的心胸,標定了人間的公平;是你們,經歷困苦,信守承諾,顯示了中華文明代代傳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對待他人,將心比心;對待自己,方正嚴明。
(減縮事例、感悟):
總有一些事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些人讓心充滿溫暖。
他是哥哥,為給家鄉的農民工結清工錢,寒夜上路,不幸一家五口遭車禍全部遇難。
他是弟弟,得知哥哥遇難消息後,義無反顧地趕在大年三十前返鄉,代哥哥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餘位農民工手中。
他們在一家五口遭車禍遇難的情況下,不躲、不藏、不找借口,沒有賬目農民工自己報多少工錢給多少工錢,不夠一家人湊錢,
認的是「幹活給錢天經地義」的理,守的是做生意應有的信。
他們生死接力,信守承諾,在當前社會風氣下使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們是「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三、敬業奉獻
鄧前堆
怒族,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28年來,本著對救死扶傷信念的堅守,鄧前堆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一條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兩岸往來,隨叫隨到出診5000多次,步行60萬多公里為村民治傷療病、防治傳染病,用艱辛付出換來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幾年如一日的溜索行醫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自從擔任拉馬底村的鄉村醫生,鄧前堆就牢記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情系農村,心想村民,隨叫隨到,及時盡責。為給兩岸村民看病,他的行醫之路與過江溜索緊緊聯系在一起,隨身形影不離帶著一個葯箱、一把溜梆這兩件「寶物」。他跑遍了鄉村每一條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種慢性病,誰對哪些葯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他的心中都裝著一本明細賬。他每天在拉馬底村衛生室坐診,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電話,即背上葯箱、帶上溜梆出發。在當地村民的印象里,無論深夜白天,還是暴雨江水上漲,鄧醫生總會及時趕來就診,給病痛鄉親們帶來安康,帶來希望。鄧前堆說:「過溜索再危險,走山路再辛苦,只要鄉親們身體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醫過程中,鄧前堆謹記「服務鄉親、奉獻家鄉」的信念,對病人傾注了滿腔愛心,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他用傈僳語向村民宣傳解釋艾滋病、結核病、瘧疾等傳染病的防制知識,注射疫苗,服預防葯,隨訪,該村免疫規劃建卡率達100%,接種率達98%,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0%以上,傳染病防制工作在這里落實到位。
超常的付出,鄧前堆得到的卻是微薄的報酬,過著清貧的生活。家裡除了一台過時的小電視、幾件破舊的傢具和一輛舊的自行車,別無他物。這些年先後有3個人在拉馬底村與鄧前堆一道工作,但是由於工資低等諸多原因離開了鄉村醫生工作崗位。而鄧前堆為了做治病救人的醫生,謝絕了當村幹部,放棄了去外地打工掙錢。鄧前堆說:「我不幹,這么貧窮的村寨,誰願意來干醫生呢?」鄧前堆手中有一大把無法兌現的欠帳條。這兩年,收入微薄的他已經為鄉親們墊付了1000多元醫葯費,但他並不認為是吃了虧。「只要手裡寬裕,鄉親們是不會欠我的。有時候沒有錢,他們就給我送來雞蛋、苞米什麼的。如果他們不主動來還,一定是太困難了。」他覺得自己得到了鄉親們的尊敬和信任,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自家人、可靠人,這比什麼都重要。
鄧前堆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國內的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面對這些,鄧前堆很高興,也很平靜,他只有一個心願,盼望著有一天村兩端能架起一座可以通汽車的大橋,無論鄉親們得了什麼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大醫院救治。
(減縮事例、感悟):
懸空30米,跨越120多米的距離,不足20秒就能抵達。
當你以旅遊者心態去嘗試溜索時,你體會到的或許只是溜索帶來「高」與「快」的刺激。
其中的危險,或許只出現在你的潛意識里……
肩背葯箱,緊緊抓住索繩,使勁、蹬腿,緊扣在粗粗鐵索上的滑輪瞬時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騰不息的怒江。
他知道有人曾從他必經的行醫索道上滑落,再也沒有爬起來。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診5000多次,從來不收出診費。他叫鄧前堆,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28年來,他的行醫之路與那條溜索緊緊聯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裡人過江不要再過溜索,村裡能架起一座可通車的橋。
2011年2月1日上午9點17分,大年廿九,鄧前堆收到一條來自中央文明辦的簡訊,讓他確信他可以實現修橋心願了……
四、見義勇為
7月,杭州,生死瞬間,一個平凡的女人創造了一個愛的奇跡——她不顧個人安危的驚人一抱,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她叫吳菊萍。人們稱她是中國的「最美媽媽」。
人們感動著,感慨著,傳播著,傳遞著,全世界都知道了吳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關於她的故事中,人們發現,有幾個詞反復出現:本能、普通、習慣性流露——
吳菊萍說: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我一直蠻普通的,真沒啥特別的。吳菊萍的丈夫說:她平時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這些善良的習慣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稱為英雄,因為她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吳菊萍的老師同事說:她平時就是一個挺善良,挺有責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實是這種本性的習慣性流露。吳菊萍的鄉親們甚至說:我們身邊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還更英雄;菊萍就是這些好人中的一個。
由此,更讓我們思考的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做了自認為普通的事,卻為何在全社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為更能體現純潔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俠,原本也不值得驚嘆了。而吳菊萍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有一個8個月大的兒子,她卻以生命的代價去托住一個與自己毫不相乾的孩子。這種「本性的習慣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簡單,其實最艱難,是一種經年的累積,如果不是長久以來的善良積淀,很難想像會有危急時刻愛的爆發。
其二,「最美媽媽」做了別人或許想做但卻未必會做的事,她的行為觸動了人們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依此來看,現實社會中人們在需要幫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確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最美媽媽」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進人們心靈。她於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輝,激發了人們心底向善的力量。
吳菊萍那關鍵時刻的一伸手,展現了人性的精彩。人們為這份精彩喝彩,這是向善社會的一大進步。希望每一個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記取這份精彩的傳遞,善待身邊的人,用愛交織身邊的事。
頒獎詞:向見義勇為的模範致敬!
舍己為人。是你們,面對災難和死神大義凜然、知險而上,把平安和生機留給他人;是你們,用流血和犧牲,將災難和危急變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懷的課堂。
(減縮事例、感悟):
如今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她擁有一個最響亮的名字——「最美媽媽」。
2歲的妞妞從十樓墜地的一剎那間,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雙接抱的手……十天以後,妞妞醒了,這是她締造的生命奇跡。
這位名叫吳菊萍的80後母親,很平凡,平凡得沒有人能說出她以前曾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但她確實又很偉大,中國人傳統的勤勞勇敢、樂觀善良、見義勇為等美德的滋養,讓她在伸手一接的剎那綻放出最美麗的大愛光輝。
網路上,網民們在感動:世界上最動人的傳奇,就是那一接的大愛和美麗;社會上,人們在思考:走近了她,該怎樣熏陶你我?讀懂了她,該獲得怎樣的力量?
五、孝老愛親
孟佩傑,女,漢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團員,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學生。
孟佩傑5歲那年,生父去世。迫於生活壓力,母親將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1998年,養母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症。經過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一年後,養父無法忍受艱難的生活,悄悄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這一年,孟佩傑只有8歲。
從那時起,孟佩傑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北方的冬天要燒爐子,孟佩傑每天早早起來給爐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夠不著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已記不得多少次;為娘倆洗衣服、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得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按媽媽編著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豆角綠茵茵……」
2007年,孟佩傑初中畢業,劉芳英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並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還未成年的孟佩傑主動選擇了在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就近照顧養母。2009年,按照學校的安排,在隰縣上完兩年後,孟佩傑還必須到臨汾(總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傑做出了令常人難以想像的決定:帶上母親去上學!
為了及時照顧母親,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並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孟佩傑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6點,幫養母穿衣服,給她洗臉、梳頭,然後趕到學校上課。中午12點下課後,又匆忙趕回家,做飯、喂飯,給母親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換洗床單、被褥,下午兩點再趕回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後,她又匆匆趕回家中做晚飯、做家務,服侍母親睡覺。每天就這樣奔波在課堂和出租屋之間。
養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瘡,孟佩傑一天要幫其翻身擦身多次。為防止褥瘡擴散,每天放學回來她都要給養母洗衣服和床單。她還專門跑去向老中醫請教護理方法,天氣暖和時,就抱母親到窗前曬太陽。遇到母親排便不暢時,她就用纖細的手指,幫母親一點點摳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糞便。剛強的母親癱瘓後脾氣也越來越大,孟佩傑就經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親生氣,平日里功課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母親聊天。懂事的孟佩傑從來不亂花錢,時刻惦記著家裡卧床的養母,對養母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勞任怨,不離不棄。
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傑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範。
頒獎詞:向孝老愛親模範致敬!
大愛無聲。是你們用人間大愛,詮釋生活的真諦;用人間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你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
(減縮事例、感悟):
5歲時,父親慘遭車禍,她被送到養母身邊;
8歲時,養母病癱,養父出走,她開始一邊學知識,一邊學家務;
17歲,她背著養母上大學……
她叫孟佩傑,今年19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人道是:久病床前無孝子。12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照料,
誰家的親女兒能做到?
而孟佩傑,一個90後的養女做到了!
我們可以沒有孟佩傑這般多舛的命途,卻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態度 。
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小孟,祝你和媽媽都幸福!
⑤ 感動中國十大誠信人物事跡
1. 孫東林,被譽為「信義兄弟」,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在哥哥遭遇車禍後,他堅守承諾,如期支付工錢,並承擔起照顧嫂子和孩子的責任。他的行為體現了誠信的深刻內涵,激勵了無數人,成為中國誠信文化的典範。
2. 郭明義,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全國道德模範。他長期堅持獻血和捐獻造血幹細胞,投身公益事業,用行動詮釋誠信與責任。他的故事強調了誠信在個人和社會中的重要性。
3. 陳游標,江蘇企業家和社會公益人士,全國道德模範。他多次捐贈支持災區、貧困地區和家庭,實踐誠信與愛心。他的行為傳播了誠信文化的積極影響。
4. 張麗麗,山東濟南教師,全國道德模範。她始終以誠信為本,為人師表,用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她的實踐展現了誠信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
5. 羅雪娟,上海青年志願者,全國道德模範。她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誠信行事,愛心奉獻。她的故事彰顯了誠信在志願服務領域的重要性。
6. 陳相貴,黑龍江企業家和社會公益人士,全國道德模範。他創辦愛心基金,長期資助貧困地區,實踐誠信與愛心。他的行為傳遞了誠信文化的正能量。
7. 王爭,北京中學生,全國道德模範。他在中考和高中階段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誠信行事,展現青少年誠信精神的重要性。
8. 劉玉彬,河北保定農民,全國道德模範。他多年義務植樹,保護環境,誠信負責。他的實踐彰顯了誠信在普通民眾中的重要性。
9. 張健,浙江杭州青年志願者,全國道德模範。他參與志願服務,誠信行事,愛心奉獻。他的故事彰顯了誠信在志願服務領域的重要性。
10. 羅益昌,湖南長沙企業家和社會公益人士,全國道德模範。他創辦愛心基金會,長期資助貧困地區,實踐誠信與愛心。他的行為傳遞了誠信文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