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四道德
⑴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是誰說的具體意義是啥
這句話是春秋時期齊國管仲說的。翻譯:禮、義、廉、恥是維系國家的四項道德准則,如果它們不能被推行,國家極易滅亡。
「四維」說出自《管子》一書。《管子·牧民·四維》稱:「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國頌》指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中歸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張:展開,推行。意思是,禮、義、廉、恥是維系國家的四項道德准則,如果它們不能被推行,國家極易滅亡。
(1)管仲的四道德擴展閱讀:
四維: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國之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會傾側;缺了兩維,國家就會危殆;缺了三維,國家就會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滅亡。「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1、「禮」指上下有節;有禮,就不會超越節度。
2、「義」指合宜恰當的行事標准;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
3、「廉」指廉潔方正;有廉,就不會掩飾惡行。
4、「恥」指知恥之心;有恥,就不會同流合污。
因此,治國用此四維,就可以使君位安定、民無巧詐、行為端正、邪事不生,於是國可守而民可治。
⑵ 春秋時期,管仲提出治國之「四綱」,這四綱是()。
【答案】:A
本題考查人文歷史。
四綱指的是禮、義、廉、恥,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治國四維,出自《管子·牧民》。管仲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范;「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准;「廉」,不是現代的廉潔的意思,而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故正確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