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保險案例
㈠ 徐衛東有哪些保險法相關的著作和論文
徐衛東的學術成果豐富多樣,主要著作涵蓋多個領域,包括:
1. 《保險法》,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2. 《保險法教程》,1995年8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3. 《商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 《保險法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 《大學生的權利及其維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探討了教育權益的保護。
在論文方面,徐衛東的研究深入細致:
1. 《人權意識形態與法律標准》,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三期;
2. 《美國鑒別保險行為的司法標准》,在《當代法學》1995年第三期中探討了相關法律問題;
3. 《論社會保險法的社會性特徵》深入分析了保險法的社會影響,1995年發表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他還將目光投向國際,如日本的再就業法律對策和失業保險法律體系的研究,以及對我國保險立法沖突的評析。
在合同法領域,徐衛東對保險合同中的合理期限進行了深入探討,1998年在《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發表《論保險合同中的合理期限》。
他的研究不僅關注保險法,還涉及商業行為的法律調整,如13篇論文中的一篇——《論商事法律行為對行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
總的來說,徐衛東的學術成果體現了他在法律領域的廣泛深度和扎實研究,為保險法和商法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法學保險案例擴展閱讀
分別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和第二軍醫大學副教授,其中第二軍醫大學副教授徐衛東,男,1966年出生。1996年獲第二軍醫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醫學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海醫院骨科關節外科組長。
㈡ 程兵代表論文
程兵先生的學術研究成果豐富多元,主要集中在保險法領域。他在2002年分別在《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科版)》上發表了關於"保險中約定代位"與"保險代位權效力"的論文。同年,在《河海大學學報(哲社版)》中,他探討了不足額保險中保險金扣除權與保險代位權的實現問題。
程兵的研究進一步擴展到公司治理領域,2003年在《法制時代》(理論版)冬季號中,他深入剖析了監事會的獨立性。同年,他在《寧夏社會科學》中發表了關於"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和"復保險的法律研究"的文章,進一步明確了保險合同的法律特性。
在2004年,《法學》雜志上,程兵對"保險合同條款的不利解釋原則"進行了深入探討,而《河北法學》則刊載了他的"保險條款、費率的審批"研究。2008年,他在《南京社會科學》發表了關於"人身保險利益確認原則"的論文,對於保險業的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程兵對於保險業的監管問題也有所貢獻,2008年在《中國法學(海外版)》上發表了關於"保險業壟斷行為的經濟法規制"的文章。此外,他還深入研究了公司內部的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在《寧夏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中有所闡述。
程兵在學術出版方面也不乏成果,他擔任《經濟法通論》副主編,該書於200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而他的獨著《保險合同法導論》在2008年由吉林大學出版社發行,為保險合同法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2)法學保險案例擴展閱讀
㈢ 法學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屬於合同,但為什麼不在合同法
一、保險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共同法律特徵⒈保險合同是雙方或者多方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保險合同不是單方的法律行為,即不能由當事人與自己簽訂合同。一般保險合同是由一個投保人與一個保險人訂立的。但任何一方都可以是多數。保險合同還必須是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第三者對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能進行非法干預。⒉保險合同是當事人藉以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的協議。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的目的是在於取得對意外損失的經濟補償,或特殊需要時的經濟補救,保險人之所以承保危險的目的是通過危險分擔取得經營利潤和社會效益。⒊保險合同是當事人的合法行為。當事人在判困訂立保險合同時其合同內容及程序均必須合法,才能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在合同成立生效後,雙方必須依約定履行,否則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二、保險合同與一般合同相比有其不同的法律特徵⒈保險合同是雙務合同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區分,可分為雙務合同和單務合同。雙務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均享有權利,同時承擔義務的合同。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反之,只有合同一方享有權利,而他方僅負有義務的合同叫單務合同。保險合同是雙務合同。在保險合同成立生效後,投保方與保險方均須履行約定義務。投保方的義務是支付保險費,防災防損,危險增加的通知等,保險方的義務是提供經濟保障,發生約定事故時履行賠償責任,協助被保險人防災防損等。但是保險合同這種雙務合同性質與一般合同的雙務性質不同。①在一般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可因對方當事人不履行給付債務而拒絕自己債務的履行,也稱「同時履行」原則。但保險合同中投保人不能因為保險人沒有履行給付責任而拒絕交納保險費。因為保險人只承擔經濟保障的義務,是否發生給付責任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又在人壽保險中,保險人一方雖履行提供經濟保障義務,但不能以訴訟請求對方交付保險費,如對方拒絕交付保險費,保險人只能變更、解除或終止合同。②在一般雙務合同中,當事人雙方均可根據自由意志放棄其享有的權利,但在保險合同中,保險有些權利則不允許放棄。至於被保險人則可放棄其權利,如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放棄向保險人索賠的權利。⒉保險合同為有償合同根據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受益情況,可將合同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因享有合同權罩滲利而必須償付相應代價的稱為有償合同。享有合同權利而不必償付代價的,稱為無償合同。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即投保人要取得保險的經濟保障,必須支付相應的代價,即保險費。在一般的有償合同中,是以「等價有償」為原則,即給付與反給付一致。但保險合同的有償性,只要求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間存在對應關系即可,並不要求雙方所負的給付義務平衡一致。因此,投保人不能因為自己支付過保險費,就要求保險人給予相等的給付,長期人壽保險除外。同時保險人根據數理基礎,准確計算,使所收取保險費與其他提供的經濟保障的程度相適應,也不能高收費低保障。⒊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要式合同是指以履行特定方式為合同成立的要件的合同,非要式合同是指不以履行特定方式為合同成立的要件。根據我國目前有關財產保險合同的規定,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十五年條規定「財產保險合同,採用保險單或保險憑證的形式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第五條規定「投保方提出投保要求,填具投保單,經與保險方商定交物沖脊付保險費辦法,並經保險方簽章承保後,保險合同即告成立,保險方並應根據保險合同及時向投保方出具保險單或者保險憑證。」上述兩個規定,對財產保險合同的成立形式要求稍有不同,《經濟合同法》要求出立保險單,《財產保險合同條例》要求保險方在投保單上簽章,但兩者都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規定。保險合同是否要式。其實質意義是涉及合同的效力。非要式合同則在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合同即成立。要式合同則在特定形式成就時才成立生效。⒋保險合同是附合合同附合合同也稱附意合同,定式合同。是根據訂立的過程雙方地位來劃分,一種是議商合同,即在訂立合同時雙方平等協商構成合同條款內容的合同。一種是附合合同,這是指合同一方受到嚴格限制,另一方不受任何限制(或限制較少)的合同。這種合同往往是在合同雙方力量嚴重不對等時才出現。經常作法是一方准備好印就的標准合同條款,而另一方在「訂不訂由你」的基礎上表示接受的合同。這種合同表面上也是雙方自願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如一方壟斷市場,或實力雄厚,或有國家行政權力支持等等,另一方不得不在既定的條件下接受合同,所以其自由度是有限制的。保險合同也具有附合合同性質。由於保險事業的普遍發展,各國保險業的交叉經營和協作,保險合同逐漸出現技術化、定型化和標准化的趨勢。保險合同的內容即主要條款由保險方一方決定(經其主管部門批准),保險方根據本身承保能力,技術特點,確定承保的基本條件,規定雙方權利義務。投保方只有依保險公司設定的不同險種的標准合同中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不去修改其中已定的條款內容。這種作法省時省力,有利於保險的普遍推行。保險合同之所以具有附合合同的性質,原因是:①保險人掌握保險技術和業務經驗。②保險人有更大的資本實力。投保人往往不熟悉保險業務,很難對條款提出異議。但是保險合同並非全部採取標准合同形式,因此不能說所有保險合同均為附合合同。有些特殊的險種,也採取雙方議商的辦法簽訂,與一般經濟合同與民事合同性質相同。同時,保險合同即使採用標准格式,也允許雙方協商對其中一些條款進行修改、補充或取消。所以說保險合同不是典型的附合合同而是具有附合合同性質。⒌保險合同具有「射幸」性「射幸」的原意是碰運氣的意思。保險合同的射幸性主要表現在保險人的反給付在合同訂立時尚不能確定,而有賴於保險事故的發生。在合同有效期間,倘如發生保險事故,保險標的因而致損,則被保險人從保險人那裡得到的賠償金額可能遠遠超出其所支出的保險費;反之,如無損失發生,則被保險人只付出保險費而得不到保險人的任何反給付。保險人的情況則與此相反,當發生保險事故時,他所賠付的金額可能大於其所收入的保險費;如不發生保險事故時,則只收取保險費而不須賠付。在保險合同中,實際上是投保人以交付保險費為代價將一個可能發生損失的危險事故轉移給保險人承擔,但這危險事故只是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因此,保險合同的後果是不確定的。可見,形成保險合同的射幸性質是保險事故發生的偶然性。但是保險合同與典型的射幸合同不同。典型的射幸合同有賭博、彩票等。這種合同的一方的給付完全有賴於偶然事件。保險合同的射幸性僅表現在保險人的反給付的偶然性,而保險人提供經濟保障的效果卻是在合同訂立時即確定無疑。至於長期人壽保險,則帶有儲蓄性,不存在射幸性,所以准確地說,保險合同是具有射幸性質的合同。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合同這種射幸性質只是就每個保險合同而言的。如就全部承保的保險合同總體來看,總保險費收入與總賠償金額的關系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兩者大體應相平衡。在這方面並不存在偶然性,即不存在射幸性。⒍保險合同是誠信合同合同的訂立,以合同當事人的誠信為基礎。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所簽訂的合同為無效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民法通則》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民事行為無效。可見,誠信是合同的基礎。而保險合同要求當事人的誠信比其他合同更為重要。因為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只有堅持誠信原則,保險合同的履行才能得到保證,也才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所以學者稱保險合同為誠信合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