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文學家的道德

文學家的道德

發布時間: 2025-03-18 21:58:18

1. 蘇軾對韓愈的評價

蘇軾對韓愈的評價如下:

蘇軾對韓愈的評價非常高。他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寫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波瀾壯闊的一生,表達了蘇軾對韓愈的崇敬之情。

此外,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還高度評價了韓愈的文學成就,認為他的文章從天而降,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他的作品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如《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馬說》、《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等。

蘇軾主要影響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2. 言有禮,行有節的古代例子

古代講究禮儀,言行大都注重有禮有節。以下是一些古代例子:
1.周公旦:周公是周文王的大臣,是《周禮》的主要編纂者和執行者。他以他極高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歷代人的尊重,因其言談舉止謙和禮貌,深受尊重。
2.王勃:唐代著名文學家,他在文學創作和為人處事上都有著高尚的品德。因其言行舉止謙和得體,被譽為「文士之冠」。
3.陸游:南宋文學家,以正確的政治立場、崇高的道德觀念和高雅的文學造詣聞名。他大力鼓吹以禮治國、以禮行事,對於言有禮、行有節有著深刻認識,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踐行。
4.周敦頤:北宋人,文化大師。他提倡「知行合一」,注重言行相符,從自己的生活做起,講究簡朴、表現出無私奉獻和與人親和的精神風貌。
5.杜甫:唐代大詩人,他以忠誠為本,忠貞不渝、矢志不移。言行簡明,修養深厚,被尊稱為「詩聖」。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