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必讀書目
⑴ 法律專業的學生應該讀那些關於法律的名著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1.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⑵ 作為一個法科學生,你認為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法學著作是什麼
引言:作為法學生來說,一生肯定要讀很多本關於法律專業的書,那麼你認為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法學著作是什麼?
三、總結
對於法科學生來說,要多研究一些關於世界和中國的法律書籍,來提升自己的法學知識,特別是要研究一下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這本書不僅是西方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學著作,而且也是資產階級法學最早的古典名著,對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這部書也被評為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十部法國書籍。
⑶ 大學學法律必須背的是那些書
初試參考書目: 除法律碩士外各專業: 1、《法理學》(第三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民法》(第三版),柳經緯主編、朱炎生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憲法學原理》,朱福惠主編、鄭瓊現副主編,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4、《刑法總論》,陳立、陳曉明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法律碩士專業:專業基礎課、綜合課為全國聯考科目,參考最新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考試大綱》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考試指南》。 復試參考書目: 法學理論專業: 1.《法理學》(第三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憲法學原理》,朱福惠主編、鄭瓊現副主編,中信出版社,2005年.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 1. 《法理學》(第二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憲法學原理》,朱福惠主編、鄭瓊現副主編,中信出版社,2005年; 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刑法學專業: 1.《理論刑法學》,陳曉明、何承斌、童偉華著,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2.《刑法分則的理論與實踐》,陳立、李蘭英著,科學出版社,2006年或2007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陳立、陳曉明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本;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均可。 民商法學專業: 1.《民法總論》(第三版)、,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債權法》(第二版),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 《物權法》(第三版),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第三版),柳經緯主編、劉永光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婚姻家庭與繼承法》(第三版),蔣月、何麗新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知識產權法》(第二版),丁麗瑛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齊樹潔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訴訟法學專業: 1.《民事程序法》(第七版),齊樹潔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訴訟法》(第二版),齊樹潔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齊樹潔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訴訟法學》,陳立、陳曉明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經濟法學專業: 1.《經濟法(第三版)》,朱崇實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金融法教程(第二版)》,朱崇實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現代財稅法學要論》,廖益新、李剛、周剛志著,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商法》(第三版),柳經緯主編、劉永光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 1.《環境保護法教程》(第四版),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環境法學教程》,蔡守秋主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國際環境法》(第二版),王曦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法學專業: 1.《國際經濟法學》(第三版)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國際法》,邵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國際私法》,韓德培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法律碩士專業: 參考最新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考試大綱》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考試指南》 你可以根據自己想考什麼專業方向的,然後在看相應的參考書。
⑷ 法律書籍推薦
法學理論類:
(1)舒國瀅的《法理學》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往往認為刑法、民法等實體法是重點的,但其實法理學才是真正重要的,參加過司法考試的朋友可能聽過老師講法感、法律思維,法感以及法律思維等等,個人認為均是通過學習法理而培養得來。同時,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律的一般原理,在法理學上多下些功夫,對之後學習實體法理論方面,會有偌大的幫助。舒國瀅的法理學,屬於入門級的教材,推薦初學者閱讀。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推薦理由:法學經典,學習法律的必讀書目。
(3)J.M.凱特《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推薦理由:學習任何一個學科,必先了解這門學科的歷史,我國現行的法律,本質還是近代自西方移植而來,閱讀法律思想史,可以讓自己對法學進行一個縱深的理解。
(4)黃風《羅馬法導論》
推薦理由:學習法律,永遠繞不開羅馬法,這本書屬於學習羅馬法的入門級教材。
(5)盧梭《社會契約論》
推薦理由:法學學習必讀的書目。
(6)耶林《為權利而斗爭》
訴訟法學
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
推薦理由:大陸法系訴訟證明責任的經典論著。證明責任的理解和運用,是一個法律人,尤其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養。(這本書的中譯本,翻譯質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請找原著研讀)
畢玉謙《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推薦理由:鑒於《證明責任論》中譯本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可以滿足初學法律人對於證明責任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推薦理由:一本小冊子,對於培養自己的法學觀念有著莫大幫助。
(7)方孔《實在法原理》
推薦理由:一本能夠引起口水戰的書,隨著法學功底的變化,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評價。個人認為,這本書可以培養一個法律人的基本素質:質疑,確信,再質疑,再確信,與此同時,永遠不迷信權威。
刑法學書籍
(1)張明楷《刑法學》、《刑法原理》、《法益初論》
推薦理由:個人在參加司法考試過程中,一直在讀的幾本書,這本書令我夯實了刑法理論基礎,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去記憶罪名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僅憑理論便可應對復雜的案例。而在執業過程中,也能夠迅速判斷當事人涉案罪名、罪與非罪等諸多問題。
(2)稻垣內弘人《刑法與民法的對話》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甚至從事法律行業多年的人,都可能陷入一個誤區:部門法之間是相對封閉的,民法和刑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規定,但事實上,很多法律之間存在著聯系,如果你能夠充分理解民法上「佔有」
的概念,那麼對於刑法上「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理解將更加深刻。,這本書是一個民法學家和刑法學家的對話,初讀會感覺晦澀,但會令人受益匪淺。
民法學:
(1)梁慧星《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
推薦理由:這兩本書其實是一本,裁判的方法是民法解釋學的後半部分。個人認為,無論是法學學者還是從事法律行業的律師、法官、檢察官,基本的素養是解釋法律而非僵化的適用法律或等著權威對於法律進行解釋,而對法律的解釋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兩本書的作用就在於是我們能夠掌握解釋法律的規則。
(2)梁慧星《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國內的民法學教材很多,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對於民法概念的精準定義、分析以及對於民法思維的體系化構建。
(3)王澤鑒教授的全部專著
推薦理由:對於已經打下民法學底子的朋友,想在學習或執業上更加精進,王澤鑒教授的民法專著是必讀書目,尤其是請求權基礎理論部分。
(4)陳衛佐翻譯的《德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我國的民法脫胎於德國、日本民法典,研究德國民法,對於理解我國民法有著莫大幫助.
訴訟法學
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
推薦理由:大陸法系訴訟證明責任的經典論著。證明責任的理解和運用,是一個法律人,尤其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養。(這本書的中譯本,翻譯質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請找原著研讀)
畢玉謙《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推薦理由:鑒於《證明責任論》中譯本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可以滿足初學法律人對於證明責任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⑸ 法學綜合考研復習參考書目有哪些
法學綜合一復習參考書目:《法理學導論》(初試必讀)第二版 舒國瀅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法理學》(初試選讀) 舒國瀅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憲法學》(第四版) 焦洪昌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國際法》 周忠海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出版社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8年;《國際私法》第三版 趙相林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出版社 2011年 第三版;《國際經濟法》(第四版) 王傳麗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出版社;《行政訴訟法學》第三版 馬懷德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第三版版;《行政法學》(第二版) 張樹義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⑹ 法律專業學生必讀書目有哪些
外國部分:
1、[美]約翰·麥·贊恩:《法律的故事》
2、[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必看)
3、[美]博西格諾等著,《法律之門》
中國部分:
4、劉星:《法律是什麼》
5、費孝通:《鄉土中國》
B:基礎性書目(掌握法學范疇,通曉法史演進)
外國部分:
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
7、[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
8、[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9、[法]勒內•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必看)
10、[英]梅因:《古代法》
中國部分:
11、謝暉:《法學范疇的矛盾辨思》
C:拓展性書目(明晰分權學說,把握法治理論)
外國部分:
1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必看)
13、[美]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
14、[英]霍布斯:《利維坦》(必看)
中國部分:
15、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16、謝暉:《法治講演錄》(必看)
D:部門法經典書目推介:
17、[意]貝卡里亞著:《論犯罪與刑罰》
18、周枬:《羅馬法原論》(必看)
E:法典推介
19、《法國民法典》(拿破崙民法典)(必看)
20、《唐律疏議》
其他關於法律的經典書目
柏拉圖《理想國》
西塞羅《論共和國、論法律》
伯爾曼《法律與革命》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
⑺ 法學專業有哪些必讀書目值得推薦
1、【美】約翰·奈斯比特,《定見》
此書作者是著名的未來學家,他的《大趨勢》一書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超過兩年,發行量超過900萬冊。此書是作者將自己多年的趨勢觀察經驗分析整理後所得,可以用於分析判斷與預測社會將來的發展趨勢。這對於改變法科學生刻板、單一的法律思維模式以及狹隘的視野尤其有好處。
2、【美】弗蘭克·鉑特諾伊著,《誠信的背後——摩根士丹利的圈錢游戲黑幕》
此書為我們揭示了西方所謂投資銀行光環後面的黑幕:大多數人投身投資業僅僅是出於一種摧毀理性的原因,此書對於那些追求和崇尚西方法治理想的人,猶如一記當頭棒喝,讓人猛醒。
3、【美】蘇姍·奧尼爾,《從學生到律師——美國律師實務入門》
這是一本小冊子,大約10萬字,199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國內最早刊行的外國對於律師職業特點和基本方法的書籍,裡面介紹的一些方法例如了解客戶意圖、評估案件、開會、打電話等,對於從事律師實務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我曾經一度將這本書作為我的團隊律師必讀的入門書籍。
4、馬軍,《法官的思維與技能》
此書作者是北京十佳法官,擁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此書盡管文筆稍嫌啰嗦和枯燥,案例選取面較窄,但所列內容實為精華,是近年來在講述司法實務方面比較深入和實用的好書。
5、高雲,《思維的筆跡——律師思維與寫作技能》(上下冊)
這是本人的新作,主題是寫法律思維和寫作,其中穿插了大量實例,指導法學新人如何入門、學習、成長和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
6、郝明義,《工作DNA》
此書最適合畢業生閱讀。此書作者是一位殘障人士,卻又是台灣最具有個人魅力的出版人。他掀起了蔡志忠、朱德庸、吉米等漫畫家的閱讀熱潮。在此書當中,他為讀者描述了事業當中的三個階段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思考方法,引導讀者理解工作和熱愛工作。
以上就是關於法學專業必讀書目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本平台!
⑻ 法學專業大一新生應該看些什麼書
法學專業必讀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