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道德會王鳳儀
❶ 萬國道德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教派
你好,知友:
關於「萬國道德會」應作全面分析,茲將兩三處說法引用如下,供你參考:
- 「萬國道德會滿洲國總會」:「東北地區偽滿洲帝國的宗教團體。抗日戰爭時期成立於新京特別市(現長春市)。該會標榜以研究性命及家庭教育,改建社會,締造大同,促世界進化,謀人群幸福,實行利民生、啟民智、敦民德之計劃,不涉政治為宗旨。以舉辦講演社、講習班、安老懷少堂、民眾學校、識字會、遊行講演團、性理療病灶等形式為主要活動。在吉林、龍江、濱江、安東、奉天、錦州、熱河等省設有7個總分會,在縣市設有284個分會。1945年後,自行解體。」(來源:中國現代社團辭典 )
- 「偽滿洲帝國道德會,系萬國道德會演變而來。以尊孔讀經,維護封建道德為宗旨的萬國道德會傳入東北後,與朝陽王鳳儀的道德經不謀而合。自王所辦的義務女學擴充為萬國道德會分會,東北參加道德會的人數急驟上升。」
「牧羊人出身的王鳳儀,以看病行善為名,極力宣傳他那荒誕不經的道德經。他推廣會務,發展事業的辦法是向社會最薄弱的婦女層進軍,宣傳什麼姑娘經、媳婦經、老太太經。表面上是號召婦女做賢妻良母,實際上是麻醉人們恪守婦道,遵從三從四德,維護封建禮教。『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人立足未穩,對於這個組織龐大,磨滅人民鬥志的道德會不能不加以拉攏和利用。更何況道德會的宗旨與他們建設『王道樂土』的主張也很合拍。但日本人對萬國道德會這個名稱不滿意。他們幾次派日本駐長春的政界要人三谷清以看病為名,與王鳳儀密商。一副軟骨頭的王鳳儀唯唯諾諾,終於掛出了「滿洲帝國道德會」的牌子。從此,日本人藏在幕後,支持王鳳儀利用愚民政策繼續麻醉人民。他們還派日本人正田淑子打入『滿洲帝國道德會,監視其日常活動。每遇大事,便由長春日本要人直接出面干涉。道德會每遇日本人徵兵、出荷,必派宣傳隊外出演講宣傳。會員們還要遵守五戒條、十信條。至此,道德會便墮落成了幫助侵略者奴化人民的「賣國會』。1948年,隨著東北的解放,『滿洲帝國道德會』也同其他反動會道門一樣,歸於毀滅。」(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下) - 「滿洲帝國道德會」。「偽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扶持的反動封建團體。1936年在長春建立。由「萬國道德會」在日本侵略者指使下發起並改組而成。以『研究性命,實行道德』為宗旨。設總會於長春,在各縣鄉均設有分會。該會成立後,利用封建迷信,進行講演,講習,愚弄人民,傳播奴化教育,為日本帝國主義服務。重要成員多為偽滿大臣、市長、縣長,並多兼任會長,分會長諸職。因此,該會實際上是日滿反動政府的御用工具。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後,重新掛出萬國道德會招牌,投靠國民黨政府。東北解放後,和其他反動會道門一起被取締。」(來源:中國現代社團辭典 )
以上均來自中國知網: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祝好!是以為答。
豫新兼者東北地區偽滿洲帝國的宗教團體。抗日戰爭時期成立於新京特別市(現長春市)。該會標......
❷ 萬國道德會的創建歷程
萬國道德會雖然在1918年設立籌備處,著手進行組建萬國道德會的先期工作,並於1921年正式成立,但追溯萬國道德會的淵源還遠不至此。在華美國傳教士李佳白在其1924年的記述中提及萬國道德會時說:雖然在濟南成立僅三年時間,但道德運動和道德運動思想卻早在十年以前就已經存在。李佳白當時直接參與萬國道德會,並擔任領導職務,自然對其情形十分熟悉,事實也確實如此。萬國道德會的發起人,山東歷城人江鍾秀以恢復固有道德,倡明孔孟之道為己任,在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沖擊尊孔讀經的過程中就有所動作。1911年,他謁學部,請勿廢師范、中小學校讀經,部許之。江鍾秀此舉希冀在國家師范教育和中小學基礎教育領域為保留傳統文化對國人的熏染爭取一席之地。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整體上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但新舊更替過程中忽略了道德情操的培養,也引起了時人的擔心和不滿:德育於學校中素不注重,任兒童受惡社會之熏染,學校實不啻惡德之養成所。江鍾秀的提議對學校教育特別是德育教育的改進,是當時人們所能作出的一種努力與嘗試。民國建立後,江鍾秀及其次子江希張積極從事傳統文化的重新開掘與普及,以期實現傳統道德與現實的契合。1915年,時人稱為神童的江希張寫就四書白話解說,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袁世凱令教育部將之列入師范、中小學校科目。萬國道德會雖然此時尚未成立,但其關於道德及道德運動的倡導與推動已經融入民初基層社會之中。
萬國道德會在東北的組織由王鳳儀(人稱王善人)創建,後來被日本人控制。
1936年,日本侵略者授意將其改組,以偽滿洲國司法部大臣馮涵清為董事長,關東軍憲兵司令部翻譯桔光 三任顧問。該會各市、縣分會均由偽滿地方官員任會長,作為日本在東北進行殖民統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