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尼采奴隸道德

尼采奴隸道德

發布時間: 2025-03-28 18:04:18

❶ 尼採的道德思想是怎樣的

尼采拒斥西方的傳統道德,尤其是基督教、猶太教的道德。他的道德思想是其權力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延伸。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典型的奴隸道德,它產生自各種虛弱的感受。由於自己的虛弱,不免對強者及有創造力者覺得憤懣不平和怨恨,為了抑制這種不平,奴隸的心理就形成一種對人對事的新評價,而把弱者病態者視為最高價值。基督教的謙虛和博愛的倫理思想就由對這種價值的曲解而生,博愛實際上是由對虛弱的憐憫而來。尼采認為基督教想用一切方法把弱者和畸形者保護起來是違反主人的權力意志的,是一種江湖騙術。

尼採的理想是超人,是天才,認為人類的歷史由於有了超人才有意義。充滿高貴的驕傲的主人道德,必須把一切傳統價值重新估價,尤其要克服基督教的奴隸道德。主人道德必須揭露出自怨懣不平而來的種種有害的價值欺騙和曲解,尤其是對肉體的輕視,同時還要超越傳統對善與惡的判斷方法,爭取一種超越善與惡的新態度。

尼采認為弱小者總是期望有破壞強者的力量,要對強者復仇,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態度,是一種否定生活的意志,是一種消亡和衰敗的原則。在他看來,生活本質上就是佔有、損害、征服、剝削、鎮壓、強加於人……他還極力為剝削辯護,認為剝削是一種本能的權力意志,因為這是歷史的一種基本事實。

在尼采看來,歐洲的道德由於否定了權力意志的首要地位因而是不誠實的,基督教是最有誘惑力和最邪惡的謊言,當基督教要求我們去愛我們的敵人時是多麼地與人的天性相悖,天性的指令是要「恨」你的敵人。

他認為,基於權力意志之上的道德僅是那種小心偽裝起來的奴隸道德的一種誠實的說法而已。從主人道德的觀點來看,「殘酷性」一詞僅屬於基本權力意志力量的一種自然表現,平等只能意味著每個人的水平下降為群眾的平庸,只有一種更高的文化才能使超人的發展成為可能。

在尼采看來,人的苦樂偏見反映了一種對增長權力的努力追求。痛苦是一種運用權力去克服障礙的刺激物,而快樂則代表著一種增長了的權力。總之,一切為了權力,一切為了超人。所以,尼采哲學的實質是清楚的。

❷ 求超人哲學中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的內容及2者的關系

尼採在《超越善惡》中指出兩種主要道德類型: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尼采所謂奴隸道德是指他比作畜群的普通人、「下等人」所尊奉的道德。這些人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沒有奮發有為的生活理想和自我創造的願望,他們把獲得功利當作生活和行為的准則,把憐憫、同情、仁慈、寬恕等品性贊美為美德,把強者和具有獨立個性的個人當作惡人。這種奴隸道德正是基督教的道德、以之為標準的文化必然是頹廢的文化,以這種道德為思想和行為准則的個人必然是喪失了人的本真的自我的個人, 也就是被異化了個人。尼采有此人為歐洲文明的墮落、頹廢正是這種道德原則支配的產物。
主人道德是他比作貴族老爺階級的少數奮發有為的人、上等人所奉行的道德。這些人的生命和本能得到了充分表現,不受任何確定的、被認為是普遍道德原則的約束,超出於奴隸道德的善惡標准之外、他們完全以自己的意志為尺度來創造價值、制定道德觀念。高貴的人把一切高尚的、威嚴剛毅和值得驕傲的東西,即一切能發揮個人的內在生命力和本能、發揮個人的創造性、能動性的東西當作善。把一切卑劣的、柔弱平庸、循規蹈矩、沒有創造新神的東西,一切乞求同情、憐憫之類的東西當作惡。總之,主人道德是一種以人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為出發點的道德原則。
兩者的關系:奴隸道德是屬於傳統的扼殺個人所獨特地擁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沖動的舊觀念,而主人道德則是一種因對前者這種使人消沉頹廢、麻木不仁的觀念的反對的新道德,主人道德是對奴隸道德的否定,也是尼采對歐洲理性主義傳統的批判的重要方面;通過使人明白這兩種道德的具體所指,以及產生的後果,為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確認自己的價值提供了一種道路。

❸ 請分析下奴隸的道德和貴族的道德是什麼意思

主人-奴隸道德說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的哲學概念,最先出現在《善惡的彼岸》,後在《道德譜系學》一書中得到最大的發揮。尼采認為,最基本的道德形態有兩種--「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主人道德把行為放進「好」與「壞」的標准之中;奴隸道德即是把行為放進「善」與「邪惡」的標准中。主人道德的主要特徵是:自我肯定、驕傲、主動。奴隸道德則是:自我否定、謙卑、反動、憐憫。一個人是被哪種道德主宰不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決定的,而是由他的行為中蘊含的心態。一個大獨裁者也可能屬於奴隸道德控制,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可能是由怨恨與報復心所推動。尼采較為欣賞主人道德,但他也認為奴隸道德中具有的精神力是值得學習的。 而尼采筆下的「道德」也跟它的普遍解釋有所不同。基礎道德對尼采而言,既吸收又描述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它在最根本的形態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意思是,它的語言,規則和慣例,它的論述和建制--所有令西方文化成為這樣子的形而上的結構--都是由這兩種道德之間的掙扎所形成的。

---------------------------------------------------------------------------------------------------------------------

由於歷史的、政治的因素,中國人對於貴族的認識一直存在兩個誤區:一是,非富不貴;二是,成為貶義詞。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可見富與貴並無絕對的關聯,即有富而不貴者,所謂「為富不仁」。至於如何不富而貴?陳獨秀是這么說的,「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道德」(《敬告青年》)。 所以,「貴族」可以是中文詞典里解釋的「世襲的統治階級」,「貴族精神」卻並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至少可以不媚、不嬌、不乞、不憐吧?也許還可以有紳士風度、人文關懷、獨立精神和平等意識吧? 貴族精神的對立項不是平民文學,不是國民文學,貴族精神的對立項是奴才精神,是流氓精神,痞子精神,而不是平民精神,這是很大的概念的錯位。我們這個平民,平民很多都有貴族精神的。像《紅樓夢》裡面的那個晴雯。

❹ 尼采認為奴隸道德是如何產生的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來德是典源型的奴隸道德,它產生自各種虛弱的感受。由於自己的虛弱,不免對強者及有創造力者覺得憤懣不平和怨恨,為了抑制這種不平,奴隸的心理就形成一種對人對事的新評價,而把弱者病態者視為最高價值。

❺ 如何解釋尼采「上帝已死」

尼採的"上帝已死"言論,並非意味著他反對宗教或宗教信仰,而是指他反對基督教道德中的奴隸道德,即弱者道德。這種道德認為人類應相互幫助,強調同情、謙卑、平等,以掩飾弱者對強者的恐懼、嫉妒和自私。尼采批評這種道德體系,認為其本質是偽善,限制了強者,阻礙了人類的積極發展。他主張的道德應是貴族道德,即鼓勵人們積極進取、特立獨行、追求強大、創新,鄙視軟弱和平庸,代表生命積極的一面。

尼采將人類分為強者和弱者。強者體現了權力意志,他們積極向上、勇於進取、勇於犧牲、善於創造。而弱者則膽小、保守、善妒、虛偽。尼采反對基督教普世精神和盧梭人文主義中對弱者的過度關懷與平等強調,認為同情弱者是正確的,但不應讓弱者以此為借口,限制或拖累強者,這是可恥的。他將道德分為兩種,奴隸道德與貴族道德,前者強調禁止與限制,後者鼓勵自由創造。

尼採的道德觀與基督教道德存在明顯沖突。基督教道德,特別是《聖經》中的教義,被尼采視為典型的奴隸道德,本質為偽善。他反對人人平等的觀點,認為平等主義者的本質是嫉妒,看到別人擁有的就想擁有。尼采認為,人本性中的權力意志使其追求彰顯自我意志,而非弱者追求的謙卑與平和。然而,弱者因自身力量有限,只能藉助奴隸道德掩蓋其殘忍本質,而強者的殘忍則為彰顯自我本性,是正當的。

尼採的道德觀認為人性本惡,並非指道德本身有錯,而是指人性中存在自私、殘忍等負面傾向。尼採的觀點與現實中的情況相符,生活中真正的威脅往往來自於那些掌握小權力的弱者,而非強大的領導者。這些"小鬼"在權力下更加肆無忌憚,心狠手辣,更願意欺凌比他們更弱小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正是這些"小鬼"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痛苦。

尼採的"上帝已死"言論並非反對宗教信仰,而是反對以基督教道德為代表的弱者道德體系,主張以貴族道德為核心,鼓勵強者發展,限制弱者對強者的負面影響。雖然尼採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太極端,但對於理解和應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仍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❻ 尼採的道德是什麼..該不該採取

尼採的道德是上帝已死,大家都要殘忍,人生而互相迫害,階級統治是正確的,在其基礎之上不建立法學是該死的,女人無能,婦女解放是惡搞,大家都是傻瓜,大家要耐心等待超人。超人的出現是大家都要努力的,每個人都要干好自己該乾的事(或者是不幹自己所不該做的事)努力期待超人就會出現...
當然了不會這么簡單,這只是個大概,不過就你這問題來看就夠了吧。
尼採的道德是迷失方向之後遭遇了不好的結果然後明白了自己該原來該做什麼的失敗者的哲學,一大特點就是實用性具有毀滅性,簡單來說就是你完全照著他說的去做不出三天就會死,不過不排除活著而死了的傢伙採取了他的意見後活過來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看你現在的狀況。

道德的最高典範是斯賓諾莎。他的道德體系應當被當作主體,其他人的道德體系都應當被當作參照。這樣的人格是值得人尊敬的。

不過要明白,道德的目的是約束自身,值得尊敬是有道德的一個現象,也有可能是偽善的一個現象...

如果你知道道德是什麼,自己該干什麼的話,就要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那就向著尼採的魔爪前進吧我救不了你)
有了自己的主張的的話尼採的東西就可以讀了,
尼採的許多話是具有迷惑性的,因為他是拿詩寫哲學,所以他的有些說法按他自己看可能都是錯誤的,他追求發動性,所以有些地方的意見帶有了太強的鼓動意識,所以讀他的哲學的時候,讀到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停下來去否定它,讀到你感到太舒服了的地方停下來反思。

尼採的東西像是日本熱血漫畫,適合使渾渾噩噩的人變得清醒。不過也可以使清醒的人頭腦發熱變得盲目...
是否採用得看你自己,還有記住,尼采這服葯是毒品,慎用。

致樓下,尼採的文字中透露出的信息表現出他已做好了被指責的准備,並且他也覺得這種這種指責對他來說是必然的,而且是意義不大的,
然而這指責對活著的人卻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尼採的思想必須被批判地看待,不然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被他扯進去。
我們現在是為了讓活著的人活下去,死人的利益沒有被討論的必要,
你是在幫人解疑還是在幫尼采招魂啊。

以歷史的眼光,智者一樣的視角來看待事物所做出的評價是很客觀的,客觀到對現實不適用,在面對質疑者的時候,我們只有拿出片面的,主觀的思想,
要知道,作為現象出現的真理,必然得是片面的。

❼ 尼採的與野獸斗爭的人要謹防變成野獸,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是出自哪裡的

出自德國著名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採的《善惡的彼岸》,原文是,與怪物戰斗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意思是,若無限制地懷疑,則自身不可避免的將變成懷疑的創造者。而對於所有人,懷疑這件事本身是如此正當合理,是不可避免的一道坎,唯一的應對方式,則是用他自身來對待他自身。

(7)尼采奴隸道德擴展閱讀:

尼採的倫理批判:

不像存在主義,尼采並不認為人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一個人本質的命定性不能由所有那曾經是以及將會是的命定性分開」。自由意志即是把意志當作不能再追溯其因的自因,他說自因是:「目前為止被人想出來最佳的自相矛盾。」那當初為什麼會有自由意志這種理論的出現?尼採的回答是:「人被認為是自由的以便他們可以被判斷或懲罰。」

一般而言惡往往被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但尼采認為惡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它有刺激人類的功效:「所謂善就是能保護人類的,所謂惡就是不利於人類的。

但事實上,惡的刺激所帶給人類相當程度之事當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維護上,其影響是和善一樣的—只是它們的作用不同罷了。」尼採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項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隸道德說,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隸道德的成分。

尼采認為道德的起源是當弱者被強者欺凌時,便運用他們的精神力量,製造出良心譴責、善惡等來抵制強者的進犯。奴隸道德通常帶著怨恨及衍生而來的反動心態。

例如企圖將具有創造力量的強者的價值拉平,而將他們的特性,轉換為成具倫理意義的「惡」;自己身上軟弱的性質,轉換成「善」等。尼采因為根本不相信有先於人存在的道德來源,所以以奴隸道德來質疑傳統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來源的正當性。

熱點內容
離婚補充協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3-31 14:37:15 瀏覽:93
關於百姓襲擊法官的報道 發布:2025-03-31 14:35:03 瀏覽:101
城管幹部法律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3-31 14:33:33 瀏覽:317
司法監督問題 發布:2025-03-31 14:03:54 瀏覽:52
國外法學本科 發布:2025-03-31 13:56:27 瀏覽:998
道德經三十九章 發布:2025-03-31 13:53:57 瀏覽:309
實施條例和實施辦法 發布:2025-03-31 13:52:34 瀏覽:254
要法律援助 發布:2025-03-31 13:45:56 瀏覽:501
道德模範鍾南山 發布:2025-03-31 13:35:29 瀏覽:26
互聯網的刑法處理 發布:2025-03-31 13:21:12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