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佛教道德

佛教道德

發布時間: 2025-02-09 03:15:38

① 祖師大德如何來談佛教道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什麼叫道德,就是一種准則和規范
佛說末法時代以戒為師,當然這種戒律,這種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如殺、盜、邪淫、妄語等四戒。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則得福,犯之則受罪,故稱性戒。(2)如飲酒等戒。飲酒之性固非罪,然能犯諸戒,故佛特遮止,使不飲之,故稱遮戒。[俱舍論卷十八]
其中性戒,如果在加那麼是五戒,出家的話比丘是二百六戒,比丘尼是三百餘戒。菩薩受戒還有十重四十八輕等等戒律。

還有道共戒--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實乃佛弟子實證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見道、修道後轉依於所證而攝心為戒,依見、修道無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與道相應,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攝心住於正道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別於凡夫未證者需要依於戒相而攝心持守。

② 懲惡揚善是佛家還是道家

懲惡揚善是佛教和道教都強調的道德原則,但它們在理念和實踐上存在一些差異。

懲惡揚善的重要性:

一、維護社會正義和平

懲惡揚善是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它旨在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平。當惡行發生時,通過懲罰惡行,可以防止更多的受害者出現,並讓社會恢復到和諧穩定的狀態。同時,對於善良的行為,應該給予贊揚和獎勵,這可以鼓勵更多的人行善,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二、塑造良好社會風氣

懲惡揚善是塑造良好社會風氣的關鍵。通過懲罰惡劣的行為,可以遏制不良風氣的蔓延,讓人們更加註重道德和倫理,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同時,通過表彰和鼓勵善良的行為,可以激發人們的道德感和責任感,讓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三、促進個人品德修養

懲惡揚善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體現。通過懲惡揚善的實踐,可以培養個人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修養。同時,對於善良的行為,也可以讓個人感受到內心的滿足和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 祖師大德如何來談佛教道德的

道德一詞,多見於《道德經》,出於道家。
佛家不談「道德」而常常談及「功德」。
《六祖壇經》謂: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