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香港立法
1. 想了解香港70年代到2000年的社會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慮香港前途的問題。英國政府曾經多次要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新界的租約,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不過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已成為中英兩國正式議題,但誰先提出轉移香港政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但不論誰先提出,香港前途問題為中英兩國,揭開了近20年爭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來的經濟起飛,歸功於中國的開放改革。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11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戰略決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個決策既改變了新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也給香港經濟發展的良機,讓香港發揮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中介人角色,從而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
中英談判
主條目: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災, 和 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期間,1981年由當時的商界年青領袖李鵬飛率領當時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組成「年青才俊團」前往北京交流,並得到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他們向鄧小平提出有關建議時,被鄧小平嚴辭指責,這種強烈反對及絕不讓步的態度,令游說工作失敗。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結果與之前「年青才俊團」一樣,但中國稍微讓步讓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這亦成了中英兩國談判時的唯一方針,亦因中方對收回香港立場強硬,其間香港的樓價、股市及港元匯價大幅度波動,更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由1982年約6港元兌1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宣布聯系匯率制度[7],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而作為英資首席財團—怡和,於1984年3月28日宣布遷冊百慕大,這舉動被政經界人士視為英國資金撤走的先兆及對中國收回香港的舉動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上述協定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依照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並保證香港除外交及國防外,各方面都擁有高度自治。
回歸後的香港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主條目: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香港正式結束英國的殖民管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董建華為首任行政長官。然而,就在3個月後,東南亞及日、韓、台貨幣受外來沖擊。香港亦不能倖免於難,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失業率由2%升至6%、經濟增長率亦由正變負、恆生指數由1997年8月所創的16820點歷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點、銀行同業拆息由被狙擊前的數釐升至數十厘,當中隔夜利率更於1997年10月23日高見300厘。1998年8月中,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會同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宣布動用外匯基金入市,試圖扭轉一年多恆生指數跌勢,最後動用了1180億港元成功擊退以量子基金為首的炒家。隨著1999年因當年因香港政府於1998年入市購入的「官股」而衍生出來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國的科網熱吹至,香港股票市場再一次進入瘋狂狀態。恆生指數亦約12000點,上升至18300點歷史新高,失業率由6%下降至4.5%,經濟增長率上升10%,但隨著美國的科網熱減退,香港的科網泡沫亦隨即破滅,及後於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繼87股災停市四天後,宣布停巿一天。香港無可避免持續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受到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挑戰,而且面對經濟轉型和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令製造業北移,失業、通縮問題隨之而來。政府連串政策失誤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令政府處於弱勢,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這股衰退潮一直持續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爆發,香港各方面大受打擊;直至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香港從「發生本地傳染地區」的名單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失業率升上至8.7%的歷史新高。政府處理抗疫過程備受批評,市民由從前只著眼經濟發展、轉而開始關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關於國家安全問題強行立法時,成為市民對政府施政不滿的導火線,引發同年7月1日的50萬人大遊行及視為親政府一方的自由黨於此時突然宣布反對,政府才只好暫時擱置立法。遊行過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再次變成著重經濟方面,如落實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個人游」,容許中國大陸部分省市居民自由來港作短暫旅遊,並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2. 如何看待美國借干預香港事務攻擊中國內政的做法
美方周五宣稱,將取消美國對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還指摘中國已將「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赤裸裸暴露出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於不顧、肆意霸凌的野蠻嘴臉。究其根本目的,無非是妄圖繼續借打「香港牌」遏制中國發展。這種違背公理人心且不具備現實基礎的圖謀註定失敗,更進一步凸顯了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香港回歸近23年來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中央政府堅定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香港基本法中所列明的特區所享有的權力,以及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均得到了嚴格維護。任何試圖將「一國兩制」污名化的行徑,都是不符合事實的。
對任何試圖危害國家安全的霸凌行徑和強權政治,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絕不會退縮。美國想借干預香港事務阻遏中國發展,恰是站在了歷史和人心的對立面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絕不會成功。
(2)美國就香港立法擴展閱讀
中國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高票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堅決反對任何外國和境外勢力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
在未來制定的相關法律中,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活動更是切實防範、制止和懲治的對象。中國政府和全體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捍衛國家統一的意志和決心堅定不移。
此次全國人大決定製定有關法律,針對的是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少數違法犯罪行為,「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香港特區高度自治不會變,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利益將繼續依法得到保護。事實上,只有香港社會恢復和平與穩定,長期被「黑暴」破壞的營商環境才能真正好轉,貿易和商業等領域的互利合作才有保障。
目前,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的決定在香港得到廣泛民意支持。截至5月29日中午,「撐國安立法」簽名行動線上線下簽名市民已經超過212萬。
3. 美國涉港法案具體內容是什麼
2020年7月16日
以下內容來源於維基:
香港自治法(英語:HongKongAutonomyAct),又稱香港問責法(英語:HongKongAccountabilityAct)[2],是一項美國聯邦法律,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部門以金融等制裁手段懲罰實施惡法、侵蝕香港自由的中國大陸與香港官員[3]、鎮壓香港示威者的警察[4]以及與制裁對象往來業務的實體[5]。此法案制裁級別分為兩級,對破壞香港自治與自由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官員施加「一級制裁」,對所有與之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施加「二級制裁」[6]。違反制裁令者,最高判囚20年,罰款100萬美元[7]。
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制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13]。法案列明,生效後,美國國務卿須在90日內(2020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前)及未來每年報告受制裁的官員和金融機構的名單[14],列舉出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或《香港基本法》的人員,提供解釋並指明與相關人員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制裁手段包括凍結資產、拒絕入境等,被制裁的金融機構將面臨禁止向美國金融機構借貸、禁止銀行交易、禁止外匯交易、限制商品或技術出口等一系列制裁。此外,法案也涉及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內容,支持容許面對中國大陸迫害的香港人合法前往美國[15]。《香港自絕液治法》是加強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16],有評論形容其嚴厲程度等於公開向北京當局挑釁,甚至不惜與之決裂和開戰[17]。
2020年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宣布已簽署該法案。[18]
------------------------------------------------------------------------------------------------
突然發現樓主提問時間是去年並手物,問的應該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以下該法案內容同樣來自維基:
要求美國國務卿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審視香港是否仍然有足夠的自治權享受美國給予的特殊待遇,包括繼續被視為獨立關稅區(已改列入《2019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並已通過);[45]
如果香港日後就基本法第23條「國家安全相關」的法例立法,美國總統及國務卿會審視相關法例,是否牴觸《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市民及外國居民的人權會否受到限制;
如果有香港市民因為參加暴力示威而被政府拘捕,美方不會以此為由拒絕批出學生或工作簽證,美國方面會指令領事館,維持一份活躍名單,紀錄一些被中港政府扣留、拘捕和針對的人,而美國官員會與想法相似的國家合作,呼籲他們採取類似的行動,對待被捕人士;
方案提及香港的政改進程,希望確保香港選民可以有權利透過普選選出行政長官和所有立法會議員。草案內容明確指出,會支持香港建立一個「真正民主選項」,即是香港選民可以「自由和公平地提名及投票」,並在2020年能夠公開直接選出全體立法會議員及行政長官;
美國商務部會在180日向國會委員會提交報告,評估香港是否足夠地執行美國針對敏感軍商兩用出口管製法例,以及美國或聯合國對朝鮮或伊朗所實施的制裁。在可能的情況下,美國相關部門會檢視有沒有相關產品,經香港轉口,以及用作大規模監控及「社會信用」系統。草案特別提到,中國可能利薯早用香港作為獨立關口,可能會以大灣區之名,利用香港成為中國輸入敏感技術的管道;
要求美國總統向國會相關委員會提交一份制裁人員名單,這些人被指打壓香港基本自由,有可能被凍結在美國的資產或拒絕入境。這份名單列明的是針對那些有份參與,把個別人士引渡到中國大陸被監控、擄走、扣留、虐待或被迫認罪的人。草案提出的例子包括銅鑼灣書店的桂民海、李波、林榮基、呂波、張志平以及以香港為基地的《新維周刊》和《臉譜》創辦人王健民和咼中校。[46][47]
------------------------------------------------------------------------------------------------
以下內容是我自己的話:
總的來說就是美國覺得中國的法案或者行為不合理,於是自己出了個法案制裁中國以及相關人員、機構等等。什麼時候別的國家的事兒輪得到他管了?話說「不幹涉他國內政」好像是《國際法》的一條吧?美國自特朗普上台真的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4. 為什麼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勢在必行
「港獨」「黑暴」「攬炒」讓香港經歷了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內外勢力操縱的港版「顏色革命」步步進逼。中央此時果斷出手,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必要之舉。
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堅持「一國兩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中央對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從未改變。
有關法律專家強調,涉港國安立法旨在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不影響香港司法機關行使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中央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根據需要在香港特區設立機構,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相關職責。任何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和執法,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符合法定職權、遵循法定程序,不得侵犯香港居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4)美國就香港立法擴展閱讀
香港與國家是命運共同體,維護國家安全與港人利益息息相關,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香港繁榮穩定、港人安居樂業的前提。涉港國安立法針對的是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區事務的活動。
懲治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和個人。涉港國安立法不僅不會影響香港廣大市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而且能夠更好地保護香港市民享有和行使法定的自由和權利。
5. 美國社港法案內容
您可以上網上或者是微博上說,因為他鬧得沸沸揚揚的,很出名的。
6. 香港製度與哪個的制度國家相同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制度的吧,澳門,他們都同屬我國的特別行政區應該差不多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7. 美國涉港法案具體內容是什麼
美國涉港法案具體內容是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廢紙一張,對我國無用。
趙立堅就上述問題回應說,美國國會參議院不顧中方的嚴正立場,執意審議通過有關涉港消極議案,惡意詆毀香港國安立法,嚴重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趙立堅指出,香港國安立法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障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涉。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趙立堅強調,無論亂港分裂勢力如何叫囂,無論外部反華勢力如何施壓,都阻擋不了中方推進香港國安立法的決心和行動。他們的圖謀必將失敗,有關議案也是廢紙一張。趙立堅說:「我們敦促美方認清形勢,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不得審議推進和實施有關涉港消極議案,更不得以此為由對中方進行所謂'制裁',否則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應對和反制措施,一切後果完全由美方承擔。」
(7)美國就香港立法擴展閱讀:
近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妄圖以「制裁」為手段阻撓涉港國家安全立法。這一做法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進一步暴露美國的雙重標准和強盜邏輯,是對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公然干涉。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干預。國家安全立法是中國政府的權力和責任,也是國際通行實踐。涉港國安立法所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涉港國安立法是推動香港走出亂局困境、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它始終強調「懲治極少數,保護絕大多數」。真正害怕它的,是「極少數」。美方說三道四吵嚷不休,無非是為這「極少數」站台張目。美方誣蔑中國政府「破壞」香港特區高度自治,完全顛倒黑白、自欺欺人。美國一系列操作背後,目的性極強。
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美方不斷煽風點火,一面冷血殘酷慫恿「黑暴」「攬炒」,一面厚顏無恥以國內法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先是推出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此番又炮製所謂「香港自治法案」,氣急敗壞高調介入,成心給香港添亂,給中國添堵。
美方甚至並不諱言,數十年來一直把香港作為「自由堡壘」,企圖以「香港模式」改變中國內地社會制度。事實上美方既不在乎香港自治程度,也毫不關心香港繁榮穩定,所謂的「民主」「自由」等說辭,不過是他們濫施霸權的幌子。
一貫「雙標」的背後,美國也有現實考慮。美方在《2019年度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中聲稱,香港「黑暴」並非恐怖主義。如今美國國內因種族歧視引發騷亂,美方卻立馬扣上「本土恐怖主義」帽子。這種赤裸雙標,虛偽至極,令人齒冷。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一些政客為謀選票,重施「甩鍋」中國、插手香港事務故技,企圖藉此轉移國內矛盾,掩蓋其自身治理無能。美國的所謂「制裁」,註定搬石頭砸自己。美國與香港有大量營商合作,美國在港有8.5萬名公民、1300多家企業、近300個地區總部和400多個地區辦公室。過去10年,美國在香港獲得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的貿易順差。美方若一意孤行,只會損害其自身經濟利益。妄圖借攪混香港之水從中漁利,恐怕只會落得傷痕累累。美方三番四次阻撓,再次凸顯涉港國安立法必要性和迫切性。
唯有填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上的漏洞,外部勢力搞亂香港的圖謀才不會得逞。眼下,涉港國安立法正穩步推進。絕大多數香港民眾熱切盼望香港在法律保障下重回正軌。近300萬港人日前聯署「撐國安立法」簽名行動,大多數外商對立法表示真心歡迎。
超128萬港人參與「反美國等外部勢力干預」網上聯署。這充分顯示了人心向背。中國政府推進涉港國安立法,決心堅定不移。香港前途命運始終掌握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手中。美方所謂「法案」,無異於廢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