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道德觀
1. 紅頭文件的問題文件
問題的「紅頭文件」都會有具備以下共同特點:
一是設定公民義務或剝奪公民權利無法定依據;
二是違反國家行政處罰法,擅自設定行政處罰內容或自行規定罰沒款的收繳方式;
三是無行政審批設定權的機關,擅自設定行政審批事項或增加行政審批環節和條件;
四是規范性文件制定技術上不夠規范;
五是強調管理相對人義務多,規定管理機關責任和制約措施少等。 一是要加大規範文件備案審查法規宣傳力度,切實做好「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文章;二是要強化源頭治理,有效約束和監督權力,在提高「執行力」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大問責力度,對於濫批亂發違法違規的「紅頭文件」,用「權力」侵犯「權利」,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應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如此,方能使「紅頭文件」的發布科學規范、嚴肅公正,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2014年11月18日,中紀委官網刊發文章《正確把握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關系》,文中稱:黨規必須與國法保持一致。在實踐中,少數「紅頭文件」作出不適當規定,突破了法律規定,比如,有的文件違法規定稅收優惠政策,有的文件違反公務員法有關規定,有的文件明顯有地方保護主義之嫌,等等,都通過備案審查機制依法依規予以糾正,以維護法制的統一和權威。 2014年4月16日,有人在湖南紅網上發帖稱,湖南省雙峰縣縣委、縣政府以紅頭文件的形式,「請求」將涉嫌收購25根象牙的犯罪嫌疑人李定勝取保候審。
網帖稱,雙峰縣企業主李定勝在被抓後,利用關系私下說情,最終讓縣政府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向婁底市委政法委「請求」將已逮捕的李定勝取保候審,理由是如果不放人,會影響企業發展。
這份發給婁底市委政法委的文件顯示,2012年11月2日,婁底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根據舉報,從雙峰縣國藩工礦、中電機械、湘中農科董事長李定勝家中起獲象牙25根,共計172公斤,隨後,經偵支隊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對李定勝實施了刑事拘留。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非法經營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然而,涉及非法收購象牙或象牙製品的行為,最後都是按照「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定罪。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顯然,將此案定性為「非法經營罪」,量刑會輕一些。
在文件中,雙峰縣表示,李定勝是縣里多家企業的董事長,其中有一家還是省重點企業,「如果對李定勝進行長期羈押,勢必影響該項目的正常投產,進而影響全縣……」
此外,雙峰縣還在文件中表示,李定勝的企業與縣里其他企業長期存在資金拆借行為,「任其發展下去極有可能引發重大社會不穩定事件」。
在這份名為《關於請求協調辦理李定勝取保候審的緊急報告》中,三家企業稱,李定勝是受到蒙騙才收購象牙的,「作為農民企業家,確實是不懂法而不慎犯法」。
和雙峰縣縣委、縣政府的文件一樣,這份請求文件也提到,由於李定勝被抓,多個企業無法正常運轉,而省重點項目國藩重點機械公司現在已經停工,公司的借款也可能會引發高利貸危機。「如不能在今日給李定勝辦妥取保候審,不僅會對本企業集團造成致命打擊,也會給相關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將對雙峰甚至婁底的經濟發展、財政稅收和社會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這份以三家企業名義起草的文件有多達8個印章。除去上述三家企業的印章外,還有一個是雙峰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的公章,剩下的印章有些模糊,但仍有一個可以看出「雙峰縣人民……」的字樣。
網帖稱,事發後,李定勝用做生意積累起的人脈,找到了縣里的一個領導,這個領導指示有關部門要想辦法將李定勝「救」出來,因為「這種事情,並沒有危害到哪個人哪個企業的利益,要想辦法保護」。此後,該領導還親自拿著報告找到市裡的領導說情。在領導批示後,婁底市公安局將案子移交給雙峰縣公安局查辦。
172公斤象牙,按黑市價格,價值超過百萬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收購價值二十萬元以上的就屬於「情節特別嚴重」,《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該逮捕而不能取保候審。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認為,除了法律規定的不可以取保候審的具體類型外,公安機關對是否可以取保候審具有自由裁量權。但此案中,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實,且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公安機關不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公安機關不能受到政府的干擾,應該依法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當地檢察機關應當監督公安機關。
洪道德表示,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從2013年1月1日起適用,即使是2013年1月1日前發生的案件,也應當按照現有條款執行逮捕。
在雙峰縣的請示報告上作出批示的,是婁底市市委常委、秘書長王雄,稱自己只是希望相關的部門研究一下雙峰縣的申請,因為被抓的是一個企業家,而這個企業有一定規模,不希望因為這個事情把企業搞垮了。
「我們絕對沒有干預辦案的意思。」王雄表示,批示之後,他並沒有進一步了解後續的情況。
網帖稱,李定勝至今「逍遙法外」。據了解,該案仍在司法程序中。2013年李定勝被取保候審,如今一年多過去了,案件已經移交檢察院起訴,但至今仍未能開庭。 2015年4月28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包含立案登記制、起訴期限、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等十大方面,其中法院可以直接認定「紅頭文件」是否合法尤為受到關注。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是行政訴訟法實施24年以來的第一次「大修」。針對新行政訴訟法增設的新制度、新規定,最高法此次制定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焦點 1直接認定「紅頭文件」合法性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並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李廣宇稱,行政訴訟法這次修改增加規定,可以一並請求審查規范性文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所謂規范性文件,是指俗稱的『紅頭文件』。大量的『紅頭文件』由於針對不特定的公眾能夠反復適用,往往涉及面非常廣、持續的效力非常久。而且如果一旦違法,所帶來的損害是一個具體的行政行為不能同日而語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當事人可以直接對「紅頭文件」提起訴訟。他解釋說,由一個具體的個人針對「紅頭文件」提起訴訟,事實上是行使了公眾訴訟的權利,這個訴訟應當屬於公益訴訟。而公益訴訟主張的是公眾的普遍利益,但是需要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目前,公益訴訟還沒有正式寫進行政訴訟法,個人針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起訴因此無法納入受案范圍。焦點 2民告官訴訟法院須受理人民法院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李廣宇介紹,該司法解釋把立案登記制擺在了首要位置,第一條就是立案登記制的相關條款。符合起訴條件的,法院應當當場登記立案。不過,立案登記並不代表法院對任何一個起訴都要照單全收,對於不符合管轄等法定起訴條件的,在立案階段可以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為了便於當事人尋求救濟,該解釋還明確,對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程雷表示,5月1日立案登記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預計行政訴訟案件量會有大幅增長。各級法院的行政庭法官應提前做好准備,提高行政訴訟的立案率,尤其對於目前立案率普遍不高的征地拆遷類行政訴訟,應杜絕以往因案件敏感立案率不高的情況。焦點 3行政機關正副職應出庭應訴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首次提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出庭應訴的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為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李廣宇解釋說,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這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里是沒有規定的。從世界各國的行政訴訟法來看,應沒有特別要求行政機關的法定代表人必須親自出庭應訴。李廣宇說,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是行政審判法官和行政機關一起實踐探索出來的一個經驗,從效果來看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它能夠解決告官不見官的問題,很多老百姓說行政訴訟是民告官,可是提起這么多訴訟從來沒有見過官能夠出現在法庭上,首先就使百姓感覺到有那麼一些不平等。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還可以增強行政機關依法應訴的意識,可以提高依法行政的觀念。他說,同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還能更直觀的了解本機關行政執法的水平,這可能比他的下屬給他匯報十次、二十次的效果都更直觀。
2. 急需2008年9月11-15日中的一兩個今日說法案例大神們幫幫忙
[今日說法]勸架時的意外(2008.09.11) 總導視: 自行車和公交車發生糾紛 騎車人從公交車上摔了下來 就這樣一推 就倒下來了 倒了以後 後腦勺摔得咚地一聲 我根本就沒有那個意識(把他)推下去 我存在個什麼呢 勸架的人被指認為肇事者 這是事實還是冤枉了他呢 分導視: 道路上的一次小磨擦最終會釀成怎樣嚴重的後果 意外的發生真的是事出偶然嗎 主持人:在街上經常會有好心人,比如說有點麻煩有人吵架一定會有熱心人就上來勸架,但是有時候好心未必能夠辦成好事兒,比如武漢的張先生就遭遇了這樣一件事情。 2006年8月20日晚19:00多,湖北省武漢市常青路上發生了一起意外,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認為一輛公交車別了他,隨後騎車人就跑到了公交車上與司機發生了糾紛,這時公交車上有位乘客上前勸解,不料那個騎車人突然從公交車上跌落摔倒在馬路上。在出事地點復興村附近不少人聽說了這件事兒但沒有人現場目擊。據了解,在騎車人摔倒之後公交車上有乘客報了警,那麼究竟那個(騎車)人是怎麼掉到車下去的? 那輛出事的公交車是585路車隸屬於武漢市公交集團第四分公司,當時開車的司機康師傅講述了事發經過。一段坑坑窪窪的路面,汽車自然而然晃動,康師傅說當時他是正常駕駛車輛並未注意到那輛自行車,那個騎車人名叫杜付林,當時正和一個同事騎車去上夜班。杜付林的同事老李說他看見公交車是別了杜付林的自行車,但是公交車未停,老李說當時很生氣的杜付林就去追公交車,老李也跟著往前趕。 585路公交車停在復興村站的時候杜付林先追了上來,從前門上了車並且開始拉扯開車的康師傅。康師傅說他發現騎車人杜付林是喝了酒的就沒有理睬他,而這個時候公交車上有位乘客走了過來把手伸向了杜付林,這個人名叫張幼啟,他走過來是來勸慰。張幼啟說隨後他看到杜付林突然從前車門摔了下去,頭觸到了馬路上,那麼杜付林究竟是怎麼摔下去的呢?張幼啟說杜付林是酒後失足摔下去的。開車的司機康師傅也證明當時杜付林喝了不少酒,意識不太清醒行為有點失控,但是杜付林他是怎麼掉下去的他根本就沒有看到。而杜付林的同事老李則說他看到是張幼啟把杜付林推下了車。老李說他騎車追上公交車的時候杜付林已經站在車門口了,他恰好看到杜付林被推了下來。老李的這個說法讓張幼啟很氣憤,張幼啟說他從來沒有推過杜付林,他只是輕輕地拍了拍他,兩個人在扯皮在打架的時候,在拉扯的情況之下,張幼啟說他本身是去勸架而不是去打架的,連推杜付林下車的想法都沒有。 張幼啟還對老李的目擊提出了質疑,騎車人杜付林當時是站在公交車門內側而勸架的張幼啟站在車廂的更裡面,老李從車後方追來受視線的限制,不可能看到車裡面的情形。老李說他當時是從便道兒上騎車過來的,位置已經快和公交車的前門持平了所以恰好能夠看到,而張幼啟則說出事時的585路車是老式的公交車,前車門和第一個車窗之間的距離將近1米,當時張幼啟就站在這個位置,所以即使老李能看到站在門口的杜付林也看不到站在裡面的張幼啟。張幼啟的律師畫了張圖來說明問題,車廂的前門和車廂的第一個窗子,車廂那個有80厘米左右。律師說這里是前車門,司機在這兒,喝了酒的杜付林在這兒,而去勸架的張幼啟則站在這兒,因此車外面的老李視線恰好受到車廂板的遮擋,不可能看見張幼啟。 張幼啟還說出事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老李隔著七八米遠,從便道上應該看不到車裡面的情形。事發時585路車是否開燈這個細節老李說他記不清楚,而如果沒有開燈天黑的時候,從車的外面看不清車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也讓張幼啟懷疑老李是故意說他推了杜付林。根據幾個人不同的說法杜付林是怎麼摔下車的無法確定。事發後,110民警很快來到了現場,杜付林在老李的攙扶下也起來了,民警分別對康師傅、杜付林和張幼啟等人進行了詢問。警方當時的接警單上處警結果顯示,杜付林是「酒後摔倒」。 在這之後公交車開走了,杜付林也回了自己的家,我們的記者之所以花這么大的力氣來調查杜付林摔下去的完整過程,是因為當時看著沒事兒,杜付林回家結果沒想到橫生枝節,在家呆了兩天之後杜付林突然覺得自己有問題頭疼難耐,果真接下來出事兒了。 杜付林的妻子說杜付林每天都會喝點酒而且酒量還不錯,摔跤的那一天他喝得也並不多。妻子趕忙陪著頭痛難忍的杜付林去了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腦疝。腦疝是由外力撞擊而形成的嚴重的顱腦水腫,病情讓醫生也很著急,根據病情情況醫院進行了緊急的治療措施, 然後建議他轉上級醫院治療,當時家屬就拒絕了到上級醫院治療,醫院稱患者腦疝加重、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家屬強烈要求仍在醫本院治療並拒絕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她自願承擔一切風險的後果,醫院出示陳桂花的簽字。 那麼杜付林的妻子為什麼會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呢?杜付林家是低保戶,全家的生活都依靠杜付林每月幾百元的工資,由於妻子拒絕了進一步治療,一周後杜付林因病情急劇惡化而去世。 主持人:杜付林一死這個事情就鬧大了,警方隨後介入了調查,而杜付林的同事老李的那個證詞就得到了警方的重視,所以呢警方是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來對張幼啟進行了拘留,隨後進行了逮捕。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判斷張幼啟的行為,在法律意義上來說所謂的過失致人死亡是否能夠在這個事件當中成立?接下來我們請導播幫我們來接通一下中國政法大學洪道德教授的電話。洪老師,應該說不論是從證據上還是從法律規定講,定為過失致人死亡這個應該說是非常勉強的? 洪道德:被害人(杜付林)當時摔傷這個情況可能跟被告人(張幼啟)的推搡行為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是後來的這個死亡應該說,中間缺乏刑事法律上所要求的那種因果關系,再加上杜付林當時是屬於醉酒的狀態,然後可能醉酒的人會站不穩這也應該是考慮的因素, 這個應該說從不論是從那個司機來講還是從現在這個被告人來講,從民事上講他們是有這個責任的,我們把它叫做高度注意義務。就是說你考慮到他站在那麼一個比較危險的地方他又是喝了酒的人,神志不是特別清醒的人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危險的這個事項,這個情況下盡量地把他拉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這個是有一個注意事項,但是這個不構成犯罪的構成要件。 主持人:您認為是不是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洪道德:一定要看證據是否足夠地充分,是否能夠形成合理的證據鏈條。 但是這個時候張幼啟已經被拘留而且在被羈押了1年3個月之後,終於等來了法院的判決,法院認定張幼啟的確推搡了杜付林,但是他的行為和杜付林10天之後的死亡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因此不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法院認為杜付林的死亡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但是畢竟張幼啟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杜付林死亡的後果所以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張幼啟無罪但需承擔對杜付林的民事賠償4.4萬余元,公交公司則承擔民事賠償11萬余元,對此判決張幼啟的家人和公交公司都不滿意均提起了上訴。張幼啟認為既然判無罪,本身也沒有罪,為什麼還要我賠4萬多塊錢?公交公司在這起事故中沒有故意的行為或者說是其它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和死者死亡的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官司還要繼續打下去,而對於張幼啟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他終於走出了看守所,目前關於此案的民事賠償等事宜還在二審之中。當事各方都相信法院最終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結果。 在武漢市很多市民都聽說了張幼啟在公交車上勸架的事情,大家認為(張幼啟)的出發點為了主持正義應該提倡,給予保護。公交公司說司機有時候感到很孤立、很無助,特別是碰見一些無理的行為出現,這個時候如果有乘客或者社會上的公眾能夠伸出援手,他我們也是很感謝的。畢竟從車上摔下去的杜付林他的死亡是一個不幸的事件,但是這個事件僅僅是出於偶然嗎? 據了解,585路公交車在武漢市內起點和終點附近的路況是這樣的,路面較狹窄沒有區分快慢車道和人行道、沒有明確的交通標志線,並且有的公交車還隨意在路上停車載客,而就在這次事件中,自行車與585路車發生摩擦的路段上共有5個線路的公交車經過這里,這種人車混行的狀況讓本來就不寬闊的道路變得更加擁擠,自行車和行人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少了,道路通行充滿著風險。 目前,張幼啟一家和他的岳母住在一起,張幼啟2002年從原單位下崗現在正給一家餐館打工,盡管案子一度影響了全家人的生活,但是日子終究還要過下去。 主持人:其實張幼啟當時的行為,雖然有人說他是多管閑事但是換一個角度,如果當時他不管這個閑事任由現場去發展,現場的局面可能混亂,危險需要援助,所以我們不能對那些在緊急狀態下對別人施以援手的人有過多的苛求,這個案件如果在案發之後,大家能夠在以和為貴的這種思路指導下尋求各方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進行最有效的調解也不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明天同一時間《今日說法》再見。
滿意請採納
3. 因年少污點難圓公務員夢 專家稱處理失之過當
中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23分報道,山東臨沂青年黃廷偉2007年在報考當地公安機關公務員時,筆試、面試都順利過關了,但在政審階段,他的錄用資格卻因為年少時的「污點」被取消。原來,黃廷偉被查出在15歲考中專時,曾經冒用他人學籍。
黃廷偉曾兩度將臨沂市人事局、公安局告上法庭,認為自己當時做法只為維護合法教育權,要求恢復錄用資格。最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了黃廷偉的訴訟請求。那麼,一個人在未成年時期的道德「污點」是不是就要背負一輩子了?連線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教授洪道德。
主持人:從表面形式來看,此案的判決結果並沒有什麼不妥,按照在案件的判決中,情和理也應該佔有一定的地位,這個案件的最終判定有沒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洪道德:我個人還是主張認為有點商榷的地方。主要是說,法情理之間,我們要有一個適度的平衡。就本案來講,這個原告,也就是沒有被錄取的黃廷偉,他在當年冒用別人的時候,他並沒有侵犯被冒用人的權利。當然冒用本身是不對的,但是第一點,他沒有頂著別人的成績去上學,而只是用了別人已經棄之不用的學籍,通過用了這個學籍,進而用了別人的名字。從這個角度講他沒有侵犯到被冒用人的學習權利,他是自己考試的成績。第二點,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他是在很久以前頂替別人的學籍上學(不能叫冒用,只能叫頂替別人的學籍上學),在參加公安機關招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冒用的情形。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以他過去很久以前的一種行為來確定他今天這個行為不誠實,我認為失之過當。
主持人:在本案中,黃廷偉當年使用他人學籍報考中專,僅僅是為了規避不合理的招生規定,爭取自己合法的受教育權。我們怎麼看待這種由制度的缺陷造成的矛盾?
洪道德:在這個地方,我個人主張有些不合理的制度,我們是可以想辦法規避這些制度,只要在規避過程中沒有侵犯到他人利益,我認為還是可以允許這種現象存在的。像剛才講的事件,他當年只是頂著別人的學籍,而且是別人棄之不用的學籍給自己創造一個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我認為這個是對當時不合理制度的一種合理的規避,應該允許這種現象存在。
主持人:黃廷偉當時只有15歲,顯然不可能獨立完成使用他人學籍報考中專的行為,而是在學校和老師主導、幫助下完成的。那麼一個人在未成年時期的道德污點就要背負一輩子嗎?
洪道德:這個結果是不應該的。很簡單,我們現在對未成年人有特殊保護,特別強調,未成年人個人的一些違法行為、一些不足之處在此後是要逐漸抹去的,現在已經有法律層面的規定了。就這個案例來講,應該注意到,我們法律有了新的變化,我們的觀念也在不斷進步當中,因此,像這種要求未成年人在今後一輩子背負一個他在未成年時造成的、且不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很小的污點,這個是不符合潮流發展方向的,應該給予糾正。
4. 3·31南京虐童案的事件進展
2015年4月19日下午3點左右,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南京檢察」發布消息稱,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檢察院對涉嫌故意傷害罪的南京「虐童案」犯罪嫌疑人李征琴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
承辦檢察官介紹,按照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李征琴應當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屬於輕罪案件。李征琴主動歸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行為,能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罪態度端正,真誠悔罪。另外,李征琴在南京有固定的住所和穩定的工作,無任何前科劣跡,表現一貫良好。經綜合評估,李征琴不可能實施新的犯罪或者打擊報復證人、被害人或者有自殺、逃跑等對妨礙刑事訴訟活動的行為。因此,對犯罪嫌疑人李征琴不批准逮捕,不會妨礙刑事訴訟過程的順利進行。
辦案檢察官表示,「小孩多次向檢察機關表達了想見媽媽的意願,其親生父母也向檢察機關提出了不批捕李征琴的請求。且不批准逮捕李征琴可以讓小孩早日安心正常學習、生活,對恢復其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依法作出了不批捕犯罪嫌疑人的決定。」 承辦案件的檢察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2014年6月以來,因為教育問題,李征琴對受害兒童有過打罵行為。2015年3月31日晚,李征琴再次因學習問題,使用抓癢耙、跳繩抽打受害兒童身體,造成其體表分布較廣泛的挫傷。經鑒定,受害兒童挫傷面積超過體表面積的10%,屬輕傷一級。
面對質疑,2015年4月20日晚上9點左右,「南京檢察」又再次發布長微博,對為何對李征琴故意傷害案不予批捕,給出了幾點理由。
審查逮捕聽證會上,多數人建議不批捕
4月12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以李征琴涉嫌故意傷害罪向浦口區人民檢察院提請批准逮捕。該院經審閱案卷、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聽取被害人及辯護人的意見,並以公開召開審查逮捕聽證會的方式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後,認為李征琴涉嫌故意傷害罪,但無逮捕的必要,遂於4月19日依法作出了不批准逮捕李征琴的決定。
針對網友普遍感到陌生的審查逮捕聽證會,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聽證是指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審查逮捕案件,向訴訟當事各方及社會公開案情,就是否有逮捕的必要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的一種辦案方式。
「這是人民檢察院在訴訟實務當中總結出的較為實用的方式。」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教授洪道德說,根據檢察院的需要,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以聽證的形式對案件進行審查。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英輝說,通常比較有爭議或是敏感的案件會舉行聽證,以便更全面地聽取歸納各方意見。
中央電視台報道,出席聽證會的有19人。其中,12人明確表達了建議不予批捕的意見。
曾擔任「南京餓死女童案」陪審員的黃瓊花是參加聽證會的成員之一。據她介紹,參與聽證會的人員,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律師以及婦聯、民政、學校、社區相關人員等。
黃瓊花說,她給出的建議是不批捕。聽證會上,辯護律師讀了養母李征琴的致歉信。但黃瓊花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中說,作出這樣的決定,和李某致歉信沒有關系。
「犯罪嫌疑人會不會二次犯罪,是否有嚴重的社會危險性,這是衡量是否應該逮捕的重要條件之一。」黃瓊花說,自己給出不批捕建議,更多的是考慮案件性質是否嚴重,作案人主觀惡性大不大,會不會毀滅證據,會不會逃跑甚至自殺等。黃瓊花曾接觸過多起未成年人受傷害的案件,她說,在這起案件中,孩子受傷害的情況也屬於比較輕微的。
「批捕還是不批捕,它其實針對的是還要不要繼續對李征琴採取強制措施,還要不要繼續把她關在看守所。」黃瓊花說,如果不是在李征琴是否犯法、應該如何量刑這些問題上糾結,作出不批捕的決定是合理的。
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公益律師李曉霞也參加了聽證會,考慮到犯罪嫌疑人是否會危害社會、是否會逃跑、自殺等因素,她也給出了不批捕的建議。
不批捕不代表不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黃瓊花強調,不批准逮捕,並不代表之後不再追究養母的刑事責任。她希望之後能進一步審查起訴,使之成為司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你在家裡鞭打孩子構成輕傷也是違法的。」
南京檢方在通報中也解釋說,不逮捕也不意味著宣告犯罪嫌疑人無罪。
「逮捕只是強制措施中的一種,目的是為了保證訴訟順利進行。」宋英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是否逮捕只是程序措施的適用問題,與最後的量刑沒有必然聯系。
據宋英輝介紹,對嫌疑人批准逮捕通常需有三個前提條件:一是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二是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三是若不逮捕會存在妨礙訴訟的現實危險。「這些需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適用。如果可以隨傳隨到,能保證不脫逃、遵守相關制度的規定,可以不逮捕。」
洪道德也認為,就本案而言,「不逮捕」的決定是合法的。「孩子最後經鑒定屬輕傷。故意傷害結果是輕傷時,應依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洪道德說,法律規定,只有嚴重犯罪,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屬於無條件的逮捕范圍。
南京檢方在通報中稱,李征琴歸案後,深刻地認識到行為的危害性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罪態度端正,真誠悔罪。此外,目前全案基本證據已得到搜集、固定,不需要再通過對李征琴採取羈押的方式進行調查取證。同時,李征琴在南京有固定的住所和穩定的工作,無任何前科劣跡,表現一貫良好;經評估,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方式也不會對被害人再次造成人身傷害或者打擊報復,因此,具備取保候審的條件。
此外,南京檢方還給出了另外兩個不予批捕的理由
一是該案的發生系事出有因。系不當的家庭教育方法而引發的刑事案件,因此李征琴實施故意犯罪與其他故意虐待、無端毆打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有所差異,其主觀惡性也較小。
二是不批准逮捕符合各方當事人意願。通報稱,本案被害人表達了想見媽媽的意願,被害人親生父母也表示不希望批捕李征琴,聽證會上,絕大多數與會人員從多個角度表達了贊成不批准逮捕的觀點。因而,對李征琴批准逮捕,繼續對其進行羈押,會對被害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很可能會引起新的心理創傷,會對其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在不影響刑事訴訟活動前提下對李征琴不批准逮捕,有利被害人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學習狀態,將有利於其健康成長。 2015年9月28日上午9時30分,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稱,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在第十二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李征琴涉嫌故意傷害罪一案。
檢方指控稱,「虐童案」的當事女主角、男童「小寶」的養母李征琴涉嫌故意傷害罪。李征琴認為鑒定程序有嚴重問題,在刑事立案時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就將其拘留。
9月28日庭審,根據檢察機關指控,2015年3月31日晚,被告人李征琴在其家中因教育問題,用抓癢耙、跳繩對男童施某某毆打,致其體表分布范圍較廣泛挫傷。經公安部門鑒定,施某某傷情已構成輕傷一級。
庭審中,被告人李征琴對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持異議,認為自己未構成犯罪。她承認自己對孩子進行毆打的事實,稱「是因孩子經常說謊,我用抓癢耙打他的腿,用折好的跳繩往他身上刷。」打完孩子後,李征琴表示沒有查看過孩子的傷情,但認為自己「打得不重」。
庭審從上午9點半一直持續至晚上10點,連續12個多小時的庭審,法庭宣布暫時休庭,29日上午九點,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繼續審理該案。
在28日的庭審中,被告人李征琴承認打了孩子,但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李征琴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取決於孩子傷情所達到的程度,而這也是庭審中控辯雙方爭議的焦點。
9月29日繼續開庭審理,由於被告人李征琴在法庭上情緒失控,喊叫哭鬧,致使庭審中斷兩次。上午11時繼續開庭,審判長宣布,因李征琴出現企圖自殺行為,經院長批准,決定對李征琴逮捕。 李征琴情緒失控欲撞牆自殺,被當庭逮捕
2015年9月29日上午,庭審剛開始,李征琴對法官庭審直播有意見,大吵大鬧。法官解釋說,雙方此前同意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隨後,檢方出示證據,其中一份是會議記錄,刑偵部門召開法醫會議,對孩子傷情鑒定所依據的標准進行了明確。對於這份證據,李征琴提出了不同意見。她認為,南京市公安局法醫鑒定中心已經出具了法醫鑒定報告,為什麼還需要這么多的專家來給它作證、說明,難道這個鑒定不能 說明孩子輕傷一級的問題嗎?而且她提出,自己開庭前並沒有看過這份證據,她希望案件能夠延期審理。
李征琴情緒激動,不聽審判長的解釋。審判長多次敲槌制止,但她仍然喊著要咨詢專家,導致庭審無法繼續。
隨後,審判長宣布休庭5分鍾。一直到當天上午11點鍾,才恢復開庭。
審判長宣布,在休庭期間,經過合議庭評議後認為,第一,關於李征琴此前在庭審中提出的控方提交的證據問題,這份材料公安機關已提前提交法院,且法院已電話通知李征琴的辯護人到法院查閱,不存在「證據突襲」的說法;第二,在上午庭審中,李征琴不服從審判長指揮,當庭吵 鬧,被法庭依法訓誡,在休庭期間,她在羈押室試圖撞牆,被法警制止。經合議庭評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5項,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29條第2項規 定,李征琴出現企圖自殺行為,經由浦口法院院長批准,決定對李征琴逮捕。
隨後法官再次宣布休庭。而當庭被帶上手銬的李征琴,情緒激動到無法行走,被法警抬出法庭。
當天下午,案件繼續審理,此時的李征琴,看上去平靜了很多。
聽到孩子的話,她偷偷擦拭眼淚
在這兩天的庭審中,小虎的親生父母也請了一位律師,作為小虎的代理人出庭。昨天下午在公訴機關出示完證據後,他也向法庭出示了一份視頻證據,是小虎想跟養母說的話。由於視頻涉及到孩子的個人隱私,審判長沒有允許當庭播放,但是讓他把視頻里小虎說的話,當庭轉述。
以下是代理律師轉述內容:
「媽媽,我好想你,我什麼時候能回家呀?你的事情處理好了嗎?我不想住在表姨家,我要回家!
媽媽,我知道錯了,我再也不說謊了,我不會再惹你生氣了,我一定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長大後好好孝敬你。
媽媽,暑假已經過了一半時間了,我的暑假作業還沒有做,我不會做,又沒有人教我,我該怎麼辦呀?
爸爸,我好想你,說好放暑假帶我去北京玩的,我想姐姐了,想去北京看姐姐,什麼時間才能去呀?」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聽代理人轉述小虎的話時,李征琴低著頭,手撐在腦袋上,時不時用紙巾擦拭眼睛。
後來她說,孩子提到的姐姐,是她的親生女兒,在北京讀書。他們之前說好暑假去北京玩,沒想到事情變成這樣。
出示孩子生活照,微笑著回憶往事
2015年9月29日下午,李征琴也向法庭提交了證據。她首先出示的,是50張照片,她說,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收養小虎之後,她為孩子拍的生活照。
第一張照片,是孩子的百日照,李征琴告訴法官,那是孩子6歲之前唯一的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小虎很瘦,皮膚黑黑的。她剛把孩子帶來南京時,孩子上幼兒園、幼兒園畢業、讀一年級,這些重要的時段,李征琴都拍了照片。甚至小虎換下來的乳牙,她都保存下來並拍了照片。
照片一張張往後翻,孩子也一天天長高長胖。照片中的小虎,在吃飯、做鬼臉、學包書、逛動物園、去海邊等。甚至李征琴給孩子輔導作文留下的修改痕跡,她都拍了照片留存。
在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時,李征琴的語氣柔和了許多,說起其中的有幾張照片,李征琴還露出一絲微笑。她說,照片中還是能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 孩子皮膚特殊,他們不怪李征琴
2015年9月29日下午,庭審至5點多鍾時,李征琴的辯護律師向法庭出示了一份證據,是2015年4月23日小虎生母向公安機關提出對案件予以調解的請求書。據了解,這份證據他開庭前不久才拿到。
在這份請求書中,小虎的生母提到,李征琴給小虎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對孩子照顧得很周到。她說自己了解表姐,她之所以打孩子,肯定不是故意的,希望公安機關能夠不要為難李征琴,不要追求她的刑事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小虎的生母還向公安機關說明,孩子的皮膚和其他人不太一樣,輕輕一碰就會出現紅印子,過幾天這些紅印就會完全消失,並不會感到疼痛。因此她說,她並不怪李征琴打小虎,只希望孩子能夠回到原來的生活。如果李征琴因為教育孩子不當而受到刑事處罰,他們夫妻二人會覺得對不起表姐,跪求公安機關同意他們的請求。
據了解,在這份申請書之後,小虎的生母還向浦口檢方提交了刑事諒解書和刑事和解書,同樣提出不願意追究李征琴的任何法律責任。
李征琴的辯護律師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第8條規定,應該尊重被害人的程序選擇權,對於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在立案審查時,應當尊重被害人選擇公訴或者自訴的權利。在偵查過程中,被害人不再要求公安機關處理的,應當書面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提交書面申請。經審查確系被害人自願提交的,公安機關應當依法撤銷案件。
因此律師認為,案件應該撤銷。 繼續審理此案,律師稱逮捕不影響定罪量刑
2015年9月29日傍晚6點多鍾,庭審的質證階段結束,審判長宣布休庭,並於第二天上午9點繼續開庭審理。此前李征琴的辯護律師當庭提出要求對她進行取保候審,並由她的丈夫作為擔保人。但對於這一請求,法院並沒有當庭給出答復。昨天庭審結束後,李征琴被帶往看守所。
對於李征琴被逮捕一事,她的辯護律師認為,法院的逮捕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李征琴要求延長答辯期的要求是合理的。他提出,控辯雙方在庭前會議做出過約定,必須把證據提前5天交給對方,而他們9月27日下午才拿到這份證據。鑒定問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專家的意見都是 不一致的,非專業人士需要咨詢相關的專家。李征琴提出延期審理,是合理的。
不過,對於他的意見,法官已經在宣讀逮捕李征琴前進行了解釋。至於逮捕對於案件的定罪量刑,律師表示並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