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第九
Ⅰ 《道德經•第九章》賞析
前言:
晨,天光微亮,烏雲半遮天,時有微雨滴落,公司組織團建,正好在車上構思第九章的賞析,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適可而止的觀念。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堆滿廳堂,沒有人能守地住;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必定會留下災禍。功成名就,就該激流勇退,這樣做才符合自然規律。
觀點:
老子在第九章提出了重要的哲學觀點,做事情要留有餘地,不能太過,太過則物極必反。悶遲戚第一句就是總領,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第二句和第三句是類比的關系,鋒芒畢露和金玉滿堂都不得長久;第四句寫富貴而驕的後果是災禍隨身,第五句給出了道的解決方案,功遂身退。
感悟:
一,針對做事情來說,什麼是需要適可而止呢?我第一個想法就是與人溝通,溝通有兩個方面可以做到適可而止,一是信息發出去的時候,如果對方是個聰明人,點到為止,響鼓不用重錘;如果對方是個不聰明的,多說等於對牛彈琴。二是信息收回來時候的做法,信息回來之後,不管是贊美之詞還是貶低之語,都可以借鑒太極拳懷中抱玉的招式,吸收-接納-處理-推出,有用的信息吸收利用,無用的信息推出身體,不影響心性的穩定。
二,針對身外之物的態度,可以參考《菜根譚》的描述,「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鋒芒外露,指的是名,金玉滿堂,指的是利,凡此兩項,且旦彎不必看中,順勢而為,保持「守中」,不然,很容易召來災禍。
三,那是不是說年輕人可以躺平了?當然不是。老子說,功遂身退,就是要先成功了,然後不貪功,退其身給繼任者。螞陵很多人還沒有努力到成功的地步,自然談不到功成,更談不上身退了。這裡面的身退,就是對管理層而言,需要在任的時候順勢而為,並且培養好繼任者,當功成名就的時候,順勢讓位給繼任者。能做到這樣的人就是得道了。
滿招損,謙受益,老子在第九章告誡大家順應天道,做事情適可而止,這是長保的法門。
Ⅱ 解讀《道德經》第九章
「道 德 經」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銳 之 , 不 可 長 保 。
金 玉 滿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貴 而 驕 , 自 遺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Seven: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Seven:
[注釋]
①持而盈之:持,手執、手棒。此句意為持執盈滿,自滿自驕。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適可而止。
③揣而銳之:把鐵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擊的意思。
④長保:不能長久保存。
⑤咎:過失、災禍。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後,不再身居其位,而應適時退下。"身退"並不是退隱山林,而是不居功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規律。
Seven:
【道德經】第九章讀完後,對比咱們讀過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有不同的感覺
Seven:
第九章,揭示了一種大道萬物運動型思維,物極必反
Seven:
十二長生可能解析更清楚:
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
Seven:
總對一句話,特別有感覺:
物壯則老
Seven: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凡事物發展到了強盛的極點就會衰老,因為這違背了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則接近於滅亡!
Seven:
懂得適可而止,可以避免遭受凶險,如此可以長久。大千世界的自然規律是物極必反,富貴到了頂峰,接著就走下坡路了,甚至是傾覆了。
Seven:
了解「道」,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循道而行,以便更好地達成目標,以最小的成本和代價獲得更理想的結果
Seven:
走大道,走正道,不偏不倚,就是最對的路
周英:
《道德經》第九章個人感悟凡事適可而止,所有事都有度,過之不及。
Seven:
讀一讀,覺一覺,好感覺[玫瑰][玫瑰][玫瑰]
雲淡風輕~張書雲:
@Seven一會[呲牙]我們群里有一個哥哥讀的特別好,有一個同頻的了
Seven:
好呀
Seven:
讓中國人都讀《道德經》
道中梅花:
轉眼,今天第九章了
道中梅花:
九九八十一,九九歸一呀
Seven:
@三妹
用童聲讀第九章,其樂無窮[呲牙]
道中梅花:
所以,還沒正式開啟自讀道德經的家人,今天是個開啟的好日子了喲[玫瑰]
道中梅花:
@Seven縮不回去了,只能上著長了[憨笑]
道中梅花:
帶著你的小寶貝們讀,樂
Seven:
@道法自然
在古代,你就是宰相
讀的標准吶
如果再來點,讀後感,那就是一篇大作啦
道法自然:
物極必反
道法自然:
@Seven感恩王者無中生有出了這樣一個能量場玫瑰]
道法自然:
大家都很願意出聲讀書了[太陽][擁抱]
石家莊新生活化妝品誠招加盟(陳):
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聲音也很好聽[捂臉]
石家莊新生活化妝品誠招加盟(陳):
不再沙啞[憨笑][憨笑][憨笑]
Seven:
@陳巧雲
我早就接受了
不沙啞是你能量提上去了,直接突破
石家莊新生活化妝品誠招加盟(陳):
感謝自己,大家一起來
Seven:
《道德經》講,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Seven:
什麼是智慧,天上掉下來,落在地上,被人掌握了。這就是智慧
Seven:
從這個角度出發,讀《道德經》,會有大不同的收獲和鏈接
Seven:
為了提升能量而讀《道德經》,也是慾望,去掉分別心,去掉慾望,點點滴滴,每天一讀,那麼智慧自然天成
Seven:
一切從小起,從簡起,這才是大道至簡
Seven:
你有沒發現,所有的問題背後的答案,禮物,真相,就是簡之又單。
Seven:
誰不是從沐浴到帝旺?
Seven:
誰不是從小到大
Seven:
誰不是從知識到智慧
Seven:
世間所學的一切只是知識,都只是工具,都只是為修行,入道而來的工具
Seven:
建這個群,也是遵道而行
Seven:
以其無私,故成其私
Seven:
這不就是用體了嗎?
Seven:
哎,去掉分別心,阿尼陀佛[玫瑰][玫瑰][玫瑰]
木懷山:
心中有度,行中有止。
董超:
凡事不可得意忘形,知止而不殆!
董超:
@山山心中有度,行中有止。解釋精僻[玫瑰][玫瑰][玫瑰]
Ⅲ 持中守正 出自哪 據說是道德經第九章,但是第九章並沒有這句。 求出處,最好附原文
流而不盈,持中守正
《道德經》老子第九章
大意就是東西累積多了會溢出來,不如不版去做.再怎麼千錘百煉權,還是不能長久保持.
全文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不一定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從這章中總結出來的
好像《易經》也有類似的,可以去找找。
Ⅳ 故無尤。後面呢道德經第九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釋義: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Ⅳ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九章原文及譯文: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譯文:手裡拿滿東西的時候,就無法再拿下更多東西了。
原文: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譯文:刀刃打磨的太鋒利,保持性就會很差。
道家思想中戒「盈、滿、銳、驕…」,只有避免自己達到頂點,才可以使自己不落入下行趨勢當中。而當自己落入下行空間時,也不必恐慌。收縮防禦,到達低點時自然會有轉機出現。
容器的作用是容納昌談,當容器裝滿時,就無法再裝入。這一點就像我們耐棚碰的思想。思想最忌諱的就是固化。當自己覺得已經看盡世界滄桑,洞悉世間一切時,就像容器裝滿了一樣,很難再接納新的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