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德與現代道德
A. 論述十大傳統美德的內涵與現代價值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及其現實意義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由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凝結而成的社會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深遠影響,可以不斷的被繼承,並得到持續的創新發展.它要求我們重視自身修養,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的進取精神.它也是我國人民幾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中華民族的十大傳統美德是: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政,篤實寬厚,勇毅力行.
B.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道德教育的關系
文化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精神寓所。基於道德與文化之間天然的、本體內意義上不可分割的聯容系,道德教育始終存在於一定的文化譜系之中,體現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價值理想,是一種文化性存在。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二者在我國文化建設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現代德育的寶貴資源,它所蘊含的德育理念、內容、方法等,對現代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另一方面,德育也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C. 傳統道德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進程中,國家、民族間生存與發展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文化國力的競爭.世界各發展中國家20世紀以來在大力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極力倡導和弘揚自己國家的價值觀念,保持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立與完善,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為政以德」、「愛民、恤民」的人倫傳統;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天人合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國為民風范.國內外發展的大量事實證明,傳統道德不但不會影響本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且已經成為維持社會秩序、改善社會風尚、協調人際關系、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今多極化世界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保持自己的主流價值觀念和道德風范,是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本身的發展要求.任何時代的道德建設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與傳統道德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社會主義道德也不例外,它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但社會主義道德對傳統道德並不是簡單肯定或否定,而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一方面,傳統道德盡管含有其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性,但社會主義道德必然要承接那些「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列寧選集》第3卷,第191頁)並賦予其全新的社會內容,使之更臻完善.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增添許多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批判繼承的結果,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行創造和創新的結果.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世界各種文化的相互激盪中,呈現出不容置疑的先進性,這是由道德的本性決定的,也是由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發展本身決定的.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也是由道德主體差異的特點所決定的.道德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任何時代的道德都是由現實的人來遵循和實踐的.建設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道德,應考慮不同社會道德個體對道德體系本身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程度的不同情況而提出具體要求,採取具體措施.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質差異,並且按照差異給以區別對待,盡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條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總目標靠近.」在我國現實社會中,由於人們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中的地位角色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傳承的差異和所追求的理想不同等主觀原因,在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上也就有著不同的層次性特點.因此,我們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中,不僅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而且要「因時而變」、「因事而制」. 歷史上任何一種道德體系都是傳統與時代的融合,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都包含有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的成分或要素.不能代表或反映時代或社會要求、社會發展方向的道德,必然不會有生命力,當然也不可能成為一種長久的社會存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既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強大生命力,也體現了新時期道德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這是符合道德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D. 古代人的道德好,還是現代人的道德好
1、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非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內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容系。
2、道德是從簡單到縝密、從愚昧到科學、從盲從到自覺的不斷進步的歷史過程。
3、從整體上看,現代人的道德好於古代人的道德,或者說現代人的道德比古代人的道德好。
例如,在古代,吃人(死人或活人)曾經是道德的;在現代吃人是不道德的;在古代,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兒」;在現代社會有更加合理的孝道。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E. 古代與現代的道德有什麼變化
以前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民主共和傳進來的時候可以說是平地一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