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老子道德經
❶ 太極圖都有哪些含義
太極的含義有三個層次含義:
第一層次是指天、人、地,白方示天,黑方示地,兩部交接之處示人。黑方中白圈為天之中點,是靜極生動,陰極生陽;白方中黑點為地之極點,示動極而靜,陽極生陰;天地氣交則進化出人類,故人屬中部。
第二層含義是指形態與機能,即形與神,萬物皆由氣生,生物之太極則由形、氣、神組成。神主外為動,為陽;形為本,主靜,為陰;形通過氣相連接。人之太極陽方為神,陰方為形,形神相連,是以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須保持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狀態,但關鍵在於氣。
第三層含義是指練功中的法則,言動靜、松緊、剛柔、虛實等必須相合一體,符合天地運化萬物之規律,所謂「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順應四時而攝生,即《內經》所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只有法歸自然,符合生命運動及天地化育萬物的規律,才能利於生命。
太極圖共有5層,自下而上分別是:
(1)萬物化生。
提出「萬物」這一總謂的概念,表達著最大范圍的關懷。萬物一體,萬物平等,萬物無不相互關聯;萬物均有生命,萬物都體現「道」。上承子思《中庸》的「贊天地之化育」,下啟張載《西銘》的「民胞物與」。
在圖象上,這一層代表宇宙萬物的實存,是最具有感性的表象層面,應當有充盈飽滿之象,應當完全塗實。傳本作空白的圓形,是受刻版的局限。
(2)坤道成女,乾道成男。
提出宇宙萬物均可以區分有陰陽兩類。男女亦即陰陽,陰陽彼此雙方相互依賴而存在。因此男女平等,各得其分。坤道乾道,對應著陰靜陽動。坤與陰雖然是受動的,但卻排序在乾與陽之前,因為坤與陰更加緊接宇宙萬物的本原,所以周敦頤「主靜」。在圖象上,這一層專門表達陰陽,傳本空白的圓形中間,宜有一條均等的劃線,如後世「陰陽魚」的S形劃線。
(3)水火木金土。
提出宇宙萬物又都基於五種元素構成的主張,在《易經》在兩儀系統中融入五行系統,構成所謂「二五之精」。「行」即是「道」,五行就是「天道」運行的五個階段。金是西方之行,木是東方之行,火是西方之行,水是北方之行,金木火水亦即東南西北,亦即春夏秋冬。所以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剋;春夏秋冬,四時順布。
天道四時嬗替,五行各一其性,人類、萬物的化生不僅原於陰陽,而且基於五行,意味著承認宇宙萬物的運動性、多樣性、復雜性。在圖象上,這一層應當仍為完整的圓形,五行、四時均統一於天道之內。傳本或呈方形,或呈六邊形,沒有包裹的圓形,是由於表達之誤。
(4)陰靜陽動。
提出宇宙萬物是以陰、陽為基本元素的最大范圍的統一體。陰陽對立而統一,各自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依據。陰陽相互環抱,互為首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一剛一柔,一主動一受動,相互運動與相互作用,推動著宇宙的發展變化。
在圖象上,這一層中分為兩半,陰陽各半;又細分為四個同心圓,亦陰陽各半。傳本中間的圓形為純白,不分陰陽,有誤,宋本為陰陽各半。若是純白,則與第5層重復。四圓,完整體現陰陽相抱,動靜相接。
(5)無名的圓框。
宇宙萬物的存在,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其最大范圍的包涵而言,猶如混沌。宇宙萬物的性質,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性質,就是物質性。所以宇宙又統稱為「萬物」,又稱為「萬有」「大有」,《易經》則稱為「太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太極圖
❷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經注
經名:道德眞經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稱《道德經章句》,為最古的《道德經》注本。漢文帝時,陝州隱者河上公注。按唐陸德明《老子道德經音義》謂:「河上公為章句四卷,文帝徵之不至,自至河上責之,河上公乃躍身空中,文帝改容謝之,於是授漢文以《老子章句》四篇」。河上公,西漢道家學者。姓名不詳。在河濱結草為廬,因號「河上丈人」。精研黃老業,以《老子》教授。葛洪《神仙傳》載,漢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好《老子》,有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遣使問之。答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帝自至庵責問,乃踴身空中。帝稽首謝,於是授以素書道經章句,謂「熟研之,所疑皆了,余注經一千七百餘年以來,凡傳三人,連子四矣」。言畢失其所在。《隋書·經籍志》著錄曾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此注分《老子》為八十一章,每章題名。今傳《道德經》分章標目本,卽始於河上公。全書主旨以治國治身相結合的思想來闡述《老子》,謂「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其理想之人君,乃萬民之父母,為民興利除害,公正無私,去貪淫聲色,服飾飲食,宮室台榭。其修身之法為除嗜欲,去煩亂,懷道抱一,守五神,和柔謙主,不處權,愛精重施,髓滿骨堅,反樸守淳。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可無有。用氣當寬舒,不當為急疾勤勞。此注除《道藏》本外,尚有景龍碑本,廣明本及日本天文鈔本,瀧川本等,可以互校。參校本:一、《四部叢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簡稱影宋本)。二、敦煌S.477、S.3926號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