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課
1.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引導和熏陶的功能。
2.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現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
3. 教材內容依據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領域出發,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並在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逐漸增加,採用了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4. 通過這門課程,學生可以獲得關於法律的基礎知識,了解如何在必要時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維護自身權益。
② 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
一、課程性質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素養,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道德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注重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③ 如何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課
如何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課如下:
新課導入生活化。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政治簡介: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
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運行的基本動力。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
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斗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爭性。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管理與參與的關系、權威與服從的關系、相互斗爭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所具有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