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的法治之路

中國的法治之路

發布時間: 2020-12-17 23:03:50

A. CCtv法制頻道年度巨獻的樓主的不歸之路 到底什麼的來的 如果是視頻為何查不到呢還是請教大手們 求解

v不得不對剛才發的和如何

B.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能像古希臘雅典那樣興起民主法制走上了禮法人治之路呢根源在哪裡

先秦思想家談人治,古希臘哲人談法治,然後進行兩者的比較。實際上,先秦思想家專(以儒家和法家為屬代表)既談人治又談法治,並且還自覺地進行了比較。同樣,古希臘哲人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盡管中西哲人都談「法治」,但其內涵實有很大差異。甚至可以說是本質的差異。另外,他們所談的「人治」,尤其是儒家所談「人治」,與現代人所理解的「人治」,也有一定區別。本章內容實際上是第一章內容的一個邏輯延伸,因為,不管是「聖王」還是「哲學王」,實質上都表達了一種「人治」思想

C. 為什麼法治之路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

我國的法治建設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發展之路是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上

正式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D. 當代中國為何要摒棄人治,而選擇走法治之路

人治的成功必然要依賴於個人的品德和能力,估不論能力,個人的品德那可是個不可靠的內玩意。
而且,個人品德容也有不同的標准,對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標准,例如以公謀私,對大眾來說是一件很壞的事,可對於他的家人、家族卻是個好事。說白了,大公無私的人有,但絕對不多。再退一步來說,誰敢說自己在無監管的情況下一定會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不是一兩天的問題,而是很長一段時間,誰敢保證??

E. 中國法治應該怎樣向前走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就是法制建設30年」;「法治之路不可逆轉」,「人治是死路一條」;保證法律正確實施的問題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認認真真地討論,把似是而非的東西搞清楚」;對中國的法治進程持謹慎樂觀態度;甚至「法律職業化不可逆轉」、「不能為了讓人民喜聞樂見,而把法律的語言的專業性去掉」等等,我都同意。

除了中國的法治是否應以中國實際為出發點外,我與賀的根本分歧在於:法律職業群是否應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對法律的理解、適用能否違背一個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離開了人民的參與,能否最終保證司法公正。簡言之,現代法治歸根結底應該是 「機械的規則之治」、「法學家之治」,還是 「人性之治」、「人心之治」、「常識、常理、常情之治」。我認為,正是對上述問題的錯誤回答,導致了較長時期內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與目標的漸行漸遠。

強調法律與社會基本倫理分離,主張「法律職業並不是要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是(至少長期以來曾經是)我國法學理論界普遍流行的觀念。將「法律」凌駕於常識、常理、常情之上,凌駕於司法人員的良心之上,這種觀念不僅與「司法人員必須依照良心履行職責」這一世界各國憲法普遍規定的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相悖,更是在實踐中導致了法律職業群基本倫理迷失的惡果。記得在一次講座中,當我談到 「司法必須講良心」、「講法必須講理」時,一大批來自全國的一流的法學家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我:什麼是良心?什麼是常識、常理、常情?常識、常理、常情到哪裡去找?良心到哪裡去找?當這些法學權威們普遍不知良心為何物,不知常識、常理、常情為何物時,我們能夠奢望「法律在法官之上」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司法人員的犯罪率以大大超過司法人員的職業化進程速度增長,司法腐敗成為民眾最不滿意的社會現象,2003年以前的5年中,司法工作人員涉嫌犯罪率幾近普通民眾的5倍,難道就真的不足以引起我們法律人的深思嗎?

認為對法律的理解可以偏離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強調合情合理不合「法」的必須依「法」辦,這種「講『法』不講理」的主張,可以說是傳統法學不民主、假民主、反民主的集中體現,在實踐中必然導致人治、導致專制,必然結出「權大於法」,「有權就是法」。

為什麼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必然導致人治,必然導致專制?首先是因為這種理論的基礎是一個神話。幾千年來的法學家們都追求著這樣一個法治之夢:好的法學家與好的統治者一起制定出好的法律,然後讓普通民眾都知道法律的內容;當人們知道法律的內容後,就會按照法律的規定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一個良好的社會就會因此而建立。這個「法治夢」的實現,顯然必須以普通民眾都了解法律的具體規定,並按照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前提。然而,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前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會先學「交通法」再上街?又有多少人會先學有關銀行、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再到銀行存款、取款?多少人可能先學「民法通則」、「合同法」或者「消費者保護法」再到商店買東西?我常說,如果真有一個人先學法,再按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個人一定是精神病!事實上,指導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只可能是買賣要公平、不能無故損害他人利益、做事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敬慕英雄、鄙視小人等一個社會人與人相處、人與自然相處的基本常識、常理、常情。當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可能按常識、常理、常情行為,常識、常理、常情就應該是人民利益最基本的要求,人民意志最基本的體現。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意味著什麼?難道不是意味著少數人可以將自己意志(少數人對法律的理解)強加到了民眾的身上嗎?這不是人治,不是專制,是什麼?

關於中國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我的一貫主張是:(1)觀念上,對法律人的業務教育必須與良心教育相結合,良心教育優於業務教育,以良心教育來促進業務;(2)制度上,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民主化必須優於職業化,必須以民主化來促進職業化。為什麼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我只想說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古代幾千年,西方近代近200年,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的法治發展史無一不在證明:一切沒有人民參與的司法,最終必然是走到人民對立面的司法;離開了人民的有序參與,要建立「一種權威的、公正的機制」來解決「誰的權力大誰說的就是『真理』」等社會問題,要保證「法律在法官之上」,保證「教皇、國王、法院院長、蘇丹」這「四種統治者都要在正義之下、在法律之下」,無論在何種社會制度下,都只可能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神話!

F. 我國的法制建設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發展之路是( )年

我國的法治建設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發展之路是1949 年專

自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屬今,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經歷了風風雨雨,走過了一條曲折發展道路。從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初步發展階段。

G. 中國法制三十年之路法律2000字論文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9.論文結構要清晰,重點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內容,不要把別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
10.嚴格按照碩士論文書寫規范進行論文撰寫。論文的整體風格,編排要整潔清爽。

H. 當代中國為何要摒棄人治,而選擇法治之路

人治無任何公平、公正可言,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尤其在中國,只有法治才能體現公平、公正。

I. 行政法角度,中國的行政法治之路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與完善

首先、我國行政法律、法規以及現行規章多為實體之規定而少程序之規定,對公民義務性規定甚至於權利性規定不少卻缺少公民權利受到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的法律規定。由憲法到各具體法律規范,我國公民享有若干權利,但這些規定大多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這些權利的救濟往往因為法律沒有具體規定而陷入真空,如受教育權被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我國各部教育法規都沒有明確的司法或行政救濟條文,僅規定學生有權進行申訴,但是申訴之規定也沒有明確規定受理部門及程序,根本解決不了受教育權被侵犯的現實問題。近幾年來,大量受教育權訴訟案件的發生就是最好的明證。在該領域之內,一旦WTO成員方公民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接受教育並發生受教育權被侵犯之時,我國政府該如何應對,畢竟我國受教育權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之規定與WTO規則之規定差距甚大啊。同時與我國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關於保障個人受教育權的規定也不一致。
其次法律、法規特別是行政規章之間沖突嚴重。「2003年10月22日的《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法與法撞車我們該聽誰的』再一次講述了『艾滋病疑似患者申請結婚登記』使婚姻登記機關無所適從的故事。涉及到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與《婚姻法》、《母嬰保健法》、《傳染病防治法》互相之間關於結婚登記必要條件之間的沖突;同年10月9日,重慶一名在校大學生申請登記在讓重慶教委尷尬為難之時也揭示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與《婚姻登記條例》、《婚姻法》之間的沖突。」而涉及入世的法律法規沖突特別是行政規章的沖突早在我國的《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五部分「與貿易有關的只是產權制度」第251條表A、表B,特別是表B第二部分加入時就廢止的四部部門規章,己說明我國目前的法規、規章沖突嚴重,急需清理。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