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線開頭
A. 尊師重道,嚴守道德底線的作文開頭
(一)組織形式的區別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一般由宗教組織、信仰和觀念、道德規范、宗教儀式、戒律、經典等基本要素構成。在我國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這些宗教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與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民族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並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
封建迷信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種陋習,一般是由神漢、神婆等迷信職業者主持的算命、看風水、求簽卜卦等活動組成。封建迷信活動沒有正式組織形式、儀規、戒律、經典,沒有像宗教那樣具有群眾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特點,一般是迷信職業者隨意活動隨聚隨散。
(二)活動內容的區別
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在活動內容上有固定不變的經典、信條、場所以及信仰對象等,並世代相傳。
封建迷信活動沒有固定的經典信條和信仰對象。有些封建迷信活動中所用的所謂經書,有的是從佛教、道教中摘抄的,有的是迷信職業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胡編亂造的。封建迷信活動所崇拜的對象,基本上是些臆想的鬼神,以及神話中的人物,或者所謂的精靈等。封建迷信活動一般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
(三)行為結果的區別
宗教與封建迷信的行為結果有明顯區別,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私事。一般而言,正常的宗教活動所產生的行為結果,對社會生活不會構成現實的直接危害。而封建迷信活動,是神漢神婆以看風水、看相、算命為借口,進行騙取錢財,他們妖言惑眾,裝神弄鬼、進行詐騙活動,甚至傷害人命,危害社會秩序和群眾的身心健康。
(四)國家所採取的政策法律的區別
我國《憲法》第3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國《刑法》第251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情節嚴重,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權利,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我國黨和政府一貫的政策。而對封建迷信活動,我國一貫的政策是堅決依法取締。打擊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封建迷信。我國《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或者利用迷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封建迷信活動不受國家法律保護。
追問:
有的宗教信徒(如:佛教.基督教)在傳教時常說「信它可以治病,不用去醫院及虛構極樂世界」等,這些是否違反了相關教義和國家法律與道德倫理.是否構成迷信
回答:
不違反,因為只有信徒信仰,沒有將該觀念用於蠱惑他人,且宗教信仰自由均受法律保護,不構成迷信
追問:
如果你相信生病了不用去醫院而在家「念經」病就會好.那這就是迷信
回答:
同意此觀點
追問:
謝謝
回答: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追問:
嗯,會的;我正在打算嘗試一下基督教
回答:
了解基督教的歷史後再考慮是否入教
追問:
怎麼了解或許你有什麼建議可以幫助一下我
回答:
基督教的成立情況及發展史,同時向教徒咨詢入教後的感受。
B. 關於堅守道德底線的初中作文
關於堅守道德底線的初中作文篇一
拔河,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呀。想起小學時,我們班可是第一名的保持者呀。
「同學們,今天下午我們班要去拔河,十位女生,十位男生,那些同學想去呀,舉手錶決。」老師的話音剛落下同學們都很積極的舉起了手,「我們班的同學可真積極呀,但只要二十位同學,體育委員你來選二十位吧,」老師指著體育委員說。我在心裡默念道:選我,選我呀。「你,你……還有你。」「我嗎?」「恩。」「好高興呀我又可以拔河了,我有信心我們班一定能贏」,心裡這樣想著。
想到下午就要拔河就格外的激動,上課也心不在焉的。盼著盼著,終於到了拔河的時候了。
上課鈴一響,我們班趕緊排著整齊的隊形來到操場上,先用氣勢嚇倒對方。裁判老師說道:「還有一點時間才開始,各班請先自己熱下身。」「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體育委員給我們加油鼓勁到:「同學們加油呀,這是我們沖刺前最後的准備了,加油呀七三班。」「請七三班和七二班參加拔河的同學各就各位,」該我們了心跳的好快。
我們先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後都把腳靠在一起。「現在請各班拿起繩子,預備開始。」我們班使盡全力,拚命往後拉。同學們喊道:「後面的胖子加油呀,往後拉呀,穩住重心。」「啊,啊,」班上同學一起發出的吼叫。本想把對方拖過來,讓他們全部都被我們拉到在地,結果沒想到他們太胖了,我們拖都拖不動。看看自己的腳怎麼在不停的往前挪呢?原來站在最後面的同學已經摔倒了,只有我們前面的同學在拉。最後對方使勁了全力拉,我們被拖到了對方了領地去了。裁判說:「停,第一場二班獲勝,雙方換場地,」「預備拉」。我們班在往後退,有種很輕的感覺,這次能把他們班拉過了。老師在不停的為我們加油:「重心壓低,往後倒,拉過來了,拉過來了,再加把力,我們就贏了。」忽然,拉不動了,對方的力量在增大,某種力量又把我們吸過去了,我們又輸了。
就這樣我們持續了六場,手拉得通紅,臉上的汗水直流,但最後我們班仍然屢戰屢敗,打破了學校有史以來的記錄。可我們都覺得不公平「我們班的同學雖然很高,但是都很廋,班上幾乎沒有一個胖子。而其他班呢,個個那是有高有壯,胖子還很多,這樣比我們班肯定輸呀。」老師走過來安慰我們說:「沒事,我們力氣小拉不過別人,我也知道你們已經盡力,雖然我們蠻力不行,但我們腦袋比他們靈活,他們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對,我們是輸了。但我們並沒用放棄的精神困虧是其他不沒有的。我們的精神勝過了他們的蠻力,我們的精神和我們的智慧永存。
關於堅守道德底線的初中作文篇二
你問當下中國缺什麼,我看最缺底線。這很可怕。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比方說,腐敗變質的食品,也敢賣;還沒咽氣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車也敢開;明明裡面住著人,那房也敢拆。還有「共和國脊樑」這樣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獎多麼野雞,多麼山寨。
於是沖突迭起,於是輿論嘩然。不是「當驚世界殊」,是「世界當驚殊」──怎麼會有這種事?怎麼會這樣?
奇怪並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為突破的都是底線,比如「惻隱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殺人償命,借債還錢」。這些原本都是常識,卻被丟到九霄雲外。被嚴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會重現江湖。
可見,底線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底線,汪褲神企業就會弄虛作假,學者就會指鹿為馬,裁判就會大吹黑哨,官員就會貪贓枉法,警察就會刑訊逼供,法院就會草菅人命。從這個角度說,底線就是生命線。
人類為什麼要有底線?為了生存。人,是社會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個人純春活在這世界上。所以,只有讓別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讓別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為了別人的生存放棄自己的利益,這是「境界」。至少不妨礙別人的生存,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破壞社會的環境,這是「底線」。其中,通過立法程序明文規定下來的,是「法律底線」;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線」;各行各業必須堅守的原則,比如商家不賣假貨,會計不做假賬,醫生不開假葯,是「行業底線」和「職業底線」。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線卻不能旦夕缺失。因為底線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防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防線失守,全盤崩潰。
中國人從來就有底線。做生意,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做學問,言之有據,持之有故;做官,不奪民財,不傷無辜;做人,不賣朋友,不喪天良。正是靠著底線的堅守,中華民族雖歷盡苦難,中華文明卻得以延續。
要想守住底線,必須不唱高調。因為那些「道德高標」,比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須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開頭,其他的造假就擋不住。假煙、假酒、假合同、假學歷,就都來了。當下中國缺底線,這是重要原因。或者說,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就是八個字──守住底線,不唱高調。
關於堅守道德底線的初中作文篇三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瑞士因為地少人稠,對定居多年欲入籍者有著嚴格的社會公德要求,必須得到鄰居的認可才能提出入籍申請。有一個打算申請入籍的人到街對面的超市購物,因為東西多就將購物車推回家中,卻因為工作忙沒有及時歸還。鄰居一位老太太看到超市的購物車在他家中停放了幾天,就打電話報警,認為他有意侵佔他人財產。雖然是無心之失,但他的入籍申請也因此泡了湯。
有人認為,這件事在一些人看來是小題大作,但細細一想,社會公德並非可有可無的「小節」,否則良好的社會秩序就無從談起。更難以想像,一個對社會公德持無所謂態度的人,會時時保持一顆對法律規章的敬畏之心,能夠在關鍵時刻守住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在城市管理中,德治和法治相輔相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市組建「市民勸導隊」,正是應用了德治的說服力和勸導力,啟迪公民的道德覺悟,激勵公民的道德情感,強化公民的道德意志,增強公民的榮辱觀念,培養和形成古人所說的「羞恥之心」。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種違反社會公德者必定受到輿論譴責和公眾批評的氛圍,再配合嚴格的社會管理執法處罰,提升國民的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秩序,才不會成為一種老大難問題。
心理學中有一個「破窗效應」,說的是如果有人打碎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的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從這一理論透視當前的社會管理特別是社會公德建設,可以發現,某些不良風氣的形成,一方面失之於「事不關己」心態的盛行,公民之間的相互勸導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失之於「法難責眾」心態的盛行,執法者嚴格執法的力度不夠。說到底,法治與德治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難以達到維護社會環境秩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