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最低底線
Ⅰ 人類的道德底線是什麼
道德底線,就是道德的最起碼的基本規范,即對行為主體的最低道德要求。對社會成員而言,社會道德底線是:誠實,厚道,有良心,不損害他人和社會,遵紀守法。道德底線的某些部分與法律接壤,某些部分與法律邊線間存在「交叉地帶」.(摘自《青年研究》)易中天--關於道德底線的評說。底線是屬於內心的。就是我不作惡,決不作惡。我做事情再怎麼樣,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條底線,不能突破。比方說,我偷東西,但我不殺人。就算被人看見了,也不能殺人滅口。或者說,我偷東西,但我不姦淫。就算女主人國色天香,也不能見色起心。再比方說,我偷東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窮人的,或者決不偷人家的活命錢,救命錢等等。這叫做「盜亦有道」。這個底線從哪裡來?從自己來,只能來自每個人自己的道德觀和道德感。所以底線是由道德來負責的,我們也稱之為道德底線。
Ⅱ 做為一個男人,他的道德底線最底線是什麼
作為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是指一個人在行為上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這些規范是對個體的最低道德要求,以確保其行為不會對他人和社會造成損害。在社會中,道德底線包括誠實、厚道、有良心、不損害他人和社會、遵紀守法等。
道德底線與法律底線有所重疊,也有交叉地帶。行業道德底線是指行業標准所規定的行業組織活動的范圍;職業道德底線是指職業標准所規定的從業人員活動的范圍;私人道德底線是指良知所規定的自我意志活動的范圍;交往道德底線是指社會交往規則所規定的個人理性活動的范圍。
強調道德底線的存在,是為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要有所節制,遵守道德准則,以確保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Ⅲ 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線
法律是的道德的底線。(這是簡言之):違反了道德不一定違反法律,但違反法律一定違背了道德。違反道德不一定有強制力約束你的行為,或為此行為作出賠償,但違反了法律就一定有強制力約束你的行為,並要你為此作出賠償。
法理書上專門的一章,講述法律與道德的聯系與區別:
道德與法律都是一種意識問題,是人們意識產物,可以說人自己製造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東西卻成為人本身的枷鎖。為何需要道德存在,為何需要法律存在,而這些卻是人的枷鎖。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相應道德和法律也會隨之產生,本質也是為解決一些問題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都有共同目的就是規范人的某種行為,從根本解決一些沖突問題。道德是立法內容的重要淵源,但是道德卻是高標准行為,而法律卻是每個人遵守的底線。道德問題解決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譴責,法律卻是強制的。
在立法的時候,人們總要考慮考慮道德因素和道德標准,但是不是所有的道德都要規定在法律中。法律是不應該管僅僅屬於道德的事情,當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疇,也是法律范疇。故意傷害別人身體不僅是道德,並且也是違法的。我們通常說的道德只是單純道德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法律和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道德的調整范圍幾乎涉及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生活上,有些東西無法確定一個統一的、可操作的模式。相對道德來說,法律是具備一定權威性,是要求每個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過於嚴格的話,那麼人們容易造成違法,並且也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