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戰略
『壹』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的推動作用體現在哪裡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戰略部署,這對於推動中國的法治建設、推動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調法或辯治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基礎。
2、推動制度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並進一步強調了「以憲法為統領,推動法律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促進了中國法律制度建設的完善。
3、推動司法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司法體制改革和法律監督體系建設」,強調「司法必須獨立行使審衫和缺判權」,並且強調司法公正、公平、公開等原則,進一步加強棚滑了司法改革和司法獨立的推進。
4、強化依法治理。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依法行政」,並強調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設」,這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的依法治理,加強國家治理的規范性和效能性。
『貳』 為什麼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會以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出發,總結歷史經驗、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意義重大而深遠。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叄』 十八屆四中全會有關依法治國的新16字方針的重要意義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為建設法治中國制定了路線圖,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大方專面作出了工作部署,形成屬了我國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與34年前,即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形成回應、比照。兩者有著銜接的關系,前者是在後者基礎上的發展,豐富了後者的內涵,擴大了後者的外延,更為科學地彰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建構。
『肆』 十八屆四中全會兩個建設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兩個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共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