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小故事400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時間: 2025-02-12 08:29:48

⑴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

在社會中穿梭忙碌的人們,身上一定要需要兩種最重要的東西,一種是知識,而另一種是道德。如果說知識是進入社會,貢獻社會的法寶,那麼,道德就是立足於社會的身份證。沒有道德,就不能在社會中生存。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古人道德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篇一:吳隱之的節儉故事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

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備。

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篇二:始終樂觀的蘇格拉底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里。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的一層的房間給了一們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又故意問他:“先生,住七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就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啊!”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乎環境,而在於心境。”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篇三: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人

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怎麼樣!”蘇格拉底問:“這話怎麼說?”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並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柏拉圖問:“你怎麼會這樣認為呢?”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每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不恭的行為;他對朋友們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他對窮人富有同情和憐憫,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後一個銅板,丟進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對你卻不那麼尊敬啊!”柏拉圖說。

⑵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

在社會中穿梭忙碌的人們,身上一定要需要兩種最重要的東西,一種是知識,而另一種是道德。如果說知識是進入社會,貢獻社會的法寶,那麼,道德就是立足於社會的身份證。沒有道德,就不能在社會中生存。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篇一:佛學讓劉德華學會包容

自從楊麗娟事件之後,所有人都見識到劉德華的粉絲是多麼的痴情。其實,終歸是因為劉德華的品行以及他對所有身邊人的情意。

據劉德華說,自從認真地接觸佛教,受師父妙蓮老和尚之啟發後,做人處事比以前較為寬宏大量,人生觀亦豁達開朗!由於自己對佛教義理認識不深,不能去宣講佛法,唯有身體力行,多做慈善事業。記起師父經常開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只要用你的悲心,說好話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發隨喜心贊嘆心,令對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錢或出力,幫助貧窮無依者,都能廣結善緣。身為藝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揚善,勸更多人獻出愛心,參與慈善活動。

劉德華與妙蓮老和尚傾談中,感覺到師父多數用很簡單的譬喻,將信念、道理帶給自己,很容易明白。什麼是“第一”?尤其是藝人,在這個娛樂圈子裡,很多時都為爭這個“第一”而煩惱。但師父帶給我“第一”的啟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帶給他們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講因緣、時節、果報。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來,時間未到,你想亦沒有,時間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學佛的人要大公無私,就好象佛陀一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悉離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為自己,而損害他人。

劉德華承認佛法對人生觀有所啟發:“之前,我的埋怨比較多,什麼事情也要問個為什麼,追究出所以然。可現在,我較能安於現實。雖未至於無求,但也不會因為某一件事不稱心如意而受影響,心境較以往平靜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事情做不好,會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現在好一些,懂得包容,心輕好多,沒有什麼大不了!”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篇二:漁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漁技都很平庸。於是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凡是我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路人說:“這樣說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於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篇三:老鷹的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精選篇四:挫折是條狗

一直就有一種動物,人們至今都叫它“狗”。有一隻狗的名字叫做“挫折”;挫折是一條狼狗,尖利而兇猛。

古時候,有兩個商人,他們多年經商成功,一帆風順,但都不知道狗是什麼樣子的。

第一個商人膽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賣“挫折”,就跑去問:“這小東西蠻可愛的,叫什麼呀?”賣狗的人說:“它叫‘挫折’,你要嗎?”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錢,並要求賣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裡去。賣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撫摩挫折,而挫折兇狠地叫了一聲:“汪!”嚇得他渾身發抖。他以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滿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剛伸出手要撫摩它,挫折便咬斷了他兩根手指頭,商人跑出房屋,滿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後面,商人慌忙中墜落進河溝。挫折還不依不饒地叫了數聲,才離開。商人被救上岸時,差點兒斷了氣。

另一個商人在路上碰見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麼動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撫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兇狠地叫了一聲:“汪!”還要撲上來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兩下,它便老實了,從此對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這兩個商人一同去廟里進香拜佛,他們要告辭時,商人問老和尚:“老師傅,拴在樹邊的那個小動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麼動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說:“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實,挫折是一條狗!你要怕它,它就兇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馴服!”

⑶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聖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盪。有時道德是一種感恩。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兒,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道德的經典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一:王覽爭鳩

晉朝時候。有個著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覽。他的母親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時候。王覽每每流著眼淚。抱了哥哥。他的母親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覽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趕去同做。後來王祥在社會上。漸漸地有了名譽。王覽的母親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葯死他。王覽知道了。就拿了葯酒來搶著喝。他的母親就急急忙忙把葯酒奪來倒在地上。因為了這一件事。他母親的心裡也就感悟了。當時呂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著的字。帶了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呂虔就把這佩刀送給王祥了。王祥拿來給了弟弟。果然後代的子孫。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二:庚袞侍疫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姓庾。單名是一個袞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時候正逢著了大瘟疫。他的兩個哥哥。都傳染了疫病死了。第二個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險。疫氣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親母親和弟弟們。都避到外邊去了。獨剩了庾袞一個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們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袞就說道。我的生性。是一向來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並且親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時候還撫著死去的兩個哥哥的靈柩。哀哀的哭。這樣的過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時疫、沒有了。家裡的人才回到家裡來。這時候庾毗的病已經好了。庾袞也沒有傳染。地方上的父老們。都覺得很奇怪。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三:劉進束帶

南北朝時候,南齊朝有一個人,姓劉,單名是一個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劉瓛的弟弟。他的做人,是很剛方並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間,曾經做過明帝的挽郎。

有一次,他的哥哥劉瓛,半夜裡在隔壁房間里,叫著他的名字,但是劉琎並不去答應他。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後,才答應了。劉瓛很怪他的弟弟,怎麼答應得這樣遲。

劉琎從從容容對他的哥哥說道,以前我因為身上的帶子還沒有束好,深恐防禮貌不周,得罪了兄長,所以不敢隨隨便便答應的。劉琎的敬重哥哥,是這個樣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四:牛弘不問

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牛弘的,他原來本是姓寮。他的父親名叫寮允的,做了後魏國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歡讀書,他的見聞又很廣博,後來做了吏部尚書。

他的弟弟名叫牛弼的,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隻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訴丈夫說,叔叔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緣故,竟敢把你駕車的一隻牛射死了。

牛弘聽了這種話,也不以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說道,叔叔射殺了你一隻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經曉得了。他的臉色很自然,仍舊讀著書不息。

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五:田真嘆荊

隋朝時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裡同胞弟兄們,一共有三個,大的名叫田真,第二個名叫田慶,小的名叫田廣。弟兄們三個人,要想分家了,家裡的錢財產業,都已經議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來有一棵紫荊花樹,長得來非常的茂盛,因此議定把這棵紫荊花樹,也勻均分做三份。哪裡曉得這棵紫荊樹,還沒有等他們來分,就頃刻枯死了。

⑷ 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篇一:幼兒園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著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著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為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篇二:班主任雨潤

河蚌剛一開啟,便迫不及待地伸手摘珍珠,這樣不僅無功而返,而且會使河蚌將蚌殼夾得更緊。做班主任,說教要進行,但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記得去年10月9日上午第三節課間,杜加喜哭喪著臉走到我跟前說:“老師,我的墨水丟了,我今天剛買的。”什麼?自我2015年9月接這個班以來,丟東西的事在我印象中還是首次。第一次不能放過。但我只是安慰孩子說:“不會丟的,你再找找。”然後又笑眯眯地上了一節課。下午預備前,杜家喜一臉興奮地告訴我:墨水又在抽屜里了。

10日11日下午,《新鄉市中小學生書信徵文活動》收參賽費用,每生一元錢。張志偉又對我說,他放在文具盒裡的一元紙幣不知被誰換成了半截的!我勸說他別再大喊大叫了,放學後往板報欄里寫幾句話。原文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最近咱班發生兩件怪事:一是杜家喜的墨水失而復得,二是張志偉的一元紙幣被換。誰做的事呢?這位同學能否把錢完璧歸趙,同時也找回你丟失的道德呢?

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篇三:大禹克儉

上古堯帝的時候,洪水遍地,百姓們不能夠安居,堯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為人聰明機智,和藹可親,又意志堅強,非常講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結婚才四天。可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猶豫地告別妻子。與大臣益、後稷一起啟程赴任。大禹到任後,吸取父親鯀治水的經驗教訓,努力實踐,終於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認為,父親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開大山,開挖大河,讓洪水順著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因此,他不辭辛勞,日夜苦幹。不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大禹不避風霜雨雪,總是在奔波勞碌,忙於治水。他的兒子生下來後,他也沒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一次也沒有進家裡去看一下。

大禹帶著人們治水,先從帝都冀州開始,完成了壺口工程。洪水終於被馴服了,順著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艱苦卓絕的治水斗爭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禪讓給了他。

關於道德教育的小故事篇四:蔡順拾椹

⑸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

1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5)道德小故事400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⑹ 關於道德行為的小故事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一: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解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芸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好純清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詟為文景之治。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二: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肖看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綠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峧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褲悄,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三: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仙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道友前德行為的小故事四:

姜肱大被

漢朝時候,有個姓姜名肱的,表字叫伯准。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愛。有一次,兄弟們一同到府城裡去,晚上碰著了強盜,就要殺他。他們們兄弟三個人都搶著死,強盜也就把三個人都釋放了,只搶了一些衣服和金錢去。

到了府城裡,別人家看見姜肱兄弟們都沒有了衣服,就可姜肱這是什麼綠故。姜肱就用別的話來支開了,終究不肯說明,碰著強盜這一回的事。強盜們們得知了,覺得很感激瀲,並且很懊悔,就就到了姜肱那兒,叩頭謝罪,把以前搶去的物件,統統都還了他們。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熱點內容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