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問答

法治問答

發布時間: 2025-02-24 03:24:28

① 法理學問答題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內涵主要有哪些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現階段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科學發展觀為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科學發展觀為法治建設確立了價值目標。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資依據和遵循。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3、執法必嚴。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4、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特徵。第一,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法治國家最直接的標志是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這種權威應當而且必然是牢牢紮根於人們的意識之內,明顯體現於人們的行為之中,深刻印證於社會的政治運行之中。第二,健全的法律運行機制。健全的法律運行機制是法治國家存續和發展的基礎。立法機關根據社會的需要適時制定良好的法律,為國家提供完善的法律體系,並對其他國家機關執行和實施法律的活動進行強有力的監督。第三,權力與義務、權利與權力的有機統一。對公民來說,實行「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允許的」原則,對於政府來說,實行「凡是法律沒有允許的,都是禁止的原則」。第四、發達的法律文化。這種發達的法律文化的核心是一系列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時代精神的進步的民主法制觀念,如人民主權觀念、公民意識和權利義務觀念。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實現途徑
(一)樹立憲法權威。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追求人權、民主、法治價值的實現。我們必須把憲法當作追求的目的,這樣才能樹立憲法的權威,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二)健全和完善法制。一般來說,我們應完善憲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行政訴
訟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社會保障法。
(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具有三項衡量標准。第一,是否做到職權法定。第二,是否做到程序法定。第三,是否做到法律服從。為此,我國的各級人民政府作為主要的行政機關要樹立人本政府的理念、有限政府的理念、透明政府的理念、誠信政府的理念、程序政府的理念、便民高效政府的理念、服務政府的理念、責任政府的理念。
(四)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司法公正。通常司法公正是由司法結果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組成,是法治最重要的內容。法治意味著法律的普遍適用和至高無上。公正的司法,不僅在於懲惡揚善,弘揚法治,也可以教化人民群眾遵紀守法的法治觀念,可以使經濟活動當事人高效有序地從事合法交易得到規制。
(五)必須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工作是主要的方式。同時還要強化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完善偵查、公訴、審判、法紀、監獄等方面的監督機制,制定出保障人民群眾監督的立法如人民舉報法等之類的法律,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監督權利。
(六)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公民應該具備的法律意識包括:1、人權意識。2、權力屬於人民的意識。3、民主監督意識。4、守法意識。5、訴訟意識。

② 小手拉大手法治文明知識問答題的答案

四月七日早上,團山小學的環保小衛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出發了。

為了響應寬城區的指示精神,我校聯合團山街道辦事處聯合開展了愛國衛生奉獻日活動。

我校老師帶領學生帶著勞動工具,徒步來到了團山大街北部長春市污水處理廠附近,和街道的叔叔阿姨們共同清理立交橋附近的垃圾及廢棄物,同學們幹得熱火朝天,都想為綠色環境出一分力,做一些貢獻。同學們正在勞動時,市長及區委領導們也來到了現場,並和學生們一起進行了勞動,學生們還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表達了學生們保護環境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決心及願望。

通過實踐體驗活動時學生深刻感受到環境對於我們人類生存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了創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通過實踐活動更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實踐空間,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形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雛鷹爭章活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③ 領導幹部法律常識問答

1.人國務院對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有哪些規定
國務院《綱要》提出,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 制度。

國務院《決定》規定,加強對領導幹部任職前的法律知識考查和測試, 對擬任市縣 *** 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在任職前考察時要考查其是否掌 握相關法律知識以及依法行政情況,必要時還要對其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測試, 考查和測試結果應當作為任職的依據。 國務院《意見》規定,推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擬 任地方人民 *** 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要考察其掌握相關法律知 識和依法行政的情況。
2.法律常識試題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
3.如何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
一是樹立學法意識,首先要學習理解法制精神,把學習法律法規的態度和精神樹立起來,掌握法律基本常識才是樹立法律意識的根本;

二是樹立法治意識,要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立在法律規范的范圍,樹立法律都慣竊於我們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有法就為,沒法就不為,這才是法律意識的主要體現;

三 是權立維法意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與所有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為法制社會盡自己最大的責任和努力;

四是樹立立法意識,每一個領導幹部都要為現行法律的漏洞和不完善作最大的努力,積極諌言獻策為完善法律法規盡到自己的責任。
4.法律小常識10條
小學法律小常識10條:

學生騎車時應注意安全:

1、不要用你的頭和手伸出窗外;

2、下車時不要擁擠,

3、不要用武力奪取機動車;

4、不要把東西扔出汽車。坐在前排的人不應該和司機交談,這會影響司機的安全駕駛。

學生走路時要注意安全:

1、走在右邊;

2、不要追逐,玩游戲,在公路上玩球;

3、過高速公路時,要看清前後,確保安全通行,有斑馬線或立交橋,要走斑點線或立交橋,不要闖紅燈!不要亂扔過往車輛。

防拐賣小常識:

1、一人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如有人敲門,先要從貓眼或門逢中看清來的人是誰,再決定是否開門。

2、單獨外出時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種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涼或偏僻的地方玩耍。發現壞人,或者碰到緊急的事可以打110報警救助。

3、不要隨便買路過攤位上的烤羊肉串等東西吃,路邊的東西是不衛生的,吃了很容易生病。
5.10個必知的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戒毒人員的親屬和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探訪戒毒人員。戒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視配偶、直系親屬。

2、《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導致其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5、《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二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兩年以下。

④ 《道德與法治》問答題精選之二

1、為什麼"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

(1)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2)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中國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3)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

(5)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6)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3、未成年人為什麼需要特殊保護?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4、未成年人怎樣避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1)犯罪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2)預防犯罪,要求我們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於未然。

5、 中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要學會"信息節食"。

(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我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5)我們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6)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網路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6、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1)偉大抗疫精神是指生命至上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2)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

7、必須掌握的我國基本國策

(1)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2)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3)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8、建設美麗中國的圖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是怎樣的?

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

9、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相關觀點有哪些?

(1)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2)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3)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4)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5)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6)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10、教材中文化自信的相關觀點有哪些?

(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

(3)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

(4)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5)自信的中國人要對中國的文化有底氣,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闡發中國精神。

熱點內容
刑法中的錯誤 發布:2025-02-24 06:18:17 瀏覽:666
媒體監督與司法公正 發布:2025-02-24 05:45:54 瀏覽:10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24 05:26:34 瀏覽:304
法院訴調對接中心 發布:2025-02-24 05:11:38 瀏覽:340
道德准則需 發布:2025-02-24 04:48:08 瀏覽:360
合同法蓋章復印件 發布:2025-02-24 04:45:24 瀏覽:355
三種法律責任形式是 發布:2025-02-24 03:58:41 瀏覽:19
法治問答 發布:2025-02-24 03:24:28 瀏覽:214
古羅馬的司法 發布:2025-02-24 03:18:34 瀏覽:911
昊強律師 發布:2025-02-24 03:04:10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