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實踐日記500字
1. 小學生公民道得心得體會500字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博古通今的知識,也可以沒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決不能沒有道德。知識可以去積累,才能可以去學習,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道德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絲一毫都關乎節操,它不能用錢來買,不能用金子來換。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人類將自相殘殺,爭名逐利,世界將一片混亂,慘不忍睹。
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必須時時留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統一。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或小孩讓座;隨手揀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放進垃圾箱內;為辛勞了一天的父母獻上一杯茶,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幫助同學解答一道難題;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報答敬愛的老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實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只有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才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雛鷹」活動和「希望工程」的活動等,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這樣,我們的道德觀念會再次升華。
( 萬景文學 www.wan-jing.com )
三國時的劉備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教育自己的兒子,它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值得我們知道並銘記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觀,直至現在,仍千古流傳、膾炙人口。還有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是古人良好的修養,也是古人重視道德的表現。既然古人都有這樣的道德觀念,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就更應該努力發揚這種優秀的品質,並世世代代傳播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讓我們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扞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2. 中小學生德育課堂心得體會500字
認真學習了學校領導的講座之後,我對什麼是德育實踐活動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德育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德育實踐活動並不神秘,德育實踐活動課也沒那麼難上。關鍵是認識問題,定位問題,認識對了,定位準了,很多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德育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德育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延伸。
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所以要進行統籌規劃。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對社會、家長的宣傳工作。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德育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設置德育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特別是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系。
3. 疫情期間德育實踐活動寫作文
1. 品德教育實踐活動作文
從學會說話起,常看到媽媽的道德行為;從上學讀書起,常聽到老師的道德話語;從成熟長大起,常學著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無時無刻不在我心中。
要遵守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認真做好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記得看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向一個小女孩借一塊錢,答應明天晚上還,因為信任,這個小女孩猶豫了一會兒便答應了。可是離還錢的時候間只剩下一個晚上了,小女孩等到天黑也沒見小男孩出現,她開始有些後悔,擔心他不會來了,正當熄燈上床的時候,聽見敲門賀前聲,那小男孩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口,手裡捏著皺巴巴的一塊錢,小女孩高興的笑了。後來才知道,借錢是為了給低血糖的母親買葡萄糖,為了還錢,每天晚上一放學就去離學校一公里外撿廢鐵賣錢,由於太困了,就倒在樹下睡著了,起來時才發現晚了,便開始狂奔,只好現在才來。這位小男孩最後幹了一番大事業,這都是他遵守道德的結果啊!
其實還有許多像小男孩那種人和事,道德永遠在我心,一直教育著我,鞭策著我。
2. 寫一篇德育實踐心得作文
德育實踐心得體會 高二(4)陶丹蘋 於我而言,「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彷彿永遠都只是書面用語,永遠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現。
一邊寫著「學會向父母感恩」之類的話題作文,一邊對父母頤指氣使、大聲吆喝。若不是這次的「五個一」德育實踐活動,或許我仍然這般任性。
「五個一」中有一點是為父母做一頓飯。當然,它的含義不僅僅只有這一頓飯。
應付任務的做法自是只做這一頓飯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學校的用心是在於讓我們從這一頓飯中體會到父母天天為我們作出可口飯菜的辛苦。
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願,第二次覺得麻煩,第三次更是覺得厭煩透頂。而父母,卻天天,從我們出生到現在的十六個年頭里,不停地做著這一件事。
誠然,他們自己也要吃飯,可是,當你有目的地為了另一個而去做時,會格外禪稿清的用心。即使飯菜不比餐館、飯店的可口,可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愛意是獨一無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獨特的味道。
比如說,我永遠吃不慣我表姐家的飯菜,太過清淡,只因為我表姐不愛吃重口味的。 在這次實踐活動的這一項目中,我所做的,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幾頓飯而已。
這一點點的小事,卻仍不讓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飯,無從下手,除了炒蛋什麼都不會。
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還要時刻擔心我是否又被滾燙的油滴濺到、在 *** 作失誤時來挽救整敬早鍋菜。第一次做飯的結果並不樂觀,但是看著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還是很有滿足感的。
我的父母並不會像許多中小學生作文中出現的老套情節「父母一個勁誇做得好吃而實際上卻難吃的緊」這樣誇我,而是很不給面子的指出「難吃」,並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後,飯後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給我洗。
第一次固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歸來的父親在水池邊洗著我和母親都不願去洗的碗的背影時,心裡有點刺痛。他胖了,也老了,這些家務不久將不再適合他這樣的年紀去做了。
我不能總以學習為借口來逃避家務,這是家庭成員的一種責任。 向父母感恩,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項德育功課,明顯當時我搪塞過去了。
現在才開始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應該如何去報答。當我作業做完不去復習功課而是打開電腦游戲時的負罪感,正是我開始懂事的標識吧。
高二了,如果不再好好學習便是對父母多年為我付出的愛的褻瀆。 也許這些話在有些人眼裡很假,但我認為,只有有著這樣感受的人才能體會到裡面的真誠。
3. 關於德育活動的作文
90年的活動,為我們學校的作文教學與活動相結合開辟了一片天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逐步探索思考了課外讀寫與學校德育活動相結合的基本策略,並逐步形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讀寫與德育活動的結合。
91年,我們發現了學生中存在的"追星"現象。學生「追星」是件好事情,但是,我們也發現,孩子們所追求的「星」范圍狹隘了,僅僅局限於「歌星、體育明星」,而且,停留於「表象」追求。如何利用學生的「追星」心裡展開教育活動?學校通過研究,決定把德育活動的專題確定為"作一顆明亮的小星"。活動把"明星"的范疇擴大到古今中外對國家、對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名人、英雄方面,按照"學明星、做明星、寫明星、評明星"這樣的思路開展。
「學明星」,就是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名人、領袖、科學家、英雄的故事,通過閱讀,了解「明星」的事跡,學習明星的精神。在這一階段,我們組織各班級同學讀書,舉行「我了解的明星」信息發布會,召開故事會、心得體會演講會。活動促成了學生積極讀書、寫讀書筆記的實踐。
做明星階段,主要是學生向明星學習,把明星的精神,化為實踐中指導自己行動的動力和方向,做刻苦、勤奮、有特長的學生。學校設置了「學習、勞動、體育、藝術、助人」等爭星項目和要求,劃定了「班級小星、學校小星、學校十佳」等級別。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了爭星實踐和評比活動。
寫明星階段,學生廣泛調查了解本學校、班級表現比較突出的人物和事跡,並將了解到的「小星」的事跡寫下來,廣泛宣傳。這一階段中,學校的櫥窗、板報和紅領巾廣播站為學生提供園地——發表學生的習作,宣傳本班級學校學生的事跡。
最後的評明星階段,主要是各班推薦班級的各個方面的「小星」,學校進行綜合評比並給與表彰。
此後的很多年中,我所在的豐潤縣實驗小學堅持每學期開展專題德育實踐活動,而且,每個專題的活動中,讀寫,都是活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之一,逐漸形成了我校讀寫活動的特色。
此外,我們還非常堅持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報刊舉辦的主題讀書活動。那時,《中國少年報》開展「紅領巾讀書獎章」活動、小學生報的讀書競賽,是我們學校每個學期一定要參加的活動。學校每個學期都對這些主題讀寫活動進行認真地組織安排,並將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
活動當中,我們都按照所上面推薦的圖書,組織開展「圖書信息發布會」(推薦介紹圖書)、「故事會」、「讀書心得體會交流會」的思路,開展系列讀書寫作活動。讀書過程中,注意組織學生記讀書筆記,寫心得,並組織讀書徵文活動。向活動組委會推薦的讀書心得,都是我們學校從班級開始逐級評選上來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幾年內。上千人次在國家和省市級讀書寫作活動中獲獎、發表習作。1992年底,學校也被團中央、文化部、全國婦聯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命名為「紅領巾讀書獎章活動先進集體」。
反思:
「了解明星」的活動把寫作、讀書與活動結合在了一起,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需要寫的環境。「爭做小星」的實踐又增進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為後面的「寫明星」奠定了情感和素材基礎。學校安排「宣傳」為學生「寫明星」提供了發表的「場所」,事學生感受到了寫作的意義。
當時,從全校范圍考慮,我更多地思考的是宏觀、管理角度的問題,因此,作為一所學校,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的發展,讀寫,成了一種教師教育學生和學生自我教育的工具和手段了。
不過,正像上面講的,活動仍然與語文教學相互脫節的。這樣的活動還沒能解決「整合」的問題;因為參與活動人數的限制(學校近兩千人,真正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的,大約一半),還是沒能解決「全體」的問題。
4. 暑假德育實踐活動作文,一千字
天形影不離,留下美好的回憶。
還記得我們一起走過昨天的日子,甜蜜之中稍有酸意,歡樂之中稍有傷感,幸福之中頗有不順。但是,我們互相幫助,齊頭並進,使我們走過的日子永遠充滿歡聲笑語,永遠幸福甜蜜。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真摯的友誼,最幸福的事莫過於靜靜的回憶甜蜜的往事。」真誠的他、率真的我,坦然的走過、勇敢的面對、樂觀的生活。只是往日嘻嘻哈哈的我們已不復存在,你不知在何方,也不知何時才能相逢,只有這幾滴晶瑩剔透淚水,寄託著我無比的思念。
「喂,你在想什麼?」同桌推了我一下。
「哦!沒什麼。」我從回憶中醒來,重新夾好那片銀杏葉,心裡默默地念道;
「一起走過昨天的日子,有你亦有我,亦有絢麗的彩虹」。
5. 暑假德育實踐作文,一千字
暑假的德育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德育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
踐中檢驗自己。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
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德育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
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
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
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6. 關於 道德實踐活動的體會 的作文
孝敬父母,關愛他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兒子不忘父母恩。
我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弟弟和我。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
母親既要上班又要帶弟弟,還得搞家務。忙的她經常夜裡12點以後才睡覺。
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以在節假日我回到家裡後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幫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然後再幫媽媽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
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葯店裡買了感冒葯和消炎葯,回到家裡按葯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並且讓媽媽喝了大量的水,然後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後,她的感冒好多了。我記得從我5歲時,凡遇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我總要給媽媽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祝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者是「祝媽媽生日快樂」「節日愉快」! 記得,有一次母親節,我用采條紙給媽媽製作了10個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隻手鐲及一串項鏈,媽媽收到後高興的合不攏嘴。
我生日的時候,我總是用我的壓歲錢給媽媽買蛋糕或者點心以表達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在我10歲生時給媽媽買了一條大紅色的絲巾,媽媽那激動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親我的臉上,在媽媽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孝敬母親的孩子。
雷鋒日記中寫到「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重要」對我教育很深。我在努力的去做。
走在大街上,我經常碰到要飯的殘疾人,我非常可憐他們,聽說災區兒童上不起學時,把口袋裡僅有的錢捐了出去,又捐了一些書。一次一位同學,在廁所里不小心滑倒扭傷了腳,一時行走困難,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把他從一樓背到了百米外的教室里,他用感激的目光看著我,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我說:「不客氣」。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要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關心他。
7. 打掃衛生德育實際活動作文大全
其實,如果學校沒有布置這項德育作業,我也正准備趁假期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畢竟他們平時又要為工作上的事操心,又要精心打理這個家,十分辛苦。作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只剝削父母的勞動成果怎麼也說不過去。
可大事我這個平時嬌生慣養的小姐做不了,只好著眼於那些小事,只當是貢獻一點錦薄之力。拿起掃把,認認真真地把每一個角落都打掃一遍;拿起抹布,把櫃子桌子仔細得抹一遍。
在勞動過程中,我發現家裡還是很乾凈的,這多虧了爸爸媽媽平時到位的勞動工作。當媽媽看到我在晾衣服有一點吃驚,連忙過來奪下了我手上的衣服,硬要幫我,怕我站在凳子上摔著。
我明白,這是媽媽的一片好心,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報答他們的愛。
在得到了爸爸媽媽的同意後,我掌勺了這一天的中飯和晚飯。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炒了幾個簡單的小菜。
盡管味道不是很好,但我看到他們還是吃得很香。我希望他們能看到女兒的進步,看到女兒正在快樂健康地成長,正在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做這些家務並沒有花掉我太多的時間。我自認為還算滿意,因為我很盡力地在做。
也許是平時功課太忙,從未曾想起在做完作業後可以幫忙晾衣服,或者掃下地。媽媽工作忙時,也可以協助燒一桌晚飯。
這一切只需要一點點的時間和精力。而我卻總是忽視這些細節。
那就讓我繼續努力吧! 回家的感覺真好!」特別對於我,三年的中秋節都在學校里度過,每次只能對著明月祈禱,希望父母能夠健康、快樂、幸福。而今年,終於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過中秋節了,心裡快樂自然溢於言表。
在這幾天假期中,雖然家務不是做得很多,但感觸不定期是很多。就在假期第一天傍晚,我拿過媽媽手中的掃把,幫她掃地。
鄰居經過都很驚訝地看著我,妤像發生了什麼新鮮事一樣,對我媽媽說:「我還是第一次看見你女兒掃地呢!」剎那間,我的心顫抖了一下,是啊,從前我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似乎沒有做過什麼家務,而父母為了不耽誤我的學業,也沒要求我做過什麼。我的臉「唰」地一下子紅了,將頭埋得很低,默默地掃著地。
在後來的幾天,我不但幫媽媽洗碗、掃地,還學起了燒菜。雖然說我燒的菜,不是沒味道就是很咸,不是沒燒熟就是煮爛了,但我。
8. 品徳教育實踐活動作文500
了自己,並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三天的實踐,使我有了些關於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炎炎夏日列日當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存,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9. 品徳教育實踐活動作文500
了自己,並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也通過三天的實踐,使我有了些關於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炎炎夏日列日當頭。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存,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
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
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
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
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
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4. 大學生如何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500字作文
例文
人心向善,感動常青
冰心老人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路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採花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凄涼。 十年,可以讓一個孩子在陽光中成長起來,亦可以將一個人的青絲變成白發。能讓一棵小樹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蔥,亦可以將凋零的落紅柔化成一年一年滋養生命的春泥。
然而感動中國的十年,是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長和枯榮都更有力量的歲月。因為它所能夠溫暖的,是向善的人心。是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人事怎樣變遷,都不會泯滅的人性的光輝。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常會說,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已無愛可言,能打動人心的人和事越來越少。抑或是對戴著軍帽,面色紅潤的雷鋒形象流露出不屑一顧的嘲笑和鄙夷,覺得那是革命時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放在今天真是傻„„ 那麼我想問,為什麼只是一句來自陌生人的「謝謝」就能讓你回味許久;為什麼當地震的災難降臨在同胞身上,還是會有那麼多人在電視機前不可抑制地掉下眼淚;為什麼當我們年邁的總理在記者發布會上一字一句堅定地說道:「中國的改革,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會奮斗到底。」的時候,我們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來自責任感的大愛無言。
這不是懦弱,不是矯情,更不是人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傻」。而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敬重,是每個人心底都一直深深流淌著的善良,更是國家和社會絕不能也絕不會缺少的向前的動力。 我們欣慰地看到,還是會有義薄雲天的支邊教師將足夠寬廣的生命開拓到了遼遠的邊疆;還是會有佝僂蹣跚的老人頂著一頭白發卻種下一山的青翠;更是會有無言的母親向墜樓的孩子不存猶豫地伸開翅膀。
他們在不斷地為社會刷新著道德標尺,也一次又一次回應著現代人對愛的質疑。面對這些——在人間不斷閃現的光芒——沒有任何一個人再有資格說世態炎涼,更沒有誰可以大言不慚地將純朴的善舉當作笑料。我們有幸一路走來感受著光和熱,也同樣有責任回饋以自己的熱情。
人心都是向善的;朝著美好,向著希望。如向日葵一樣總是將臉深深地浸入陽光,永恆地嚮往和追求著愛。 感動地同樣長青,兩個頻繁地出現在媒體和文章中的字,卻一天天地闡述著新的內涵,並給予這個社會以新生的力量。
5. 大學生關於道德500字的小論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美德,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